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怀祥
- 作品数:16 被引量:72H指数:5
- 供职机构:重庆三峡中心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海南医学院科研基金资助学报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枝川注射液配合硝苯地平治疗胆绞痛临床观察被引量:3
- 2005年
- 陈怀祥陈实
- 关键词:胆绞痛硝苯地平
- 创伤性脾破裂的临床急救分析被引量:1
- 2018年
- 目的:探析创伤性脾破裂的临床急救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4月-2017年4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126例创伤性脾损伤患者的一般资料及临床相关资料,包括患者手术情况(手术时间、出血量等)或其他治疗情况、住院时间等,并探讨分析。结果:本次126例患者中,保守治疗35例,占27.78%;手术治疗91例,占72.22%。保守治疗的35例患者中,1例因情况危及转手术治疗,1例出现感染。91例手术治疗的患者中,单纯实施缝合术治疗39例,部分切除联合缝合38例,全切术14例。126例患者均经积极治疗后出院。患者平均手术时间(53.76±10.89)min;平均出血量为(785.72±187.92)ml;平均住院时间为(14.29±2.71)d。结论:创伤性脾破裂的临床急救工作的开展有效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对症治疗,减少住院时间,提高预后,通过对实际病例的分析利于总结经验,将临床急救工作发挥更好。
- 郭智勇陈志军王丹陈怀祥
- 关键词:创伤性脾破裂临床急救
- 51例挤压伤院前急救分析被引量:4
- 2016年
- 目的了解院前急救医务人员对挤压伤和挤压综合征的认识和重视程度,探讨院前采取积极有效措施对挤压伤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9月-2014年8月51例挤压伤患者,记录院前急救医务人员认识和(或)采取了有效措施防治挤压综合征的例数。采取了有效防治措施的患者为治疗组,其余患者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严重并发症(挤压综合征和截肢)的发生率。结果 51例患者中,25例(49.0%)挤压伤被院前急救人员所认识,其中20例(39.2%)采取了有效防治措施;治疗组与对照组下肢严重创伤评分分别为(6.69±1.96)、(7.23±3.54)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入院后治疗组发生严重并发症1例,为挤压综合征;对照组发生严重并发症10例,其中挤压综合征7例,截肢3例,治疗组严重并发症发生率为5.0%,明显低于对照组(32.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院前采取积极有效措施对防治挤压综合征和降低致残率具有显著的作用,但是目前院前急救人员对挤压伤和挤压综合征的认识和重视程度还是远远不够的。
- 陈怀祥田海平刘学军
- 关键词:挤压伤挤压综合征院前急救预后
- 口咽通气管在院前急救与转运中的应用研究被引量:16
- 2011年
- 目的探讨口咽通气管在院前急救与转运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总结2009年1月~2010年6月我院收治的126例院前急救中缺氧患者置放口咽通气管后的通气情况。结果置放通气管10min后,102例患者血氧饱和度升至95%以上,21例患者血氧饱和度升至90%~94%,5例患者通气无明显改善,经气囊面罩加压给氧等处理,血氧饱和度升至90%以上;所有患者均安全转送到院内。结论口咽通气管能解除舌后坠,保持气道通畅,改善患者缺氧状态,是一种安全有效的院前急救与转运措施。
- 陈桂兰潘鹏飞陈怀祥邓榕杨平
- 关键词:口咽通气管院前急救护理
- 急诊绿色通道救治严重创伤患者的价值被引量:13
- 2012年
- 目的探讨急诊绿色通道在救治严重创伤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比较急诊绿色通道建立前3 a(对照组1,72例)和建立后3 a(绿色通道组2,10例)严重创伤患者的救治情况。结果绿色通道组210例患者中死亡11例,病死率5.2%;对照组172例,死亡19例,病死率11.0%。2组病死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绿色通道组受伤至得到急救时间、急诊室处理时间、特殊检查时间、入院至手术时间均较对照组明显缩短,院前得到有效急救例数较对照组明显增多。结论急诊绿色通道的建立和完善,缩短了患者的救治时间,显著降低了病死率,提高了救治成功率,保证了创伤急救的时效性和整体性。
- 陈怀祥周素明
- 关键词:严重创伤救治
- 急性肺损伤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预后的影响被引量:5
- 2012年
