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结核杆菌PEPCK免疫作用的初步研究被引量:2
- 2009年
- 目的初步研究结核杆菌磷酸烯醇型丙酮酸羧激酶(PEPCK)的免疫作用。方法用敲除pckA基因的卡介苗(BCG△pckA)和野生型卡介苗(BCG-WT)分别感染小鼠,取肺脏进行病理分析;取脾脏用流式细胞仪检测CD4+、CD8+T细胞、CD4+/CD8+,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IL-12;取脾脏进行结核杆菌的培养,比较两组菌落数量。结果BCG△pckA感染的小鼠比BCG-WT感染的小鼠肺脏内产生的结核结节少且不典型,炎性程度低;BCG-WT感染的小鼠脾脏内的CD4+T细胞和CD4+/CD8+及IL-12滴度明显高于BCG△pckA感染的小鼠;BCG△pckA株形成菌落的数量明显低于BCG-WT株形成菌落的数量。结论pckA基因为结核杆菌生长所必需,其编码产物PEPCK能够刺激机体产生免疫反应,可能是一种很好的疫苗候选分子。
- 柏雪莲王志强刁兴华张珍刘春会郭立东
- 关键词:结核杆菌免疫保护
- 两性霉素B与大蒜素单独及联合应用抗烟曲霉菌的研究被引量:2
- 2012年
- 目的比较两性霉素B(AMB)与大蒜素体外单独及联合应用对烟曲霉生长的抑制作用,并检测药物对烟曲霉孢子萌发管形成的影响。方法采用微量稀释法检测AMB和大蒜素单独及联合应用对烟曲霉的抗菌作用,并用部分抑菌浓度指数(FICI)对结果进行评价;同时检测两药联合应用对烟曲霉孢子萌发率的影响。结果 AMB、大蒜素的MIC值范围分别为0.5~4μg/ml和32~512μg/ml,8株烟曲霉菌中6株两药联用表现为协同作用,且联用后两药的MIC值均降低;联用后孢子萌发率显著下降(P<0.01)。结论 AMB和大蒜素联用对烟曲霉的抗菌作用表现为协同作用,大蒜素能提高AMB抑制烟曲霉的生长作用,两药联用后低浓度的药物能达到高浓度药物的药效。
- 周秀芝孟玮周艳霞密伟郭立东李波清
- 关键词:两性霉素B大蒜素烟曲霉药物相互作用
- 人体寄生虫学课程现状及对策被引量:2
- 2013年
- 结合多年的人体寄生虫学教学工作,分析了当前人体寄生虫学课程令人担忧的现状,提出应提高对人体寄生虫学的重视程度;加强师资队伍建设;适时调整授课内容,改进教学方法;以科研促进教学等对策,以提高人体寄生虫学教学质量。
- 李波清周秀芝张玉梅吴玉龙郭立东
- 关键词:人体寄生虫学课程现状教学方法
- 2009年寿光市居民心脑血管疾病死亡情况分析被引量:1
- 2011年
- [目的]了解寿光市居民心脑血管疾病死亡情况与死亡原因,为制订卫生事业发展规划和卫生政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09年寿光市全部居民中因心脑血管疾病死亡者进行调查。[结果]2009年全市居民1 029 000人,心脑血管疾死亡2 749例,死亡率为267.15/10万。心脑血管疾死亡率(/10万),男性为262.12,女性为272.28(P〉0.05);〈15岁为0.00,15-19岁为0.00,20-29岁为3.88,30-39岁为7.91,40-49岁为30.16,50-59岁为118.48,60-69岁为388.59,70-79岁为1 545.83,≥80岁为6 629.61。男性、女性和全部居民,心脑血管疾病前4位死亡原因均为缺血性心脏病、脑血管疾病、高血压性心脏病和风湿性心脏病。[结论]寿光市心脑血管死亡率较高。
- 任芳郭昊郭立东郭秀芳
- 关键词:心血管疾病脑血管疾病死亡率
- 2006年寿光市农村环境卫生状况调查被引量:4
- 2008年
