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新
- 作品数:19 被引量:61H指数:3
- 供职机构: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 脑卒中失语综合康复治疗的临床研究
- 目的采用针刺配合语言训练综合康复疗法,观察对脑卒中患者发生不同程度的各种语言障碍的疗效。方法按《中国急性缺血型卒中诊治指南、2010版》)、《中国急性脑出血诊治指南、2012版》纳入急性脑卒中患者共60例(治疗组30例,...
- 赵新赵勇李国臣高励曾仲郝玉曼刘艳沈富伟
- 文献传递
- 步行运动对左心室射血分数保留心力衰竭患者的疗效研究
- 戴玫戴枚赵新
- 偏瘫患者采取综合性神经康复治疗的临床效果
- 2021年
- 目的讨论偏瘫患者采取综合性神经康复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将医院2019年8月—2021年1月收治的88例偏瘫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44例,对照组单纯性实施常规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取综合性神经康复治疗,评价不同治疗方案效果,评价依据为:临床效果、神经功能缺损情况、肢体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负性情绪、生活质量。结果研究组临床效果总有效率的95.45%明显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79.5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组间神经功能缺损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周及4周后研究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明显比对照组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组间肢体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上肢及下肢肢体运动功能、日常生活能力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负性情绪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的负性情绪明显比对照组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各项生活质量治疗前评分值均较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躯体功能、情绪功能、角色功能、社会功能评分值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性神经康复治疗措施可明显改善偏瘫患者的神经缺损症状及肢体功能,提高治疗效果及日常生活能力,且可关注对其负面情绪的改善,利于提高生活质量。
- 晏梓宴赵新覃旭李春雷屈慧君
- 关键词:偏瘫情绪肢体神经功能
- 铭记伤痛,展望未来——汶川地震为四川社区康复带来的机遇和发展被引量:2
- 2009年
- 以汶川地震为契机,探讨四川社区康复的发展。随着地震医疗救援工作的结束,院内康复即将结束,根据地震伤员的分级收治原则,更多的伤员将集中到社区进行康复,笔者根据四川省社区康复现状分析地震为四川社区康复带来的机遇和发展措施。
- 兰谢赵新张筱烽
- 关键词:社区康复
- 脑卒中失语综合康复治疗的临床研究
- [目的]:采用针刺配合语言训练综合康复疗法,观察对脑卒中患者发生不同程度的各种语言障碍的疗效.[方法]:按《中国急性缺血型卒中诊治指南、2010版》)、《中国急性脑出血诊治指南、2012版》纳入急性脑卒中患者共60例(治...
- 赵新赵勇李国臣高励曾仲郝玉曼刘艳沈富伟
- 关键词:脑卒中失语综合康复治疗
- 卒中单元治疗急性脑血管病的临床研究
- 张仲高励周勇曾小玲沈富伟曾仲郝玉曼刘艳赵新周咏梅李蓉徐朝义杨训永邓茜周弋人王蕾赵晓玲张海涛
- 该研究通过改变传统的单纯依靠药物(或手术)治疗急性脑卒中的临床治疗模式,采用目前国际上已证明是行之有效的卒中单元治疗模式,即以卫生部颁布的《中国脑血管病防治指南》为依据,以循证医学的证据为标准,结合我院的实际情况,将急性...
- 关键词:
- 关键词:卒中单元急性脑血管病住院
- 交感神经松动加强技术治疗骨折术后复杂性区域疼痛综合征1例
- 2021年
- 1临床资料患者,男,70岁,因“左手疼痛肿胀伴活动受限2+月”于2020年11月7日入院。患者于8月22日摔伤致左肘部疼痛伴活动受限,在当地医院急诊查X线提示:左尺骨冠状突骨折+左尺骨鹰嘴骨折+左桡骨近端骨折+左桡骨小头骨折,当日转入外院骨科。8月27日行左尺骨冠状突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左尺骨鹰嘴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左桡骨近端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左桡骨小头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术后伤口拆线出院。出院后患者一直诉左手疼痛伴肿胀及活动受限、左肘关节活动受限,外院行1+月的常规的物理治疗(中频脉冲电治疗、冰敷、牵伸等),效果不明显,遂于11月7日来我院康复医学科,门诊以“左肘关节僵硬”收入院。既往史无特殊。体格检查:左肘部外侧、虎口、掌指关节、第三掌指关节微红,左前臂萎缩(相比右侧)、左手部(背侧及手指)肿胀,左肘背外侧有一长纵向切口,切口周围毛发相比对侧旺盛(见图1、图2)。左前臂及手部,皮温较右侧高,左前臂及手部皮肤微出汗,相比右侧“潮湿”,左前臂及手部触摸痛(NRPS 8分),被动活动腕关节与手指关节出现剧痛(NRPS 10分)。辅助检查:11月7日左肘关节X线示骨折术后改变(见图3)。针对患者术后2个月手部仍存在疼痛、肿胀、活动受限,符合复杂性区域疼痛综合征(complex regional pain syndrome,CRPS)诊断标准[1],诊断为:复杂性区域疼痛综合征I型(不伴神经损伤)。
- 余帅江沈鹏赵新赵素萍李莎
- 关键词:尺骨鹰嘴骨折左前臂康复医学科手部皮肤皮温
- microRNA-138通过调控FBLN5/IL-1β途径缓解大鼠盆腔器官脱垂
- 2024年
