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亚飞

作品数:12 被引量:12H指数:3
供职机构: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河南省科技攻关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期刊文章
  • 4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0篇医药卫生

主题

  • 6篇综合征
  • 6篇细胞
  • 5篇静脉
  • 5篇布-加综合征
  • 4篇血管
  • 3篇腔静脉
  • 3篇球囊
  • 3篇球囊损伤
  • 3篇细胞集落
  • 3篇集落
  • 3篇集落刺激因子
  • 3篇肝细胞
  • 2篇新生血管
  • 2篇血管生成
  • 2篇血管生成素
  • 2篇血管生成素-...
  • 2篇血管生成素1
  • 2篇血管重塑
  • 2篇诊治
  • 2篇诊治分析

机构

  • 12篇郑州大学第一...
  • 1篇华县人民医院

作者

  • 12篇王亚飞
  • 10篇党晓卫
  • 8篇许培钦
  • 8篇李林
  • 6篇李素新
  • 6篇李海
  • 4篇乔师师
  • 4篇王兆阳
  • 4篇姚振涛
  • 2篇田科
  • 1篇毕方刚

传媒

  • 3篇中华实验外科...
  • 1篇中华肝胆外科...
  • 1篇中华外科杂志
  • 1篇中国普通外科...
  • 1篇郑州大学学报...
  • 1篇肝癌电子杂志
  • 1篇中国实验室外...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23
  • 5篇2015
  • 1篇2014
  • 4篇2013
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布-加综合征并发脾动脉瘤的危险因素被引量:3
2015年
目的 探讨布-加综合征(B-CS)患者并发脾动脉瘤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0年7月至2014年10月收治的11例B-CS并发脾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随机选取同期收治的60例B-CS未并发脾动脉瘤患者作为对照组.分析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吸烟史、饮酒史、高血压史、B-CS类型、门静脉主干内径、脾动脉主干内径、脾静脉主干内径、脾脏厚度及脾脏长径,采用单因素分析及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筛选B-CS并发脾动脉瘤的危险因素.结果 单因素分析显示脾动脉瘤组与非脾动脉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吸烟史、饮酒史、高血压史、B-CS类型、门静脉主干内径、脾静脉主干内径上差别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脾动脉瘤组患者的脾动脉主干内径、脾脏厚度及脾脏长径明显大于非脾动脉瘤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显示性别、脾脏厚度是B-CS并发脾动脉瘤的独立危险因素(OR值分别为0.081、1.151,均P<0.05).结论 B-CS并发脾动脉瘤的发生可能与脾动脉主干内径、脾脏长径及厚度的增加有关,性别及脾脏厚度是其独立危险因素.
党晓卫李路豪李素新王亚飞李海徐韶凯付坤坤许培钦
关键词:布-加综合征脾动脉瘤
血管生成素1/酪氨酸激酶受体2系统与门静脉高压大鼠食管壁新生血管形成的关系被引量:1
2015年
目的 制备门静脉高压大鼠模型,探讨血管生成素1(Ang-1)/酪氨酸激酶受体2(Tie-2)系统在门静脉高压大鼠食管壁组织的表达及其与食管壁新生血管形成的关系.方法 将50只雄性SD大鼠按体质量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其中实验组30只(门静脉部分结扎+左肾上腺静脉结扎法制备门静脉高压模型),对照组20只(仅游离门静脉和左肾上腺静脉,不结扎),术后2周取大鼠食管下段组织标本,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食管壁Ang-1、Tie-2的表达情况,并计数CD34标记的微血管密度(MVD),分析Ang-1、Tie-2表达水平与食管壁血管新生的关系.结果 共37只大鼠门静脉高压模型建立成功(其中实验组17只,对照组20只).实验组Ang-1、Tie-2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Ang-1的表达水平与MVD无明显相关性(r =0.39,P>0.05),Tie-2的表达水平与MVD呈正相关(r=0.71,P<0.05).结论 门静脉高压大鼠食管壁组织中Ang-1、Tie-2、表达水平及MVD明显增高,Ang-1/Tie-2系统可能与门静脉高压大鼠模型食管壁组织的新生血管形成有关.
王亚飞党晓卫徐韶凯李海李路豪李素新李林
关键词:门静脉高压血管生成素-1
聚多巴胺仿生法制备的聚己内酯螺钉羟基磷灰石涂层对兔前交叉韧带重建后骨整合的影响
2024年
目的:利用聚多巴胺仿生法在聚己内酯(PCL)螺钉表面制备羟基磷灰石(HA)涂层,评价其对前交叉韧带重建后骨整合的影响。方法:通过3D打印设计制作多孔PCL螺钉,利用聚多巴胺仿生法制备HA涂层。选取20只成年雄性新西兰大白兔,于双侧后肢建立前交叉韧带重建模型,左右侧随机植入含HA涂层(实验组)及不含HA涂层的(对照组)PCL螺钉,术后6、12周分别处死10只,取膝关节,制备股骨-前交叉韧带-胫骨复合物标本,通过Masson染色、Micro-CT检测、生物力学测试评价螺钉与骨组织界面的骨整合情况。结果:Masson染色结果示术后6、12周两组螺钉周围均有较多新生骨小梁形成并向螺钉孔隙内生长,但实验组新生骨小梁的量和深度均优于对照组。Micro-CT示术后6、12周两组螺钉界面骨隧道内新生骨逐渐增加,且实验组周围新生骨量多于对照组。与术后6周相比,两组术后12周骨体积分数、骨小梁数量、骨密度均升高,骨小梁分离率降低;术后6、12周,实验组以上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术后6、12周实验组最大拉力峰值均高于对照组[(39.98±5.32)N vs(27.46±6.95)N,(62.64±8.76)N vs(50.15±6.48)N](P<0.05)。结论:聚多巴胺仿生法制备的PCL螺钉的HA涂层能够促进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骨整合,提高界面螺钉生物力学稳定性。
任铖真毕方刚王志远王亚飞李鹏举田科
关键词:前交叉韧带重建术羟基磷灰石涂层骨整合
布-加综合征侧支循环形成及其意义
