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儿童及青少年骨肉瘤的治疗
- 儿童及青少年骨肉瘤的治疗随着新辅助化疗开展,骨肉瘤的5年生存率已大大地得到提高,但在治疗过程中仍存在许多问题。国内儿童骨与软组织恶性肿瘤的多数患儿就诊于成人骨肿瘤科或肿瘤医院,但也有部分患恶性骨肿瘤的儿童是由小儿骨科医生...
- 朱振华徐刚
- 文献传递
- 高剂量甲酰四氢叶酸成功解救甲氨蝶呤延迟排泄骨肉瘤患者2例
- 高剂量甲氨蝶呤(HD MTX)是治疗骨肉瘤的主要化疗药物.但在化疗过程中由于患者对甲氨蝶呤的延迟排泄可导致严重毒性.本文详细报道了两例使用高剂量甲酰四氢叶酸而非有创治疗,成功解救甲氨蝶呤延迟排泄的骨肉瘤患者.
- 张威张清赵海涛徐刚朱振华黄真丁致民万杰
- 关键词:骨肉瘤化学治疗药物干预
- 文献传递
- 三维CT扫描计算机重建正常髋关节空间形态及其变化趋势被引量:4
- 2010年
- 背景:研究正常髋臼空间形态以及头臼相互关系的覆盖率变化曲线,对于准确描述髋关节的空间轮廓、指导髋关节疾病尤其是髋关节发育不良的临床诊断及治疗方式选择、以及评价治疗效果,极其重要。目的:利用正常髋关节螺旋CT扫描的三维数据,以特定及合作开发的计算机软件重建后描述正常髋关节空间形态及其变化趋势。方法:选择6~17岁正常56个髋关节三维CT扫描数据,以特定商业软件VxWork模拟分析并表面重建髋关节之后截取髋臼和股骨头,再借助协作开发的Terrain软件生成髋臼及股骨头的等值线图形、并予以定性研究。结果与结论:正常髋臼的等值线排列成多个同心"C"和"卵圆O"形、其中至少有一个封闭的"O"形,表示髋臼存在穹顶形态;"O"形周围的等值线稀疏,表示髋臼穹顶周围曲率小、空间形态变化平缓;而髋臼底区域等值线密集则表示该部曲率大、形状陡峭、空间形态变化显著。髋臼前、后缘等值线形成多个"V"形,连接该"V"形拐点所成的弧线与髋臼外上缘等值线平滑延续。股骨头等值线为多个同心"O"形。髋臼穹顶区与股骨头表面的中央区等值线叠合后,二者的走势及形态基本吻合,表明头臼曲面形势及空间适应性程度良好。结果提示髋臼和股骨头等值线图像,能够形象而直观立体地描述其空间形态及变化趋势。
- 王玉琨徐刚张建立张洪
- 关键词:髋关节等值线图髋关节假体
- 一期软组织松解、髋关节复位及截骨术治疗脑瘫髋脱位被引量:2
- 2019年
- 目的探讨脑瘫髋脱位的手术策略及其疗效.方法2010年4月至2016年12月采用手术治疗脑瘫髋脱位19例(23髋),男9例,女10例;年龄(12.5±2.4)岁.双下肢瘫17例,偏瘫1例,四肢瘫1例.术前大运动功能分级Ⅰ级2例、Ⅱ级10例、Ⅲ级5例、Ⅳ级2例.手术采用一期软组织松解、髋关节复位、股骨及骨盆截骨术,重建髋关节.随访时评估疼痛症状,摄X线片测量Sharp角及髋臼指数,分析术后再脱位原因.结果全部病例获得随访,平均随访2.1年(范围1~4.5年).全部23髋的外移指数由术前68%±21%降低至术后1年的6%±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2.760,P<0.001);Sharp角由术前59°±6.1°减小至术后1年的42°±8.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058,P<0.001);"Y"型软骨未闭合15髋,髋臼指数由术前34°±8.7°减小至术后1年的18°±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598,P<0.001).15例获得了稳定的髋关节,行走功能得到改善,其中11例术前主诉髋关节疼痛均得到缓解.4例治疗效果欠佳,其中3例出现髋关节半脱位,术后即刻CE角均小于20°(17°±2.6°),与未复发者(32°±8.0°)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143,P=0.005);1例行近端腘绳肌松解的患者,术后出现行走功能下降和对侧髋脱位.结论一期软组织松解、髋关节复位、股骨及骨盆截骨术可获得良好的骨性髋臼覆盖,是治疗脑瘫髋脱位的有效方法.截骨方式的选择应依据患者年龄、脱位病理改变等进行综合判断.
