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葵
- 作品数:42 被引量:401H指数:12
- 供职机构:北京协和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北京市科技新星计划首都医学发展科研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 丙氨酸转氨酶水平与胰岛素抵抗及胰岛β细胞功能的关系被引量:1
- 2011年
- 目的探讨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T)水平与胰岛素抵抗(IR)及胰岛β细胞功能之间的关系。方法收集2型糖尿病(T2DM)一级亲属351例,所有受试者均行75g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r),检测体质指数(βMI)、腰臀比、血压、血脂、A坍、天冬氨酸转氨酶(AST)、血糖、真胰岛素(TI)及胰岛素原(PI),采用稳态模式(HOMA)评价胰岛素抵抗(HOMA—IR)及胰岛β细胞功能(HOMA—β)。根据A¨四分间距,分为ALT1组(〈12.9U/L)、ALT2组(12.9~17.3U/L)、ALT3组(17.4~24.2U/L)、ALT4组(t〉24.2U/L)。结果随着ALT水平升高,ALT4组与ALT1组比较,βMI[(26.3±2.9)kg/m。比(23.2±3.7)kg/m。,P〈0.01]、HOMA—IR[1.93(1.21~3.26)比1.06(0.65~1.54),P〈0.01]、LnHOMA—β(2.00±0.32比1.87±0.28,P〈0.05)均升高,血压、血脂、血糖、TI、PI亦升高(P〈0.05或P〈0.01);随着代谢紊乱数目增多(无代谢紊乱与3~4个代谢紊乱数目组间比较),ALT[23.3(16.3~37.6)U/L比14.3(10.3~18.5)U/L,P〈0.01]和AST[21.5(18.3—32.8)U/L比17.9(15.5~22.1)U/L,P〈0.01]水平均升高;校正性别、年龄、βMI和腰臀比后血清ALT依然与血压、血脂、血糖、TI、2h-PI、2h-PI/TI、HOMA—IR和代谢紊乱数目呈正相关(r=0.117,0.236,P〈0.05或P〈0.01);多元逐步回归分析ALT与性别、甘油三酯、HOMA—IR、总胆固醇和2h-PI呈独立正相关(P〈0.05或P〈0.01)。结论高AIJT水平与代谢综合征、IR和胰岛母细胞功能代偿性增加密切相关,ALT水平独立于IR与代谢综合征相关。
- 王永慧黎明高珊张秀娟李连霞张葵
- 关键词:丙氨酸转氨酶胰岛素抗药性代谢综合征胰岛Β细胞功能
- CYP17A1基因的复合杂合突变导致17α-羟化酶/17,20-碳链裂解酶缺陷症被引量:2
- 2009年
- 目的通过1例17α-羟化酶/17,20-碳链裂解酶缺陷症(17-OHD)患者的临床特点和基因突变分析,探讨17-OHD的基因分子机制及突变对P450 c17蛋白功能的影响。方法收集患者临床资料,提取患者外周血白细胞DNA,PCR扩增CYP17A1基因的8个外显子及内含子边界,测序确定CYP17A1基因的突变位点,用突变位点保守性分析和计算机模拟P450 c17蛋白三维结构,分析突变对P450 c17蛋白功能的影响。结果患者临床表现及内分泌功能检查完全符合17-OHD特点,PCR产物和克隆测序发现,CYP17A1基因的一个等位基因的第2外显子125位密码子发生了CGA→CAA的突变,导致Arg125 Gln错义突变,另一个等位基因的第6外显子的第360和361密码子缺失G核苷酸及C转换为A核苷酸,导致Leu361Phe错义突变和以后的移码突变,形成一个只包含417个氨基酸的截短蛋白,该蛋白缺乏17α-羟化酶和17,20碳链裂解酶催化活性部位。通过P450 c17蛋白分子三维建模分析表明,121位色氨酸与血红素和125位精氨酸分别形成氢键,当125位精氨酸突变为谷氨酰胺时,121位色氨酸不能再与125位谷氨酰胺形成氢键,从而使P450 c17蛋白分子结构的稳定性受到影响,影响了其功能。结论通过CYP17A1基因突变分析,进一步从分子遗传学方面证实了患者的临床诊断,CYP17A1突变导致的P450 c17蛋白的结构改变是该17-OHD患者临床表现的基因分子基础。
- 聂敏李玉秀张葵孙梅励陆召麟陶红
- 关键词:CYP17A1基因突变
