邰炜彦 作品数:20 被引量:245 H指数:8 供职机构: 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河北省卫生厅科研基金 河北省医学科学研究重点课题 河北省卫生厅指导性课题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经皮冠脉介入治疗前后窦性心率震荡变化的研究 被引量:10 2011年 目的观察不稳定性心绞痛(UA)患者经皮冠脉介入治疗(PCI)前后窦性心率震荡(HRT)的变化,探讨UA患者PCI后自主神经功能改善情况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UA患者120例,进行危险分层,低、中、高危组各20例(PCI组,均行PCI治疗),每组设药物治疗对照者各20例(药物组);进行动态心电图检查,计算并比较HRT的参数震荡初始(TO)和震荡斜率(TS)。结果治疗前,高危组与中、低危组间TO、TS均有明显差异,中危与低危组之间TO、TS无明显差异。治疗后,PCI组患者HRT参数较术前均得到明显改善,且高危组TO、TS与其他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药物组高危组较治疗前TO明显降低,TS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中、低危组治疗前后TO、TS无明显变化。PCI组较药物组治疗后TO、TS改善明显(P<0.05)。结论UA患者HRT指标明显异常,与危险分层有关。经过PCI治疗后TO、TS得到改善,尤其是高危组患者改善明显。而药物治疗组治疗前后HRT参数在高危组有所改善,而在中、低危组无明显改善。因此对UA患者尽早进行介入干预(尤其是对高危者)可有利于改善预后。 邰炜彦 妇产科 肖文良 王璟 王治乾关键词:动态心电图 窦性心率震荡 血清中IL-6、IL-8及TNF-α水平与高血压致急性脑梗死损伤的相关性 被引量:54 2012年 目的探讨血清中炎性细胞因子与高血压致急性脑梗死(ACI)的相关性。方法选择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心血管一科和神经内科自2007年6月至2009年6月收治的ACI并高血压患者102例(其中小体积梗死30例,中体积梗死45例,大体积梗死27例)和单纯ACI患者30例,同期门诊健康体检正常者30例作为对照组,ELISA检测ACI并高血压组患者入院第1、3、5、7、14天,单纯ACI组、对照组入院第1天血清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肿瘤坏死因子α (TNF-α)水平,分析血清IL-6、IL-8、TNF-α水平与ACI体积的相关性。结果入院第1天ACI并高血压组、单纯ACI组、对照组血清IL-6、IL-8、TNF-α水平均依次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1、3、5、7天对照组、小体积梗死组、中体积梗死组、大体积梗死组血清IL-6、IL-8及TNF-α水平依次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14天4组TNF-α水平依次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CI并高血压患者血清IL-6、IL-8水平在第1、3、5、7天与ACI体积呈正相关关系,TNF-α水平在在第1、3、5、7、14天与ACI体积呈正相关关系。结论IL-6、IL-8、TNF-α水平与高血压对ACI的发病有协同作用,ACI并高血压患者血清IL-6、IL-8、TNF-α水平与脑梗死的体积相关。 邰炜彦 王蓓蕾关键词:白细胞介素-6 白细胞介素-8 肿瘤坏死因子Α 急性脑梗死 窦性心率震荡在不稳定型心绞痛中的应用进展 被引量:1 2011年 不稳定型心绞痛(UA)是介于稳定性心绞痛和急性心肌梗死(AMI)之间的一组临床综合征,如果未能及时有效治疗,可发展为急性心肌梗死甚至猝死。UA患者存在明显的自主神经功能受损,因此,正确评价UA患者自主神经功能受损的程度并进行积极的针对自主神经功能改善的治疗措施是十分必要的。窦性心率震荡(HRT)可以反映心脏自主神经的调节功能,是判断冠心病发生猝死危险的重要指标。 邰炜彦关键词:心绞痛 窦性心率震荡 灯盏生脉胶囊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效果 被引量:11 2014年 目的研究灯盏生脉胶囊对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方法将9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45例,采用常规不稳定型心绞痛治疗药物治疗,包括低分子肝素抗凝,阿司匹林、氯吡格雷抗血小板聚集,阿托代他汀调脂等;观察组45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灯盏生脉胶囊;共4周为一疗程。观察治疗4周后两组临床症状和心电图及血浆血脂的变化。结果治疗后,观察组临床症状改善优于对照组;观察组调节血脂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灯盏生脉胶囊对于改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临床症状、减少心绞痛发作、降低血脂有显著疗效。 王碧莹 邰炜彦 王治乾 肖文良关键词:冠心病 不稳定型心绞痛 灯盏生脉胶囊 血脂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窦性心率震荡及心率变异性的影响 被引量:5 2011年 目的探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后对窦性心率震荡(HRT)和心率变异性(HRV)的影响。方法将15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分为直接PCI组、延迟PCI组和药物治疗组各50例,分别予直接PC、I延迟PC I和药物治疗。AMI后2~3周各组行动态心电图检查分析其HRT参数:震荡初始(TO)和震荡斜率(TS),同时获取HRV指标:24 h时平均R-R间距的标准差(SDNN),每5 min时间段R-R间距平均值的标准差(SDANN)。结果直接PCI组TO明显低于,TS、SDNN、SDANN明显高于延迟PC I组及药物治疗组(P均〈0.01);延迟PCI组TO明显低于,TS、SDNN、SDANN明显高于药物治疗组(P均〈0.05)。结论直接或延迟PC I可有效地改善AMI心肌缺血,有利于防止恶性心律失常和心性猝死的发生;直接PC I效果更优。 殷洪山 苏瑞瑛 赵娟 邰炜彦 孙平 姜志安 肖文良 王涛关键词:心肌梗死 自主神经功能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 窦性心率震荡 伴QRS波碎裂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特点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1 2011年 不稳定型心绞痛是冠心病的一种常见类型,是介于稳定性心绞痛与急性心肌梗死之间的一组临床综合征。