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青梅
- 作品数:133 被引量:738H指数:16
- 供职机构: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植物保护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化学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 不同药剂和农业措施对油菜菌核病的防治研究被引量:18
- 2011年
- 通过在陕西关中和陕南不同生态区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多菌灵、戊唑醇、速克灵均可作为防治油菜菌核病的有效药剂,但以速克灵效果最好,防效达到80%以上;其施药期为油菜初花-盛花期,施药次数以2次为宜,间隔7-10 d茎叶面喷施。进行药剂防治的同时,在油菜终花初期采取摘除主茎1-1.2 m以下"三叶"措施能进一步提高对菌核病的防病效果,尤其在陕南地区春季多雨、田间湿度大情况下防病效果明显,防病保产效果达到15%以上。采取"宽窄行"栽培与常规"等行距"栽培模式相比,对菌核病预防效果不明显,但丰产效果显著。推广栽培抗病品种,并结合药剂等关键防治技术对菌核病能起到更好的控制效果。
- 秦虎强高小宁左叶信黄丽丽韩青梅康振生司华王海丽唐建祥王延峰
- 关键词:杀菌剂农业措施油菜菌核病
- 用转座子TnYLB-1构建枯草芽孢杆菌EDR4突变体库被引量:5
- 2014年
- 为筛选枯草芽孢杆菌EDR4拮抗相关基因,利用转座子TnYLB-1构建该菌株的插入突变体库。通过对种子液OD600值、转接培养液Ⅰ继续培养OD600值及转接培养液Ⅱ后的孵育时间3因素设计正交试验,转化过程中加入pMarA质粒的不同量及质粒与感受态细胞共培养的不同时间研究2因素对转化效率的影响,确定pMarA对EDR4的转化体系。通过50℃高温诱导培养产生EDR4的插入突变体,挑取单菌落2 756个,构建EDR4的插入突变体库,随机挑选14株突变体经PCR检测转座子TnYLB-1序列,发现转座子已成功插入到EDR4基因组中;进一步通过Southern杂交验证,发现转座子TnYLB-1主要以单拷贝形式随机插入,也有部分多拷贝插入。此突变体库的建立可为以后筛选该菌株拮抗相关基因等研究奠定基础。
- 陈永轩王娜娜高小宁秦虎强黄丽丽韩青梅
- 关键词:枯草芽孢杆菌突变体库
- 戊唑醇与叶菌唑对小麦赤霉病的防治效果被引量:46
- 2003年
- 小麦赤霉病是我国小麦产区的主要病害.种植抗病品种是防治该病最经济有效的方法,但由于小麦对赤霉病的抗性属水平抗性,受环境影响比较大,难以抵抗病菌的侵染危害.因此,防治赤霉病最有效的方法是化学防治.
- 韩青梅康振生段双科
- 关键词:戊唑醇小麦赤霉病
- 陕西省油菜菌核病调查初报被引量:22
- 2011年
- 调查了关中和陕南地区784个油菜田块的3 920个样点的冬季菌核数、早春子囊盘数和春季病株率,发现关中地区田块菌核平均出现率达到52.11%,玉米前茬田块平均每样点菌核数高达4.09个;陕南地区田块菌核平均出现率为43.40%,玉米前茬田块平均每样点菌核数为3.90个,而前茬为水稻的田块均未发现菌核。子囊盘数在前茬为玉米的田块为14.20枚/m2,而前茬为水稻的田内未见子囊盘。病株率调查结果显示,前茬作物种类、油菜品种、地域对发病影响很大,表现为玉米前茬田发病率明显高于水稻前茬;绵油、秦油和蓉油系列品种发病率没有显著性差异,均为感病品种。另外,不同地区之间发病率也存在显著差异。
- 左叶信秦虎强聂峰杰黄丽丽高小宁康振生韩青梅
- 关键词:油菜菌核病发病株率
- 禾谷镰刀菌在小麦穗部侵染过程的细胞学研究被引量:40
- 2004年
- 采用扫描和透射电镜技术系统地观察了禾谷镰刀菌 (Fusarium graminearum)在小麦穗部的侵染过程。接种后 6~12h ,分生孢子在小麦穗部的任何部位均可萌发 ,每个孢子可产生 1至多个芽管 ,新产生的芽管并不立即入侵寄主组织 ,而是在寄主体表生长扩展 ;接种后 36~ 4 8h观察 ,小穗颖片、外稃、内稃的内侧和子房的表面形成了密集的菌丝网 ,然而在小麦穗轴表面、颖片和内稃的外表面 ,菌丝生长缓慢、分布稀疏 ,但颖片外表边缘的菌丝可跨越边缘扩展到颖片的内表皮上 ;接种后 36h ,寄主体表菌丝产生入侵菌丝 ,以直接入侵方式由颖片、外稃、内稃的内侧及子房的顶部侵入寄主组织体内 ,随后 ,菌丝以胞间和胞内生长的方式向下扩展 ;接种后 4~ 5d ,菌丝由上述组织扩展到达穗轴后 ,在穗轴内沿微管束组织和皮层组织向上和向下扩展 ,延伸到相邻小花 ,随菌丝在小麦穗部组织内不断地生长扩展 ,使得寄主细胞坏死、解体 。
- 康振生黄丽丽H.BUCHENAUER韩青梅蒋选利
- 关键词:禾谷镰刀菌小麦细胞学赤霉病
- 利用SRAP标记技术分析陕西省油菜菌核病菌遗传多样性
- 核盘菌是[Sclerotinia sclerotiorum(Lib.)de Bary]一种世界范围内分布的病原真菌,具有广泛的寄主范围和地区分布,由其引起的油菜菌核病为油菜重要病害.陕西省是我国冬油菜种植区之一,菌核病的...