- 胰岛素原、真胰岛素与冠心病危险因素的关系被引量:8
- 2001年
- 目的 探讨胰岛素原 (PI)、真胰岛素 (TI)是否与冠心病危险因素相关。方法 采用BA ELISA法测定 119例入选者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 (OGTT)各时相的PI、TI水平 ,并与冠心病危险因素及其数目作相关分析。结果 空腹及糖负荷 2hPI、TI与冠心病危险因素数目 (r =0 19~ 0 33)、体重指数 (BMI) (r =0 2 3~ 0 41)及WHR(r =0 32~ 0 5 1)呈正相关 ,而与HDL C(r =- 0 2 2~ - 0 30 )负相关 ;空腹PI及 2h糖负荷PI、TI与高血压 (r=0 18~ 0 2 0 )、葡萄糖耐量减低 (IGT) (r =0 13~ 0 34 )、TG(r=0 32~ 0 33)和尿酸 (r=0 2 7~ 0 36 )呈正相关 ,空腹及 2hPI与apoB(r =0 2 6 )呈正相关 ,2hPI与TC(r=0 2 1)及家族史 (r=0 2 1)呈正相关 ;经校正年龄、性别、BMI、WHR(腰臀比值 )、空腹及 2h血糖后 ,TI与血脂的关系消失 ,PI与血脂的关系减弱 :空腹PI与TG(r=0 32 )、apoB (r=0 19)及尿酸 (r =0 2 2 )呈正相关 ,2hPI与apoB(r=0 2 7)及尿酸 (r=0 2 0 )正相关 ,与HDL C (r=- 0 2 1)呈负相关 ;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法亦显示PI与血脂的关系比TI更密切。结论 PI、TI与冠心病危险因素有明显关系 。
- 朱中玉黎明陈端霞张葵吴从愿纪宝华
- 关键词:冠心病胰岛素原真胰岛素
- 冠心病患者血清胰岛素原与真胰岛素的变化被引量:1
- 2000年
- 目的 胰岛素原 (PI)、真胰岛素 (TI)是否与冠心病独立相关。方法 选择经冠状动脉(冠脉 )造影术和 (或 )冠脉内超声检查确诊的冠心病患者 5 4例 ,经检查除外冠心病的患者 37例和正常对照者 2 3例 ,每例均行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 (OGTT) ;采用高度特异性和敏感性的单克隆抗体生物素 亲和素夹心放大酶联免疫分析法测定OGTT各时相PI、TI浓度。结果 冠心病组和非冠心病组OGTT各时相PI及TI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 (P <0 0 5 ) ,当校正年龄、体重指数和腰臀围比值后 ,这种统计学差异减弱或消失 ;但在冠心病组和非冠心病组之间上述指标差异均无显著性 (P >0 0 5 )。结论 PI、TI,无论空腹还是糖负荷后 ,可能均不与冠心病独立相关。
- 朱中玉黎明陈端霞张葵吴从愿纪宝华
- 关键词:胰岛素原真胰岛素冠心病
- 老年人瘦素水平与代谢综合征的关系被引量:10
- 2003年
- 目的 研究老年人群血清瘦素水平与肥胖及其它代谢综合征的关系 ,探讨高瘦素血症是否是代谢综合征的又一重要成分。 方法 采用ELISA法测定 2 5 8例非糖尿病的老年男性的空腹瘦素和真胰岛素水平 ,分析瘦素水平与血压、血脂、血糖水平以及与定量胰岛素敏感指数(QUICKI)的相关性。 结果 肥胖者的瘦素水平是非肥胖者的两倍 (7 3ng/ml与 3 3ng/ml) ;瘦素水平随代谢异常组合个数的增多而依次增加。相关分析显示瘦素与体重指数、腰臀比、真胰岛素、QUICKI、收缩压、甘油三酯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HDL C)显著相关 (|r|=0 2 8~ 0 4 6 ,均为P <0 0 1) ;与血糖的相关性在调整肥胖度后消失。 结论 该老年人群的瘦素水平与肥胖、高胰岛素血症 /胰岛素抵抗以及代谢综合征的其他成分密切相关 ,提示高瘦素血症 /瘦素抵抗可能是代谢综合征的又一特征 ,并且可能在代谢综合征的发病中起作用。
- 杨静黎明吴从愿徐歧山张葵王彦
- 关键词:老年人瘦素肥胖代谢综合征
- 不同主食成分对糖尿病患者血糖的影响——药食同源主食、小麦纤维主食与普通主食的比较被引量:5
- 2017年
