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邓昊昱

作品数:6 被引量:9H指数:2
供职机构: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上海市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血栓
  • 3篇血栓栓塞
  • 3篇突变
  • 3篇缺陷症
  • 3篇静脉血
  • 3篇静脉血栓
  • 3篇静脉血栓栓塞
  • 3篇表型
  • 2篇蛋白
  • 2篇遗传性蛋白C...
  • 2篇栓塞
  • 2篇栓塞症
  • 2篇静脉
  • 2篇抗凝
  • 1篇蛋白C
  • 1篇蛋白质
  • 1篇蛋白质C
  • 1篇多能干细胞
  • 1篇新基因
  • 1篇血栓栓塞症

机构

  • 6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复旦大学

作者

  • 6篇张岚
  • 6篇邓昊昱
  • 5篇张纪蔚
  • 4篇沈薇
  • 4篇顾怡
  • 3篇张皓
  • 3篇陈佳佺
  • 2篇谢辉
  • 1篇周兆熊
  • 1篇王鹏
  • 1篇倪其泓
  • 1篇谢君
  • 1篇杨硕菲
  • 1篇陈佳俭
  • 1篇梁卫
  • 1篇袁凯
  • 1篇薛冠华

传媒

  • 2篇中华医学杂志
  • 2篇中华普通外科...
  • 1篇中华实验外科...