- 目的了解农村环境卫生状况,为环境卫生治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2006年10~11月,在寿光市农村,随机抽取10个村、10家农户进行调查。结果调查100户,卫生厕所占21.00%;家庭垃圾收集和定点堆放的占99.99%;家庭污水排入沟渠的占80.00%,污水明沟排放的占75.00%,93.91%排放到坑塘;户均住房面积109m2;以液化气和电为燃料的占62.00%(注意,以上数据应与正文数结果部分据完全一致!);村民全部饮用未经消毒的深井自来水,10份生活饮用水中6份微生物指标严重超标。结论寿光市农村环境卫生状况较差,主要是卫生厕使用率低,生活饮用水被微生物污染较严重。
- 王德明郭秀芳郭立东任坤岭李君李慧
- 关键词:农村生活饮用水环境卫生
- 恶性肿瘤五年死亡资料人群分布分析
- 2000年
- 目的 :调查分析恶性肿瘤的人群分布情况 ,为查找病因、开展防治工作提供基础研究资料。方法 :用流行病学方法收集整理资料 ,经统计学处理后进行不同因素的比较分析。结果 :肿瘤居死因第 3位 ;死亡率最高的 3种恶性肿瘤依次为肺癌、胃癌和肝癌。结论 :通过调查资料分析 ,初步揭示了病因线索 。
- 郭立东郭秀芳孙建东
- 关键词:恶性肿瘤死亡率
- 霉滴洗剂体外抗阴道滴虫实验研究
- 1998年
- 利用不同浓度的霉滴洗剂药液分别与不同虫株的阴道滴虫做体外实验,观察其体外抗阴道滴虫效果。作用24、48h后观察结果显示,该中药方剂对不同虫株的阴道滴虫的作用无明显差异。最低杀虫浓度为1∶4。以上结果表明霉滴洗剂在体外有较强的抗滴虫作用。
- 栾希英郭立东寇惠英寇惠英周吉礼
- 关键词:阴道滴虫体外实验中医药疗法
- 农村某小学一起爆发肝炎的调查
- 1990年
- 1989年秋末冬初,我们选择了滨州市某村小学进行了甲型肝炎流行病学调查。 117名学生,7名教师。发病13人,全为学生,发病率11.11%。10月3日发现首例病人,冯某,男,7岁。食欲不振,乏力,尿黄,查肝功,GPT>300μ,HAV—IgM(+),HBV(-),确诊为甲型肝炎,疫情自10月5日起急骤上升,至10日先后发病8例,
- 吴广利陈士信郭立东李云华
- 关键词:甲型肝炎农村小学生
- 尿路致病性大肠埃希菌Ⅰ型菌毛fimH基因真核表达载体pcDNA3.0-fimH的构建及鉴定
- 2011年
- 目的构建尿路致病性大肠埃希菌Ⅰ型菌毛的fimH基因真核表达载体,为尿路致病性大肠埃希菌的核酸疫苗研制奠定基础。方法通过PCR扩增尿路致病性大肠埃希菌临床分离株的fimH全基因序列,克隆至pMD19-T载体,PCR、酶切及测序鉴定后,将fimH基因片段克隆至真核表达载体pcDNA3.0,构建pcDNA3.0-fimH重组质粒,并进行PCR和酶切鉴定。结果 PCR扩增尿路致病性大肠埃希菌fimH基因片段为910 bp;构建的pcDNA3.0-fimH重组质粒经BamHⅠ和XhoⅠ双酶切,产生1个与fimH基因PCR产物大小一致的小片段和1个不同于pcDNA3.0-fimH重组质粒的大片段,表明fimH基因已成功插入pcDNA3.0质粒中。结论成功构建尿路致病性大肠埃希菌fimH基因真核表达载体pcDNA3.0-fimH。
- 李波清张玉梅耿丽柏雪莲郭立东
- 关键词:核酸疫苗
- 成囊前旋毛虫幼虫对宿主的感染力与强度被引量:7
- 2001年
- 为了研究旋毛虫幼虫成囊前的感染能力及其感染强度 ,取成囊前不同日龄的幼虫感染小白鼠 ,经 35d剖杀观察 ,显示发育至 10d龄及其以前的幼虫无感染力 ;11d龄及其以后的幼虫具有感染力 ,且随着时间延长感染力也愈强 。
- 周吉礼胡雪梅刘春会栾希英郭立东孟玮
- 关键词:旋毛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