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雅芬
- 作品数:6 被引量:17H指数:3
- 供职机构:哈佛大学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罗哌卡因膈神经阻滞用于治疗胸外科术后同侧肩膀痛的临床研究
- 罗哌卡因行膈神经阻滞用于治疗胸外科术后同侧肩膀痛的临床研究目的:虽然有良好的硬膜外镇痛,胸外科术后同侧肩膀痛仍然是临床上常见的问题.它发生的确切机制目前尚不清楚,临床上也缺乏安全有效的处理方法.该实验观察罗哌卡因膈神经阻...
- 梁雅芬
- 关键词:罗哌卡因胸科手术膈神经阻滞
- 文献传递
- 罗哌卡因膈神经阻滞治疗胸外科术后同侧肩膀痛的临床研究被引量:3
- 2011年
- 目的观察罗哌卡因膈神经阻滞用于治疗胸外科术后同侧肩膀痛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择期行后外侧开胸手术患者63例(肺部手术35例,食管手术28例),随机分为治疗组(n=31)和对照组(n=32)。均采用全身麻醉联合硬膜外阻滞,治疗组于关胸前予0.25%罗哌卡因10mL膈神经阻滞,对照组给予等容量生理盐水。观察不同时点(拔管后即刻、拔管后0.5、1、2、3、4h)两组患者同侧肩膀痛的发生率和严重程度,同时随访血气,了解有无CO2潴留。结果 60例患者完成本实验(对照组31例,治疗组29例)。对照组有22例发生同侧肩膀痛,占71.0%(22/31);治疗组有5例发生同侧肩膀痛,占17.2%(5/2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治疗组患者观察期内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s score,VAS)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两组患者术后PaCO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罗哌卡因膈神经阻滞是治疗胸外科术后同侧肩膀痛安全有效的方法,其阻滞效果与手术方式无关。疼痛发生可能与手术操作、胸腔引流管对胸膜、心包、膈肌的伤害性刺激经膈神经传导,牵涉到同侧肩膀。
- 孙敏莉梁雅芬缪长虹方浩葛圣金谭黎杰薛张纲王群
- 关键词:罗哌卡因膈神经阻滞
- 小剂量氯胺酮抑制内脏牵拉反应的临床观察被引量:1
- 2004年
- 目的 :观察硬膜外阻滞下辅助小剂量氯胺酮和咪唑安定用于抑制内脏牵拉反应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评价其对增加患者舒适性和术者满意度的作用。方法 :10 0例急诊硬膜外阻滞下行阑尾切除术的患者 ,随机分为 2组 ,每组各 5 0例。观察组在术前 5min依次给予咪唑安定 0 .0 4mg·kg-1,iv ,氯胺酮 0 .5mg·kg-1,iv .,对照组给予相同容量的生理盐水。观察并比较两者抑制内脏牵拉反应的效果。术毕由患者和手术医师对麻醉的满意度进行VAS评分。麻醉期间监测生命体征 ,随访不良反应。结果 :观察组抑制内脏牵拉反应的效果优于对照组 (90 %vs 4 5 % ,P <0 .0 1) ,观察组患者及手术医师对麻醉的满意度VAS评分均高于对照组 (P <0 .0 5 ) ,麻醉期间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 :小剂量氯胺酮和咪唑安定可作为一种安全有效的静脉辅助药 。
- 裘卫东梁雅芬
- 关键词:小剂量氯胺酮内脏牵拉反应有效性硬膜外阻滞
- 硬膜外阻滞辅以丙泊酚闭环靶控镇静被引量:5
- 2004年
- 目的对硬膜外阻滞中以脑电双频指数(BIS)作为反馈的闭环靶控输注丙泊酚镇静的效果和性能进行评价。方法11例ASAⅠ~Ⅱ级择期行下腹部或下肢手术患者,男5例,女6例,年龄28~67岁。硬膜外阻滞期间采用以BIS作为反馈的闭环靶控输注(CLTCI)丙泊酚进行镇静,开始的靶浓度设定为1.5μg/ml,然后每分钟逐步增加或减少0.5μg/ml,直到患者的镇静深度稳定于OAA/S评分3分以下,这时候的BIS值作为反馈变量,通过CLTCI系统自动输注丙泊酚。每5分钟记录血压、心率、BIS和OAA/S评分。记录诱导时间及丙泊酚诱导剂量、丙泊酚总用量、苏醒时间及不良反应,并评价CLTCI系统的性能。结果 所有患者镇静期间血液动力学平稳,无严重呼吸抑制。OAA/S评分3分时平均BIS值76.6。CLTCI系统的偏离性1.9%,精确度7.1%,摆动度4.1%。结论 在硬膜外麻醉期间以BIS为反馈的闭环靶控输注丙泊酚进行清醒镇静是可行的。该系统性能稳定,有临床推广价值。
- 嵇富海李敏梁雅芬薛张刚蒋豪
- 关键词:丙泊酚清醒镇静硬膜外阻滞下肢手术脑电双频指数
- 硬膜外阻滞对全麻时异氟醚用量的影响被引量:1
- 2005年
- 裘卫东梁雅芬方浩
- 关键词:硬膜外阻滞单纯全麻呼气末脑电功率谱双频指数血液动力学参数
- 闭袢靶控输注用于ICU病人镇静及对氧耗的影响被引量:7
- 2004年
- 目的 观察以脑电双频指数 (BIS)作为反馈控制信号的闭袢靶控输注 (CLTCI)异丙酚和咪唑安定的镇静效果、及对氧耗 (V·O2 )的影响。方法 32例机械通气的病人 ,随机分为两组 :异丙酚组 (P组 )和咪唑安定组 (M组 ) ,每组 16例 ,P组以BIS作为反馈信号的CLTCI异丙酚进行镇静 ,M组采用CLTCI咪唑安定进行镇静。连续监测血压、心率、呼吸、脉搏血氧饱和度、V·O2 的变化 ,记录BIS、Ramsay评分、诱导时间及异丙酚、咪唑安定诱导剂量、总用量、苏醒时间及不良反应 ,并评价CLTCI系统的性能。结果 完全苏醒时间P组明显短于M组 (P <0 .0 5 )。Ramsay与BIS呈正相关 ,Ramsay、BIS与靶控血浆浓度和效应室浓度呈负相关。M组wobble明显较大 (P <0 .0 5 )。两组镇静期间V·O2 明显低于镇静前 ,组间比较无明显差别 (P >0 .0 5 % )。结论 以BIS作为反馈控制信号的CLTCI异丙酚和咪唑安定技术用于ICU病人镇静 ,其效果可靠、性能稳定、除可降低氧耗外。
- 嵇富海张光明诸杜明梁雅芬薛张刚蒋豪
- 关键词:咪唑安定异丙酚氧耗ICU病人靶控输注BI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