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谢光辉

作品数:30 被引量:131H指数:7
供职机构:南京医科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科技计划项目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机械工程历史地理更多>>

文献类型

  • 29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7篇医药卫生
  • 2篇文化科学
  • 1篇机械工程
  • 1篇历史地理

主题

  • 9篇成像
  • 7篇血管
  • 7篇组织分化
  • 7篇加权成像
  • 7篇分化
  • 6篇动脉
  • 5篇取栓
  • 5篇胃癌
  • 4篇多层CT
  • 4篇体层摄影
  • 4篇体层摄影术
  • 4篇肿瘤
  • 4篇弥散
  • 4篇弥散加权
  • 4篇弥散加权成像
  • 4篇X线
  • 4篇X线计算
  • 4篇X线计算机
  • 4篇CT增强
  • 3篇蛋白

机构

  • 21篇南京医科大学
  • 11篇江苏省人民医...
  • 1篇安徽医科大学
  • 1篇东南大学
  • 1篇浙江大学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江阴市中医院
  • 1篇徐州市肿瘤医...
  • 1篇南京中医药大...
  • 1篇南京市浦口区...
  • 1篇江苏省第二中...
  • 1篇新沂市中医医...

作者

  • 30篇谢光辉
  • 19篇殷信道
  • 12篇王同兴
  • 9篇徐辉
  • 7篇卢铃铨
  • 6篇王利伟
  • 6篇吴前芝
  • 6篇顾建平
  • 6篇张林
  • 4篇张娅梅
  • 4篇王丽萍
  • 4篇王书智
  • 4篇周文珍
  • 4篇张娣
  • 3篇马跃虎
  • 3篇赵建华
  • 2篇郑金霞
  • 2篇武新英
  • 2篇许权
  • 2篇黄文斌

传媒

  • 3篇临床神经病学...
  • 3篇江苏医药
  • 3篇医学影像学杂...
  • 3篇中国医疗设备
  • 3篇磁共振成像
  • 2篇南京医科大学...
  • 1篇心肺血管病杂...
  • 1篇中国医学计算...
  • 1篇中华胃肠外科...
  • 1篇临床放射学杂...
  • 1篇中国医学影像...
  • 1篇中国临床医学...
  • 1篇实用心脑肺血...
  • 1篇南京医科大学...
  • 1篇中国CT和M...
  • 1篇中国现代医生
  • 1篇中外医疗
  • 1篇国际医学放射...
  • 1篇2008华东...

