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余伯阳

作品数:600 被引量:4,436H指数:32
供职机构:中国药科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化学工程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398篇期刊文章
  • 154篇专利
  • 39篇会议论文
  • 4篇科技成果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391篇医药卫生
  • 27篇生物学
  • 16篇化学工程
  • 14篇经济管理
  • 11篇农业科学
  • 11篇文化科学
  • 9篇理学
  • 8篇轻工技术与工...
  • 6篇自动化与计算...
  • 2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矿业工程
  • 1篇电气工程
  • 1篇社会学

主题

  • 75篇中药
  • 65篇麦冬
  • 63篇活性
  • 60篇药物
  • 60篇皂苷
  • 58篇细胞
  • 30篇山麦冬
  • 29篇生物转化
  • 28篇血管
  • 28篇药理
  • 28篇肿瘤
  • 28篇小鼠
  • 26篇色谱
  • 25篇蛋白
  • 25篇生脉
  • 24篇短葶山麦冬
  • 23篇学成
  • 23篇化学成分
  • 19篇黄酮
  • 16篇液相色谱

机构

  • 594篇中国药科大学
  • 17篇南京中医药大...
  • 17篇天津天士力之...
  • 12篇南京师范大学
  • 12篇江西中医药大...
  • 9篇国家药典委员...
  • 8篇南京农业大学
  • 6篇江苏省食品药...
  • 5篇天士力控股集...
  • 4篇军事医学科学...
  • 4篇江苏省药品检...
  • 4篇中国科学院
  • 4篇科技部
  • 4篇昆明医科大学
  • 3篇北京大学
  • 3篇江苏省中医院
  • 3篇教育部
  • 3篇南京军区南京...
  • 3篇江苏省农业科...
  • 3篇江苏省药用植...

作者

  • 596篇余伯阳
  • 147篇寇俊萍
  • 88篇朱丹妮
  • 72篇刘吉华
  • 68篇戚进
  • 65篇严永清
  • 44篇柴程芝
  • 35篇张剑
  • 30篇田蒋为
  • 19篇徐国钧
  • 18篇徐珞珊
  • 18篇张媛媛
  • 17篇李德坤
  • 16篇刘秀峰
  • 15篇林志宏
  • 14篇刘荣华
  • 11篇周大铮
  • 10篇戴传超
  • 10篇唐晓清
  • 9篇袁胜涛

传媒

  • 37篇Chines...
  • 36篇中国药科大学...
  • 27篇中国实验方剂...
  • 20篇中国中药杂志
  • 20篇中草药
  • 16篇药物生物技术
  • 14篇海峡药学
  • 13篇药物评价研究
  • 12篇药学进展
  • 11篇中成药
  • 8篇中国药房
  • 8篇中药材
  • 6篇中药药理与临...
  • 5篇中国药事
  • 5篇中国药学杂志
  • 5篇南京师大学报...
  • 5篇中药新药与临...
  • 5篇药学教育
  • 5篇世界科学技术...
  • 5篇现代生物医学...

