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汪丽娟

作品数:9 被引量:11H指数:2
供职机构:四川城市职业学院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语言文字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文化科学
  • 2篇语言文字
  • 2篇文学

主题

  • 3篇英语
  • 3篇教学
  • 2篇课程
  • 2篇高职
  • 2篇高职英语
  • 2篇翻译
  • 2篇翻译工作
  • 2篇翻译工作坊
  • 1篇血统
  • 1篇英语课
  • 1篇英语课程
  • 1篇英语写作
  • 1篇英语写作教学
  • 1篇英语专业
  • 1篇犹太
  • 1篇犹太性
  • 1篇针对性练习
  • 1篇任务型
  • 1篇任务型教学
  • 1篇思维

机构

  • 6篇四川城市职业...
  • 1篇成都师范学院

作者

  • 6篇汪丽娟
  • 2篇程树华
  • 2篇邹威华
  • 2篇罗欢
  • 1篇陈宣荣
  • 1篇马国玉
  • 1篇唐晓虹

传媒

  • 1篇作家
  • 1篇开封教育学院...
  • 1篇西南农业大学...
  • 1篇职业教育研究
  • 1篇才智
  • 1篇学园

年份

  • 1篇2014
  • 3篇2013
  • 2篇2012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英语写作教学的思维启发策略和练习
2012年
如何有效促进英语学习?从第二外语习得角度考察,根据加拿大教授美林·斯温提出的可理解输出假设,写作是输出型语言运用手段之一,通过写作,学习者能有效促进二语习得的流利和准确度。基于写作是思维和文字的结合体这一基本认识,介绍了芭芭拉·克罗儿和吴相松等学者提供的"自由写作"、"联想"等启发思维的策略,探讨心理学家罗伯特·杰·斯顿伯格倡导的思维三元理论在写作教学中的运用。同时,大量针对性练习,并且在练习中对所学内容有所改动并定型,这种写作教学法是效应值较高的方法。
汪丽娟程树华
关键词:写作思维启发针对性练习
高职英语课程中交互式教学模式的构建被引量:2
2013年
对交互式教学模式的教学原理、教师角色、小组活动形式等本文作了阐述,举例分析了高职英语课程中交互式教学模式的构建与交互式小组活动的开展情况,认为在高职英语课程中构建和应用交互式教学模式,能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突出学生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实现"以学生为中心"教学理念的转变。
马国玉汪丽娟
关键词:高职英语课程交互式教学模式
任务驱动下的翻译工作坊模式教学研究被引量:4
2013年
任务驱动型教学法是在外语教学里广泛使用的一种教学方法,工作坊模式的教学模式也开始在翻译教学中流行。二者的结合将更好地凸显高职教学的特色和目标。适应社会的发展需要,为学生知识、能力、素质结构的培养提出更好的设计方案,是高职院校翻译教学的一个改革方向。
罗欢邹威华汪丽娟
关键词:任务型教学翻译工作坊翻译教学互动
从课程内涵的角度探讨高职英语专业翻译课程改革被引量:1
2014年
根据后现代课程观和建构主义学习观对于课程内涵的阐释,高职类院校英语专业开设的翻译课程教学内容不仅仅包括特定知识体系,还包含师生共同探索知识的元认知过程。教学内容和能力培养目标的拓展必然导致学习方式的革新。翻译工作坊这种教学组织形式能够帮助学生在讨论和互动中探索新知,提高综合实践能力,也能充分实践情景化教学评估,从实践上贯彻多元智能理论。
汪丽娟陈宣荣罗欢
关键词:高职英语翻译课程课程内涵翻译工作坊多元智能理论
《赛姆勒先生的行星》之研究现状初探被引量:1
2012年
在美国作家索尔·贝娄的众多长篇小说中,《赛姆勒先生的行星》虽然和《奥吉·玛奇历险记》《赫索格》同获美国国家图书奖,然而这样一部优秀的作品在文学评论界所受到的关注却与它应有的不匹配。在国外的评论界中不乏经典的评论,而国内的评论界却对它少有关注。该小说非传统的情节、中文译本迟迟面市、国际评论的影响、犹太话题、意识流叙事手法等都是造成这一现状的原因。这部小说不论从主题还是从叙事手法上都值得研究。《赛姆勒先生的行星》应该得到它应有的关注。
汪丽娟程树华
《赛姆勒先生的行星》犹太主题
2013年
美国作家索尔·贝娄在小说《赛姆勒先生的行星》中借助一位老迈的犹太大屠杀幸存者赛姆勒先生的经历呈现出主人公犹太性的发掘过程。这位老先生的形象是一位非常传统保守的犹太人,其血统意义犹太性由外部力量决定,由犹太大屠杀和以色列六日战争集中代表。其犹太性并不仅仅具有血统意义,还可以扩展到被边缘化的他者社会意义。这种边缘化不是一种被动造成的局面,而是一种主动形成的孤立。作家通过赛姆勒先生孤独沉默的形象、群体异化、死亡等存在主义话题具体化等层面刻画了人类的精神困境,探讨了人类存在的境遇,具有世界性的普遍意义。
汪丽娟邹威华唐晓虹
关键词:主题犹太性血统他者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