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哲斌

作品数:12 被引量:78H指数:5
供职机构: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乳腺外科更多>>
发文基金: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资助项目上海市教育发展基金会“曙光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期刊文章
  • 2篇学位论文
  • 1篇专利

领域

  • 1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8篇乳腺
  • 7篇乳腺癌
  • 7篇腺癌
  • 6篇前哨
  • 6篇前哨淋巴结
  • 6篇淋巴
  • 6篇淋巴结
  • 5篇肿瘤
  • 4篇乳腺肿
  • 4篇乳腺肿瘤
  • 4篇细胞
  • 4篇腺肿瘤
  • 3篇蛋白
  • 3篇预后
  • 3篇乳腺癌前哨淋...
  • 3篇前哨淋巴结活...
  • 3篇淋巴结活检
  • 3篇活检
  • 3篇癌前
  • 2篇亚甲蓝

机构

  • 10篇复旦大学附属...
  • 3篇复旦大学上海...
  • 2篇复旦大学
  • 2篇上海交通大学...

作者

  • 12篇刘哲斌
  • 7篇吴炅
  • 6篇邵志敏
  • 5篇沈镇宙
  • 4篇黄晓燕
  • 3篇杨文涛
  • 3篇韩企夏
  • 3篇平波
  • 2篇冯丽青
  • 2篇张家新
  • 2篇陈嘉健
  • 2篇周敏
  • 2篇程竞仪
  • 2篇应学翔
  • 2篇陈天文
  • 2篇何萍青
  • 2篇柳光宇
  • 2篇虞贞凤
  • 1篇张惠箴
  • 1篇沈坤炜

传媒

  • 1篇中国癌症杂志
  • 1篇中华肿瘤杂志
  • 1篇中华外科杂志
  • 1篇中华核医学杂...
  • 1篇癌症
  • 1篇中国实用外科...
  • 1篇中华普通外科...
  • 1篇海南医学
  • 1篇循证医学

