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施天明

作品数:35 被引量:220H指数:9
供职机构:浙江省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浙江省医药卫生科学研究基金浙江省科技计划项目浙江省中医药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1篇期刊文章
  • 10篇会议论文
  • 3篇专利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3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3篇血管
  • 10篇卒中
  • 9篇眩晕
  • 7篇动脉
  • 7篇前循环
  • 7篇缺血
  • 6篇血管内治疗
  • 6篇血性
  • 6篇阵发
  • 6篇阵发性
  • 6篇取栓
  • 5篇缺血性卒中
  • 5篇位置性
  • 5篇位置性眩晕
  • 5篇良性阵发性位...
  • 5篇机械取栓
  • 5篇闭塞性
  • 4篇水平半规管
  • 4篇急性
  • 4篇急性缺血

机构

  • 31篇浙江省人民医...
  • 4篇中国人民解放...
  • 4篇空军军医大学
  • 3篇复旦大学
  • 3篇浙江大学医学...
  • 2篇华中科技大学
  • 2篇陕西省人民医...
  • 2篇首都医科大学
  • 2篇中国医科大学
  • 2篇包头市中心医...
  • 1篇长春中医药大...
  • 1篇福建医科大学
  • 1篇哈尔滨医科大...
  • 1篇北京大学第一...
  • 1篇四川大学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浙江大学
  • 1篇中山大学附属...
  • 1篇浙江大学医学...
  • 1篇浙江中医药大...

作者

  • 35篇施天明
  • 17篇耿昱
  • 12篇史宗杰
  • 12篇潘婕
  • 8篇王奕琪
  • 5篇林高平
  • 5篇张锦华
  • 5篇赵鸿琛
  • 4篇吴子明
  • 3篇郑素洁
  • 3篇王美萍
  • 3篇杜丽萍
  • 3篇裴利珍
  • 3篇王武庆
  • 3篇郭舜源
  • 3篇顾苏兵
  • 3篇丁美萍
  • 2篇张剑梅
  • 2篇邵燕琪
  • 2篇刘鹏

传媒

  • 5篇浙江医学
  • 3篇中华神经科杂...
  • 3篇中华神经医学...
  • 2篇2015年浙...
  • 1篇中国神经免疫...
  • 1篇中国临床神经...
  • 1篇浙江临床医学
  • 1篇听力学及言语...
  • 1篇中国动脉硬化...
  • 1篇中国现代应用...
  • 1篇现代实用医学
  • 1篇中国全科医学
  • 1篇中华耳科学杂...
  • 1篇中华耳鼻咽喉...
  • 1篇2007年浙...

