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健
- 作品数:39 被引量:195H指数:7
- 供职机构: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北京市科委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血管内介入方法制备非人灵长类动物局部脑缺血模型的研究进展被引量:8
- 2018年
- 由于多项转化研究的失败,卒中治疗专业委员会建议,应该在非人灵长类动物局部脑缺血模型上进行临床前研究。采用血管内介入方法制备局部脑缺血模型与人类卒中发病过程一致,而且还可以进行血管内介入治疗,因此是模拟缺血性脑卒中发病与治疗过程的最佳动物模型。目前研究采用多种血管内介入方法制备模型,结果也不一致,本文将对血管内介入方法制备的非人灵长类动物进行总结,对各种模型的优缺点和潜在应用进行分析。此外,本文还根据不同类型的栓子,不同的闭塞部位,异常的血流动力学和可能的应用范围进行进一步的分析。选择合适的非人灵长类动物模型将有助于推动转化研究开展。
- 吴迪何小夺陈健丁玉川
- 关键词:卒中动物模型非人灵长类动物
- 支架联合中间导管接触性抽吸技术在急性大脑中动脉闭塞机械取栓中的应用被引量:9
- 2019年
- 目的探讨支架联合中间导管接触性抽吸技术在急性大脑中动脉闭塞开通中应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3月至6月于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神经外科接受支架联合中间导管接触性抽吸机械取栓治疗的急性大脑中动脉闭塞患者15例的病例资料,记录患者年龄、性别、入院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Alberta卒中项目早期CT评分(ASPECT)评分、血管再通分级[改良脑梗死溶栓试验(mTICI),mTICI分级≥2b为血管成功再通]、一次再通率、股动脉穿刺至成功再通时间、手术相关并发症、出院NIHSS评分以及患者术后90d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mRS评分0~2为预后良好)。通过SPSS23.0软件对组间相关数据差异进行分析。结果15例中,男12例,女3例;年龄36~74岁,平均(57±12)岁,合并高血压病12例,糖尿病4例,高脂血症12例,心房颤动6例,卒中史2例,吸烟史8例;ASPECT评分6~10分,平均(8.5±1.4)分;入院NIHSS评分7~16分,平均(12.0±2.9)分。15例患者均实现闭塞大动脉再通成功,自股动脉穿刺至成功再通时间20~120min,中位时间43.6(31.3,47.2)min,一次实现血管再通成功12例(12/15),无严重的操作相关并发症。患者出院时NIHSS评分0~12分,中位评分3.4(2.7,3.8)分。术后90d随访,患者预后良好12例。结论中间导管接触性抽吸结合支架取栓技术治疗急性大脑中动脉闭塞是一种安全有效的血管内机械取栓方法。
- 杜世伟李桂林高鹏李静伟尚峰陈健张鸿祺吉训明
- 关键词:抽吸导管大脑中动脉闭塞机械取栓
- 基于血管再通的神经保护治疗临床研究进展被引量:3
- 2017年
- 急性缺血性卒中(acute ischemic stroke,AIS)为血管闭塞后脑组织供血障碍而发生缺血坏死所导致的一大类疾病。1995年至2015年,静脉溶栓是唯一被证实有效的AIS血管再通治疗措施,但静脉溶栓存在治疗时间窗短、禁忌证多、
- 赵文博车睿雯张婧段建钢陈健吉训明
- 关键词:卒中血管再通神经保护药
- 合并脑静脉窦血栓形成的Evans综合征一例并文献复习被引量:1
- 2020年