年份

  • 1篇2011
  • 3篇2010
  • 3篇2009
  • 1篇2008
  • 3篇2007
  • 1篇2006
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内乳前哨淋巴结^99Tc^m-硫胶体显像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7
2009年
目的探讨内乳前哨淋巴结^99Tc^m-硫胶体(SC)显像的影响因素,为提高显像效果提供依据。方法分析263例T1或T2期乳腺癌患者的内乳前哨淋巴结”^99Tc^m-显像资料,选取患者年龄、肿块所在乳腺(左或右)、肿块所在象限、病灶性质、瘤周注射钟点位置、注射显像剂体积、显像剂放射性活度及显像延时时限共8个影响因素,用SPSS 11.5软件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左乳较右乳(Wald值为27.71,P〈0.05)、内半乳腺较外半乳腺(Wald值为6.46,P=0.011)易出现内乳淋巴引流;瘤周3点注射法优于4点注射法(Wald值为11.57,P=0.001);每点0.5×10^-3L^99Tc^m-SC注射能取得较好的显像效果;在活度一体积组合中,活度不是关键性因素。年龄(Wald值为3.20,P=0.074)、病灶性质(Wald值为0.05,P=0.82)及显像延时时限(Wald值为0.69,P=0.41)对内乳前哨淋巴结显像无明显影响。结论在选取的8个因素中,肿块所在乳腺(左或右)、肿块所在象限、瘤周注射钟点位置、注射显像剂体积为影响内乳淋巴结显影的独立因素,年龄、病灶性质及延时时限与内乳前哨淋巴结显像无关。
周敏章英剑程竞仪刘哲斌陈天文吴炅
关键词:淋巴结体层摄影术发射型计算机单光子
亚甲蓝示踪在乳腺癌前哨淋巴结活检中的应用及影响因素被引量:12
2007年
背景与目的:示踪剂的选择是影响乳腺癌前哨淋巴结活检成功与否的重要因素之一。本研究探讨亚甲蓝作为示踪剂在乳腺癌前哨淋巴结活检中的应用价值,并分析影响其示踪结果的各项因素。方法:选取2005年3月至2006年2月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治疗的101例可手术乳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临床体检腋窝淋巴结阴性,均单独采用亚甲蓝作为前哨淋巴结活检示踪剂。前哨淋巴结活检后均行腋窝淋巴结清扫。应用石蜡连续切片、HE染色进行病理诊断。结果:本组前哨淋巴结检出率为96.04%(97/101),假阴性率为11.76%(4/34),术前未行化疗患者的假阴性率为7.40%(2/27)。平均检出前哨淋巴结2.05枚。前哨淋巴结的大小与病理结果相关。病理类型、新辅助化疗、局部切除活检对本组前哨淋巴结的检出率均无影响。前哨淋巴结数量与假阴性率相关;体重指数(bodymassindex,BMI)对检出率、假阴性率均有影响。本组患者未发生过敏反应及皮肤坏死。结论:亚甲蓝作为乳腺癌前哨淋巴结活检的示踪剂安全、可靠;对于BMI较高的患者,需要进一步改进示踪方法。
黄晓燕吴炅刘哲斌张家新韩企夏徐维萍平波杨文涛沈镇宙邵志敏
关键词:乳腺肿瘤前哨淋巴结组织活检亚甲蓝
p53蛋白、PCNA在合并2型糖尿病乳腺癌患者肿瘤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被引量:2
2010年
目的探讨p53、PCNA这两种肿瘤分子学指标在合并2型糖尿病乳腺癌患者肿瘤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并对其与2型糖尿病的关系及临床价值做出评判。方法合并2型糖尿病乳腺癌患者111例,对照非糖尿病乳腺癌组患者304例,取石蜡切片作p53、PCNA指标的免疫组化检测。并分析比较两组指标的阳性率及无复发转移生存率。结果在合并2型糖尿病组中,p53阳性比例69%(77/111),阴性31%(34/111),对照组P53阳性比例58%(177/304),阴性42%(127/304),两者在统计学上有差别(x2值4.254,P值0.039);在合并2型糖尿病组中,PCNA阳性比例73%(82/111),阴性27%(29/111),对照组PCNA阳性比例76%(231/304),阴性24%(73/304),两者在统计学上无差别(x2值0.196,P值0.658)。又以Kaplan-Meier生存分析法比较了p53及PCNA阴性、阳性组间患者的无复发转移率,均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p53突变型肿瘤在伴发糖尿病的乳腺癌患者中更常见,具有临床病理指标价值;在预后方面,尚未见到p53或PCNA具有预后因子的价值。
虞贞凤刘哲斌应学翔冯丽青张惠箴何萍青
关键词:P53PCNA乳腺癌
受体三阴性乳腺癌中基底细胞角蛋白的表达及其与预后的关系被引量:8
2008年
目的研究受体三阴性乳腺癌组织中基底细胞角蛋白(CK5/6和CK17)的表达情况,探讨其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之间的关系。方法2000年1月至2002年12月在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接受手术治疗,有完整随访资料且免疫组织化学检测为受体三阴性的乳腺癌患者112例,将112例原发灶石蜡切片用EnVision二步法进行CK5/6和CK17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CK5/6和CK17的表达。结果全组患者的5年无复发生存率为73.2%(82/112)。CK5/6和CK17均为阳性的患者占21.4%(24/112),CK5/6和(或)CK17阳性(即CKs阳性)者占46.4%(52/112)。CK5/6、CK17和CKs阳性患者的5年无复发生存率均低于其对应的阴性患者(P=0.020,P=0.032,P=0.003);CK5/6和CKs阳性患者的5年总生存率亦低于其对应的阴性患者(P=0.027,P=0.015)。CKs阳性患者与CK5/6和CK17阴性(即CKs阴性)患者比较,组织学分级为Ⅲ级的患者所占的比例以及腋窝淋巴结转移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0,P=0.044)。多因素分析显示,组织学分级、病理分期以及CK5/6的表达均为5年无复发生存率和总生存率的独立影响因素,月经状态为5年无复发生存率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CK5/6和CK17的表达与肿瘤的组织学分级以及腋窝淋巴结的转移状态相关,且阳性表达患者的预后较差。
