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宋成军

作品数:9 被引量:42H指数:3
供职机构:济宁市第一人民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9篇医药卫生

主题

  • 6篇超声
  • 5篇术后
  • 5篇关节
  • 5篇超声引导
  • 4篇置换术
  • 4篇关节置换
  • 3篇镇痛
  • 3篇置换术后
  • 2篇术后恢复
  • 2篇剖宫产
  • 2篇全膝关节
  • 2篇全膝关节置换
  • 2篇全膝关节置换...
  • 2篇全膝关节置换...
  • 2篇髋关节
  • 2篇髋关节置换
  • 2篇髋关节置换术
  • 2篇膝关节
  • 2篇膝关节置换
  • 2篇膝关节置换术

机构

  • 9篇济宁市第一人...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金乡县人民医...

作者

  • 9篇宋成军
  • 8篇孔宪刚
  • 7篇王昆
  • 4篇李成文
  • 2篇孟剑
  • 1篇陈奎
  • 1篇史继红
  • 1篇尤培军
  • 1篇李海鸥
  • 1篇李海鸥
  • 1篇朱朋
  • 1篇刘曼曼
  • 1篇孟锋
  • 1篇宋成伟

传媒

  • 1篇中国计划生育...
  • 1篇中国基层医药
  • 1篇中国妇幼保健
  • 1篇中华麻醉学杂...
  • 1篇山东医药
  • 1篇临床麻醉学杂...
  • 1篇国际麻醉学与...
  • 1篇中国医药科学

