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兆伟 作品数:5 被引量:13 H指数:2 供职机构: 滁州市第一人民医院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大剂量阿托伐他汀联合替罗非班治疗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临床观察 被引量:5 2014年 目的:探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前大剂量阿托伐他汀联合替罗非班治疗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冠状动脉血流灌注、短期心血管不良事件(MACE)以及安全性的影响。方法:选择ACS患者92例,根据是否直接行PCI术前应用大剂量阿托伐他汀和冠状动脉内注射替罗非班分为联合治疗组(A组)、单纯大剂量阿托伐他汀组(B组)、术前无药物预处理组(C组)。主要观察终点为术后即刻冠状动脉血流情况。次要观察终点为术后30 d MACE。安全性终点为出院前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肌酸激酶(CK)、肌酐(CR)水平、出血事件的发生率及对血小板的影响。结果:A组心肌梗死溶栓试验(TIMI)血流3级获得率高于C组(P<0.05);A组和B组TIMI血流帧数均低于C组(P<0.01和P<0.05);A组和B组TIMI心肌灌注分级均高于C组(P<0.01),且A组高于B组(P<0.05)。次要终点中,3组主要MACE和出院前ALT、CK、CR和出血事件的发生率及对PLT的影响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大剂量阿托伐他汀联合替罗非班可以改善ACS患者PCI术后的冠状动脉TIMI血流及心肌灌注,安全性良好。 李峰 张军 沈童童 李兆伟关键词: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阿托伐他汀 替罗非班 冠状动脉循环 两种射频消融方案治疗左室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的效果对比 被引量:6 2011年 目的 比较采用标测舒张期电位(DP)和最早浦肯野电位(PP)作为靶点的两种消融方法治疗左室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ILVT)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21例特发性左后分支室速患者进行电生理检查,根据消融靶点不同分为两组:DP组9例和PP组12例,DP组标测到DP和(或)PP,PP组仅标测到最早PP.以室速不再被诱发作为消融成功终点.比较两种方法消融成功率、消融次数、心电图电轴明显改变的发生率、并发症发生率和复发率.结果 两组均能诱发ILVT.DP组和PP组消融成功率分别为88.9%(8/9例)和83.3%(10/12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P组中1例因未能标测到DP,而后通过标测最早PP消融成功;PP组中2例消融不成功,后通过标测DP消融成功.两组均无明显并发症出现.DP距体表QRS波的间期较PP长,分别为(51.17±8.16)ms和(30.64±7.19)m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P组消融次数[(2.55±1.07)次]少于PP组[(5.50±2.64)次](P<0.05).DP组消融术后左后分支阻滞发生率87.5%,高于PP组的30.0%(P<0.05).随访(14.29±10.05)个月,DP组无复发,PP组4例出现室速复发(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两种消融方案能获得较高成功率且均无明显并发症,但以DP为靶点需要较少的消融次数,心电图电轴发生明显变化比例较高,且ILVT复发率较低. 周利民 沈童童 李兆伟 刘俊关键词:导管消融术 抽吸导管联合替罗非班治疗急性心肌梗塞的临床研究 刘俊 陈鑫国 张军 周利民 李兆伟 张玉惠 该项目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诊行急性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过程中,应用抽吸导管联合替罗非班效果确切,开通犯罪血管,改善梗死相关冠状动脉血流供应,减少无复流以及慢血流。联合应用血栓抽吸导管和冠脉内注射替罗非班并未增加手术...关键词:关键词:心肌梗塞 替罗非班 替格瑞洛与氯吡格雷在ACS患者中对血小板聚集影响的对比分析 刘俊 陈金国 陶春明 张军 周利民 沈童童 李兆伟 张玉惠 该研究在于采用光学比浊法测定未服用双抗治疗时与服药后2小时、4小时、24小时、7天、30天的血小板聚焦率,纵向比较两组血小板的聚焦率,以对比两组的作用强度,横向比较两组血小板聚焦率以对比其稳定性。结果发现对于口服替格瑞洛...关键词:关键词:氯吡格雷 经桡动脉用无鞘指引导管对冠状动脉病变介入治疗的价值 被引量:2 2016年 目的观察经桡动脉用无鞘导管对冠状动脉病变介入治疗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2月至2015年12月滁州市第一医院60例接受无鞘指引导管介入治疗的冠状动脉病变患者临床资料、影像资料、恢复状况以及术后并发症,了解无鞘指引导管的通过性和支撑性。结果 60例患者中单支血管病变28例,双支病变8例,慢性完全闭塞病变7例,迂曲合并钙化病变9例,分叉病变8例(其中3例合并双支病变,4例合并迂曲钙化病例,1例合并慢性完全闭塞病变),均使用无鞘指引导管介入治疗,全部通过桡动脉顺利到位,成功接受PCI治疗56例,失败4例。结论经桡动脉使用无鞘指引导管对冠状动脉病变介入治疗具有良好的通过性、强支撑力、导管腔大,能够完成绝大部分冠状动脉病变的治疗。 李世光 张涛 李开璇 李兆伟 王大正 张从高 张军 周利民 刘俊 马根山关键词: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桡动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