年份

  • 1篇2023
  • 2篇2021
  • 2篇2020
  • 6篇2019
  • 6篇2018
  • 3篇2017
  • 3篇2016
  • 2篇2015
  • 2篇2014
  • 2篇2013
  • 2篇2010
  • 1篇2009
  • 2篇2007
  • 1篇2006
3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53例肌萎缩侧索硬化临床诊断过程分析
目的:回顾分析53例 ALS 患者诊断过程及误诊情况,深入认识该病临床特点。分析误诊原因以及相关因素,总结降低误诊率的方法,促进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
施天明丁美萍
文献传递
腔隙性脑梗死和脑血栓形成患者颅内动脉狭窄的分布及特点被引量:14
2010年
目的探讨腔隙性脑梗死和脑血栓形成患者颅内动脉狭窄的分布及特点。方法采用超高场强磁共振血管造影测定222例腔隙性脑梗死和228例脑血栓形成患者颅内动脉。结果 222例腔隙性脑梗死患者颅内动脉狭窄112例(50.45%),其中在30~44岁、45~59岁和≥60岁三个年龄中狭窄发生率分别为16.67%、21.43%和60.12%。112例患者单发动脉狭窄38例(33.93%)和多发动脉狭窄74例(66.07%)。其中颅内动脉1级狭窄59.82%,2级狭窄30.36%,3级及以上狭窄9.82%。228脑血栓形成患者颅内动脉狭窄191例(83.77%),其中在30~44岁、45~59岁和≥60岁三个年龄中狭窄发生率分别为42.86%、80.77%和86.39%。191例患者单发动脉狭窄83例(43.46%)和多发动脉狭窄108例(56.54%)。其中颅内动脉1级狭窄34.56%,2级狭窄41.36%,3级及以上狭窄24.08%。两组30~44岁患者中以前循环单发颅内动脉狭窄为主,≥60岁组中以多发动脉狭窄多见,后循环动脉狭窄相对多见。结论脑血栓形成患者颅内动脉狭窄率明显高于腔隙性脑梗死患者。腔隙性脑梗死患者以颅内动脉1级狭窄为主,而脑血栓形成以2级以上狭窄为主。两组≥60岁患者随年龄增长多发动脉狭窄明显增加。
顾苏兵林高平施天明王奕琪张剑梅陈桂花丁忠祥
关键词:腔隙性脑梗死脑血栓形成磁共振血管造影颅内动脉狭窄
甲磺酸倍他司汀治疗眩晕症的专家共识被引量:16
2023年
为规范眩晕症的科学用药,中国医药教育协会眩晕专业委员会特成立专家小组,在纳入现有医学科学证据的基础上,结合专家丰富的临床经验,经反复讨论后形成《甲磺酸倍他司汀治疗眩晕症的专家共识》。本共识包括组胺类药物的药理基础以及甲磺酸倍他司汀在常见眩晕疾病(如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梅尼埃病、前庭神经炎等)中的用药推荐等级、剂量、疗程、复查方法、特殊人群用药、药物不良反应等方面,旨在帮助医生提升临床实践水平。
中国医药教育协会眩晕专业委员会吴子明王武庆毕竞韬戴晴晴冷杨名李文妍刘鹏任丽丽施天明王乐徐雪张红鸭赵秀丽赵雪柠
关键词:眩晕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梅尼埃病前庭神经元炎倍他司汀
一种神经介入头颈部固定装置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术中头颈部固定装置,由头部固定帽、颈托、固定带和雌雄搭袢组成,总长40~45cm,宽20~25cm,头部固定帽与颈托之间是自然延伸一体式设计,颈托是中间低两边高的鞍状结构,枕项部和项肩部均符合生理弧度,...
张锦华杜丽萍潘婕裴利珍耿昱施天明史宗杰赵鸿琛
文献传递
优化急救流程缩短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入院至穿刺”时间研究被引量:1
2017年
目的探讨急救流程优化对接受血管内治疗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入院至穿刺"时间(DTP)的影响。方法选择2015年3月至2016年9月接受血管内治疗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流程优化前(2015年3至12月)32例为对照组,针对院内延误主要环节对原有急救流程实施改进后,2016年1至9月76例为观察组。比较两组入院至影像检查完成时间(DTI)、影像检查完成至送达导管室时间(ITS)及送达导管室至股动脉穿刺时间(STP)、工作时段DTP、非工作时段DTP以及院内延误质控合格率。结果观察组DTI 20(4~124)min、ITS 48(2~209)min、DTP 87(30~232)min以及工作时段DTP 91.5(91~307)min、非工作时段DTP 87(32~230)min均较对照组[33(9~59)、87(5~227)、134(53~307)、169(30~232)、114.5(53~244)min]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院内延误质控合格率(76.3%)较对照组(40.6%)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院内延误质控合格率超过预期目标。结论对急救流程开展优化改进措施,可显著缩短急诊血管内治疗院内延误。
施天明张锦华史宗杰赵鸿琛潘婕耿昱
关键词:缺血性卒中血管内治疗
血管源性头晕/眩晕诊疗中国专家共识被引量:64
2020年
血管源性头晕/眩晕是指由脑血管病变引起、并以前庭症状为主要表现的症候群。对于部分缺乏神经系统症状和体征的患者而言,其早期确诊仍极具挑战性。为此,中国医药教育协会眩晕专业委员会组织专家进行多次讨论,制定本共识,旨在提高临床医师对血管源性头晕/眩晕的早期识别与规范诊疗能力。
王武庆付蓉毕国荣刘鹏杨怡吴子明赵性泉赵桂萍施天明崇奕梁燕玲韩军良
关键词:头晕眩晕卒中
水平半规管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诊治进展被引量:18
2014年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是临床上最常见的周围性眩晕疾病,其临床表现为由特定头位改变诱发的短暂性眩晕.后半规管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enign paroxysmal positional vertigo of posterior semicircular canal,PSC-BPPV)是最常见的BPPV类型,临床上推荐Dix-Hallpike试验作为诊断PSC-BPPV的“金标准”,Epley法是目前治疗PSC-BPPV最有效的复位方法.相比之下,水平半规管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enign paroxysmal positional vertigo of horizontal semicircular canal,HSC-BPPV)较为少见,其诊断与复位治疗方法与PSC-BPPV均不相同.本文就近年来HSC-BPPV流行病学、病因学、病理生理机制、诊断及治疗复位方法的相关进展进行综述.
施天明耿昱
关键词:后半规管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水平半规管诊治复位方法EPLEY法
