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先明
- 作品数:129 被引量:2,287H指数:21
- 供职机构:南京大学商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江苏省教育厅哲学社会科学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社会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政治法律更多>>
- 地方政府过度举债、风险累积和治理对策被引量:12
- 2012年
- 当前我国地方政府出现了过度举债现象,表现出债务形式日趋复杂,规模大幅扩张,余额增速明显,结构相对失衡的特征。地方政府过度举债的原因在于分税制改革后的不配套、地方干部任命与考核制度、决策机制不完善、法制约束力不够等。地方政府过度举债特别是各级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迅速扩张势必诱发各种风险,进而阻碍地方经济发展。为此,文章针对地方政府过度举债及其风险累积,提出兼具科学性及可操作性的治理对策。
- 方先明张谊浩蒋彧
- 关键词:地方政府政府债务
- 股票市场开放政策效应检验——基于2011—2018沪深港股票市场数据的分析被引量:10
- 2019年
- 沪港通与深港通开通后,沪港间和深港间股票市场的联动性是否得到了增强?通过构建ARMA-GARCH-Copula模型,基于2011年12月16日至2018年12月28日的沪港与深港股票市场数据,从市场相关结构和相关程度的角度进行检验,结果发现:沪港通开通后短期内,两个市场间指数收益率相关性并没有显著提升;深港通开通后,不仅深港股市相关性提高,且开通推动了沪港股市相关性提升;沪港和深港股市上行时收益率传导效应较大,但股市间下尾风险相关性持续在增加,风险传导的可能性增强。最后,从机制运行效率、试点先行经验和金融风险管控的角度提出增强我国股票市场开放度的建议。
- 方先明陈佳欣
- 浅析贷款风险的度量
- 2000年
- 贷款风险管理是现代商业银行资产管理中普遍采用的形式,所谓贷款风险是指发生贷款本息损失的不确定性,即借款人不能按期偿还和清付贷款本息的可能性。形成贷款风险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归结起来主要有三方面,即:一是借贷对象,即从银行取得借款的借款人将贷款所投向的项目;二是借贷方式,即发放贷款时所采用的信用、担保或抵押贷款方式;三是信贷员的风险意识及护贷意识,即银行对所发放贷款的慎重程度及发放后对贷款具体投向的控制能力。
- 方先明李蓉
- 关键词:贷款风险管理现代商业银行抵押贷款方式贷款本息借贷方式借款人
- 金融支持经济发展效率比较——基于DEA-Malmquist指数方法的分析被引量:60
- 2011年
- 随着经济金融化趋势的日益加强,金融支持经济发展效率关联着经济的平稳与可持续发展。本文借助DEA-Malmquist指数方法,基于中国1998-2010年的省域数据,量化计算金融对省域经济发展支持的效率并细分到三大产业,结果表明金融在不同省域发挥的作用和效率存在差异,应结合效率水平配置金融资源,通过金融要素的流动,引领社会资源在省域间配置,优化产业结构和空间布局。
- 孙爱军蒋彧方先明
- 关键词:金融支持经济发展
- 数字普惠金融、居民消费与经济增长——来自我国省域面板数据的经验证据被引量:32
- 2022年
- 数字普惠金融深度融合数字金融与普惠金融,能够突破物理与信息等条件对于金融服务的约束,从而成为金融支持经济增长的重要抓手。基于金融发展与深化理论,剖析了数字普惠金融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进而利用2013—2020年我国省域面板数据对其进行检验。结果发现,数字普惠金融对经济增长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其覆盖广度和使用深度较数字化程度而言具有更强的边际效应;数字普惠金融支持经济增长的具体作用机制通过促进居民消费实现,并受到金融服务可得性的负向调节。进一步的研究还发现,数字普惠金融的经济增长效应存在金融排斥异质性,金融排斥效应越强烈的地区,数字普惠金融对于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越强劲。
- 方先明刘韫尔陈楚
- 关键词:居民消费经济增长
- 中国的短期国际资本流入及其动机——基于利率、汇率和价格三重套利模型的实证研究被引量:159
- 2007年