QRS波碎裂是心电图领域的一个新预测改变,是冠心病患者不良转归的独立预测因素,对判断冠状动脉血管病变有着重要的意义。 邰炜彦 肖文良 王璟 王治乾 吕秀华 谢雪玲关键词:不稳定型心绞痛 冠脉病变 延迟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肌灌注及心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3 2014年 目的:采用99 m 锝甲氧基异丁基异腈(99 m Tc-MIBI)门控静息心肌断层显像,研究延迟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对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的疗效。方法选首次发病时间超过12小时但不超过72小时,未行溶栓治疗且无持续胸痛的 AMI 患者6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n =31),只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延迟 PCI 组(n =31)在常规药物基础上,发病后7-14天行 PCI 治疗。两组均于发病1周及治疗后4周行99 m Tc-MIBI 门控静息心肌断层显像,比较两组治疗前后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left ventricular end diastolic volume,LVEDV),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left ventricular end systolic volume,LVESV)、左心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心肌缺血面积(ischemic area,IA)的变化。结果两组患者发病1周时的LVEDV、LVESV、LVEF 及 IA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4周后延迟 PCI 组 LVEDV、LVESV 明显下降,分别为(73.87±5.90)ml vs (81.20±7.14)ml,(26.51±3.51)ml vs (30.90±3.84)ml(P 〈0.01);与对照组比较 LVEF明显升高,(66.23±5.20)% vs (60.97±4.58)%(P 〈0.01)、IA 明显缩小(10.67±3.01)% vs (12.93±3.54)%(P 〈0.01)。结论对于 AMI 患者,延迟 PCI 可以更完全地血运重建,明显改善心肌灌注及恢复心室功能,可以改善预后;99m Tc-MIBI 门控静息心肌断层显像可以定量分析心肌灌注及心功能变化,可以准确评价延迟 PCI 治疗 AMI 效果。 王治乾 肖文良 李远 邰炜彦 魏玲格关键词:心肌梗死 血管成形术 冠状动脉 灌注成像 窦性心率震荡现象与冠状动脉病变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4 2011年 目的探讨窦性心率震荡现象与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的相关性关系。方法将68例患者按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分为冠心病组46例和对照组22例,对照组无狭窄或狭窄<50%,冠心病组先按血管狭窄程度分为2组:狭窄组(狭窄50%~99%),阻塞组(完全闭塞),然后根据主要冠状动脉受累数分为单支病变组和多支病变组。每例患者均做24h动态心电图检查,获得心率震荡(HRT)参数:震荡初始(TO)和震荡斜率(TS),同时获取心率变异(HRV)的时域性指标:(1)24h全部正常窦性R-R间期标准差(SDNN);(2)24h内每5分钟时间段窦性R-R间期平均值的标准差(SDANN)。比较冠心病组、对照组不同TO、TS、SDNN、SDANN值。结果冠心病患者与对照组比较TO值增高(P<0.01),TS值下降、SDNN、SDANN值减少(P<0.01);冠脉狭窄程度越重,病变范围越大,TO越高、TS及SDNN、SDANN就越低。结论冠心病患者HRT的异常与冠状动脉病变范围、狭窄程度有关,提示HRT对冠状动脉病变范围、狭窄程度评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殷洪山 苏瑞瑛 邰炜彦 孙平 姜志安 赵娟 王涛关键词:冠状动脉狭窄 冠状动脉造影 心率震荡 心率变异性 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对冠心病患者窦性心率震荡的影响 2009年 苏瑞瑛 陈亚丽 赵娟 王永辉 肖文良 殷洪山 邰炜彦 孙平关键词:冠状动脉疾病 冠状血管造影术 心率 灯盏生脉胶囊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高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疗效分析 被引量:11 2017年 目的研究灯盏生脉胶囊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高龄患者的临床疗效,探讨对心电图、心功能、炎性因子(超敏C反应蛋白、白细胞介素6、降钙素)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收入院治疗的高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10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阿托伐他汀治疗)和联合组(给予常规治疗+阿托伐他汀+灯盏生脉胶囊),各53例。两组均给予2个月治疗。监测治疗前后心电图、心功能、血管炎性因子水平,比较两组患者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心电图及心功能指标均有改善,联合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炎性因子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介素6(IL-6)、降钙素(procalcitonin,PCT)水平均明显下降,联合组比对照组下降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与对照组患者服用药物后均有不良反应发生,联合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灯盏生脉胶囊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高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临床疗效好,有效改善患者心电图及心功能,降低患者体内炎症因子,不良反应的发生率较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邰炜彦 肖文良 吴璇关键词:灯盏生脉胶囊 阿托伐他汀 高龄 白细胞介素6 降钙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