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文玉
- 作品数:104 被引量:316H指数:10
- 供职机构:潍坊医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博士科研启动基金山东省中医药科技发展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文化科学更多>>
- 人骨形态发生蛋白12前体蛋白cDNA的克隆及序列分析被引量:1
- 2004年
- 目的克隆人骨形态发生蛋白12前体蛋白的基因。方法根据Genbank人骨形态发生蛋白12的基因序列合成两条引物,从人胎盘组织中提取总RNA,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技术扩增出长920 bp编码人骨形态发生蛋白12(BMP12)前体蛋白的基因序列。将所得的基因片段插入载体pTARGETTM质粒中并转化大肠杆菌JM109,提取重组质粒进行鉴定并测序。结果RT-PCR产物琼脂糖凝胶电泳显示一长约920 bp的条带,阳性克隆质粒经PCR扩增出约920 bp的片段,全自动DNA测序结果表明和Genbank中的序列完全相符。结论通过RT-PCR可从人胎盘组织中成功地克隆出人BMP12前体蛋白基因,基因序列完全正确。
- 路艳蒙付文玉朴英杰
- 关键词:前体蛋白CDNA克隆
- α,β-synuclein与神经细胞凋亡
- 2004年
- Synucleins蛋白家族成员中α ,β synuclein均在脑组织中首次发现 ,二者与神经系统疾病密切相关。二者与神经细胞的凋亡有一定的相关性 ,且 β synuclein能够影响α synuclein的功能。本文综述α ,β synuclein的生化特性、分布及其调控神经细胞凋亡的可能机制。
- 吕娥付文玉
- 关键词:Α-SYNUCLEIN细胞凋亡
- 组织学与胚胎学教学中对医学本科生科研素质的培养与提升被引量:6
- 2017年
- 随着21世纪现代医学科技的发展,加强医学本科生综合科研能力培养成为教学过程中十分必要的环节。在地方院校中只有少数学生有机会参与到科学实践中,本文探讨了组织学与胚胎学作为一门基础医学课程,把课堂教学过程和科研有机结合的教学策略,适当引入当前科研发展趋势和最新热点等,培养学生科研兴趣,提升其科研思维能力,从而尽量能惠及大多数医学本科生,保障创新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 吕娥岳炳德陈峰付文玉
- 关键词:组织学与胚胎学医学本科生教学
- 血管活性肠肽对MPTP亚急性帕金森病模型小鼠突触的影响被引量:3
- 2018年
- 目的探讨血管活性肠肽(VIP)对1-甲基-4-苯基-1,2,3,6-四氢吡啶(MPTP)诱导的帕金森病(PD)小鼠模型突触及其行为学的影响。方法雄性C57BL/6 J小鼠30只,随机分为生理盐水(NS)组、MPTP组、MPTP+VIP组。利用Tru Scan系统测定小鼠的行为学变化;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黑质和纹状体区酪氨酸羟化酶(TH)的表达及纹状体区突触小泡膜蛋白2(VAMP2)和突触素1(SYN1)的表达变化;运用免疫印迹法检测VAMP2和SYN1的表达变化;并通过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黑质区突触的结构改变。结果行为学结果统计学分析,MPTP组小鼠的垂直运动距离比对照组明显减少,而给予VIP的小鼠明显高于MPTP组小鼠。MPTP组TH、VAMP2和SYN1表达均明显少于NS组,而MPTP+VIP组显著高于MPTP组。透射电子显微镜结果显示,NS组神经突触结构完整;模型组神经突触数量少,突触间隙不清,突触前成分的线粒体出现髓样变,并且突触小泡数量减少;MPTP+VIP组神经突触结构基本正常。结论 VIP可使MPTP模型小鼠VAMP2和SYN1的表达上调,减少突触结构的损伤,保护黑质纹状体系统TH的表达,从而改善其运动状态。
- 吕娥费学超李侃战同霞李锋杰付文玉
- 关键词:帕金森病血管活性肠肽免疫印迹法透射电子显微术小鼠
- 帕金森病大鼠黑质致密部IgG蛋白的表达变化被引量:1
- 2014年
- 目的研究帕金森病(Parkinson disease,PD)模型大鼠黑质致密部免疫球蛋白G(immunoglobulin G,IgG)的表达变化,探讨其在PD发病中的作用。方法经单侧微量注射神经毒素6-羟多巴胺(6-hydroxydopamine,6-OHDA)制备PD大鼠模型。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对照组大鼠双侧、模型组大鼠健侧及损毁侧黑质致密部酪氨酸羟化酶(tyrosine hydroxylase,TH)阳性神经元、IgG阳性细胞数目及积分光密度值(integrated option density,IOD)比值的变化。结果模型组PD大鼠损毁侧TH阳性神经元数量较健侧明显减少(P<0.01),正常组大鼠和模型组大鼠黑质致密部均有IgG阳性细胞存在,但是模型组大鼠损毁侧致密部IgG阳性细胞数量明显增加(P<0.01),染色深。结论 PD大鼠黑质致密部细胞IgG蛋白表达增加,表明IgG参与了PD的发生。
- 汪明玉刘志辉付文玉庄文欣孙杨杨同王欣刘宗昱王晓晓马璐璐
