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欧山海

作品数:15 被引量:91H指数:5
供职机构:厦门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福建省科技重大专项教育部跨世纪优秀人才培养计划福建省重大科技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3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4篇医药卫生
  • 2篇生物学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11篇肝炎
  • 9篇病毒
  • 7篇肝炎病毒
  • 6篇戊型
  • 6篇戊型肝炎
  • 4篇蛋白
  • 4篇乙型
  • 4篇戊型肝炎病毒
  • 3篇乙肝
  • 3篇乙型肝炎
  • 3篇疫苗
  • 3篇细胞
  • 3篇抗体
  • 3篇表面抗原
  • 2篇蛋白疫苗
  • 2篇乙肝病毒
  • 2篇乙型肝炎病毒
  • 2篇隐匿
  • 2篇隐匿性
  • 2篇荧光

机构

  • 15篇厦门大学
  • 1篇复旦大学
  • 1篇集美大学
  • 1篇北京市红十字...
  • 1篇北京万泰生物...

作者

  • 15篇欧山海
  • 13篇夏宁邵
  • 13篇张军
  • 7篇吴婷
  • 6篇程通
  • 6篇葛胜祥
  • 4篇伍小路
  • 4篇何水珍
  • 4篇林鉴
  • 4篇陈敏
  • 3篇李少伟
  • 3篇郑英杰
  • 3篇叶祥忠
  • 2篇何志强
  • 2篇郑舟
  • 2篇王颖彬
  • 2篇袁权
  • 1篇张涛
  • 1篇顾颖
  • 1篇王刚

传媒

  • 5篇病毒学报
  • 2篇厦门大学学报...
  • 2篇中华肝脏病杂...
  • 1篇中国学校卫生
  • 1篇中国人兽共患...
  • 1篇生物工程学报
  • 1篇细胞与分子免...
  • 1篇中国输血协会...