刘哲斌吴炅平波冯丽青沈镇宙邵志敏
关键词:乳腺肿瘤基底细胞角蛋白预后
乳腺癌前哨淋巴结活检中亚甲蓝与亚甲蓝、同位素联合示踪的比较研究被引量:14
2007年
目的比较单用亚甲蓝或联合亚甲蓝及同位素示踪剂在乳腺癌前哨淋巴结活检中的价值及研究影响前哨淋巴结活检准确性的因素。方法收集2005年3月至2006年7月期间行前哨淋巴结活检的164例乳腺癌患者,单用亚甲蓝示踪剂组104例,活检前乳晕旁皮下注射亚甲蓝2ml;亚甲蓝和同位素联合示踪剂组60例,术前肿瘤周围实质中4点注射^99m锝-硫胶体2mCi/4ml,经淋巴显像,术中在γ探测仪引导下行腋窝前哨淋巴结活检。结果前哨淋巴结总的检出率为97.0%(159/164),准确性为95.0%(151/159),假阴性率为14.0%(8/57);联合组检出率、准确率、敏感性、阴性预测值高于亚甲蓝组,联合组的假阴性率为8.7%(2/23),较亚甲蓝组17.7%的假阴性率为低(6/34),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453)。亚甲蓝组平均每例检测出2.2枚前哨淋巴结,联合组为平均2.5枚(P=0.223)。前哨淋巴结数目≥3和〈3枚的患者假阴性率分别为0%和24.2%(8/33)(P=0.016)。联合组中发现73枚无蓝染仅有热点的前哨淋巴结,故同位素的应用将本组患者的检出率从85.0%(51/60)提高至98.3%(59/60),假阴性率从21.7%(5/23)降低至8.7% (2/23)。结论在取得一定经验的情况下,亚甲蓝示踪与联合染料、同位素示踪可获得相似的前哨淋巴结检出率、准确率;同位素示踪剂的应用对亚甲蓝示踪起到很好的补充作用;前哨淋巴结检出越多,假阴性率越低。
刘哲斌吴炅黄晓燕张家新周敏程竞仪平波杨文涛沈坤炜韩企夏沈镇宙邵志敏
关键词:乳腺肿瘤前哨淋巴结活组织检查亚甲蓝同位素
乳腺癌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特征及预后被引量:25
2010年
背景与目的:近年来糖尿病患者恶性肿瘤发生率明显增加,乳腺癌也不例外;对于糖尿病和乳腺癌的关系,许多研究提示糖尿病是乳腺癌的高危因素之一。而目前对于合并糖尿病是否会影响乳腺癌的预后的认识还无明确结论。本研究旨在探讨乳腺癌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预后。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的方法分析同时期住院的合并有2型糖尿病或高血压的乳腺癌患者(后者为对照组)之间的预后差异,应用统计学方法进行生存分析及Cox回归模型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2型糖尿病乳腺癌组的复发转移率19%,对照组复发转移率9.3%,两组无复发转移生存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是否伴有糖尿病、淋巴结状态及ER(estrogen receptor,雌激素受体)状态是乳腺癌复发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分层分析发现,2型糖尿病患者在淋巴结阳性亚组、ER阳性或阴性亚组及接受化疗组中均显示了显著预后价值,但在淋巴结阴性亚组及未接受化疗亚组中,差异未达统计学意义。结论:2型糖尿病是乳腺癌患者复发和转移的独立预后危险因素;合并有2型糖尿病的乳腺癌患者需要更合理的治疗方式。
虞贞凤刘哲斌余科达应学翔何萍青柳光宇
关键词:2型糖尿病乳腺癌预后
MSKCC乳腺癌前哨淋巴结转移预测模型的验证性研究被引量:4
2011年
目的验证并评估美国纪念斯隆-凯特琳癌症中心(MSKCC)前哨淋巴结转移预测模型在中国早期乳腺癌病人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乳腺外科2005年3月至2009年10月接受前哨淋巴结活检的524例乳腺癌病人的病历资料,探索前哨淋巴结转移相关的临床病理因素。利用MSKCC淋巴结转移预测模型计算每例病人前哨淋巴结转移风险,并以校正曲线和受试者操作特性曲线(ROC曲线)下面积(AUC)评估该模型在中国早期乳腺癌病人中的临床应用价值。结果发病年龄、肿瘤原发灶大小、肿瘤组织学分级、神经侵犯、脉管侵犯情况等因素与前哨淋巴结转移有关。其中,原发灶大小(OR1.429,95%CI1.142-1.788)和脉管情况(OR9.462,CI5.551-16.130)是独立的危险因素。校正曲线显示预测值曲线和真实值曲线趋势相同,MSKCC模型的AUC为0.757。结论 MSKCC淋巴结转移预测模型可较准确地应用于中国人群,作为术前评估工具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陈嘉莹陈嘉健杨犇龙刘哲斌刘哲斌黄晓燕柳光宇韩企夏杨文涛沈镇宙邵志敏
关键词:前哨淋巴结淋巴结转移乳腺癌
乳腺癌内乳前哨淋巴结活检的研究现状被引量:5
2006年
区域淋巴结转移是乳腺癌最重要的预后指标。大量资料表明同时伴有腋淋巴结和内乳淋巴结转移的乳腺癌患者预后较差,以往随机临床试验证实内乳淋巴结清扫并不能提高患者的生存率;而该区的放疗因对心脏的潜在毒性而存在广泛争议。然而近十年来,前哨淋巴结活检的应用重新唤起了人们对内乳淋巴结转移的研究兴趣。乳腺癌内乳前哨淋巴结活检在完善分期的基础上,指导辅助治疗,并且在辅助放疗的靶区选择上达到了充分的共识。本文阐述了内乳淋巴结转移及其在乳腺癌中的预后、分期和治疗中的作用,以及内乳前哨淋巴结研究的最新进展。
刘哲斌吴炅
关键词:前哨淋巴结活检内乳淋巴结转移区域淋巴结转移预后指标随机临床试验淋巴结清扫
乳腺癌术后辅助化疗:共识与争议被引量:2
2009年
乳腺癌是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始终居高不下。但近30余年来,经全球100多项临床试验的证实,乳腺癌术后辅助化疗可以杀灭亚临床微小转移灶,从而降低乳腺癌患者术后复发率和死亡率。辅助化疗已经成为乳腺癌综合治疗方案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辅助化疗方案的建议和指南均建立在大型临床试验分析结果的基础上,研究者采取不同的化疗药物、剂量、周期、
刘哲斌邵志敏
关键词:乳腺肿瘤辅助化疗
一种前哨淋巴结切割器
本实用新型属医疗器材领域,涉及一种前哨淋巴结切割器,由手持柄(1)、固定支架(2)和刀片固定架(3)组成,所述固定支架底端与手持柄呈坡度连接,头端通过螺丝固定连接刀片固定架。本切割器配合手术刀片使用,可一次性将整枚前哨淋...
陈嘉健吴炅邵志敏沈镇宙黄晓燕刘哲斌陈天文金怡雯
文献传递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