- 关键词:帕金森病酪氨酸单氧化酶免疫球蛋白G黑质
- 医学院校实验动物伦理学问题的思考被引量:14
- 2014年
- 动物实验是医学研究中必不可少的手段,因此实验动物对于医学的发展有着重要作用。随着社会的日益发展和人类的进步,实验动物伦理问题也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关注的焦点主要聚集在实验动物伦理问题的发展、现状、存在问题、立法状况、实施的必要性等方面,如何正确认识和对待实验动物的生命,如何科学、合理而人道地使用实验动物进行科学研究等方面。医学院校作为医学生迈入医学大门的第一步,在医学院校进行相关实验教学和研究是必不可少的,而动物实验在医学教育及研究中更是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故针对医学院动物实验的现状及对待动物实验的看法等问题,并分析其引发的伦理学问题,从而探讨医学院医学研究中实验动物伦理学相关的问题。
- 庄文欣刘宗昱付文玉王晓晓马璐璐
- 关键词:医学院校实验动物伦理问题
- 应用组织工程化肌腱修复兔跟腱缺损被引量:8
- 2005年
- 目的:由于肌腱来源受限及人工代用品力学性能差等缺点限制了临床肌腱损伤的修复,为此探索组织工程化肌腱修复兔跟腱缺损的可行性,以期为肌腱修复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实验于2000-08/2001-12在第一军医大学中心实验室完成。30只新西兰白兔分为2组:人发角蛋白(HHK)组:用HHK材料修复兔跟腱缺损;组织工程化肌腱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与HHK在模拟微重力条件下形成细胞-材料复合体,修复兔跟腱缺损。采用组织学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术后3,6和12周损伤肌腱的修复情况。利用分子生物学手段检测新生肌腱Ⅰ型胶原mRNA表达。结果:扫描电镜下可见MSCs-HHK组织工程化肌腱上有大量梭形的MSCs贴附生长,细胞平行排列,细胞间有突起相连。与HHK组相比,组织工程化肌腱组新生肌腱组织Ⅰ型胶原mRNA呈较高表达,腱细胞增生活跃,胶原纤维更为成熟。结论:在模拟微重力条件下以MSCs为种子细胞,HHK为支架材料构建的组织工程化肌腱能够有效地修复兔跟腱缺损。
- 付文玉路艳蒙乔东访朴英杰李锋杰吴洪娟吕娥
- 关键词:干细胞角蛋白生物医学工程
- 帕金森病基因治疗目的基因的表达及选择
- 2005年
- 邢海霞王晓萃赵兵付文玉
- 关键词:帕金森病基因治疗
- 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神经分化蛋白的表达被引量:1
- 2010年
- 目的研究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体外神经分化蛋白的表达。方法采用全骨髓贴壁筛选法分离培养大鼠骨髓MSCs。取生长状态良好的第1、3、7代细胞绘制生长曲线,免疫细胞化学法鉴定其性质,检测巢蛋白(Nestin)、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微管相关蛋白2(MAP2)、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以及酪氨酸羟化酶(TH)的表达。结果细胞传代后1-2d为滞留期,3d后达对数生长期,第6d进入平台期。免疫细胞化学法鉴定大鼠骨髓MSCsCD44呈阳性,CD34呈阴性,nestin、NSE、MAP2、GFAP、TH均呈不同程度的阳性表达,其阳性表达率分别为(25.5±5.6)%、(14.2±2.1)%、(1.4±0.5)%、(4.5±1.2)%、(3.6±1.2)%。结论大鼠骨髓MSCs在体外能自发地表达神经干细胞和神经细胞的某些标志蛋白,这种潜能使其有可能成为神经系统疾病细胞移植治疗的种子细胞。
- 吕翠付文玉王晓萃陈丹丹杨丽吕娥王玉良
- 关键词:间充质干细胞神经细胞分化骨髓
- 应用改良质子磁共振波谱技术研究帕金森病大鼠纹状体内神经代谢的变化被引量:8
- 2010年
- 利用改良的氢质子磁共振波谱技术观察帕金森病大鼠纹状体内神经代谢的变化。6-羟多巴胺单侧黑质注射制备的帕金森病大鼠模型7只作为实验组,5只正常大鼠设为对照组。采用改良的1.5Tesla双梯度超导型磁共振成像仪对两组大鼠双侧纹状体行氢质子磁共振波谱检测,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黑质及纹状体酪氨酸羟化酶变化。结果显示,实验组大鼠损毁侧黑质致密部酪氨酸羟化酶阳性神经元及纹状体酪氨酸羟化酶阳性纤维明显减少(P<0.05),证明模型制作成功。损毁侧纹状体内N-乙酰天门冬氨酸/肌酸比值和N-乙酰天门冬氨酸浓度明显低于健侧(P<0.05),双侧纹状体内胆碱类化合物/肌酸比值无显著差别。结果表明,氢质子磁共振波谱可以进行活体连续化无创检测,改良的1.5Tesla磁共振波谱技术可以为偏侧帕金森病大鼠模型纹状体细胞物质代谢改变提供有价值的信息。
- 郑志娟付文玉王峻清孙西河庄文欣吕娥杨丽吕翠
- 关键词:帕金森病氢质子磁共振波谱酪氨酸羟化酶免疫组织化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