- 张强陈亚菲高小宁陈泽晗秦虎强黄丽丽韩青梅
- 关键词:油菜菌核病核盘菌遗传分化致病力
- 苹果树腐烂病菌GTP-环化水解酶II基因敲除载体构建及其突变体的表型分析被引量:16
- 2014年
- 【目的】利用反向遗传学方法构建苹果树腐烂病菌(Valsa mali)中表达GTP-环化水解酶II基因Vmgtp1的敲除载体,通过同源重组的方法进行基因敲除分析目标基因的功能,为全面解析苹果树腐烂病菌致病的分子机制奠定基础,并为有效控制苹果树腐烂病的方法技术和药剂研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通过对笔者实验室苹果树腐烂病菌转录组数据的分析比对得到GTP-环化水解酶II基因Vmgtp1(暂命名),该基因在接种5 d后,在病组织中表现出一定的上调表达,推测该基因可能与苹果树腐烂病菌致病相关。采用Double-joint PCR方法,将目标基因Vmgtp1的上游片段UP、下游片段DOWN及筛选标记潮霉素磷酸转移酶基因(hph)进行片段融合。对得到的PCR产物及质粒pHIG2RHPH2-GFP-GUS进行双酶切,通过T4连接酶,将片段UP-HPH-DOWN连接到质粒pHIG2RHPH2-GFP-GUS上,转化到JM109菌株中,挑取阳性克隆,提取质粒,得到含有hph的Vmgtp1敲除载体,再利用PEG介导的遗传转化获得抗潮霉素的突变体,然后用4对引物对突变体进行PCR检测及Southern Blot验证得到敲除突变体,最后对敲除突变体及野生型菌株03-8进行菌落颜色、菌落大小、繁殖体产生情况等表型分析和接种在离体苹果烫伤枝条上观察病斑大小的致病性检测,对检测数据用SPSS软件进行差异显著性分析。【结果】通过上述方法成功构建了表达GTP-环化水解酶II基因的Vmgtp1敲除载体,并利用PEG介导的遗传转化方法在苹果树腐烂病菌中进行了转化,共获得101个能够在含潮霉素PDA培养基上生长的突变菌株,经过PCR及Southern Blot对101个突变菌株进行分析验证,得到1个敲除突变体,编号为ΔVmgtp1-90。在PDA培养基上,敲除突变体ΔVmgtp1-90与野生型菌株03-8相比,ΔVmgtp1-90菌落平均生长速率为11.33 mm·d-1,03-8平均生长速率为24.67 mm·d-1,突变体菌落生长速率明显变慢,颜色变浅,气生菌丝稀疏;ΔVmgtp1-90�
- 宋娜戴青青黄丽丽韩青梅韩青梅
- 关键词:同源重组PEG
- 苹果树腐烂病菌胞外蛋白提取方法被引量:3
- 2014年
- 选择一种理想的蛋白提取方法,获得数量多、质量高的苹果树腐烂病菌Valsa mali胞外蛋白用于蛋白质组学分析,为全面解析该病原菌的致病机制奠定基础。采用冷冻干燥透析结合法、脱氧胆酸钠(DOC)-10%TCA沉淀法、硫酸铵沉淀法3种方法分别提取苹果树腐烂病菌的胞外蛋白,并筛选最适的硫酸铵浓度,利用Bradford法测定蛋白总量、SDS-PAGE检测蛋白条带分辨率及不同致病力菌株蛋白差异。结果表明,70%硫酸铵沉淀提取的胞外蛋白量最高、SDS-PAGE电泳可辨认蛋白条带最多。强弱致病菌株胞外蛋白的SDS-PAGE电泳图谱在37-50 kD有4条蛋白条带差异明显,由此表明,70%硫酸铵盐析法更适合用于苹果树腐烂病菌胞外蛋白质差异分析时蛋白质的提取。
- 王海英何媛媛黄丽丽韩青梅
- 关键词:苹果树腐烂病菌硫酸铵沉淀蛋白定量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差异蛋白
- 条锈菌诱导的小麦叶片cDNA文库构建及表达序列标签分析
- <正>小麦条锈病是我国乃至世界上所有产麦国家小麦上为害最严重的病害之一。目前,人们已从形态学、组织学、细胞学、生理生化等方面对小麦与条锈菌的亲和互作进行了许多研究, 在不同层次、不同水平上认识了小麦与条锈菌亲和互作机理。...
- 马金彪王晓杰于秀梅徐亮胜韩青梅郭军黄丽丽康振生
- 文献传递
- 小麦与条锈菌非亲和互作的cDNA文库构建及表达序列标签分析
- 小麦条锈病是一种重要的世界性的小麦叶部病害,培育抗病品种是控制小麦条锈病的经济有效的途径。然而,大面积推广种植单一抗病品种又常常促使条锈菌新小种的产生和发展,而最终导致小麦品种抗病性的“丧失”,目前这一状况已成为抗病品种...
- 王艳飞屈志鹏张永红马金彪郭军韩青梅黄丽丽康振生
- 关键词:条锈菌文库构建
-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