- 边臻郭源徐刚杨劼张建立吕学敏杨征冯超
- 关键词:脑性瘫痪髋脱位截骨术
- 手术包含治疗Legg-Perthes病的近期结果分析
- Legg-Perthes病(LCPD)为自限性疾患,但其自然病程的最终结果常造成髋关节撞击、从而导致早期退行性变。2004年Herring回顾了多中心治疗资料,前瞻性总结提出基于外侧柱分型和年龄、予以股骨近端内翻截骨或S...
- 张建立王玉琨徐刚朱振华郭源
- 文献传递
- 超声检查在儿童膝关节骨折诊断中的初步应用被引量:4
- 2021年
- 目的评价超声检查在儿童膝关节骨折诊断中的作用。方法对2015年9月至2019年3月北京大学第四临床医学院北京积水潭医院小儿骨科收治的膝关节骨折患儿27例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男18例,女9例;平均年龄7岁4个月(9个月~13岁5个月)。所有患儿在伤后2周内接受患侧膝关节X线和MRI检查以及双侧膝关节超声检查。以MRI结果作为诊断标准,将X线和超声检查结果分别与MRI结果进行比较。结果MRI诊断结果为关节内骨折14例(胫骨髁间嵴骨折8例、髌骨骨折4例、膝关节骨软骨骨折2例),关节外骨折13例(股骨远端骺损伤6例、胫骨近端骺损伤6例、股骨远端骺损伤合并胫骨近端骨折1例)。X线诊断准确率为96%(26/27)。超声检查诊断准确率为74%(20/27),对关节内骨折和关节外骨折的诊断准确率分别为57%(8/14)和92%(12/13)。超声与X线联合诊断的准确率为100%。结论超声检查可准确诊断儿童股骨远端骨折、胫骨近端骨折和髌骨骨折,但是对儿童胫骨髁间嵴骨折和膝关节骨软骨骨折等关节内骨折的诊断准确率较低;辅以超声检查可提高X线检查对儿童膝关节骨折诊断的准确率;当X线和超声检查均未发现骨折而超声提示有膝关节积液(血)时,应进一步行CT或MRI检查,以免漏诊儿童膝关节内骨折。
- 徐刚郭稳程克斌陈涛周达飞王丹丹吕学敏
- 关键词:膝关节骨折关节内骨折超声检查儿童
- 骨桥切除术治疗创伤后桡骨远端骺早闭被引量:5
- 2019年
- 目的报告应用骨桥切除术治疗桡骨远端骺早闭并分析其疗效。方法自2007年2月至2017年11月北京积水潭医院小儿骨科共有11例患儿接受骨桥切除术治疗桡骨远端骺早闭并得到随访。其中女2例,男9例,治疗时年龄(10.1±1.8)岁(7~13岁),均有明确的桡骨远端骺损伤病史。自原始损伤至骨桥切除手术时间平均(22.8±3.2)个月(22~41个月)。6例在导航辅助下切除骨桥,5例在X线透视下切除骨桥,切除后局部空腔用骨蜡填充,其中5例在切除骨桥的同时行尺骨远端螺钉骺阻滞术。术后平均随访(3.7±1.6)年(1~9年),复查内容包括临床检查局部畸形情况和X线确认骺开放效果。结果所有患儿的伤口愈合满意,未出现感染、骨折等并发症。在最终复查时,4例骨桥切除成功,畸形矫正满意,此4例的X线片显示术前的高密度骨桥在复查时已经被空腔替代;1例畸形未加重,仍在观察中。6例畸形继续加重,进行了截骨矫形术。导航组6例中3例成功,X线透视组5例中1例成功。结论桡骨远端骺早闭的治疗充满挑战。在部分病例中,骨桥切除术可取得良好效果,是可供选择的方法之一。
- 傅刚张骥徐刚吕学敏杨征
- 关键词:临床疗效
- 空心钉治疗儿童股骨颈骨折早期手术结果分析被引量:8
- 2012年
- 目的探讨早期手术空心钉内固定治疗儿童股骨颈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1994年11月至2008年11月使用空心钉内固定治疗的18例儿童股骨颈骨折的临床资料。其中,早期手术和延迟手术病例各9例,包括DelbetⅡ型12例和Ⅲ型6例。平均受伤年龄11岁。所有病例均随访至骨折愈合后,平均随访时间3.1年。结果无骨折并发症11例;余7例中发生股骨头缺血坏死5例,骺早闭6例,患肢短缩2例,延迟愈合1例和软骨溶解1例。骨折分型、受伤时年龄、骨折移位程度以及手术时机等因素可影响股骨头缺血坏死和骺早闭的发生率。结论早期手术空心钉内固定可有效治疗儿童股骨颈骨折并明显减少骨折并发症的发生。骨折类型、受伤时年龄、骨折移位程度及手术时机等因素可影响儿童股骨颈骨折后股骨头缺血坏死和骺早闭等并发症的发生。