- 目的评估添加药食同源成分的特膳主食改善血糖控制的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4月至2015年10月于北京市本研究各中心就诊的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3组,进行为期3个月的干预。干预方式为特膳馒头组165例、添加小麦纤维馒头组78例、普通面粉馒头组46例,并给予饮食和运动指导。比较干预前后空腹及标准餐后血糖值、血糖曲线下增加面积(iAUC)和HbA_1c的变化。结果添加药食同源成分的特膳馒头能改善餐后iAUC和HbA_1c,在使用胰岛素或胰岛素促泌剂的患者中,餐后iAUC由403(284,564)mmol·min/L下降至349(258,465)mmol·min/L,HbA_1c由6.9(6.5,8.2)%下降至6.5(6.1,7.5)%,在未使用胰岛素或胰岛素促泌剂的患者中,餐后iAUC由354(245,516)mmol·min/L下降至263(164,364)mmol·min/L(P<0.01),HbA_1c由6.7(6.0,8.0)%下降至6.5(5.7,7.8)%(P<0.01)。普通面粉馒头组的上述指标无变化。结论使用特膳馒头作为主食是一种有效辅助血糖控制的方法。
- 何书励马方张家瑜岳燕芬方京徽刘鹏举张殿喜刘怀成吴勤勇张葵卢双玉杨国华
- 关键词:糖尿病饮食治疗
- 桑菊薏菇粉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的影响被引量:2
- 2017年
- 目的观察桑菊薏菇粉对T2DM患者血糖控制的影响。方法本研究选取154例T2DM患者随机分成试验观察组(Obs,n=105)和对照组(Con,n=49),两组分别在每日3餐前开水冲服5g桑菊薏菇粉和对照制剂,持续13周。比较干预前后BMI、血脂、HbA_1c、血糖曲线下增加面积(iAUC)。结果各主要指标与基线比较,Obs组iAUC[365(234,503)vs 276(18,416)mmol·min/L]、HbA_1c[6.5(5.9,7.7)%vs 6.3(5.8,7.2)%]、TG[1.43(0.97,2.13)vs 1.30(0.92,1.95)mmol/L]均降低(P<0.05)。干预后Obs组iAUC低于Con组[276(18,416)vs 377(231,537)mmol·min/L,P<0.05]。结论桑菊薏菇粉有助于控制T2DM患者餐后血糖。
- 何书励马方张家瑜刘鹏举方京徽张殿喜刘怀成吴勤勇张葵卢双玉杨国华胡莹莹郑计
- 关键词:血糖膳食纤维
-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2和血管紧张素转换酶基因多态性与妊娠糖尿病孕妇及正常孕妇血脂水平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1
- 2009年
- 目的探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2(ACE2)单核苷酸多态性位点rs2285666和rs2106809及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插入/缺失(I/D)多态性与妊娠糖尿病(GDM)孕妇及正常孕妇妊娠中晚期血脂水平的相关性。方法选取GDM孕妇344例,糖耐量正常(NGT)孕妇417例。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及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断长度多态性(PCR-RFLP)方法检测ACE2及ACE基因多态性,并于孕24~28周留取受试者空腹静脉血检测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载脂蛋白A1(ApoA1)、载脂蛋白B(ApoB)和脂蛋白a[Lp(a)]水平。结果GDM和NGT两组间ACE2 rs2285666、rs2106809和ACE I/D基因型及等位基因分布频率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GDM患者的TG水平显著高于NGT孕妇[(2.69±0.95)mmol/L vs(2.38±0.81)mmol/L](P<0.05),HDLC水平显著低于NGT孕妇[(2.11±0.46)mmol/L vs(2.20±0.43)mmol/L](P<0.05)。