年份

  • 1篇2011
  • 1篇2010
  • 2篇2006
  • 5篇2005
  • 5篇2004
  • 1篇2003
1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无偿献血者隐匿性乙肝感染的分子生物学特征研究
目的了解闽南地区无偿献血者隐匿性乙肝病毒感染情况及病毒的分子生物学特征。方法应用ELISA的方法对厦门市中心血站进行筛查,对其中'抗-HBc单独阳性'标本进行HBV nested-PCR检测,从而检出隐匿性乙肝病毒感染者...
欧山海袁权倪宏英陈清瑞林永财周海容林雪琴陈长荣
戊型肝炎病毒重组颗粒性蛋白疫苗在小鼠体内诱导的免疫应答研究被引量:9
2005年
HEV 239是福建省医学分子病毒学研究中心实验室研制的一种戊型肝炎病毒(HEV)重组颗粒性蛋白疫苗,该文旨在研究HEV239蛋白疫苗在小鼠体内诱导产生特异性免疫应答的情况。将5μg HEV 239蛋白疫苗(239-Pro)、加铝佐剂疫苗(239-Vac)或加弗氏佐剂疫苗(239-CFA)肌肉注射免疫BALB/c鼠3次,第8周检测鼠血清抗HEV抗体及其亚类,同时用ELISPOT方法检测细胞毒性T细胞(CTL)应答。结果显示:239-Vac诱导的抗体滴度与239-CFA相当,高于无佐剂的239-Pro。239-Vac诱导的抗体中,IgG1/IgG2a比值显著高于239-CFA和239-Pro,主要为Th2型应答。除239-CFA之外,239-Vac和239-Pro也可诱导出一定的HEV抗原特异性I型Tc应答。提示:重组抗原HEV 239能诱导良好的抗体应答及一定的Tc1应答。
吴婷欧山海程通何水珍伍小路郑舟张军夏宁邵
关键词:戊型肝炎病毒疫苗细胞免疫应答
集美大学2002级福建籍新生肝炎感染现状被引量:7
2004年
目的 了解集美大学 2 0 0 2级福建籍新生甲、乙、戊 3型肝炎感染情况。方法 采用血清流行病学调查方法。结果 学生中抗HAV -IgG ,HBsAg和抗HEV -IgG阳性率分别为 77.0 8% ,1 5 .2 3 % ,1 7.1 5 % ,地区差异明显 ;HAV ,HEV无性别差异 ,而HBV以男性为高 ;农村HAV和HBV感染率均高于城镇 ,而HEV感染率无城乡差别。结论 应该加强对本地区大学生的甲、乙肝预防 。
李玉宝郑英杰叶祥忠王刚欧山海葛胜祥林鉴张军夏宁邵
关键词:乙型肝炎抗体乙型
荧光素标记检测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特异性杀伤性T淋巴细胞方法的探讨被引量:3
2005年
用绿色荧光前体化合物CalceinAM标记靶细胞,经过与杀伤性T淋巴细胞(CTL)效应细胞数小时的孵育,通过分析培养上清中的荧光强度检测CTL效应。通过对一系列标记条件的研究:不同浓度CalceinAM标记靶细胞、不同洗涤缓冲液、不同标记细胞浓度、不同洗涤次数、不同裂解液配方,确定CalceinAM荧光素标记法的最佳条件。用该方法检测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的DNA疫苗免疫Balb/c小鼠对P815S细胞的CTL效应,E/T比为10时,杀伤效率接近饱和,达到65%。通过荧光显微镜直接观察杀伤后的P815S细胞,细胞破裂程度与计算出的杀伤效率有一定相关性。
吴婷陈敏欧山海何水珍程通张军夏宁邵
关键词:CTL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特异性杀伤荧光素标记培养上清洗涤次数
不同HBsAg疫苗联合免疫后诱导小鼠细胞和体液免疫应答的研究被引量:5
2006年
目的:了解HBsAg的蛋白疫苗(P)、痘苗病毒疫苗(V)、DNA疫苗(D)联合免疫小鼠诱导的特异性体液和细胞免疫应答。方法:以P、V或D疫苗中的一种疫苗初次免疫BALB/c小鼠后,于第2、5、8、11周再用另一种疫苗加强,共产生9种免疫组合:即PP、PV、PD、VP、VV、VD、DP、DV及DD。于初免后第2、5、8、11周采血检测血清中抗HBsAgIgG的总滴度及其IgG1和IgG2a亚类,并于每次加强免疫后第7天,检测小鼠脾脏的CTL对P815S细胞的特异性杀伤率。结果:在P、V、D3种疫苗中,V疫苗诱导产生抗HBsAg抗体的速度最快,P疫苗诱导的体液免疫回忆反应最强,D疫苗诱导产生的抗体最弱。除PP疫苗组合诱导的抗体明显倾向于IgG1外,其他均无明显的倾向性。各种免疫组合中,VD和DV疫苗组诱导的CTL应答最强,对P815S的特异性杀伤率分别为71%和64%。结论:在各种联合免疫组合中,PV、PD、VP和VD疫苗组的抗体应答较好;而DV和VD疫苗组诱导的CTL杀伤效应最强。
吴婷陈敏欧山海颜渊清伍小路张军夏宁邵
关键词:乙肝病毒表面抗原联合免疫免疫应答
鳞片状细胞癌抗原Ⅰ与乙型肝炎病毒的结合受反应位点环域疏水性的影响
2005年