年份

  • 3篇2024
  • 2篇2022
  • 2篇2017
  • 2篇2010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超声引导下弓状韧带上腰方肌阻滞对二次剖宫产术后镇痛效果及术后恢复质量的影响
2024年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弓状韧带上腰方肌阻滞(SA-QLB)对二次剖宫产术后镇痛效果及术后恢复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12月―2024年3月于本院行二次剖宫产产妇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术毕超声引导下观察组行SA-QLB,对照组行后路腰方肌阻滞(P-QLB)。比较两组不同时点切口痛和宫缩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及阻滞节段、术后镇痛情况、术后恢复指标、阻滞操作时间、不良反应及阻滞相关并发症。结果:观察组阻滞后6、12、24h宫缩痛VAS评分M(P25,P75)为2.0(1.0,2.0)、3.0(2.0,3.0)、2.0(2.0,3.0)分,低于对照组3.0(2.0,3.0)、3.0(3.0,5.0)、3.0(3.0,4.0)分,阻滞后6、12、24、48h阻滞节段[8.0(8.0,9.0)个、8.0(7.0,8.0)个、7.0(6.0,7.0)个、2.0(2.0,3.0)个]多于对照组[5.0(5.0,6.0)个、3.0(3.0,4.0)个、2.0(1.0,2.0)个、0个],术后48h舒芬太尼消耗量[48.0(48.0,48.0)μg]少于对照组[48.0(48.0,52.0)μg],宫缩痛中重度疼痛发生率(6.7%)低于对照组(30.0%),术后24hObsQoR-11评分[(96.7±7.0)分]高于对照组[(92.6±7.3)分],阻滞操作时间[8.0(7.0,9.0)min]长于对照组[5.0(4.0,6.0)min](均P<0.05)。两组不同时点切口痛VAS评分、切口痛中重度疼痛发生率、镇痛补救率、镇痛满意度、首次排气时间、首次下床时间、恶心呕吐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均未发生其他不良反应及阻滞相关并发症。结论:与P-QLB相比,SA-QLB阻滞平面更广,可更有效缓解二次剖宫产产妇术后宫缩痛,改善术后早期恢复质量,但阻滞操作时间长,阻滞体位摆放困难,其在二次剖宫产中的应用优势仍需进一步研究验证。
孔德华孔宪刚刘曼曼宋成军
关键词:二次剖宫产镇痛术后恢复
超声引导下腰方肌阻滞对二次剖宫产产妇术后恢复质量的影响
2024年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腰方肌阻滞(QLB)对二次剖宫产产妇术后恢复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12月—2022年6月于济宁市第一人民医院择期拟行二次剖宫产手术的产妇6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QLB组(Q组)和对照组(C组),每组30例。两组均采取蛛网膜下腔麻醉,术毕在超声引导下行双侧QLB,Q组每侧注射0.375%罗哌卡因20 ml,C组每侧注射生理盐水20 ml。术毕行患者静脉自控镇痛(PCIA)。采用40项恢复质量评分量表(QoR-40)评估产妇恢复质量。记录术前1 d及术后1、2 d产妇QoR-40评分,术后4、8、12、24、48 h静息、运动疼痛数字评分量表(NRS)及舒适度量表(BCS)评分,术后48 h内镇痛泵按压次数、镇痛补救率、镇痛满意度、镇痛相关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术后首次排气时间及下床活动时间。结果与术前1 d比较,两组术后1、2 d QoR-40量表身体舒适度、情绪状态、自理能力、心理支持、疼痛评分及总评分均降低(均P<0.05);与C组比较,Q组术后1、2 d QoR-40量表身体舒适度、疼痛评分及总评分均升高(t=3.974,3.206,均P<0.05;t=2.498,2.037,均P<0.05;t=4.704,4.110,均P<0.05),术后4~24 h静息及运动NRS评分降低(Z=-2.262,-2.580,-2.528,-2.853,均P<0.05;Z=-3.030,-2.376,-2.643,-2.326,均P<0.05),术后4~24 h BCS评分升高(Z=-2.630,-2.489,-2.632,-2.808,均P<0.05),术后48 h内镇痛泵按压次数、镇痛补救率及恶心呕吐发生率降低(Z=-2.460,χ^(2)=5.963,5.455,均P<0.05),镇痛满意度升高(Z=-2.790,P<0.05),术后首次排气时间及下床活动时间缩短(Z=-3.540,-2.365,均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QLB可提高二次剖宫产产妇术后早期恢复质量。
孔德华孔宪刚朱朋宋成军
关键词:剖宫产瘢痕子宫术后恢复
超声引导下收肌管阻滞在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多模式镇痛方案中的作用
孔宪刚李海鸥宋成军王昆李成文
腰部竖脊肌平面阻滞对老年人髋关节置换术后谵妄和早期转归的影响
2022年
