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立新 作品数:12 被引量:133 H指数:5 供职机构: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青浦分院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应用改良早期预警评分方法在急诊留观病人中的效果评价 被引量:3 2013年 目的:探讨MEWS方法在急诊留观病人管理中的运用,以降低病人在留观期间的医疗风险。方法:随机将160位病人为预警评分组,应用修订后的"改良早期预警评分(Modified early warning score,MEWS)"方法对病人进行评分,恰当地评估出病人的病情,针对不同的评分结果实施个体化的诊疗方案。传统管理组的病人仍采用常规方法进行管理:将2组病人的数据进行对比和分析(采用T检验),以得出一个科学的结论。结果:显示采用MEWS方法对急诊留观病人进行评分与传统管理相较,病人在留观期间出现病情变化时处理的及时性和病人的满意度有明显提高,医疗护理缺陷和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有明显的降低,p<0.05,显示2种不同的管理模式在管理效果上有显著的差异。结论:应用MEWS方法对急诊留观病人病情的严重程度进行判断简便、快捷,具有较高的价值。 邵立新 金志芳 俞珍 凌琴 袁军关键词:改良早期预警评分 急诊留观病人 我院门诊环境的现状和改扩建工作的思路——中山医院青浦分院门诊大楼改扩建的探索与实践 2014年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青浦分院(青浦区中心医院)是2008年被列入上海市区域卫生规划“5+3+1”项目的实事工程,现已晋升为三级乙等综合性教学医院,也是青浦区红十字医院,承担着医疗、教学、科研、预防、保健等任务,为本地区57万常住人口和65万外来暂住人口提供医疗服务保障工作;由于该门诊楼是在十多年以前建造的,原来的建筑面积和建筑结构、内部设施及科室布局等方面已经不能满足医院发展的需求;所以要科学和合理的对门诊楼进行扩建和改造,优化门诊的就诊流程,使之能满足老百姓对现代医疗服务的需求,满足现代医学发展的需求是非常必要的,更需要我们进行新的探索与实践,现探讨如下: 邵立新 张万红 袁天钧关键词:区域卫生规划 服务保障工作 医患对话语言规范化培训的探索与思考 被引量:4 2014年 目的探讨医患对话语言规范化培训的实施和效果评判。方法将我院在2012年10月。2013年1月间开展全院性医患对话语言规范化培训的具体实施的情况进行总结,分析培训后在具体工作中的效果。结果通过医患对话语言规范化培训后使医护人员在工作中都能做到使用规范性的用语;根据门急诊患者满意度调查统计数据显示培训后因医护人员服务语言不规范而引发的投诉比培训前下降20%,患者的满意度提高了1.1个百分点。结论医患对话语言规范化培训是对医护人员进行继续教育中的一门重要课程,同时也是一项长期的任务。 邵立新 金志芳 俞珍关键词:医患对话 语言 PDCA循环管理法在门诊质量管理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39 2010年 目的:应用PDCA循环法在我院门诊质量管理中,以提高医院门诊的管理水平。方法:应用PDCA管理中包括计划(Plan)、实施(Do)、检查(Check)、处理(Action)的循环法方法对我院门诊服务流程、服务质量和医护人员的服务态度等多方面进行有效的管理和全面的质量控制,对在循环管理中出现的缺陷和问题不断地进行改进和提高,将过去传统的管理方法改变为现在科学而有序的管理。经过管理实践后将两种管理方法所取得的结果和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以得出一个科学的结论。结果:通过本课题研究所取得的管理效果和统计数据对比显示,经应用PDCA循环管理模式后在门诊就诊病人的人数较上一年度有明显增多的情况下,有效投诉有明显的下降(P<0.05),挂号收费和取药的等候时间和特殊检查预约时间都有明显的缩短,门诊病人的满意度也有了明显提高(P<0.05),这一些都反映了门诊整体的医疗质量和服务水平的提高。结论:周而复始不断循环的PDCA管理法在门诊管理中的应用能够使门诊的服务质量和服务态度等多方面都有持续不断的改进和提高,可以继续应用和推广。 邵立新 俞珍关键词:PDCA循环管理法 危机管理理论在急诊留观患者管理中的实践与研究 被引量:11 2013年 目的:探讨危机管理理论在急诊留观患者管理中的运用,以降低急诊患者在留观期间的医疗风险。方法:应用危机管理的理论来提高管理水平,随机将留观患者分为危机管理组和传统管理组两组,对危机管理组的患者用修订后的"改良早期预警评分(Modified early warning score,MEWS)"方法进行评分和评估,恰当地评估出患者的病情,落实个体化的诊疗方法和防范风险的措施;同时多次对患者的病情进行重新评估,随时调整诊疗方案。传统管理组患者仍采用常规方法进行管理。将两组患者的数据进行对比和分析。结果:采用危机管理理论对急诊留观患者进行评分与传统的管理对患者在留观期间病情出现变化时处理的及时性和患者的满意度等方面比较都有明显提高,同时医疗护理缺陷和不良事件的发生率也降低了43%,两种不同的管理模式在管理的效果上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危机管理的理论和方法对留观室的患者进行管理,能有效的控制风险,提高了患者在留观期间的安全性。 邵立新 金志芳 俞珍 凌琴关键词:危机管理 急诊留观患者 胸部肿瘤手术病人围手术期动脉血气变化与心肺功能并发症发生的关系 被引量:18 2005年 目的:探讨动脉血气分析检测在胸部肿瘤病人围手术期的应用及其变化与心肺功能并发症发生的关系。