- 目的:分析microRNA-138通过调控FBLN5/IL-1β途径缓解大鼠盆腔器官脱垂的机制研究。方法:选取40只自然分娩过3次的SPF级SD雌性大鼠,其中10只作为对照组,另外30只构建盆腔器官脱垂模型,麻醉后撑开大鼠阴道将导尿管缝合于阴道口,使其下垂,2周进行双侧卵巢切除术,共有27只大鼠建模成功,分为模型组9只、miRNA-138 inhibitor组9只、miRNA-138 inhibitor+FBLN5抑制剂组9只,对照组、模型组注射生理盐水,miRNA-138 inhibitor组注射10μL miR-138inhibitor慢病毒悬液,miRNA-138 inhibitor+FBLN5抑制剂组注射10μL miR-138inhibitor+10μL FBLN5抑制剂。观察各组大鼠病理组织学、成纤维细胞数量、尿动力学、Ⅰ型胶原、Ⅲ型胶原表达量、FBLN5/IL-1β相关mRNA表达量、FBLN5/IL-1β表达量。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成纤维细胞数量减少,膀胱基础压、膀胱排尿量、膀胱排尿压、膀胱峰值压、Ⅰ型胶原、Ⅲ型胶原表达量、FBLN5相关mRNA表达量、FBLN5表达量降低,IL-1β相关mRNA表达量、IL-1β表达量升高,与模型组相比,miRNA-138 inhibitor组、miRNA-138 inhibitor+FBLN5抑制剂组成纤维细胞数量增加,膀胱基础压、膀胱排尿量、膀胱排尿压、膀胱峰值压、Ⅰ型胶原、Ⅲ型胶原表达量、FBLN5相关mRNA表达量、FBLN5表达量升高,IL-1β相关mRNA表达量、IL-1β表达量降低,且miRNA-138 inhibitor组成纤维细胞数量较多,膀胱基础压、膀胱排尿量、膀胱排尿压、膀胱峰值压、Ⅰ型胶原、Ⅲ型胶原表达量、FBLN5相关mRNA表达量、FBLN5表达量较高,IL-1β相关mRNA表达量、IL-1β表达量较低(P<0.05)。结论:抑制microRNA-138表达,可调控FBLN5/IL-1β途径,促使成纤维细胞、胶原蛋白的表达,并改善大鼠尿动力学,缓解盆腔器官脱垂。
- 袁梦玮晏梓宴毛怡赵新
- 关键词:盆腔器官脱垂
- 生物反馈电刺激联合Kegel训练对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患者盆底功能电生理指标和生活质量的影响被引量:35
- 2022年
- 目的:观察生物反馈电刺激联合Kegel训练对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PFD)患者盆底功能电生理指标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研究对象为2018年3月~2020年12月我院收治的80例产后PFD患者。采用双色球随机分组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n=40)和研究组(n=40)。对照组给予Kegel训练,研究组给予生物反馈电刺激联合Kegel训练,两组均治疗8周。对比两组治疗8周后的疗效和尿失禁、盆底器官脱垂程度的改善情况。对比两组治疗前、治疗8周后的盆底功能电生理指标、日常生活质量和性生活质量。结果:治疗8周后,研究组的临床总有效率较对照组高(P<0.05)。治疗8周后,研究组I类肌纤维疲劳度、Ⅱ类肌纤维疲劳度、快肌最大肌电值及阴道动态压力均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治疗8周后尿失禁、盆底器官脱垂程度的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8周后,研究组盆底功能影响问卷简表(PIFQ-7)评分、盆腔器官脱垂-尿失禁性功能问卷(PISQ-12)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产后PFD患者采用生物反馈电刺激联合Kegel训练治疗疗效明确,可促进尿失禁、盆底器官脱垂程度情况及盆底功能改善,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质量和性生活质量。
- 晏梓宴覃旭李春雷屈慧君赵新
- 关键词:生物反馈电刺激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电生理生活质量
- 内热针联合推拿对膝骨性关节炎患者疼痛及关节功能的影响被引量:20
- 2019年
- 目的:探讨内热针联合推拿对膝骨性关节炎患者疼痛及关节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70例膝骨性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5例。对照组给予双氯芬酸钠缓释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内热针联合推拿治疗,两组患者进行6周的治疗。采用视觉模拟评分量表(VAS)及膝关节功能(Lysholm)量表评估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1、3、6周后关节疼痛及膝关节功能情况;检测治疗前、治疗6周后患者血清炎性因子水平变化;统计两组治疗6周后临床疗效。结果:与治疗前比较,治疗1~6周后两组关节VAS评分均呈逐渐降低趋势(P<0.01),且治疗1、3、6周后观察组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或P<0.01);与治疗前比较,治疗1~6周后两组Lysholm评分均呈逐渐升高趋势(P<0.01),且治疗1、3、6周后观察组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与治疗前比较,治疗6周后两组血清TNF-α、IL-6、IL-1β、hs-CRP水平显著降低(P<0.01),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6周后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7.14%,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2.86%(P<0.01)。结论:内热针联合推拿可显著缓解膝骨性关节炎患者疼痛症状,抑制炎性反应,恢复关节功能,且疗效优于单纯西药治疗。
- 陈勤赵新余帅江曾雪莲兰谢
- 关键词:膝骨性关节炎推拿疼痛关节功能炎性因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