将受试者按ACE2 rs2285666、rs2106809ACE和ACE I/D基因型分组,ACE DD基因型组TC、LDLC水平高于ACEⅡ组,分别为(6.33±1.09)mmol/L vs(6.05±0.96)mmol/L、(3.62±0.89)mmol/L vs(3.39±0.79)mmol/L(P<0.05),进一步将受试者分别按ACE I/D基因型分组,NGT组DD基因型受试者TC和LDLC水平明显高于Ⅱ基因型组,分别为(6.46±1.20)mmol/L vs(6.06±0.95)mmol/L和(3.73±1.03)mmol/L vs(3.43±0.77)mmol/L(P<0.05),而GDM组各基因型组之间各血脂水平无显著差异。结论ACE I/D多态性与孕妇孕中晚期血脂水平有关,NGT组DD基因型孕妇比Ⅱ基因型孕妇的TC、LDL水平高,GDM可能也存在ACE I/D多态性对孕妇妊娠中晚期血脂水平的影响。
- 聂敏洪静李伟刘俊涛张葵覃舒文平凡姜晶梅孙梅励
- 关键词:血管紧张素转换酶基因多态性血脂水平孕妇
- 血清瘦素水平与胰岛素原、真胰岛素及胰岛素敏感性的关系被引量:36
- 2002年
- 目的 研究中国人群空腹瘦素水平与真胰岛素 (TI)、胰岛素原 (PI)、PI/TI比值及胰岛素敏感性之间的关系。方法 90 2例非糖尿病者均系 2 0 0 0年接受糖尿病流行病学调查者。测定空腹瘦素、TI和PI浓度以及空腹及餐后 2h血糖。瘦素、TI及PI检测采用本室建立的特异的酶联免疫分析法 (ELISA)。胰岛素敏感性以HOMA胰岛素抵抗指数 (HOMA IR)评价。结果 血清瘦素水平女性高于男性。相关分析显示血清瘦素水平与空腹TI、PI及HOMA IR显著正相关 (男性 792例 ,r分别为0 345、0 2 36和 0 364 ;女性 1 1 0例 ,r分别为 0 574、0 375和 0 576 ,P <0 0 0 1 ) ,但与空腹血糖仅在男性呈弱相关 (r=0 1 5 ,P =0 0 1 5) ,与空腹PI/TI比值不相关。在调整年龄、体重指数 (BMI)和腰臀围比(WHR)后 ,尽管相关性减弱 ,瘦素水平仍然与TI、PI以及HOMA IR显著相关。结论 本组的血清瘦素浓度与TI、PI以及胰岛素抵抗显著正相关 ,且在一定程度上独立于肥胖和脂肪分布。瘦素水平高或瘦素抵抗的个体可能存在高胰岛素血症和胰岛素抵抗 ,提示其瘦素 胰岛素轴的调节异常。本研究未发现瘦素水平与空腹PI/TI比值的相关 ,提示瘦素可能与这一反映胰岛 β细胞的功能异常的标志无关。本研究揭示的高瘦素 高胰岛素血症或胰岛素抵抗之间的?
- 黎明詹志伟吴从愿杨静张葵李晓光甘利虹
- 关键词:血清瘦素胰岛素原真胰岛素肥胖胰岛素敏感性
- 高血压病患者的真胰岛素、胰岛素原水平及其与血压的关系被引量:5
- 2001年
- 目的 探讨高血压病患者的真胰岛素 (TI)、胰岛素原 (PI)水平及其与血压的关系。方法 测定非糖尿病的 6 6例高血压病患者及 73例血压正常者的收缩压 (SBP)、舒张压 (DBP)、血脂及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 (OGTT)各点的血糖、血清TI和PI水平。TI及PI测定采用特异的单克隆抗体放大酶联免疫分析法 (BA ELISA)。结果 高血压病组在调整年龄、体重指数 (BMI)和腰臀比 (WHR)后 ,其糖负荷后 2h的PI及PI/TI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 (P <0 .0 5 ) ,而两组间TI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单相关分析显示SBP与空腹PI、2hPI及 2hPI/TI显著相关 ,而DBP仅与 2hPI/TI显著相关 (P <0 .0 5 ) ;仅在非肥胖组发现SBP与 2hTI呈正相关 (P <0 .0 5 )。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 2hPI独立于年龄、BMI、血糖和血脂等影响血压的混杂因素与SBP及高血压显著相关。结论 本人群中高血压病患者存在糖负荷后高PI血症 ,血清PI而非TI水平与高血压显著正相关。
- 黎明杨静吴从愿朱中玉张葵纪宝华
- 关键词:高血压胰岛紊胰岛素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