年份

  • 1篇2024
  • 3篇2023
  • 2篇2022
  • 4篇2021
  • 1篇2019
  • 2篇2018
  • 1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15
  • 3篇2014
  • 1篇2011
  • 3篇2010
  • 4篇2009
  • 3篇2008
3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对主动脉根部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造影的分割与评估-CVpilot人工智能系统的临床意义探讨
2024年
目的:通过评价CVpilot人工智能系统工作站与3mensio及Volume Viewer工作站的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造影图像分析结果,从而探究该人工智能系统工作站在完成临床评估中主动脉根自动分割与评估的实用性和指导意义。方法:本回顾性单中心研究纳入2022年11月至2023年4月,接受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ranscatheter aortic valve replacement,TAVR)的113例患者的主动脉根部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造影图像,分别使用使用3mensio、Volume Viewer工作站以及CVpilot人工智能系统工作站进行TAVR术前的评估分析。对三组评估结果和质量进行专家的主观评价以及客观的测量结果分析。结果:在CVpilot人工智能系统工作站的专家主观评价结果中,与3mensio工作站相比,91.2%的患者(n=103)达到Ⅲ级,6.2%的患者(n=7)达到II级,2.6%的患者(n=3)达到I级;与Volume Viewer工作站相比,92.0%的患者(n=104)达到Ⅲ级,5.4%的患者(n=6)达到II级,2.6%的患者(n=3)达到I级。在客观的测量结果统计学分析中,CVpilot人工智能系统工作站的测量结果与3mensio工作站(P均>0.05)或VolumeViewer工作站(P均>0.05)的测量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以上结果表明,CVpilot人工智能系统工作站具有良好的有效性和可靠性,可以准确完成主动脉根部的分割和关键解剖结构的测量,从而可以有效提升TAVR术前评估的临床效率。
黄晓斌陈谦柴浩叶鹏谢光辉徐辉马琛明张海波陈国中
关键词:主动脉瓣计算机断层扫描
FLAIR血管高信号征预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预后的应用价值被引量:18
2018年
目的通过对发病时间明确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cute ischemic stroke,AIS)患者头颅MRI的液体反转恢复(fluid-attenuated inversion-recovery,FLAIR)序列及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技术图像的分析,探讨FLAIR血管高信号征(FLAIR vascular hyperintensities,FVHs)预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预后的应用价值。材料与方法选择发作时间在4.5 h之内的AIS患者,所有患者在入院时行MRI,包括FLAIR序列,所有患者均行溶栓治疗,并经MRI证实存在头颈部血管严重狭窄或闭塞在入院12 h内行介入取栓治疗。入组患者按发病3个月时改良Rankin量表(Modified Rankin Scale,mRS)评分分为两组:≤2分预后较好为A组,>2分预后较差为B组,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用χ2检验,FVHs评分定义为ASPECTS评分的7个皮质区域(岛叶,M1~M6)每出现FLAIR血管高信号计1分,共计7分;侧枝循环级别评定遵照美国介入和治疗神经放射学会/介入放射学学会侧枝循环的评估系统:0级:没有侧枝血流到缺血区域;1级:缓慢的侧枝血流到缺血周边区域,伴持续的灌注缺陷;2级:快速的侧枝血流到缺血周边区域,伴持续的灌注缺陷,仅有部分到缺血区域;3级:静脉晚期可见缓慢但是完全的血流到缺血区域;4级:通过逆行灌注血流快速而完全的灌注到整个缺血区域。采用Spearman非参数相关分析FVHs评分与侧枝循环级别的相关性。结果两组患者FVHs评分(5.0±1.2 vs 3.9±0.9)及侧枝循环级别(2.9±0.7 vs 2.1±1.1)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1=0.002,P2=0.008),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血管高信号征评分与侧枝循环级别呈正相关(r=0.364,P=0.032)。结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FLAIR血管高信号征与脑侧枝循环级别轻度相关,FLAIR血管高信号征越广泛表明患者侧枝循环越丰富,临床预后越好。