低分子肝素联合阿司匹林治疗动脉源性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近期疗效观察被引量:3
2013年
目的探讨低分子肝素(1ow-molecular-weight heparin,LMWH)联合阿司匹林(aspirin,ASA)治疗动脉源性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TIA)患者的疗效。方法应用ABCD3评分测定186例动脉源性TIA患者的分值,根据分值分为低、中、高危3组,每组再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每天给予ASA 100mg口服和奥扎格雷160mg静滴,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LMWH脐周皮下注射。观察1月内TIA控制率和脑梗死的发生率。结果低危组的治疗组和对照组TIA控制率和脑梗死发生率比较无明显差异。中、高危组的治疗组TIA控制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中、高危组的治疗组脑梗死发生率明显小于对照组;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LMWH联合ASA治疗ABCD3中高评分值TIA和脑梗死发生的近期疗效优于单用ASA。
郭舜源张庆臣陈波林高平施天明顾苏兵
关键词:低分子肝素阿司匹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脑白质疏松严重程度与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性脑卒中机械取栓治疗预后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11
2019年
目的探讨脑白质疏松严重程度是否与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性脑卒中机械取栓治疗预后相关。方法连续收集自2016年1月至2017年8月在浙江省人民医院神经内科接受机械取栓治疗的146例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性脑卒中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前脑白质疏松程度将患者分为无至中度脑白质疏松组和重度脑白质疏松组,比较2组患者的基线资料、手术成功再灌注率、术后24h内症状性颅内出血发生率、术后90d预后良好[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2分]率和术后90d死亡率;根据预后差异将患者分为预后良好组和预后不良组,采用单因素分析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评估脑白质疏松程度与术后90d预后的关系。结果146例患者中,无至中度脑白质疏松组100例,重度脑白质疏松组46例;与无至中度脑白质疏松组相比,重度脑白质疏松组的年龄更大[70.50(59.75,79.75)岁vs.79(73,82)岁],基线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更高[20(16,25)分vs.22(18,28)分],手术成功再灌注率更低[97.0%(97/100)vs.84.8%(39/46)],术后24h内症状性颅内出血发生率更高[11.0%(11/100)vs.26.1%(12/46)],术后90d预后良好率更低[54.0%(54/100)vs.21.7%(10/46)],术后90d死亡率更高[14.0%(14/100)vs.30.4%(14/4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146例患者中,预后良好组64例,预后不良组82例;单因素分析显示,与预后良好组相比,预后不良组的年龄更大[70.50(59.75,79.75)岁vs.79(73,82)岁],基线NIHSS评分更高[20(16,25)分vs.22(18,28)分],TOAST病因学分型中心源性栓塞型比例更高[68.8%(44/64)vs.76.8%(63/82)],重度脑白质疏松比例更高[15.6%(10/64)vs.43.9%(36/8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重度脑白质疏松(OR=3.109,95%CI:1.241~7.788,P=0.015)与年龄、基线NIHSS评分、TOAST病因学分型均是术后90d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重度脑白质疏松与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性脑
史宗杰郑素洁施天明潘婕耿昱
关键词:机械取栓脑白质疏松预后
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性脑卒中直接机械取栓与桥接治疗的疗效及安全性的对比研究被引量:18
2018年
目的比较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性脑卒中直接机械取栓与桥接治疗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收集自2016年3月至2017年7月在浙江省人民医院神经内科行机械取栓的146例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性脑卒中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行直接机械取栓85例、行桥接治疗61例,比较直接机械取栓组和桥接治疗组患者基线资料、诊治情况、并发症和临床预后等的差异。结果直接机械取栓组和桥接治疗组的年龄、性别比例、基线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高血压病比例、糖尿病比例、心房颤动比例、基线血糖水平、血小板计数、肌酐水平、基线收缩压、脑卒中病因、闭塞部位、麻醉方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直接机械取栓组和桥接治疗组的到院至影像学检查时间、到院至动脉穿刺时间、动脉穿刺至血管再通时间、到院至血管再通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直接机械取栓组和桥接治疗组的成功再灌注率(91.8% vs. 95.1%)、症状性颅内出血率(11.8% vs. 21.3%)、治疗后90 d预后良好率(41.2% vs. 47.5%)、死亡率(20.0% vs. 18.0%)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性脑卒中,直接机械取栓具有与桥接治疗相似的疗效及安全性。
史宗杰郑素洁施天明潘婕耿昱
关键词:脑卒中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