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景区公示语及景点信息介绍的翻译问题研究——以贵阳市景区为例
- 2020年
- 双语或多语景区公示语标牌及景点信息介绍标牌是为了完善景区服务而设置,旨在为外国客人传递信息、介绍文化或发出警示等。文章在调查了贵阳市周边旅游景区的双语或多语标牌基础之上,分析了翻译中出现的种种问题。要解决这样的翻译问题,译者需认真考虑原文的文本类型,然后选择不同的翻译原则和策略来进行翻译。
- 刘科
- 关键词:景区公示语文本类型翻译问题翻译策略
- 语法隐喻之“隐喻性”辩证被引量:1
- 2010年
- 隐喻研究有悠久的历史,从亚里士多德的传统隐喻修辞观到认知语言学将隐喻看作认知机制,再到韩礼德将隐喻拓展到语法层面成‘语法隐喻’。隐喻的研究范畴不断扩大,尤其是韩礼德对语法隐喻及其内部系统的诸多术语进行界定时有许多矛盾和含混的地方,如概念隐喻和人际隐喻,一致式(土式)和隐喻式(雅式)及后来级阶转移。就实质而言,语法隐喻的说法是值得再思考的,因此本文试图论证语法隐喻的虚妄,对语法隐喻的"隐喻性"进行辩证。
- 巫宏梅刘科
- 关键词:概念隐喻人际隐喻
- 释义理论关照下非英语专业的英译汉教学
- 2012年
- 培养学生的语言转换能力,一直是英语教学的一个重要目标。传统翻译教学和教科书强调具体的翻译技巧和语言形式的转换,将翻译模式化、程式化,没有关注语际转换中的思维过程,对非英语专业的学生更是缺乏实际意义。口译中的释义理论强调翻译的对象是语言,而非意义。文章拟在这一理论关照下来探讨大学非英语专业的英译汉教学,如何在英译汉中脱离源语语言结构的束缚,以及翻译"意义"。
- 王方碧刘科
- 关键词:翻译本质翻译现状翻译问题非英语专业
- 新中国成立至改革开放前翻译事业的特点和翻译成果初探
- 2012年
- 悠悠华夏五千年的文明史,也是一部翻译的历史。在这一岁月的长河中,中华大地上曾出现过多次翻译高潮,每次翻译高潮的出现都带着自身显著的特点。本文试图对新中国成立后到改革开放前翻译事业的特点和翻译成果进行探究和梳理,以期让读者更好地了解这段特定时期的翻译发展史。
- 刘科朱桂兰
- 关键词:翻译新中国翻译史
- 翻译中词汇理据的消隐与重现——浅探符号的任意性与理据性
- 2012年
- 符号的任意性与理据性是语言学界和哲学界的热点议题,至今仍未达成一致。本文试图从翻译的解码、编码过程中词汇理据消隐与重现侧面来浅探符号任意性与理据性的对立统一。
- 刘科巫宏梅
- 关键词:任意性理据性对立统一
- 语用翻译在原则与参数连续统中的平衡
- 2012年
- 随着语用学理论运用于各个学科之中,一系列的跨学科研究层出不穷,语用翻译也由此应运而生。然而,寻求翻译的语用等效也不可缺省原语的语义基础。本文借用原则与参数概念,探讨语用翻译在语义(原则)与语用(参数)连续统中的平衡,以使目的语与原语的语用功能等效。
- 刘科巫宏梅
- 关键词:语用翻译连续统语用等效
- 从目的论视角看导游口译策略选择中的文化制约被引量:5
- 2009年
- 作为一种导游与游客之间的跨文化交流活动,导游口译在其特征方面有着区别于其他口译的特殊性,导游口译的此种特殊性与传统译论中追求等值的观念背道而驰。试图从一个新的视角——目的论来探讨导游口译策略选择中的文化制约因素,并以图示方式展示导游口译策略选择的过程。
- 刘科巫宏梅
- 关键词:导游口译翻译策略目的论文化制约
- 文化语境视域下涉外导游的口译策略选择及运用被引量:2
- 2012年
- 导游口译服务是导游与游客之间一种面对面的跨文化交流活动,其服务质量的优劣在很大程度上受到文化语境的制约。对此,从文化语境的视角出发分析文化语境在导游口译服务中的表现形式,同时提出几点切实可行的导游口译新策略,以期对涉外导游员的工作有所指导与帮助。
- 刘科王方碧
- 关键词:导游口译导游游客文化语境口译策略
- 从目的论视角看导游口译策略选择中的文化制约
- 作为一种导游与游客之间的跨文化交流活动,导游口译在其特征方面有着区别于其他口译的特殊性,导游口译的此种特殊性与传统译论中追求等值的观念背道而驰.本文试图从一个新的视角—目的论来探讨导游口译策略选择中的文化制约因素,并以图...
- 刘科
- 关键词:导游口译目的论文化制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