- 目的探讨急性肺损伤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3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并发急性肺损伤的临床资料,并与同期收治的66例未并发急性肺损伤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进行分析比较。结果急性肺损伤发生在伤后当天至3周,但以1周内最常见(21例,占70.0%)3,0例中死亡17例(56.7%);无肺损伤患者66例中死亡22例(33.3%),两组病死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并发急性肺损伤是导致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死亡的重要因素之一。
- 陈怀祥周素明
- 关键词:颅脑损伤肺损伤发病机制预后
- 严重多发伤并继发性血小板增多症发病特征及其预后分析被引量:4
- 2016年
- 目的探讨严重多发伤并发继发性血小板增多症的发病特征及其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2015年10月重庆三峡中心医院收治的450例严重多发伤患者临床资料。总结严重多发伤继发性血小板增多症的发病率,对比血小板增多组与正常组患者的ISS评分、入院时APACHEⅡ评分、脾切除等一般情况,比较创伤1周后血小板增多组与正常组D-二聚体最高水平,并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事件发生情况。结果本组病例并发继发性血小板增多的发病率为14.67%,血小板计数中位数为579×10^9L;血小板增多均发生于病程1周以后,中位时间点为第28天,持续时间(19.12~5.36)d。继发性血小板增多组的脾切除、使用刺激骨髓造血药物、使用血管活性药物超过48h、7d后预防性抗凝治疗比例均明显高于血小板正常组(P〈0.05);血小板增多组患者血小板增多期间最高血浆D-二聚体水平明显高于血小板正常组患者1周后的最高水平(P〈0.05);两组的总住院病死率、总住院时间、总血栓栓塞事件、静脉血栓栓塞事件及动脉血栓栓塞事件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严重多发伤并继发性血小板增多症的发生率较高,且血小板增多患者脾切除比例高于血小板正常患者,血管活性药物、抗凝药物及刺激骨髓造血药物的时间使用长于血小板正常患者。
- 郭智勇曾庆宋先权陈怀祥
- 关键词:严重多发伤血小板增多预后
- 早期动脉血乳酸水平和乳酸清除率评估严重创伤患者预后被引量:8
- 2014年
- 目的:探讨早期动脉血乳酸水平和乳酸清除率在评估严重创伤患者预后中的价值。方法选择该院2010年3月至2012年10月收治的39例严重创伤患者,按创伤严重度评分(ISS )分值分成ISS 16~<25分组和ISS≥25分组,并根据预后分为存活组和死亡组,于入院时和入院24 h行动脉血乳酸测定,计算乳酸清除率。结果 ISS≥25分组入院时、入院24 h后血乳酸水平及病死率均明显高于ISS 16~<25分组(P<0.01),乳酸清除率明显低于ISS 16~<25分组(P<0.01);死亡组血乳酸水平显著高于存活组(P<0.01),乳酸清除率显著低于存活组(P<0.01)。结论乳酸和乳酸清除率的变化与创伤患者的预后有着密切的联系,可以用于评估严重创伤患者组织损伤的程度和预后。
- 陈怀祥谭德明宋先权
- 关键词:乳酸乳酸清除率
- 三叉神经半月节射频热凝术治疗三叉神经痛50例被引量:1
- 2007年
- 目的观察在C形臂引导下经皮穿刺卵圆孔三叉神经半月节射频热凝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穿刺成功率及临床效果。方法选择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第Ⅱ、Ⅲ支患者50例,以患者颅底CT片确定卵圆孔位置,C形臂下以颞颌关节和瞳孔中点矢状线为参照物引导穿刺卵圆孔三叉神经半月节,以60℃~76℃行射频热凝治疗3.5~5 min。结果所有患者均成功穿刺卵圆孔三叉神经半月节,治疗后7d有效率96%(48/50例),随访4个月未见复发者。未发现明显的严重并发症。结论C形臂引导下经皮穿刺卵圆孔三叉神经半月节射频热凝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穿刺成功率高、疗效确切、安全性高。
- 周永高姚秀高陈建龙陈怀祥
- 关键词:三叉神经痛导管消融术射频热凝术
- 重视挤压伤的院前急救被引量:1
- 2014年
- 挤压伤常见于交通、工矿事故、房屋倒塌以及砖石和机械挤压等,更多见于地震等自然灾害中,如果在院前没有及时积极的预防与处理,很容易出现以肌红蛋白尿、高血钾和急性肾功能衰竭为特点的挤压综合征,不仅危及受压迫的肢体,更重要的是导致全身状况的迅速恶化,甚至死亡。但由于各种原因,人们在院前急救中有时忽视了挤压伤和挤压综合征,有时对挤压伤和挤压综合征的处理措施不当,从而导致了可以预防的残疾,甚至死亡。本文根据近几年文献,阐述了挤压伤和挤压综合征的概念、发病机理、临床表现,着重探讨了挤压伤和挤压综合征的院前急救方法和措施,以期为这类伤员的早期救治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
- 陈怀祥刘学军田海平
- 关键词:挤压伤挤压综合征院前急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