目的评估超声引导下腰部竖脊肌平面阻滞(L-ESPB)联合喉罩全身麻醉对老年患者髋关节置换术后谵妄(POD)和早期转归的影响。方法选取济宁市第一人民医院2020年8月至2021年5月择期喉罩全身麻醉下行单侧髋关节置换术老年患者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两组均行喉罩全身麻醉,观察组全身麻醉诱导前行L-ESPB,注射0.375%罗哌卡因30 mL。术毕行患者自控静脉镇痛(PCIA),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4分,静脉注射地佐辛行补救镇痛。记录术中全身麻醉药用量及血管活性药物使用率,拔喉罩时间,麻醉恢复室(PACU)停留时间及苏醒期躁动发生率,术后4、8、12、24、48 h静息VAS评分和患者舒适度评分(BCS),术后48 h内镇痛泵有效按压次数、镇痛补救率、镇痛相关不良反应发生率,术前1 d、术后1 d、3 d、5 d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分及术后5 d内POD发生率,术后首次下床活动时间及肺部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术中瑞芬太尼、丙泊酚用量明显减少(t=-6.80、-5.23,均P<0.05),乌拉地尔、艾司洛尔使用率明显降低(χ^(2)=4.32、5.46,均P<0.05)。观察组术后拔喉罩时间、PACU停留时间、术后首次下床时间分别为(14±2)min、(21±2)min、(2.4±0.5)d,均明显短于对照组的(18±2)min、(26±3)min、(2.8±0.7)d(t=-6.64、-7.18、-2.51,均P<0.05)。观察组苏醒期躁动、POD、肺部感染发生率分别为0.0%、3.3%、0.0%,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0.0%、26.7%、20.0%(均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术后各时点静息VAS评分明显降低(t=3.32、2.97、4.33、3.81、3.10,均P<0.05),BCS评分均明显升高(t=9.20、8.62、5.73、5.72、6.28,均P<0.05)。观察组术后48 h内镇痛泵有效按压次数、镇痛补救率、恶心呕吐发生率分别为0(0,0)、10.0%、6.7%,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0,2)、33.3%、30.0%(Z=-3.41,χ^(2)=4.81、5.46,均P<0.05)。与术前1 d比较,术后1、3、5 d两组
孔宪刚宋成军王昆尤培军
关键词:神经传导阻滞超声检查关节成形术谵妄老年人
超声引导腰部竖脊肌平面阻滞在老年患者髋关节置换术中的应用效果被引量:1
2022年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腰部竖脊肌平面阻滞(L-ESPB)在老年患者髋关节置换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20年8月至2021年3月于济宁市第一人民医院60例行单侧髋关节置换术的老年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n=30)和B组(n=30)。两组均行喉罩全麻,A组全麻前行L-ESPB。比较两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全麻药用量、全麻苏醒指标、术后VAS评分、镇痛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和术后康复指标。结果A组T_(2)~T_(6)时MAP、HR低于B组,B组T_(2)~T_(6)时MAP、HR高于T_(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T_(2)~T_(6)时MAP、HR与T_(1)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B组比较,A全麻药用量减少,术后拔喉罩时间、苏醒期躁动发生率、术后VAS评分、镇痛泵有效按压次数、镇痛补救率及恶心呕吐发生率降低,术后首次下床活动时间缩短,髋关节最大屈曲度和外展度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头晕、尿潴留发生率及术后肌力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引导L-ESPB用于老年患者髋关节置换术,可维持术中血流动力学平稳,减少全麻药用量,提供完善镇痛效果,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苏醒质量,有利于早期康复。
孔宪刚宋成军王昆宋成伟
关键词:髋关节置换术超声引导老年患者
SLIPA喉罩、标准型喉罩与气管插管在乳腺癌根治术中的应用被引量:5
2010年
李成文宋成军史继红王昆孔宪刚孟剑孟锋
关键词:乳腺癌根治术喉罩气管插管气管内插管口腔分泌物
FEAR技术或单纯外展技术麻醉下手法松解治疗原发性冻结肩的疗效比较
2024年
