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昃峰

作品数:93 被引量:161H指数:6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首都临床特色应用研究”专项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研究与发展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85篇期刊文章
  • 5篇会议论文
  • 2篇专利

领域

  • 87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3篇血管
  • 29篇心血管
  • 27篇心血管病
  • 27篇心血管病学
  • 27篇血管病
  • 27篇血管病学
  • 24篇起搏
  • 23篇心脏
  • 22篇心律
  • 17篇电极导线
  • 17篇起搏器
  • 13篇心电
  • 13篇植入
  • 13篇消融
  • 12篇心房
  • 11篇心律失常
  • 11篇房颤
  • 10篇心房颤动
  • 10篇植入装置
  • 9篇导线

机构

  • 92篇北京大学
  • 5篇汕头大学医学...
  • 3篇唐山工人医院
  • 3篇清华大学第一...
  • 3篇北京市门头沟...
  • 2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青岛大学医学...
  • 1篇汕头大学
  • 1篇河南省人民医...
  • 1篇山西医科大学
  • 1篇锡林郭勒盟医...
  • 1篇长春市中心医...
  • 1篇石家庄市人民...
  • 1篇北京大学国际...
  • 1篇深圳市龙华区...

作者

  • 92篇昃峰
  • 66篇李学斌
  • 54篇段江波
  • 52篇李鼎
  • 50篇王龙
  • 40篇苑翠珍
  • 22篇郭继鸿
  • 22篇何金山
  • 19篇张海澄
  • 18篇吴寸草
  • 10篇刘刚
  • 9篇郭飞
  • 9篇田轶伦
  • 5篇姜陆洋
  • 5篇张萍
  • 5篇高卿
  • 4篇陈彧
  • 4篇谭学瑞
  • 3篇李世敬
  • 3篇陈生龙

传媒

  • 30篇中国心脏起搏...
  • 11篇临床心电学杂...
  • 8篇心电学杂志
  • 8篇中国循环杂志
  • 7篇中华心律失常...
  • 4篇中华心血管病...
  • 4篇中国心血管杂...
  • 3篇中华全科医师...
  • 2篇中国误诊学杂...
  • 1篇心肺血管病杂...
  • 1篇中华医学杂志
  • 1篇临床心血管病...
  • 1篇心血管病学进...
  • 1篇中国社区医师
  • 1篇医药论坛杂志
  • 1篇中国循证心血...
  • 1篇心电图杂志(...
  • 1篇THE 22...
  • 1篇中国心脏大会...
  • 1篇中华医学会第...