- 作者回顾性分析1例合并脑静脉窦血栓形成(CVST)的Evans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中年女性,因突发头痛、呕吐入诊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神经内科,既往Evans综合征病史9个月。患者入院即存在溶血和血小板减少,MR静脉血管成像和DSA示上矢状窦、直窦及右侧乙状窦静脉血栓形成。脑脊液压力增高,眼底示双侧视乳头水肿,确诊为Evans综合征合并CVST。给予抗凝、激素及降颅压等治疗,症状好转。Evans综合征是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和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并发的综合征,可增加发生血栓的风险。当患者出现头痛、呕吐及视乳头水肿等症状时,需警惕合并CVST的可能。Evans综合征合并CVST的患者,需长期抗凝治疗,同时在激素治疗的减量过程中,应警惕Evans综合征的复发。
- 申慧鑫陈健黄小钦
- 关键词:EVANS综合征脑静脉窦血栓形成磁共振静脉血管成像激素治疗
- 静脉溶栓桥接动脉内取栓治疗颅内大血管急性闭塞的效果分析被引量:22
- 2017年
- 目的探讨静脉溶栓桥接动脉内取栓开通颅内大血管急性闭塞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2016年1月至9月采用静脉溶栓桥接动脉内取栓模式治疗的63例颅内大血管急性闭塞患者的临床资料,静脉溶栓开始时间在发病≤4.5 h,血管内治疗开始时间(股动脉穿刺)在发病≤6 h。根据取栓方式将其分为单纯支架取栓组(41例)和支架联合抽吸取栓组(22例),两组患者在性别构成、平均年龄、闭塞部位及入院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采用改良脑梗死溶栓试验(m TICI)评价血管开通效果,分析静脉桥接下两种动脉内治疗方式的血管再通时间,取栓次数,入院时、术后72 h和90 d的NIHSS评分,术中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1)单纯支架取栓组中,前循环闭塞37例(90.2%),后循环闭塞4例(9.8%);支架联合抽吸取栓组中,前循环闭塞20例(90.9%),后循环闭塞2例(9.1%),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患者大血管均获得良好开通(m TICI分级:Ⅱb~Ⅲ级)。(2)单纯支架取栓组血管平均再通时间为(86±11)min,平均动脉取栓次数为(2.8±0.9)次;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4.6%(症状性出血5例,心源性死亡1例),90 d随访mRS(0~2分)患者占51.2%(21/41)。支架联合抽吸取栓组血管平均再通时间为(83±11)min,平均动脉取栓次数为(2.2±0.8)次,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3.6%(症状性出血2例,心源性死亡1例),90 d随访mRS(0~2分)患者占59.1%(13/22)。两组以上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静脉溶栓桥接单纯支架取栓和支架联合抽吸取栓均能快速使颅内闭塞大血管获得再通,并且支架联合抽吸取栓具有更好的再通率。但两种技术在改善患者临床预后方面尚有待进一步研究。
- 李桂林杜世伟李静伟孙力泳张鸿祺陈健
- 关键词:静脉溶栓
- 大动物缺血性卒中模型
- 2023年
- 由于多项转化研究的失败,卒中治疗学术产业圆桌会议建议,应使用大动物局灶性脑缺血模型进行临床前研究。特别是,目前卒中治疗进入血管再通新时代。常用于急性缺血性卒中模型的大动物包括狗、猪、羊和非人灵长类动物,可用于模拟患者脑缺血和再灌注(血管再通)的各个方面。虽然大动物因为在解剖学和生理学方面更接近人类而具有巨大优势,但也存在解剖和生理学特异性以及伦理限制等问题。文章对开颅手术和血管内介入方法制备的大动物缺血性卒中模型进行了总结,期望帮助科研人员选择最合适的大动物缺血性卒中模型,进而推动卒中转化研究的开展。
- 何小夺陈健吴隆飞丁玉川吴迪
- 关键词:卒中脑缺血绵羊灵长目
- 基于神经介入微导管技术的脑保护灌注液及其制备方法
- 本发明公开来了一种基于神经介入微导管技术的脑保护灌注液,其包括白蛋白,浓度为50~70;乳酸钠,浓度为5~6;硫酸镁,浓度为1~2;碳酸氢钠,浓度为4~7;呋噻米,浓度为0.04~0.06;溶剂为水。本发明各种药物成分的...