- 徐刚郭源
- 关键词:股骨颈骨折儿童
- 对肱骨远端等腰三角截骨克氏针张力带内固定治疗儿童肘内翻的疗效观察
- 2022年
- 目的 探讨肱骨远端等腰三角形截骨矫形克氏针张力带内固定治疗儿童肘内翻畸形的疗效。方法 2020年3月至2021年6月北京积水潭医院小儿骨科采用肱骨远端等腰三角形截骨矫形克氏针张力带内固定治疗肘内翻畸形15例;男11例,女4例;年龄为4.03~10.01(6.26±1.96)岁。术前内翻畸形8.45°~40.28°(19.27°±7.66°)。术前测量双侧提携角,计算所需矫正角度,在PACS系统上进行肱骨远端等腰三角形截骨设计。患儿均行肱骨远端等腰三角形截骨矫形克氏针张力带内固定术和术后石膏外固定。结果 手术时间为55~90(69.1±12.1)min。术中即刻提携角为14.63°~20.51°(16.59°±1.97°)。15例患者均获得6~20(10.1±3.4)个月随访。截骨处均获骨性愈合;愈合时间为4~8(6.7±0.5)周。末次随访时提携角为14.36°~20.06°(16.53°±1.81°)。末次随访Mayo肘关节功能评估手术疗效优良率为93.33%。结论 肱骨远端等腰三角形截骨矫形克氏针张力带固定是矫正儿童肘内翻畸形的一种简易、实用、安全、有效的手术方式。
- 徐云峰张骥徐刚宋猛杨征吕学敏尤海峰闫桂森
- 关键词:肘内翻截骨术
- 儿童股骨颈骨折后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相关因素分析被引量:4
- 2008年
- 目的探讨儿童股骨颈骨折后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1994年6月至2006年4月收治的33例儿童股骨颈骨折患者资料,其中Delbet Ⅰ型1例、Ⅱ型15例、Ⅲ型14例、Ⅳ刹2例。平均受伤年龄10.7岁(3.7~14.1岁)。所有患儿均随访至骨折愈合后,平均随访时间为3.4年(1.0~12.2年)。16例发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其中RatliffⅠ型8例、Ⅱ型3例、Ⅲ型4例、分型不详1例。将受伤年龄、骨折类型、骨折移位程度、复位质量及内固定物类型等影响因素分别与股骨头缺血性坏死进行计算和统计分析。结果年龄〈10岁组(11例)有4例、年龄≥10岁组(22例)有12例发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P=0.465)。骨折DelbetⅡ型组(15例)有8例、Ⅲ型组(14例)有6例发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15)。无移位骨折组(4例)有1例、移位骨折组(26例)有14例发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98)。复位满意组(20例)有10例、复位不满意组(9例)有6例发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54)。非坚强内固定组(27例)有13例、坚强内固定组(4例)有2例发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1.000)。结论骨折类型、骨折移位程度、复位质量及受伤年龄等因素均可以影响儿童股骨颈骨折后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发生率。
- 徐刚蔡槱伯郭源
- 关键词:股骨颈骨折儿童股骨头缺血性坏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