年份

  • 3篇2024
  • 10篇2023
  • 9篇2022
  • 9篇2021
  • 2篇2020
  • 7篇2019
  • 5篇2018
  • 7篇2017
  • 1篇2016
  • 8篇2015
  • 8篇2014
  • 2篇2013
  • 3篇2012
  • 5篇2011
  • 11篇2010
  • 2篇2009
9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ARVC与RVOT患者窦性心律时心电图的比较被引量:2
2021年
目的比较致心律失常右室心肌病(ARVC)和特发性右室流出道室速(RVOT)患者窦性心律心电图特点。方法收集查阅2008至2018年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诊断为ARVC的21例住院病例以及2008至2011年诊断为RVOT并行射频消融术的31例住院病例,分析比较两组患者术前窦律时常规体表心电图各项参数。结果 (1)ARVC与RVOT两组V1导联QRS时限(QRSd)118.6±23.8ms vs. 98.5±20.6ms,两组V1与V6导联QRSd的差值19.9±8.2ms vs. 10.0±8.6ms,比值1.22±0.11 vs. 1.08±0.096。p值均<0.05;(2)ARVC组右胸导联Epsilon波阳性率,QRS波碎裂阳性率以及QRS波局限性增宽阳性率均显著高于RVOT组。两组右胸导联Epsilon波或QRS波碎裂两者之一阳性者71.4%vs. 16.1%;ARVC和RVOT两组右胸导联Epsilon波或QRS波碎裂或局限性QRS时限增宽三者之一阳性者85.7%vs. 16.1%;(3)ARVC组V1导联QRS波形态57.1%为r Sr(R)形,33.3%呈r S形;RVOT组12.9%为r Sr(R)形,83.9%呈r S形,p<0.001。结论 ARVC组V1导联QRS波时限明显长于RVOT组。Epsilon波与右胸导联QRS波碎裂两者之一阳性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均较高;若联合局限性右胸导联QRS波增宽三者之一阳性的敏感性进一步提高,特异性不变。窦性心律的特征性心电图表现有助于鉴别ARVC与RVOT。
王立群汤德欣苑翠珍王龙李鼎段江波昃峰李学斌
关键词:致心律失常性右室心肌病体表心电图
I类抗心律失常药物对心电的影响
2010年
I类抗心律失常药物又称钠通道阻滞剂,应用后使钠峰流降低,动作电位除极速度减慢,兴奋性及传导性均减低,并延长复极后不应期。但抗心律失常药物常常是一把双刃剑。I类药物在降低钠峰流、抑制折返激动的同时,也为新折返的形成创造了条件。因此钠通道阻滞剂既表现为抗心律失常,
昃峰张海澄
关键词:抗心律失常药物钠通道阻滞剂心电折返激动兴奋性不应期
754例晕厥住院患者研究及血管迷走性晕厥相关因素分析
昃峰张海澄
经静脉电极导线拔除后无导线起搏器植入单中心经验被引量:1
2022年
目的:探讨经静脉电极导线拔除后再植入无导线起搏器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连续纳入2020年1月至2022年4月在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行无导线起搏器(LP)植入的患者,分为电极导线拔除后再植入LP组(再植入LP组)和首次植入LP组,对比分析两组的手术时间、植入部位、释放次数、术后QRS时限。随访两组植入1周、1个月、3个月、1年时起搏参数情况。结果:共入选51例LP植入患者,其中男性30例(58.8%),平均年龄(73.2±13.6)岁。再植入LP组33例(64.7%),其中男性18例(54.5%),平均年龄(69.9±12.2)岁。首次植入LP组18例(35.3%),其中男性12例(66.7%),平均年龄(79.2±14.2)岁。再植入LP组31例(93.9%)患者因囊袋感染行电极导线拔除手术。所有患者LP均植入成功,1例(2.0%)术中发生心包积液,穿刺引流后好转。48例(94.1%)患者植入间隔部位。与首次植入LP组相比,再植入LP组释放≤2次比例、起搏阈值、感知、阻抗、手术时间、起搏QRS波群时限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中位随访时间为20.1(11.3,31.3)个月,无起搏相关的并发症。1年随访时,与首次植入LP组相比,再植入LP组起搏阈值、感知、阻抗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经静脉电极导线拔除后植入LP安全有效。
