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逸飞

作品数:5 被引量:12H指数:2
供职机构:成都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广东省医学科学技术研究基金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动脉
  • 4篇主动脉
  • 4篇主动脉夹层
  • 4篇基因
  • 4篇夹层
  • 3篇单核
  • 3篇单核苷酸
  • 3篇单核苷酸多态
  • 3篇单核苷酸多态...
  • 3篇多态
  • 3篇多态性
  • 3篇全基因组
  • 3篇全基因组关联...
  • 3篇基因组
  • 3篇核苷
  • 3篇核苷酸
  • 1篇等位
  • 1篇等位基因
  • 1篇电风暴
  • 1篇心律

机构

  • 2篇广东省人民医...
  • 2篇成都大学
  • 2篇南方医科大学
  • 2篇广东省心血管...

作者

  • 5篇陈逸飞
  • 3篇钟诗龙
  • 3篇胡孜阳
  • 3篇薛凌
  • 2篇黎明
  • 1篇葛正庆
  • 1篇金加发
  • 1篇范瑞新
  • 1篇杜荣生

传媒

  • 1篇中华心血管病...
  • 1篇实用医学杂志
  • 1篇热带医学杂志
  • 1篇现代临床医学

年份

  • 1篇2014
  • 4篇2012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应用基因芯片初步分析主动脉夹层与正常主动脉微小RNA的差异表达被引量:8
2012年
目的观察主动脉夹层患者与正常主动脉组织中微小RNA(miRNA)的差异表达,并预测异常表达的miRNA靶基因。方法收集主动脉夹层患者主动脉组织标本5例(病例组),以及正常主动脉组织标本4例(对照组)作对照。抽提总RNA并质检;采用miRNAi长片技术检测miRNA的表达并对其表达谱进行差异性分析。扩大样本量(病例组11例,对照组9例)运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技术对差异表达的miRNAs进行验证。结果芯片结果提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表达基因共5条,其中表达上调的miRNAs为hsa—miR-146b-5p—st,hsa—miR-19a—st,hsa—miR-505-st,表达下调的miRNAs为hsa—miR-1268-st,hsa—miR-939-st。经RT—PCR验证后,hsa—miR-146b-5p~st与芯片检测结果-致,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与正常主动脉组织相比,miRNAs在主动脉夹层患者的主动脉组织中呈现差异表达,其可能在主动脉夹层的发病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其中hsa.miR-146b-5p—st有可能成为新的主动脉夹层的分子标志物。
胡孜阳罗建方钟诗龙薛凌陈逸飞范瑞新
关键词:芯片分析技术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
基于DNA Pooling策略的全基因组关联研究筛选主动脉夹层的遗传标记物及验证
研究背景:主动脉夹层(aortic dissection, AoD)定义是主动脉中层破裂,主动脉壁内出血,导致主动脉各层分离,血液通过内膜破口进入主动脉壁中层形成血肿的一种危急重症。大多数(90%)的主动脉夹层患者有内膜...
陈逸飞
关键词:主动脉夹层全基因组关联研究单核苷酸多态性基因
文献传递
ICD术后电风暴的研究进展被引量:2
2014年
电风暴(electrical storm)又称心室电风暴、交感风暴等,是由于心脏电活动极度不稳定导致的严重恶性心律失常.2006年〈室性心律失常的诊疗和心源性猝死预防指南〉(ACC/AHA/ESC)定义的电风暴是指24 h内自发的室速/室颤≥2次,并需要紧急治疗的临床综合征[1].随着植入性心脏复律除颤器(implantable cardioverter defibrillator,ICD)作为心源性猝死(sudden cardiac death,SCD)预防的广泛应用,目前最普遍接受的电风暴定义是指24 h内发生3次或3次以上的快速型室性心律失常,需要ICD干预治疗的危急临床综合征.超过2周无快速型室性心律失常发作则定义为电风暴的终结[2].
葛正庆陈逸飞金加发杜荣生
关键词:心室电风暴ICD心源性猝死术后恶性心律失常
基于DNA pooling技术的全基因组关联研究筛选主动脉夹层等位基因遗传位点被引量:1
2012年
目的:筛选与主动脉夹层发病机制相关的遗传易感基因。方法:从主动脉夹层患者(150例)及对照组(250例)外周血白细胞提取基因组DNA,采用DNA Pooling为基础的Illumina Human660W-Quad芯片扫描,筛选与主动脉夹层发病相关的遗传易感基因。结果:(1)对照组女性数量明显多于病例组(P<0.01);年龄、吸烟、高血压、糖尿病人数无统计学差异(P>0.05)。(2)遗传变异位点SNPrs2298491(位于TBCEL基因),SNP rs6080720(位于BFSP1基因),SNP rs7653410(位于SNTN基因),SNP rs2345106(位于COLQ基因)和位于ABCA13基因上的SNPrs4024044可能与主动脉夹层的发病有关。结论:SNPsrs2298491,rs6080720,rs7653410,rs2345106和rs4024044可能是主动脉夹层发病机制相关遗传变异位点的一部分。
陈逸飞钟诗龙罗建方薛凌黎明胡孜阳
关键词:主动脉夹层DNA单核苷酸多态性全基因组关联研究基因
DNA混合池技术全基因组关联研究筛查主动脉夹层易感基因的研究被引量:1
2012年
目的筛选主动脉夹层发病机制相关的遗传易感基因。方法选取主动脉夹层患者为病例组(150例),按照性别、年龄、是否吸烟、合并高血压、糖尿病情况与病例组匹配的原则入选排除主动脉夹层、重大心血管疾病及肿瘤的志愿者为对照组(250例),均从外周血提取基因组DNA,采用DNA混合池技术为基础的IlluminaHuman660W-Quad芯片扫描,筛选主动脉夹层发病相关的遗传易感基因。结果对照组女性数量明显多于病例组(P<0.01);在年龄、吸烟、高血压、糖尿病人数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根据芯片扫描结果 ,挑选silhouettewidth计算值大于0.7,最小等位基因频率(MAF)大于0.05,且SNPs位于已知名称基因上的前5个SNPs位点。结果发现,遗传变异位点SNPrs2970873(位于PPARGC1A基因)、SNPrs12678080(位于SGCZ基因)、SNPrs489526(位于UNC13C基因)、SNPrs6928665(位于TRAM2基因)和SNPrs17837003(位于ACCN1基因上)可能与主动脉夹层的发病机制有关。结论 SNPsrs2970873、rs12678080、rs489526、rs6928665和rs17837003可能与主动脉夹层发病机制相关。
陈逸飞钟诗龙罗建方薛凌黎明胡孜阳
关键词:主动脉夹层单核苷酸多态性全基因组关联研究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