目的比较FEAR技术和单纯外展技术用于麻醉下手法松解(MUA)治疗原发性冻结肩(PFS)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方法将70例PFS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FEAR技术组(F组)和单纯外展技术组(A组)。F组MUA操纵手法采用FEAR技术,A组MUA操纵手法采用单纯外展技术。所有患者的MUA均在C6神经根阻滞下实施,并在MUA后接受肩关节腔激素注射治疗。记录治疗前和治疗后1、2、4周的肩痛和残疾指数(SPADI)评分和被动关节活动度(ROM),记录治疗后1、2、4周和3个月随访的患者整体印象改变(GIC)评分,并记录再次MUA情况、MUA治疗相关严重不良事件及3个月随访期间接受其他治疗情况。结果两组治疗前和治疗后1、2、4周SPADI疼痛评分、残疾评分、总分及被动ROM(上举、外展、外旋、内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1、2、4周两组SPADI疼痛评分、残疾评分、总分明显降低(均P<0.05),被动ROM(上举、外展、外旋、内旋)明显增加(均P<0.05);与治疗后1周比较,治疗后2周两组SPADI残疾评分、总分及F组SPADI疼痛评分降低(均P<0.05),治疗后4周两组SPADI疼痛评分、残疾评分和总分降低(均P<0.05),治疗后2、4周两组被动ROM(上举、外展、外旋、内旋)增加(均P<0.05);与治疗后2周比较,治疗后4周两组SPADI疼痛评分、总分及F组SPADI残疾评分降低(均P<0.05),两组被动ROM(上举、外展、外旋、内旋)增加(均P<0.05)。两组治疗后1、2、4周和3个月随访GIC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治疗后1周比较,治疗后4周和3个月随访两组GIC评分降低(均P<0.05);与治疗后2周比较,治疗后4周和3个月随访A组GIC评分均降低(均P<0.05)。F组和A组治疗后1周的显著改善率(GIC=1分)分别为66.7%和59.4%(P>0.05),且两组3个月随访时的显著改善率均为100%。两组均未发生MUA治疗相关严重不良事件,两组再次MUA例数及3个月随访期间接受其他治疗例�
许连荣王昆宋成军李成文
关键词:冻结肩麻醉下手法松解神经阻滞关节腔注射
腹腔镜手术患者CLMA喉罩、SLIPA喉罩与PLMA喉罩气道管理的效果被引量:10
2010年
目的 比较经典型喉罩(CLMA喉罩)、SLIPA喉罩和食管引流型喉罩(PLMA喉罩)用于腹腔镜手术患者气道管理的效果.方法 择期行腹腔镜手术患者123例,年龄20~64岁,ASA分级Ⅰ或Ⅱ级,随机分为3组:CLMA组(C组,n=41)、SLIPA组(S组,n=42)和PLMA组(P组,n=40).麻醉诱导后置入喉罩,行间歇正压通气.测定气道密封压后实施气腹.评估喉罩置入难易性.记录首次喉罩置入情况、喉罩置入时间、麻醉恢复时间和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于气腹前及气腹压至12 mm Hg时记录气道吸气峰压(PIP)及气道密封压<PIP的发生情况.结果 C组有1例患者更换喉罩型号后置入成功,其余患者均首次喉罩置入成功,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C组比较,S组喉罩置入时间和麻醉恢复时间缩短,喉罩置入容易,P组喉罩置入时间延长,气道密封压升高,气道密封压<PIP的患者减少(P<0.05).与S组比较,P组喉罩置入时间和麻醉恢复时间延长,喉罩置入稍难,气道密封压升高,气道密封压<PIP的患者减少(P<0.05).与气腹前比较,各组气腹至12 mm Hg时PIP升高(P<0.05).三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LMA喉罩、SLIPA喉罩和PLMA喉罩均可保证有效通气,不良反应少.SLIPA喉罩置入更简单,而PLMA喉罩气道密封效果好,更适用于腹腔镜手术患者.
李成文王昆史继红孔宪刚宋成军孟剑陈奎
关键词:喉面罩腹腔镜检查
超声引导下收肌管阻滞在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多模式联合镇痛中的作用被引量:26
2017年
目的评价超声引导下收肌管阻滞(ACB)在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多模式联合镇痛中的作用。方法选择择期行初次单侧膝关节置换术的患者60例,随机分为A、B组各30例。术中均采用喉罩全凭静脉全麻,A组在麻醉诱导前行超声引导下ACB,阻滞成功后注射0.5%罗哌卡因20 m L;B组不行神经阻滞。记录术后静态和动态视觉模拟评分法(VAS)、术后48 h内镇痛泵有效按压次数、吗啡补救镇痛用量及手术前后患肢股四头肌肌力Lovett评分、运动阻滞改良Bromage评分;记录术后24、48、72 h、出院时患肢膝关节最大主动活动,术后第1次下床活动时间和第1次主动直腿抬高时间;统计镇痛相关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A组术后静态和动态VAS、术后48 h内镇痛泵按压次数,吗啡补救镇痛用量,术后24、48、72 h、出院时膝关节最大主动活动度,术后第1次下床活动时间和第1次主动直腿抬高时间,恶心呕吐、皮肤瘙痒、头晕发生率与B组比较,P均<0.05。结论在全膝关节置换采用ACB为主的多模式联合镇痛方案,术后镇痛效果佳,运动阻滞轻微,不良反应发生率低。
孔宪刚李海鸥宋成军王昆李成文
关键词:膝关节置换术多模式镇痛麻醉方法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