昃峰李鼎周旭王龙段江波吴寸草苑翠珍何金山杨丹李学斌
应用杂交技术拔除高危心内植入型电子装置的临床总结
2022年
目的:总结回顾杂交技术处理心内植入型电子装置(CIED)相关并发症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5月—2018年12月因CIED相关感染或电极穿孔在我院应用择期杂交技术(小切口开胸直视心脏结合透视下经静脉拔除心内导线)行CIED拔除病例为研究组(杂交组,29例),回顾分析入选人群的病例资料。并以同期行择期常规正中开胸体外循环下去除CIED病例作为对照组(常规组,17例)。结果:29例病例中,采用半胸骨劈开18例(62.1%),左前外侧5肋间切口7例(24.1%),全胸骨劈开2例(6.9%),全胸腔镜辅助2例(6.9%),术中中转正中开胸2例(6.9%)。相较于常规组,杂交组并不增加右心耳出血、三尖瓣反流、电极残留、肺栓塞等主要并发症风险(P>0.05),表现出更少的出血(100 mL vs 600 mL,P=0.033)和用血量(0 U vs 8 U,P<0.001),更短的机械通气时间(5.0 h vs 12.0 h,P=0.024)和术后监护时间(16.5 h vs 44.5 h,P=0.045),术后住院时间也大大缩短[(15.41±9.30)d vs(32.29±13.61)d,P=0.029]。杂交组住院期间无死亡病例。结论:在有条件的单位,对于经某些静脉拔除CIED高危患者或者同期需要行心外膜永久起搏器植入患者,采用杂交技术处理是安全且有效的。
高卿刘晶昃峰段江波李学斌刘刚
关键词:并发症杂交技术
不典型布氏杆菌病临床特征研究--5例报道并文献复习
昃峰曹照龙
起搏器囊袋感染新治疗方法的临床应用
2015年
目的探讨因一侧起搏器囊袋感染而在对侧植入新系统的患者中,仅拔除原有感染侧起搏器及电极导线而保留非感染系统的临床意义。方法入选2013年1月至2014年6月就诊于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心脏中心,因一侧囊袋感染而在对侧植入新起搏系统的患者。根据治疗策略,入选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仅拔除单纯囊袋感染侧的原有系统,保留新植入的非感染系统;对照组:完全拔除两侧起搏系统。随访一年,对比两组原位囊袋感染复发及新增对侧感染情况。结果 2013年1月至2014年6月就诊于本中心,因单纯囊袋感染而在对侧植入新起搏器系统的患者共45例。其中,观察组23例,对照组22例。手术前一般情况比较,两组在性别(男性60.8%vs.54.5%,p<0.05),年龄(54.6±10.7 vs.57.1±8.9,p<0.05),首次植入时间(5.7±1.7年vs.6.4±2.2年,p<0.05),感染时间(13.4±4.2月vs.12.1±3.8月,p<0.05),新系统植入时间(7.4±2.9月vs.9.1±3.7月,p<0.05)均无统计学差异。两组患者分别进行单侧及双侧起搏器电极导线拔除术,观察组拔除方法(上腔静脉途径19例,下腔静脉途径4例)与对照组(上腔静脉途径9例,下腔静脉13例)相比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手术即刻成功率均为100%,两组均未发生严重手术并发症。随访一年,两组患者均未出现原位囊袋感染复发及对新增侧囊袋感染。结论因单纯囊袋感染而在对侧植入新起搏系统的患者中,仅拔除原有感染侧起搏器及电极导线而保留新植入非感染系统是一种可行的新处理方法。
田轶伦李学斌王龙李鼎段江波郭飞昃峰苑翠珍郭继鸿谭学瑞
关键词:起搏器囊袋感染
HD-Grid高密度标测导管在阵发性心房颤动消融术后复发患者中的应用被引量:1
2023年