耿文姜亮陈慧铀许权谢光辉殷信道周俊山张颖冬
关键词:液体衰减反转恢复侧枝循环扩散加权成像
多层螺旋CT在肺硬化性血管瘤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被引量:4
2014年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对肺硬化性血管瘤(PSH)诊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9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肺硬化性血管瘤的MSCT表现及术前诊断准确率。其中9例行CT平扫,2例行CT直接增强扫描,8例行CT平扫及增强扫描。对图像进行薄层重建及多平面重组(MPR)。结果 19例均为单发实性边界清晰类圆形肺结节或肿块,平均直径23mm,分布无偏向性。其中8例(42.1%)见斑点状钙化灶,4例(21.1%)见分叶,3例(15.8%)见空气新月征,4例(21.1%)病灶跨叶间胸膜生长,1例(5.26%)见胸膜牵拉凹陷,8例(8/10,80%)增强CT扫描显示贴边血管征。本组术前定位诊断准确率为100%,本组术前定性诊断准确率为68%。结论 MSCT薄层及MPR可清晰的显示PSH的形态学及结构特点,贴边血管征有助于本病的诊断,MSCT在肺硬化性血管瘤的定位及定性诊断中具有很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王同兴徐辉孙晋谢光辉殷信道
关键词:多层螺旋CT肺硬化性血管瘤肺肿瘤体层摄影术
基于MRI影像组学的机器学习在预测恶性大脑中动脉梗死中的研究
2023年
目的分析基于恶性大脑中动脉梗死(mMCAI)相关的超急性期MRI影像组学特征的机器学习在mMCAI预测方面的价值。方法对243例大脑中动脉(MCA)-M1段闭塞的超急性期脑梗死患者行头颅MRI检查。采用ITK-SNAP软件对超急性期MRI图像上的DWI高信号梗死区和Flair对应高信号区进行分割,采用AK软件进行影像组学特征提取和降维,最终使用最小绝对收缩与选择算子算法(LASSO)确定mMCAI相关的超急性期影像组学特征,通过支持向量机分类器评估其在mMCAI预测中的价值。结果每例患者提取792个影像组学特征,降维后筛选出10个与mMCAI预测最相关的特征。ROC分析显示,该模型预测训练集患者mMCAI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986,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0.988、0.928;预测测试集患者mMCAI的AUC为0.972,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0.949、0.889。结论基于MRI的影像组学和机器学习分析是预测脑梗死患者恶性进展的重要工具,对早期准确识别mMCAI高风险患者具有较高的效能。
刘景明彭明洋王同兴陈国中谢光辉马跃虎
关键词:脑梗死恶性MRI
前瞻心电门控大螺距低千伏扫描联合原始数据迭代重建冠状动脉CTA成像质量分析被引量:6
2014年
目的:采用低千伏前瞻性心电门控大螺距(Flash spiral)扫描冠状动脉CTA成像,原始数据采用迭代重建,评价该扫描模式获得具有诊断价值图像质量的冠状动脉CTA的可行性。方法50例患者,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 BMI)<30kg/m^2,心率≤60次/min。冠状动脉CTA成像采用前瞻性心电门控Flash spiral模式采集。原始图像重建采用两种重建方式,分别为反投影滤过重建及迭代重建。图像质量评分采用4分法。结果平均有效辐射剂量为(0.85±0.37) mSv。迭代重建的图像噪声降低,与反投影滤过重建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数值分别为(26.4±5.2)和(20.6±4.1)HU。迭代重建的图像质量评分(1.9±1.1)降低,与反投影滤过重建(2.2±1.0)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01)。728段冠状动脉段,反投影滤过重建有61段,迭代重建有38段被评为4分(P=0.07)。BMI指数为24-30 kg/m^2的患者,迭代重建的可评价图像噪声低,血管段SNR和CNR均比FBP重建高,且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选择性人群,前瞻性心电门控大螺距低千伏扫描模式联合原始数据迭代重建可以提供充足的冠状动脉CTA图像质量。
周文珍殷信道吴前芝许权徐辉王同兴张娅梅谢光辉张娣
关键词:冠状动脉CTA图像质量
胰胆管十二指肠连接区癌的多层螺旋CT诊断被引量:1
2009年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增强扫描及后处理技术在胰胆管十二指肠连接区(PDDU)癌中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8例有完整CT检查资料,经手术及病理证实为PDDU癌的CT表现。结果壶腹癌15例,胰头癌17例,胆总管下端癌5例,乳头周围区十二指肠癌1例,全部表现为低位胆道梗阻。MSCT多期增强扫描及后处理技术的运用可以进一步显示病灶的位置、大小、与周围组织关系、血供情况、周围脏器及淋巴结转移情况。结论MSCT的多期增强扫描及后处理技术的运用,可以提高PDDU癌的诊断、鉴别诊断水平,对PDDU癌临床术前评估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谢光辉王丽萍殷信道