方法:分别检测胸部肿瘤病人术前1周内,术后2h、8h以及第1、2、3d,第4d或第5d的动脉血气,对所检测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并与术后心肺并发症发生作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围手术期血气分析统计资料显示胸部肿瘤病人手术后第2天动脉血氧分压最低(P<0.01),二氧化碳分压最高,低氧血症造成手术后心肺并发症的发生率也高(P<0.05)。结论:围手术期血气分析的变化与手术后心肺功能并发症的发生有关,为减少手术后心肺功能并发症的发生和保证围手术期的安全,要注意保持呼吸道通常,并给予充分的氧疗以纠正低氧血症,必要时应用呼吸机辅助呼吸。 邵立新 陈中元 沈伯明 金炜 孙财英 袁澄 陈伟新关键词:胸部肿瘤 围手术期 血气分析 高聚生对消化道恶性肿瘤患者机体免疫功能的影响 2007年 目的探讨高聚生对消化道恶性肿瘤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以提高抗肿瘤治疗的效果。方法将82例消化道恶性肿瘤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36例,在用高聚生治疗前和每月1个疗程的治疗后共4次分别检测外周血中自然杀伤细胞和T细胞亚群(CD3、CD4及CD8)的变化情况。对照组46例,按手术前1周内以及手术后每月1次检测外周静脉血中自然杀伤细胞活性和T细胞亚群(CD3、CD4及CD8)的变化,共4次。采用计算机Excel软件将2组检测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消化道恶性肿瘤患者治疗前免疫功能状态较低,注射高聚生后外周血自然杀伤细胞活性较治疗前有明显增强,外周血CD3、CD4、CD8、CD4/CD8细胞比值均明显升高(P<0.05)。经随访对照组肿瘤复发和转移占34.7%,其中7例死亡;治疗组复发和转移率为22.2%,其中2例死亡;2组复发转移及病死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聚生的临床应用使消化道恶性肿瘤患者外周血免疫功能指标得到明显改善,增强了机体免疫功能,降低了肿瘤的复发率和病死率。 邵立新 浦海峰 沈伯明 金炜 陈伟新关键词:消化道恶性肿瘤 免疫功能 高聚生 重症胸外伤合并多器官功能失常的临床特点和救治 被引量:7 2006年 目的探讨重症胸外伤合并多器官功能失常综合征的临床特点和救治,以提高其治疗效果。方法回顾分析该院外科监护室从2001年1月~2005年6月收治的12例重症胸外伤合并多器官功能失常病例的临床资料,着重研究其临床特点、救治以及预防措施。结果该组多器官功能失常的发生率占重症胸外伤的比例为8.2%,主要为脑、心、肺、肝、肾和消化应激性溃疡出血等多器官功能失常,在一系列积极的抢救措施下仍有5例死亡,死亡率为41.6%。结论重症胸外伤合并多器官功能失常来势汹险,病情危重,对具有多器官功能失常可能的患者要采取积极的预防和救治措施,以降低MODS的发生率和死亡率。 邵立新 沈伯明 金炜 陈伟新 孙财英 袁澄关键词:重症胸外伤 多器官功能失常综合征 救治 品管圈活动在改进医疗质量管理中的实践与探索 被引量:46 2012年 目的:通过尝试在医院质量管理和改进中推广品管圈活动,以进一步改进和提高医疗服务质量。方法:从2009年5月-2012年5月本院在各部门和科室推广品管圈实践活动,在系统培训的基础上,各部门和科室按照"十个步骤"的具体要求自行组织品管圈活动,6个月为一个活动周期,通过开题报告、中期评估和成果发表等形式进行过程评价,探索品管圈活动在改进医疗质量管理中所取得的经验。结果:通过典型案例的分析显示,本院开展的品管圈活动具有广泛性,发动各科室和部门的成员自由组圈,寻找问题,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并提出改进的方法和时间节点,通过2年多的实践证明对在品管圈活动中所发现的问题在规定的时间节点内解决的比例达到100%,使医疗和服务的质量得到了持续的改进和提高。结论:在医疗质量管理中开展品管圈活动是可行的,充分调动了员工寻找存在的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积极性,并在设定的时间节点内切实的解决了问题,有效的推动了医疗质量的持续改进和提高。 邵立新 俞珍 钱萍关键词:品管圈 非特异性肋软骨炎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探讨 被引量:5 2014年 目的:探讨非特异性肋软骨炎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方法,总结分析其临床诊断和治疗效果,以提高诊疗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2月-2013年6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48例非特异性肋软骨炎患者的临床特点和治疗过程,对其诊断标准和治疗效果进行分析及评判。结果:本组患者中36例(75.0%)经使用非甾体消炎止痛药物如消炎痛加维生素B1和局部热敷治疗后在7~10 d疼痛症状缓解;12例(25.0%)在上述药物治疗症状无缓解的情况下加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如强的松进行治疗,持续1周后疼痛症状消失。结论:非特异性肋软骨炎是发生在肋软骨的无菌性炎症反应,在明确诊断后及时应用非甾体消炎止痛药物或加糖皮质激素治疗疼痛症状都能缓解。 邵立新 袁军关键词:非特异性肋软骨炎 糖皮质激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