年份

  • 5篇2024
  • 10篇2023
  • 14篇2022
  • 20篇2021
  • 22篇2020
  • 17篇2019
  • 16篇2018
  • 18篇2017
  • 22篇2016
  • 25篇2015
  • 24篇2014
  • 31篇2013
  • 38篇2012
  • 40篇2011
  • 33篇2010
  • 37篇2009
  • 38篇2008
  • 53篇2007
  • 28篇2006
  • 19篇2005
60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防治血管性痴呆新药的研究
当归芍药散(danggui shaoyao san,DSS)为治疗妇科病的传统著名古方,由当归(D)、芍药(S)、川芎(C)、茯苓(F)、白术(B)、泽泻(Z)6味药组成。目前临床应用于治疗老年性痴呆(senile de...
严永清余伯阳朱丹妮寇俊萍林志宏王鹏
文献传递
当归芍药散的细胞保护作用药理学研究
目的:观察当归芍药散(DSS)及其精简方(FBD)对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将DSS与FBD水提物分别加入人工脑脊液(ACSF),制备含药人工脑脊液ACSF-DSS/FBD、ACSF-FBD及ACSF-DSS;用DSS...
严永清林志宏朱丹妮余伯阳
一种基于级联DNA链循环反应和荧光共振能量转移效应的两种miRNA同时检测的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级联DNA链循环反应和荧光共振能量转移效应的两种miRNA同时检测的方法,该检测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根据第一个目标物miRNA序列设计DNA发卡信号链H1和DNA发卡燃料链F1,根据第二个目标物m...
余伯阳田蒋为高涵
文献传递
胡黄连中环烯醚萜苷类成分体外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活性研究被引量:3
2019年
目的探究胡黄连苷Ⅰ、Ⅱ、Ⅲ、Ⅳ体外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的活性。方法用1 mmol/L游离脂肪酸(FFA)诱导HepG2细胞24 h,建立体外NASH模型;MTT法检测胡黄连苷Ⅰ、Ⅱ、Ⅲ、Ⅳ对细胞活力的影响,并依此优选3个安全给药浓度(0.25、0.50、1.00 mg/mL)干预体外NASH模型;油红O染色法镜下观察细胞内脂滴的变化情况;试剂盒法检测细胞培养上清液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白介素-8(IL-8)、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含量变化。结果胡黄连苷Ⅰ、Ⅱ、Ⅲ、Ⅳ对HepG2细胞的活力影响较小。FFA刺激24 h后,模型组与对照组比较,细胞内被染成明显的红色颗粒状脂滴,细胞培养上清液中SOD水平显著下降,MDA、TNF-α、IL-8水平显著上升,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0.01)。与模型组比较,不同浓度的胡黄连苷Ⅰ、Ⅱ、Ⅲ、Ⅳ干预组,细胞内红色颗粒状脂滴减少,且以胡黄连苷Ⅱ最为明显;SOD水平显著上升,MDA、TNF-α、IL-8水平显著下降(P<0.05、0.01),且以胡黄连苷Ⅱ、Ⅲ、Ⅳ较为明显,但没有显著的剂量相关性。结论胡黄连苷Ⅰ、Ⅱ、Ⅲ、Ⅳ中胡黄连苷Ⅱ的体外抗NASH的活性较显著。
陈玉张可佳李孝庆宋兆辉余伯阳鄂秀辉
关键词: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氧化应激炎症
短葶山麦冬偏诺型甾体皂苷类化合物的分离鉴定及用途
本发明涉及从短葶山麦冬地下部位分离出的五个偏诺型甾体皂苷类化合物,由短葶山麦冬地下部位经粗提、大孔树脂吸附、反复萃取、硅胶柱层析、Sephadex LH‑20柱层析、高效液相色谱仪分离所得,并采用1D和2D‑NMR技术鉴...
余伯阳李永伟戚进张媛媛寇俊萍黄桢
文献传递
基于多元统计分析和网络药理学预测延胡索醋制前后潜在质量标志物被引量:5
2021年
目的基于多元统计分析和网络药理学预测延胡索醋制前后潜在质量标志物。方法采用HPLC指纹图谱结合多元统计分析,筛选生、醋延胡索潜在特征差异性成分,进一步通过网络药理学分析特征差异性成分相关的主要作用靶点和通路,预测生、醋延胡索潜在的质量标志物。结果筛选鉴定出生、醋延胡索主要特征差异性成分为延胡索乙素、去氢紫堇碱、海罂粟碱、延胡索甲素。网络药理学分析结果表明,4种特征差异性成分与延胡索镇痛作用密切相关。结论确定延胡索乙素、去氢紫堇碱、海罂粟碱、延胡索甲素可作为生、醋延胡索潜在质量标志物,对延胡索质量控制具有指导意义和参考价值。
贾宇然余伯阳李任时
关键词:延胡索醋制网络药理学
保健消费品市场测度的因素分析被引量:1
2008年
消费者对产品的认知度,直接影响其消费行为,进而影响产品生产企业的经营理念和经营政策,文章运用消费者购买行为分析模型,采用问卷调查和文献归纳的方法,利用杭州市消费群对保健品的消费资料,分析了保健品消费群对保健品的认知度,并进一步分析了消费者对产品认知度的主要影响因素,并进而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
周丽娟余伯阳
关键词:保健品消费者行为影响因素认知度
HPLC-ELSD法测定湖北麦冬中主要皂苷的含量被引量:66
2000年
采用蒸发光散射检测器 (EL SD)测定了湖北麦冬中山麦冬皂苷 B的含量 ,结果表明 ,EL SD是皂苷类化合物较为适宜的检测器。经对不同采收期样品的含量考察 ,认为湖北麦冬的最佳采收期与传统采收期 (清明 )
吴弢余伯阳程志红徐珞珊
关键词:ELSD甾体皂苷
六神丸精简方抗炎镇痛活性的初步研究被引量:2
2008年
目的研究六神九精简方(CNZ)的抗炎、镇痛活性,为将其研制成抗上呼吸道炎症的新药提供一定的实验依据。方法采用醋酸致小鼠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升高模型和角叉菜胶致小鼠足跖肿胀模型,考察其抗炎作用;采用醋酸致小鼠扭体模型和热刺激致疼痛模型,考察其镇痛活性,并和六神丸原方进行比较。结果六神丸精简方CNZ 16,32,64 mg/kg三个剂量组单次灌胃给药,均可显著地抑制醋酸致小鼠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的升高;其中,CNZ中、高剂量组可明显抑制角叉菜胶引起的小鼠足跖肿胀,注射后3 h达到作用高峰,并可持续到5 h以上。三个剂量组均显著减少醋酸诱导的小鼠扭体次数;中、高剂量组单次给药后0.5 h,即可显著延长热刺激引起的小鼠痛阈,作用可持续3 h以上,与六神丸原方作用相当。结论六神丸精简方CNZ具有显著的抗炎、镇痛活性。
王清正寇俊萍马宏跃沈花严永清余伯阳
关键词:抗炎镇痛
基于“肺主治节”理论探讨生脉散防治心血管疾病作用机制研究设想被引量:8
2015年
中医学认为心肺密切相关,"肺主治节"是肺主一身之气和心主一身之血密切相关的具体体现。借鉴西医生理病理学诊断指标,宏观、微观和功能、形态相结合,以体现生脉散方证特征的慢性间歇性缺氧模型为平台,考察肺、血管内皮和心脏功能形态指标的动态变化以及生脉散干预的影响,不仅有利于揭示生脉散防治心血管疾病的优势特色,对于丰富和发展中医"肺主治节"理论的科学内涵,提升中医生理病理学理论的临床指导价值也具有重要意义。
柴程芝庄先飞陈茜寇俊萍严永清余伯阳
关键词:肺主治节生脉散心血管疾病血管内皮功能
共60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