- 凌锋吉训明罗玉敏陈健丁玉川陈俊曹国栋
- 非人灵长类动物模型低温治疗方法及在脑卒中模型中的应用进展被引量:2
- 2021年
- 近年来由于缺血性脑卒中发病率、死亡率不断攀升,治疗性低温被认为最有前景的神经保护方法,而且低温对脑损伤的保护作用已被众多研究验证并且广泛用于转化研究,但是临床研究始终未发现明确的神经保护作用。局部脑缺血的大动物模型已成为基础科研与临床转化研究间的桥梁,在神经保护研究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本文总结了多种非人灵长类动物局部脑缺血模型上,治疗性低温的研究进展。旨在推动治疗性低温治疗尽快用于临床研究。
- 何小夺吴迪吴隆飞陈健丁玉川
- 关键词:非人灵长类卒中动物模型
- 超声引导股动脉穿刺置管在血管内介入方法制备恒河猴急性脑梗死模型中的应用被引量:5
- 2021年
-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股动脉穿刺置管在血管内介入方法制备恒河猴急性脑梗死模型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拟行大脑中动脉M2段栓塞建模的健康成年恒河猴16只,雄性,采用数字表法随机分为2组(n=8):对照组(C组)、超声引导组(U组)。所有恒河猴采用0.1 mL/kg氯胺酮及速眠新的混合液肌内注射进行基础麻醉,待动物入睡后行气管内插管,接呼吸机行机械通气,麻醉维持采用持续输注丙泊酚(5~8 mg·kg^(-1)·h-1)。C组采用传统指尖触摸法进行股动脉穿刺置管,U组采用超声引导平面内-平面外联合法进行股动脉穿刺置管。比较两组1次、2次穿刺置管成功率、总成功率、穿刺置管次数、穿刺置管花费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C组与U组1次穿刺置管成功率分别为25.0%和62.5%,2次穿刺置管成功率分别为50.0%和87.5%、总成功率分别为75.0%和100%。C组与U组穿刺置管次数分别为(3.0±1.6)次和(1.5±0.8)次,穿刺置管花费时间分别为(15.8±6.1)min和(5.4±2.9)min。与C组比较,U组穿刺置管次数少,穿刺置管花费时间较短,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C组比较,U组1次、2次穿刺置管成功率及总成功率均较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股动脉穿刺置管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血管内介入方法制备恒河猴急性脑梗死模型中,采用平面内-平面外联合技术进行超声引导股动脉穿刺,可提高首次穿刺置管成功率及总成功率,减少穿刺置管次数,缩短穿刺置管花费时间。
- 马艳辉吴洁贾宾姚东旭徐娜王天龙陈健吴迪
- 关键词:恒河猴大脑中动脉栓塞超声引导
- 微导管复合塑形在弹簧圈栓塞伴有胚胎型大脑后动脉的破裂后交通动脉瘤术中的应用被引量:6
- 2018年
- 目的 探讨微导管复合塑形在单纯弹簧圈栓塞伴有胚胎型大脑后动脉(fPCA)的破裂后交通动脉瘤(PCoAA)术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6月至2016年12月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采用微导管复合塑形、单纯弹簧圈栓塞治疗的51例伴有fPCA的中小型破裂PCoAA患者临床资料。评价术中微导管塑形准确性、微导管塑形稳定性、栓塞操作相关并发症、动脉瘤栓塞程度和后交通动脉保留程度、随访时神经功能恢复情况。结果 51例51枚伴有fPCA的破裂PCoAA均通过微导管复合塑形技术成功完成单纯弹簧圈栓塞。术后即刻血管造影显示瘤体完全栓塞43例(84.3%),瘤颈残留8例(15.7%);后交通动脉均保留,49例血流无影响,2例部分影响。微导管塑形准确率为90.2%,其中微导管直接推送到位36例,回拉到位11例,导丝导引到位4例;栓塞中88.2%微导管位置稳定。仅1例术中发生破裂再出血。随访6~24个月显示,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2分48例(94.1%),3例(5.9%)预后不良,无患者死亡。术后6个月血管复查造影显示,Raymond 1级41枚(80.4%),2级8枚(15.7%),3级2枚(3.9%)。结论 单纯弹簧圈栓塞治疗伴有fPCA的急性期中小型破裂PCoAA术中应用微导管复合塑形技术,可使栓塞过程更稳定和安全,取得了满意效果。
- 杜世伟李静伟陈健刘洋孙力泳李桂林张鸿祺
- 关键词:后交通动脉瘤弹簧圈栓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