目的应用高密度标测导管HD-Grid(HDG),准确识别肺静脉再连接,降低心房颤动(简称房颤)导管消融后复发率.方法从2020年1月至2021年1月,连续入选30例因阵发性房颤行射频消融手术,术后房颤复发患者,分别使用环肺电极和HDG进行左房电解剖标测,比较两组间识别出肺静脉再连接的差异,并以此指导再次肺静脉隔离,观察远期房颤复发率.结果30例患者年龄(68.00±8.25)岁,男18例,女12例.应用HDG标测,24例发现了72处肺静脉再连接,应用环肺电极,仅在12例患者中发现了24处肺静脉再连接.与环肺电极相比,HDG可以识别出更多的肺静脉再连接位点数[3(2,4)vs 0.8(0.4,1.0),P<0.05].30例在HDG指导下再次肺静脉隔离后,在12个月随访时间内,5例再次出现房颤复发,其中能够识别到肺静脉再连接者,仅1例出现房颤复发.结论HDG能帮助识别出更多的肺静脉再连接,以其指导肺静脉隔离,降低房颤复发的概率.
段江波李学斌何金山王龙李鼎苑翠珍昃峰吴寸草杨丹丹周旭隗祎周晶亮
关键词:心血管病学心房颤动心房颤动复发射频导管消融
心室主动电极体外临时持续起搏的安全性及有效性被引量:2
2023年
目的:评价心室主动电极体外临时持续起搏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22年1月于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因起搏器感染行电极拔除术且起搏器依赖患者共415例,均使用心室主动电极体外桥接临时持续起搏。收集临床资料及随访结果,分析其安全性及有效性。结果:415例患者平均年龄(63.8±11.7)岁,男性315例(75.9%)。局部囊袋感染310例(74.7%),菌血症75例(18.1%),感染性心内膜炎30例(7.2%),病态窦房结综合征185例(44.6%),高度或完全性房室阻滞30例(55.4%)。穿刺点位于同侧锁骨下或腋静脉315例(75.9%),右侧颈内静脉入路100例(24.1%)。405例(97.6%)为右心室间隔部临时起搏,10例(2.4%)由于不耐受单腔起搏模式而选择了右心房+右心室双腔体外临时起搏。临时起搏电极保留时间为(15.3±11.6)d,4例(0.9%)出现与临时起搏相关的并发症。中位随访24.5(7.8,51.3)个月期间,1例(0.3%)患者再次出现起搏器感染。结论:对于起搏器依赖患者在感染装置拔除后,心室主动电极体外临时持续起搏安全、有效,临时起搏相关并发症发生率低。
郑文成郑文成昃峰李学斌李鼎段江波段江波王龙
关键词:临时起搏
心脏再同步化治疗起搏器左室电极的拔除与再植入:中国单中心经验被引量:4
2019年
目的探讨心脏再同步化治疗起搏器(CRT/CRTD)患者经静脉途径左室电极拔除与再植入的方法以及相关并发症。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8年5月于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行CRT/CRTD拔除术的患者,分析并总结左室电极拔除与再植入方法、并发症以及成功率。结果共50例(CRT、CRTD分别为33、17例)拔除术患者(起搏器装置感染患者48例、左室电极故障2例)。共拔除左室电极50根(主动固定电极3根,被动电极47根)。左室电极的平均植入时间为55.3个月(1~204个月);左室电极拔除成功率100%(完全拔除94%,临床拔除6%);其中5例(10%)未使用工具徒手拔除,22例(44%)使用锁定钢丝拔除,1例(2%)应用锁定钢丝联合Evolution机械扩张鞘拔除,21例(42%)应用下腔辅助装置抓捕器(Snare)拔除,1例(2%)为内外科杂交手术完成电极拔除。住院期间围手术期死亡1例(死亡率为2%),电极拔除手术主要并发症发生率为2%(1例术后出现急性呼吸衰竭),无次要并发症出现;共34例患者行CRT/CRTD再植入术,其中32例经右锁骨下静脉行左室电极再植入(28例右侧再植入成功),2例左侧成功再植入,左室电极右侧再植入成功率为87.5%,左室电极再植入总的成功率为88.2%。再植入前术中冠状静脉造影显示左室电极拔除后原侧静脉狭窄>50%的患者有15例(44.1%),原侧静脉闭塞3例(8.8%),左室电极拔除后再植入原侧静脉的有21例(61.8%),原有侧静脉狭窄或闭塞再植入选择其他侧静脉10例(29.4%),1例(2.9%)患者应用球囊扩张侧静脉后成功送入左室电极。结论对于CRT/CRTD起搏器植入的患者,拔除心脏装置包括左室电极具有很高的成功率以及较低的并发症发生率,左室电极拔出后再植入总的成功率为88.2%,右侧再植入成功率为87.5%,植入难度较大但具有可行性。
郑文成李鼎李学斌昃峰王龙段江波苑翠珍
关键词:心血管病学心脏再同步化治疗
共10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