- 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短期国际资本流入对国民经济发展与安全的影响越来越大。本文在回顾国内外重要文献的基础上,构建了基于利率、汇率和价格的三重套利模型,并运用1996~2005年的统计数据,对中国的短期国际资本流入及其动机进行实证研究。研究发现:中国的短期国际资本流入总量与国内外利率比具有显著的正向关系,资本和金融项目下证券投资贷方余额与价格比之间也存在显著的正向关系,资本和金融项目下其他投资中短期投资贷方余额加净误差与遗漏项目贷方余额之和与汇率比之间存在显著的负向关系,而与价格比之间则存在显著的正向关系。同时,外逃资本的回流也是构成短期国际资本流入的重要组成部分。为防范短期国际资本流入对国民经济造成不利的冲击,本文还提出了对策性建议。
- 张谊浩裴平方先明
- 关键词:短期国际资本流入动机利率汇率
- 金融大国到金融强国的中国方略被引量:8
- 2024年
- 习近平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推动金融高质量发展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深刻阐释了金融强国的理论内涵,明确要坚定走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释放了以金融高质量发展推进金融强国建设的鲜明信号。立足新时代中国国情,有必要以唯物史观理解金融强国的理论内涵,进而探讨从金融大国迈向金融强国的现实路径。从发展的视角来看,金融强国目标的提出是遵循现代金融发展客观规律、循序渐进发展的历史必然结果,是提升国家软实力的必然选择,也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现实需要和中国式现代化的内在要求。鉴于我国金融发展面临着“大而不强、全而不优”的现实问题,在由金融大国向金融强国迈进的过程中,必须坚持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积极培育关键核心金融要素,以服务好实体经济为本源,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致力于金融工作的“稳”“活”“优”,通过金融高质量发展推进金融强国建设。
- 方先明刘韫尔李舞岩
- 关键词:金融大国金融强国
- 影子银行交叉关联效应研究被引量:3
- 2016年
- 影子银行规避监管、追逐超额收益的天然属性,使其业务日趋复杂且交叉关联。笔者通过对影子银行业务种类及其风险进行剖析,构建VAR模型,利用2006年1月至2015年9月我国影子银行数据,对委托贷款、信托贷款、未贴现银行承兑汇票和小额贷款公司信贷额四种主要影子银行形式间的交叉关联效应进行检验。研究发现:我国影子银行业务更主要地以商业银行影子的形式而存在,是商业银行功能的部分替代与补充;四种影子银行业务之间存在单向或双向的因果关系,影子银行业务的交叉关联效应明显;金融监管会在一定程度上弱化影子银行业务的交叉关联效应。基于此,应规范影子银行业务,明晰影子银行业务边界,加强影子银行业务监管,防范风险借助资金链条交叉延伸。
- 方先明郑晨李瑞文
- 关键词:影子银行
- 国际金融话语权及中国方略被引量:30
- 2012年
- 结合话语和话语权的相关理论,作者解读了国际金融话语权所涉及的谁对谁说、说什么和如何说等层面的内涵意义,分析了国家中心主义、建构主义、国际金融属性、国际金融利益指涉性、国际话语支配性、国际货币权力相关性的六大本质特征。其中,谁对谁说主要指谁是话语实施者、谁是话语对象以及国际金融"现实"建构权归谁所有的问题;说什么包括了游戏规则的制定权、国际身份的定义权、话题选择权和事务的主导权等国际金融话语的主要内容;如何说则关系到话语平台和话语效果等问题。在现有国际金融话语权的格局中,存在霸权-非霸权的话语分布结构,其功能包括维护国际金融秩序与稳定的积极作用和制造发展幻觉、用假象替代真实、安排等级、树立国际权威等四个方面的消极作用。作者认为,由于国际金融话语霸权在可预见的未来还将继续保持单极,中国应该理性选择沟通、交流与对话的方式,从强化话语权意识、构建本土化金融理论、增加国际金融组织投票权、主动设置国际金融议题、推进人民币国际化以及争夺国际金融定价权等六个方面来有效提升自己的国际金融话语权。
- 张谊浩裴平方先明
- 关键词:中国方略
- 西方经济学的意识形态反思
- 2012年
- 西方主流经济学已经演化成为一种意识形态,表现出强烈的意识形态特征,发挥着重要的意识形态功能。从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来看,研究对象的虚幻性导致其异化为一种直接的意识形态;而其"价值中立"和个人主义的"经济人"假定隐含着意识形态偏见,理性主义和逻辑实证主义的方法论则潜伏有意识形态意义。从主体与话语体系来看,其研究主体是作为特定意识形态生产者的新自由主义奉行者;其语言更是涉及话语、权力和意识形态问题。展开对西方主流经济学的意识形态反思,对于当下我们学习、借鉴和应用主流经济学有着重大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 张谊浩方先明
- 关键词:西方经济学意识形态新自由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