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兵
- 作品数:13 被引量:17H指数:1
- 供职机构:内蒙古医学院附属人民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阑尾切口腹膜不缝合法145例体会被引量:1
- 2008年
- 目的探讨阑尾切口腹膜不缝合法及切口感染问题。方法总结145例病人的临床资料,分析不缝合腹膜法的治疗结果。结果患者感染率为1.4%,获得较满意的治疗效果。结论不缝合腹膜法处理阑尾切口,切口感染率降低。
- 宋卫东张兵张勇刚
- 关键词:阑尾切口腹膜
- 胰性脑病诊治体会(附7例报告)
- 2006年
- 通过7例发生重症胰腺炎的胰性脑病(PE),结合文献探讨了PE的发病原因、病理生理、临床表现、诊断、治疗等问题,PE多为胰酶溢入血循环,透过血脑屏障致脑组织出血、软化、脱髓鞘而引起神经精神症状。其多无特异性,多无定位体征,可并颅高压及脑电图异常。本文提出参考诊断标准。其治疗原则为早期手术控制胰腺本身的炎症,阻断由此产生的一系列连锁性损害。
- 王宁张兵
- 关键词:胰腺炎胰性脑病手术
- 脾破裂并多发伤53例患者诊治分析
- 2008年
- 目的探讨脾破裂合并多发伤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总结分析脾破裂并多发伤病例的诊治经验。结果53例脾破裂并多发伤手术治疗,49例治愈,4例死亡。结论手术治疗是治疗脾破裂并多发伤的有效方法。
- 吕进军许文剑张兵
- 关键词:多发伤手术治疗
- 硬膜外麻醉下实施腹腔镜胆囊切除术83例报告
- 2010年
- 宋卫东张兵张勇刚
- 低位直肠癌的局部切除结果及预后因素分析被引量:1
- 2008年
- 目的总结低位直肠癌局部切除的结果,分析影响预后的因素,探讨提高低位直肠癌局部切除疗效的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985年2月至2007年10月收治的76例低位直肠癌局部切除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结果76例患者中采用经肛切除69例,经骶切除6例,经阴道切除1例。肿瘤分期其中T1期48例,他期25例,T3期3例。手术并发症发生率为7.9%,无手术死亡。局部复发率为22.4%,5年总体生存率84.5%。单因素分析提示肿瘤复发与肿瘤的T分期、切缘阳性显著相关,多因素分析显示T分期和切缘距离是与局部复发相关的独立影响因素。生存分析显示黏液腺癌、切缘阳性、血管淋巴管浸润显著影响术后的长期生存,而切缘阳性和血管淋巴管浸润是影响术后长期生存的独立预后因素。结论局部切除安全性高,合理选择病例是低位直肠癌治愈性局部切除成功的关键。低位直肠癌局部切除的适应证为无高危因素(分化差、血管淋巴管侵犯、黏液腺癌)的T1-2,N0期患者;T2期术后应行放化疗。
- 张海增张兵周志祥邵永孚
- 关键词:结直肠肿瘤局部切除预后
- 腹腔镜在腹部外科教学中的应用被引量:12
- 2010年
- 目的探讨腹腔镜在腹部外科教学中的价值。方法将内蒙古医学院5年制本科在肝胆外科实习的63名学生分为2组,电视腹腔镜录像系统辅助教学组及传统方法教学组。教学后以考试和问卷方式进行教学效果评价。结果利用电视腹腔镜录像系统辅助教学组教学效果和满意度明显好于传统方法教学组学生考试成绩分别为(92±7)分和(85±1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24,P<0.05)。结论随着腹腔镜外科的发展,多数腹部外科手术均能在腹腔镜下完成。通过先进的腹腔镜录像系统,可获得大量腹内脏器病变的录像资料。充分利用腹腔镜录像资料进行外科临床教学,可为学生提供真实、形象、生动、全面的疾病相关图像信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让学生更容易理解掌握所学的知识。
- 王宁张兵
- 关键词:腹腔镜
- 电切术治疗高龄良性前列腺增生症36例的疗效
- 2007年
- 目的探讨治疗前列腺增生症(BPH)的有效手术方法。方法采用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治疗BPH36例。结果患者平均住院6d,留置导尿管平均5.5d,拔管后均排尿通畅。术后随访6~18个月,患者经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平均为9.0分,未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是一种并发症少、安全性高、疗效确切的手术方法。
- 王东吕进军张兵
- 关键词: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良性前列腺增生症
- 肝胆系统良恶性疾病病人血清铜、铁、锌含量及铜锌比值测定
- 2010年
- 王宁张兵
- 关键词:血清铁铜锌比值肝胆系疾病
- 胰性脑病诊治体会(附7例报告)
- 通过7例发生重症胰腺炎的胰性脑病(PE),结合文献探讨了 PE 的发病原因、病理生理、临床表现、诊断、治疗等问题。PE 多为胰酶溢入血循环,透过血脑屏障致脑组织出血、软化以及脱髓鞘而引起神经精神症状。其多无特异性,多无定...
- 王宁张兵
- 关键词:胰腺炎胰性脑病手术
- 文献传递
- 结直肠印戒细胞癌62例外科手术预后相关因素分析被引量:1
- 2010年
- 目的探讨结直肠印戒细胞癌外科治疗方法及影响预后的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988年1月-2006年12月外科手术治疗的62例结直肠印戒细胞癌临床病理资料及随访情况,对随诊资料采用Kaplan-Meier法进行生存因素分析。结果 62例均因结直肠占位病变行手术治疗,其中33例行根治性肿瘤切除术,10例行姑息性肿瘤切除术,19例行剖腹探查或结肠造瘘术,全部经术后病理诊断为印戒细胞癌。术后37例行辅助化疗。本组55例获随访,中位生存期28个月,根治性肿瘤切除、姑息性切除、未手术切除患者的中位生存期分别为47、19、10个月,不同手术方式术后生存期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有无肠梗阻、手术方式、血管瘤栓、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和术后辅助治疗是影响结直肠印戒细胞癌预后的独立因素。结论结直肠印戒细胞癌预后较差,早期诊断予根治性切除术并结合术后辅助放化疗,可改善患者预后。
- 张兵王宁
- 关键词:结直肠肿瘤外科手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