鳞片状细胞癌抗原Ⅰ (SCCA1)是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剂 (serpin)超家族的成员 ,具有多种变异体。有报道其中的两种(BP和AJ5 15 70 6 )能通过乙型肝炎病毒 (HBV)的前S1抗原促进表达SCCA1的细胞与HBV的结合。本研究从HepG2细胞中扩增出的一株SCCA1(A1)却不具备HBV结合能力。将A1的C末端与BP的C末端互换 ,获得的A1 BP能够结合HBV ,而BP A1却不能。A1与BP的C末端仅有 3个氨基酸的差异 ,其中 2个位于反应位点环域。一级结构分析发现在该区域内 ,A1的疏水性较弱 ,而BP和AJ5 15 70 6的疏水性较强。将A1的aa349位的弱疏水性的谷氨酸突变为强疏水性的缬氨酸 ,则可获得HBV结合能力。反之 ,将BP同一位点的缬氨酸突变为谷氨酸 ,则会丧失HBV结合能力。这些结果提示SCCA1与HBV的结合受反应位点环域的疏水性的影响。
陈敏程通许辰煜吴婷欧山海张涛张军夏宁邵
关键词:乙型肝炎病毒前S1抗原
戊型肝炎病毒衣壳蛋白中和表位间的构象诱导被引量:3
2004年
重组蛋白NE2包含了戊型肝炎病毒(HEV)衣壳蛋白(pORF2)的aa394~606片段。在NE2上已鉴定出了2个HEV中和表位,并获得了3个识别中和表位的单克隆抗体(MAb)8C11、13D8和8H3。这3个MAb间的交叉阻断ELISA实验发现,8C11和13D8可以彼此完全阻断,8H3对8C11和13D8均不能阻断,而8C11非但不能阻断8H3,反而显著增强了8H3与抗原的结合。用生物传感器进行的抗体与抗原结合的动力学分析也证实了这一现象。这些结果提示,在NE2上8H3表位区域受到抗原上某些结构的掩盖,而8C11与NE2的结合引起了抗原空间结构的改变,导致了掩盖8H3表位的结构的去除和8H3表位的充分暴露。免疫捕获RT PCR发现,8C11同样可以显著增强8H3对天然HEV病毒的捕获能力,提示这种结合诱导的衣壳蛋白空间构象改变在天然HEV病毒颗粒上同样存在。
张军顾颖欧山海王颖彬叶祥忠林鉴葛胜祥夏宁邵
关键词:戊型肝炎病毒衣壳蛋白中和表位构象单克隆抗体
无偿献血者隐匿性乙肝病毒感染检测体系的建立及应用
陈长荣袁权欧山海倪宏英陈清瑞林永财裴斌张军
中国是乙型肝炎大国,近年来乙型肝炎研究面临的新课题是隐匿性乙肝病毒感染,它是指使用主流的乙肝试剂检测阴性的非典型感染状态。隐匿性乙肝可导致不明原因的肝炎、肝硬化及肝癌,而国内尚缺乏有效的血液筛查技术与方法,漏检的隐匿性乙...
关键词:
关键词:乙型肝炎诊断无偿献血者
大肠杆菌重组颗粒性戊型肝炎疫苗对恒河猴的免疫保护被引量:13
2004年
大肠杆菌表达的戊型肝炎病毒 (HEV)衣壳蛋白ORF2片段HEV 2 39重组蛋白颗粒 ,经铝佐剂吸附后 ,分别以5 μg、1 0 μg和 2 0 μg剂量免疫恒河猴 ,2 8天时以相同剂量加强免疫 1次 ,3周后分别以不同病毒滴度的基因Ⅰ型或基因Ⅳ型HEV静脉攻击。结果 ,加强后 3周 ,3个免疫剂量组猴的抗体几何平均滴度分别为 1∶2 71 75、1∶344 0 9、1∶4 16 0 7,以世界卫生组织参比血清定量 ,则分别为 1 0 98IU/ml,1 35 7IU/ml、1 72 4IU/ml。每个剂量免疫组及对照组各有 3只猴接受 1 0 7病毒滴度基因Ⅰ型HEV感染 ,对照组 3只猴均被成功感染 ,2只出现肝炎 ;2 0 μg免疫组 3只猴均未被感染 ;1 0 μg和 5 μg免疫组各有 2只猴未被感染 ,另 1只猴出现短暂感染 ,免疫猴均未出现肝炎。 3个剂量免疫组及对照组另外 3只猴 ,接受 1 0 4病毒滴度基因Ⅰ型HEV感染 ,对照组 3只猴均被感染 ,1只出现肝炎 ;而免疫猴均未被感染 ,也未出现肝炎。 3只 1 0 μg免疫猴和 3只对照猴分别接受 1 0 7病毒滴度基因Ⅳ型HEV感染 ,对照组均被感染并出现肝炎 ,而免疫组均未出现肝炎 ,有 2只未被感染 ,另 1只被短暂感染。另有 3只 1 0 μg免疫猴和 3只对照猴分别接受 1 0 4病毒滴度基因Ⅳ型HEV感染 ,对照组均被感染 ,而免疫组均未被感染。这些结果表明
张军李益民李少伟欧山海黄果勇何志强葛胜祥鲜阳凌逄淑强夏宁邵
关键词:戊型肝炎疫苗原核表达恒河猴保护率
戊型肝炎病毒核酸阳性血浆经输血传播感染恒河猴的研究被引量:25
2004年
目的 了解戊型肝炎病毒(HEV)核酸阳性血浆对灵长类动物的感染性和致病性。 方法 对抗-HEV IgM阳性而IgG阴性志愿献血员血浆进行HEV RNA检测,并将存在病毒血症献血员的10ml血浆静脉输入健康恒河猴,观察其对恒河猴的感染性和致病性。 结果 从1份抗-HEV IgM阳性而IgG阴性志愿献血员血浆中分离出HEV基因IV型RNA片段。该份血浆输入恒河猴后,恒河猴出现典型急性肝炎生物化学和病理表现,病毒血症,血清抗-HEV IgM和IgG抗体阳转。 结论 HEV病毒血症献血员血浆输入可以引起灵长类动物的HEV感染以及急性肝炎,提示HEV经输血传播的可能性。
夏宁邵张军郑英杰邱艳葛胜祥叶祥忠欧山海
关键词:戊型肝炎病毒血浆输血传播恒河猴HEV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