关键词: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影像专业实习生导师制带教与管理的探索被引量:4
2009年
根据学科建设需要,按头颅、五官、胸部、腹部、盆腔、骨骼肌肉部位系统分为六个学组,分别由一位导师担任领头人,由高、中、低年资医师形成梯队,负责各部位系统的科研及教学。把影像专业实习生分为6个小组,每组2~4人。每个导师负责一个小组,不但指导他们的学习,而且对他们思想、生活等方面进行教育和引导。实行导师制可"因材施教",是符合教育学规律的,使实习生学到更多的专业知识,了解影像专业最新的学术动态,而且可以从这些优秀的影像科医生身上学到严谨的治学态度,良好的思想品德。影像专业实习生导师制的带教管理模式是一种人性化管理模式,影像专业医学生能取得较好的实习效果。
王书智顾建平杨春霞谢光辉殷信道卢铃铨
关键词:影像专业导师制
肺隐球菌病CT征象的临床分析被引量:11
2018年
目的探讨肺隐球菌(PC) CT影像特征。方法对73例PC患者行CT检查后经临床穿刺手术病理证实的CT影像及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73例PC按影像分型共分五型:单发结节或肿块型30例,占41. 1%;多发结节或肿块型20例,占27. 4%;肺实变浸润型/肺炎型14例占19. 2%;混合型6例,占8. 2%;非典型(含毛玻璃型、粟粒型及其他非典型影像表现) 3例,占4. 1%。在73例隐球菌病例中:胸膜下分布占100%,边缘平直征为97%,均匀强化占100%,晕征占63%,气管征占65. 8%,空洞征占15%。多发结节或肿块型,较为特征性的征象—"蘑菇兄弟征",出现率为80%。结论 PC的CT表现具有多样性,胸膜下分布、边缘平直征和均匀强化等几个征象有较高的价值。晕征和支气管征发现率也较高,而空洞出现率相对较少。多发结节或肿块型,较为特征性的征象—"蘑菇兄弟征",有较高的特异性。
吴婧潘军平郝国华王兆宇霍英松谢光辉
关键词:肺隐球菌病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多层螺旋CT增强扫描对壶腹周围癌诊断价值探讨被引量:11
2009年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增强扫描在壶腹周围癌诊断和鉴别诊断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3例有完整CT检查资料,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壶腹周围癌CT表现。结果:胰头癌16例,胆总管下端癌6例,壶腹癌11例,22例壶腹周围癌侵犯周围组织,全部病例表现低位胆道梗阻。CT双期动态增强较平扫进一步显示病变部位、大小、与周围组织关系、侵犯范围、血供情况、周围淋巴结及肝脏转移等表现。25例采用了后处理技术。结论:多排螺旋CT增强扫描,结合后处理技术的使用,更加直观显示壶腹周围癌直接征象、间接征象,使鉴别诊断成为可能,为临床手术治疗提供重要帮助。
王丽萍谢光辉殷信道张卫东顾建平
关键词: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壶腹周围癌
急性脑卒中机械取栓术后出血转化风险的列线图模型构建被引量:4
2022年
目的基于多模态磁共振影像组学及临床危险因素构建急性脑卒中机械取栓术后出血转化的列线图模型。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20年12月在南京市第一医院就诊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病例174例,将患者病例随机分为训练集(n=122)和测试集(n=52),根据治疗后24 h的磁共振图像将患者分成出血转化组和无出血转化组。采用A.K.软件提取弥散加权成像及灌注加权成像病变区影像组学特征并构建影像组学标签。通过多变量Logistic回归筛选最佳预测因子并构建列线图模型。利用受试者操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评估模型预测效能。结果每例患者各提取1584个影像组学特征,降维后筛选出15个与卒中出血转化高度相关的特征。ROC曲线显示联合影像组学标签、房颤史、年龄及入院NIHSS评分构建的诺莫图模型预测训练集出血转化的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为0.979(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0.950、0.989),预测测试集出血转化AUC为0.885(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0.836、0.908),均优于单一影像组学模型(AUC=0.763)或临床特征模型(AUC=0.707)。结论多模态磁共振联合临床特征的影像组学和机器学习可以预测急性脑卒中动脉取栓术后出血转化,且具有较高的可靠性。
刘振刘振彭明洋王同兴王同兴谢光辉任军
关键词:弥散加权成像灌注加权成像出血转化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