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宁
- 作品数:14 被引量:30H指数:3
- 供职机构:内蒙古医学院附属人民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直肠癌术后并发症病因及防治分析被引量:6
- 2007年
- 目的:探讨直肠癌术后并发症的病因及防治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995年6月-2005年5月收治的96例直肠癌患者术后出现并发症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病例发生各类并发症19例,包括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吻合口瘘、造瘘口狭窄、造瘘口旁脓肿、造瘘口肠管缺血坏死回缩、输尿管损伤、腹腔内疝、肺部感染、切口感染、切口裂开、下肢深静脉血栓等。结论:直肠癌术后出现并发症部分为医源性因素,积极的预防、合理的治疗、规范的操作是减少并发症、提高疗效的关键。
- 李小军红涛王宁
- 关键词:直肠癌手术并发症
- 微小染色体维持蛋白2在肿瘤中的研究现状被引量:5
- 2010年
- 微小染色体维持蛋白(MCMp)在DNA复制起始和延伸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是比较理想的细胞增殖标志物。MCM2是该家族中的一员,表达于人类多种肿瘤组织中。由于肿瘤细胞具有无限增殖、自主性生长的特点,所以MCM2可以标记肿瘤细胞所处的状态,并且在增殖发育异常和突变的细胞中,MCM2蛋白的检测意义重大,有可能成为多种恶性肿瘤早期筛查、诊断及预后评估的有效标志。
- 栗东海赵全年王宁
- 关键词:肿瘤预后
- 胰性脑病诊治体会(附7例报告)
- 2006年
- 通过7例发生重症胰腺炎的胰性脑病(PE),结合文献探讨了PE的发病原因、病理生理、临床表现、诊断、治疗等问题,PE多为胰酶溢入血循环,透过血脑屏障致脑组织出血、软化、脱髓鞘而引起神经精神症状。其多无特异性,多无定位体征,可并颅高压及脑电图异常。本文提出参考诊断标准。其治疗原则为早期手术控制胰腺本身的炎症,阻断由此产生的一系列连锁性损害。
- 王宁张兵
- 关键词:胰腺炎胰性脑病手术
- 腹腔镜在腹部外科教学中的应用被引量:12
- 2010年
- 目的探讨腹腔镜在腹部外科教学中的价值。方法将内蒙古医学院5年制本科在肝胆外科实习的63名学生分为2组,电视腹腔镜录像系统辅助教学组及传统方法教学组。教学后以考试和问卷方式进行教学效果评价。结果利用电视腹腔镜录像系统辅助教学组教学效果和满意度明显好于传统方法教学组学生考试成绩分别为(92±7)分和(85±1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24,P<0.05)。结论随着腹腔镜外科的发展,多数腹部外科手术均能在腹腔镜下完成。通过先进的腹腔镜录像系统,可获得大量腹内脏器病变的录像资料。充分利用腹腔镜录像资料进行外科临床教学,可为学生提供真实、形象、生动、全面的疾病相关图像信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让学生更容易理解掌握所学的知识。
- 王宁张兵
- 关键词:腹腔镜
- 高龄左半结肠癌梗阻Ⅰ期切除吻合治疗体会被引量:2
- 2008年
- 目的探讨老年人左半结肠癌伴梗阻的外科治疗原则和方式。方法回顾性分析1998年9月—2007年3月38例结肠癌的外科处理结果。结果均采用术中充分的肠道减压和灌冼,行肿瘤切除Ⅰ期吻合术。结论老年患者伴发病多,病情重,必须尽早手术,如病人情况允许,Ⅰ期癌肿切除肠吻合术是最佳手术方案。
- 王东王宁吕进军赵钢许文剑
- 关键词:左半结肠癌肠梗阻
- 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加羟基喜树碱膀胱灌注治疗浅表性膀胱癌被引量:2
- 2007年
- 目的:探讨应用羟基喜树碱(HCPT)膀胱内灌注,预防浅表性膀胱癌复发的疗效。方法:术后使用羟基喜树碱20mg+生理盐水30ml膀胱内灌注21次预防肿瘤复发。结果:随访1~2年,35例中复发4例,复发率为11.4%,且并发症和副作用小。结论:HCPT膀胱内灌注预防浅表性膀胱癌复发,疗效满意。
- 王东王宁许文剑
- 关键词:膀胱肿瘤膀胱灌注羟基喜树碱
- 肝胆系统良恶性疾病病人血清铜、铁、锌含量及铜锌比值测定
- 2010年
- 王宁张兵
- 关键词:血清铁铜锌比值肝胆系疾病
- 胰性脑病诊治体会(附7例报告)
- 通过7例发生重症胰腺炎的胰性脑病(PE),结合文献探讨了 PE 的发病原因、病理生理、临床表现、诊断、治疗等问题。PE 多为胰酶溢入血循环,透过血脑屏障致脑组织出血、软化以及脱髓鞘而引起神经精神症状。其多无特异性,多无定...
- 王宁张兵
- 关键词:胰腺炎胰性脑病手术
- 文献传递
- 结直肠印戒细胞癌62例外科手术预后相关因素分析被引量:1
- 2010年
- 目的探讨结直肠印戒细胞癌外科治疗方法及影响预后的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988年1月-2006年12月外科手术治疗的62例结直肠印戒细胞癌临床病理资料及随访情况,对随诊资料采用Kaplan-Meier法进行生存因素分析。结果 62例均因结直肠占位病变行手术治疗,其中33例行根治性肿瘤切除术,10例行姑息性肿瘤切除术,19例行剖腹探查或结肠造瘘术,全部经术后病理诊断为印戒细胞癌。术后37例行辅助化疗。本组55例获随访,中位生存期28个月,根治性肿瘤切除、姑息性切除、未手术切除患者的中位生存期分别为47、19、10个月,不同手术方式术后生存期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有无肠梗阻、手术方式、血管瘤栓、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和术后辅助治疗是影响结直肠印戒细胞癌预后的独立因素。结论结直肠印戒细胞癌预后较差,早期诊断予根治性切除术并结合术后辅助放化疗,可改善患者预后。
- 张兵王宁
- 关键词:结直肠肿瘤外科手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