年份

  • 1篇2019
  • 4篇2013
  • 1篇2012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凝血因子和抗凝蛋白检测诊断急性静脉血栓栓塞症被引量:2
2013年
目的探讨急性静脉血栓栓塞症(venousthromboembolism,VTE)患者凝血因子与抗凝蛋白水平对评估其患病风险的影响和意义。方法采用一期凝固法、发色底物法,检测76例急性静脉血栓栓塞症患者(VTE组)和81例健康对照人群(对照组)的凝血因子活性(FⅡ、FⅤ、FⅦ、FⅧ、FⅨ、FⅩ、FⅪ、FⅫ),抗凝蛋白(antithrombinactivity)AT、Pc活性。结果(1)VTE组与健康对照组凝血因子与抗凝蛋白值的比较:VTE组FⅡ、FⅤ、FⅧ、FⅨ、FⅩ、FⅪ和FⅫ均较健康对照组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VTE组PC值较健康对照组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VTE组AT、FⅦ值与健康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VTE主要危险因素为FⅧ、FX活性异常升高、PX活性异常下降,与健康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用ROC曲线分析:FⅧ、FⅩ和PC对VTE早期诊断的价值,FⅧ、FⅩ和PC的AUC值分别为:0.934、0.765和0.350。结论除FⅦ因子外,其余凝血因子活性异常升高与急性VTE显著相关,其中FⅧ敏感性、特异性最大,对于诊断急性VTE价值最大。FⅧ活性异常增高与PC活性异常降低是急性VTE独立危险因素。
邓昊昱陈佳佺谢辉袁凯沈薇顾怡张皓张纪蔚张岚
关键词:静脉血栓栓塞血液凝固因子蛋白质C
过表达微小RNA-199b维持人诱导多能干细胞分化的内皮细胞表型的研究
2019年
目的过表达人诱导多能干细胞分化的内皮细胞(hiPSC-EC)中微小RNA(miRNA,miR)-199b-5p,探讨miR-199b-5p对hiPSC-EC传代过程中hiPSC-EC表型转换的影响。方法利用流式细胞术鉴定hiPSC-EC第1代(P1)、第5代(P5)和第10代(P10)内皮细胞表面标志CD31和CD34,将hiPSC-EC分为两组,利用慢病毒分别将过表达miR-199b-5p质粒和空白对照质粒转染hiPSC-EC,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检测过表达miR-199b-5p组和空白对照组中miR-199b-5p的表达水平,流式细胞技术鉴定hiPSC-EC过表达组和空白对照组P10细胞表面标志CD31和CD34。应用GraphPadPrism7统计软件分析,数据以均值±标准差(Mean±SD)表示,采用t检验分析过表达组和对照组miR-199b-5p的转录水平和成管数目。结果流式细胞技术检测发现hiPSC-EC在P1~P10传代过程中内皮细胞表面标志CD31和CD34逐渐下降,P188.69%CD31^+/69.57%CD34^+,P568.84%CD31^+/36.90%CD34^+,P1041.66%CD31^+/19.29%CD34^+,FQ-PCR显示miR-199b-5p在hiPSC-ECP1~P10传代过程中显著下降(F=18.190,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利用慢病毒载体实现hiPSC-EC过表达miR-199b-5p后,hiPSC-EC在传代过程中内皮细胞表型转换显著被抑制,miR-199b-5p过表达组P1074.33%CD31^+/58.56%CD34^+,对照组P1046.30%CD31^+/38.07%CD34^+。结论miR-199b-5p在hiPSC-EC传代过程中显著下降,miR-199b-5p过表达能够维持传代过程中hiPSC-EC的表型。
钱昕倪其泓邓昊昱杨硕菲王韦仑陈佳佺路灿王晗张岚
关键词:诱导多能干细胞表型转换
蛋白C错义突变Met406Ile致静脉血栓栓塞症的遗传表型及蛋白结构分析被引量:4
2013年
目的探讨1例蛋白C错义突变(Met406Ile)导致静脉血栓栓塞症的遗传表型和蛋白结构变化。方法对1例遗传性蛋白c缺陷症家系进行家系调查。采用发色底物法检测家系成员蛋白c活性。抽提外周血基因组DNA,聚合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PROC基因9个外显子,利用直接测序法进行基因序列分析。针对先证者突变位点,对其家系成员进行相应位点DNA测序。利用同源模建技术重建突变体Pc三维空间构象,分析突变对其三维空间结构的影响。结果先证者及4位家系成员蛋白c活性不同程度下降,分别为29.7%,42.2%,42.4%,67.3%和70.7%。其中先证者与3位家系成员携带相同突变类型(c.1218G〉A,Met406Ile)。另1家系成员携带PROC基因多态性(rsl799810)。同源模建显示:Met406Ile突变导致氨基酸残基间VDW作用半径减小,其中Gly418:c与Ile406CG2,G1y418:C与11e406HG23,Leu419:N与Ile406:HG23间距离分别减少至2.0733a、1.62045a和1.44652ga突变后Pc蛋白能量由-8.50454kcaL/mol增加至1210.04kal/mol,范德华相互作用能变化显著。结论该PC突变家系的9号外显子c.1218G〉A导致Met406Ile错义突变,突变后局部氨基酸互相碰撞,影响PC蛋白空问结构的稳定性。
张岚邓昊昱谢君顾怡沈薇张纪蔚
关键词:静脉血栓栓塞症蛋白C突变
新杂合双突变致遗传性抗凝血酶缺陷症的分子机制被引量:2
2013年
目的探讨抗凝血酶(AT)新杂合双突变致遗传性抗凝血酶缺陷症的分子机制。方法将野生型质粒(ATwt)及突变型质粒(AT—C.134G〉A、AT-c.342T〉G、AT—C.134G〉A和c.342T〉G)瞬时转染HEK293T细胞进行体外表达。Western印迹检测质粒转染细胞裂解液中AT抗原;同源模建构建AT三维空间结构,细胞免疫荧光染色检测AT蛋白在细胞内的分沁情况。结果Western印迹:AT—C.342T〉G和AT-C.134G〉A和C.342T〉G质粒转染细胞裂解液AT蛋白表达趋势明显增加。同源模建显示第82位碱基突变为Arg后致碱基侧链明显延长,与周围碱基距离缩短。第13位碱基突变为Gin后致局部空间结构改变,与肝素间距离延长。激光共聚焦显示:AT突变体质粒表达蛋白在内质网中聚集增加。结论新杂合双突变(AT-C.134G〉A和C.342T〉G)致遗传性抗凝血酶缺陷症的分子机制为突变体AT在细胞内潴留,并且AT-C.342T〉G突变起主导作用。
邓昊昱陈佳佺谢辉顾怡张纪蔚张皓周兆熊梁卫薛冠华王鹏张岚
关键词:静脉血栓栓塞突变
遗传性蛋白C缺陷症合并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新基因突变和临床表现被引量:1
2012年
患者男,37岁,因右下肢突发肿胀5d于2010年9月急诊入院。无胸闷胸痫,咳痰和咯血,夼认发热史,夼认手术外伤史,否认心、肾功能小令,兀VTE病史。既往尤抗凝药物及激素应用史,2009年3月体检发现出小板40×10^9/L,无出血症状。体检发现右下肢伞程肿胀,皮肤及肌肉张力高于左侧,皮色暗红,大腿可见浅静脉扩张,腹股沟区压痛(+),
邓昊昱陈佳俭沈薇顾怡张纪蔚张皓张岚
关键词: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遗传性蛋白C缺陷症基因突变浅静脉扩张急诊入院
遗传性蛋白C缺陷症表型检测与空间结构分析
目的 探讨7个遗传性蛋白C (Protein C,PC)缺陷症家系致静脉血栓栓塞症(Venous thromboembolism,VTE)的遗传表型和PC三维构象变化.方法 对7例遗传性PC缺陷症家系进行外周血基因组DN...
张岚邓昊昱谢君顾怡沈薇张纪蔚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