党晓卫李林乔师师王兆阳姚振涛王亚飞李路豪许培钦
布-加综合征合并肝细胞肝癌诊治分析:附33例报告被引量:1
2014年
目的探讨布-加综合征(Budd-Chiari syndrome,B-CS)合并肝细胞肝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的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1年1月至2014年11月收治的33例B-CS合并HCC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B-CS合并HCC多见于下腔静脉型(8/33)及混合型(24/33)患者。33例患者中5例合并HBV感染,1例合并HCV感染,19例患者血清甲胎蛋白(alpha fetoprotein,AFP)大于400ng/ml。HCC影像学表现为位于肝脏周边及实质内的单发或多发肿物,6例存在门静脉侵犯,1例存在胆管侵犯。治疗上先解除下腔静脉梗阻(3例失败),然后22例行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ranscatheter 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TACE),7例行手术切除,1例先后行TACE及手术切除,3例保守治疗。随访24例,平均随访22.4个月,其中7例死亡,17例生存良好。结论 B-CS并发HCC无特异临床表现,AFP及影像学检查可为诊断提供依据,血管成形联合手术或TACE可获得较好的治疗效果。
党晓卫李路豪李林李素新王亚飞李海徐韶凯许培钦
关键词:布-加综合征肝细胞肝癌
血管生成素1/酪氨酸激酶受体2系统与门静脉高压大鼠食管壁新生血管形成关系的实验研究
目的:制备门静脉高压大鼠模型,探讨血管生成素1(angiopoietin-1,Ang-1)/酪氨酸激酶受体2(tyrosine kinase receptors 2,Tie-2)系统在门静脉高压大鼠食管壁组织的表达情况及...
党晓卫王亚飞徐韶凯李海李路豪李素新李林
关键词:门静脉高压血管生成素-1新生血管生成
文献传递
布-加综合征合并肝细胞肝癌诊治分析:附33例报告
目的:探讨布-加综合征(Budd-Chiari syndrome,B-CS)合并肝细胞肝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的诊断及治疗方法. 方法:回顾性分析本科2011年1月至20...
党晓卫李路豪李林李素新王亚飞李海徐韶凯许培钦
关键词:布-加综合征肝细胞肝癌
文献传递
巴德-吉亚利综合征合并肝细胞癌的危险因素分析被引量:5
2015年
目的 探讨巴德-吉亚利综合征(B-CS)合并肝细胞癌(HCC)患者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2年12月至2014年11月收治的临床资料较为完善的30例B-CS合并HCC患者的资料(HCC组),并随机选取同期收治的106例B-CS未合并HCC患者作为对照(非HCC组).分析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史、B-CS类型、血红蛋白、ALT、AST、血清清蛋白、Child-Pugh分级、门静脉主干内径、HBV感染及饮酒史.采用单因素分析及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筛选B-CS合并HCC的危险因素,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并计算曲线下面积,判断各指标的诊断价值.结果 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HCC组与非HCC组患者在性别(χ^2=0.001)、年龄(t =0.317)、病史(t=-0.906)、B-CS类型(χ^2=2.894)、ALT(t=-1.581)、Child-Pugh分级(Z=-0.777)、HBV感染(χ^2=0.016)及饮酒史(χ^2=0.285)方面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HCC组患者的血红蛋白(t=3.370)、血清清蛋白水平(t=2.152)低于非HCC组,AST(t=-2.425)、门静脉主干内径(t=-2.554)高于非HC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显示,血红蛋白、AST、门静脉主干内径是B-CS合并HCC的独立危险因素(OR =0.972、1.015、1.206,P=0.004、0.022、0.012),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AST、血红蛋白、门静脉主干内径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04、0.324、0.624,预测价值依次为AST、门静脉主干内径、血红蛋白.结论 血红蛋白、AST、门静脉主干内径是B-CS合并HCC的独立危险因素.
党晓卫李路豪李素新王亚飞李海徐韶凯付坤坤许培钦
关键词:BUDD-CHIARI综合征肝肿瘤
兔下腔静脉球囊损伤后血管重塑相关因子的变化及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对其影响的实验研究
党晓卫姚振涛乔师师王兆阳李林王亚飞许培钦
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对兔下腔静脉球囊损伤后内皮修复的影响
2013年
目的观察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对兔下腔静脉球囊损伤修复中血管内皮变化的影响。方法将50只兔随机分为2组(n=25):A组损伤后即刻皮下注射G—CSF50μg/kg,连续7d;B组损伤后即刻皮下注射生理盐水(N—S)2ml,连续7d。两组均于术后7d、30d取损伤血管段,苏木素-伊红(HE)染色观察血管损伤及修复情况,计算内膜(I)、中膜(M)面积比值I/M以评价内膜增生程度。结果第7天,A组(0.0564±0.0303)与B组(0.0808±0.0428)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第30天,A组(0.1462±0.0993)与B组(0.3098±0.2154)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理结果观察:两组球囊损伤后即刻均可见静脉内皮损伤。术后7d新生内膜已经形成并增厚,中膜可见梭形平滑肌细胞排列紊乱。术后30dA组内膜增生明显受到抑制。结论G—CSF可促进兔下腔静脉球囊损伤修复的再内皮化,抑制内膜增生,可预防下腔静脉球囊损伤后再狭窄的发生。
党晓卫王兆阳乔师师姚振涛李林王亚飞许培钦
关键词:布-加综合征球囊内皮损伤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