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冯启胜

作品数:42 被引量:246H指数:8
供职机构: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卫生部科学研究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33篇期刊文章
  • 6篇专利
  • 3篇会议论文

领域

  • 3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3篇肿瘤
  • 18篇鼻咽
  • 13篇咽肿瘤
  • 13篇鼻咽肿瘤
  • 12篇鼻咽癌
  • 10篇基因
  • 8篇细胞
  • 6篇病毒
  • 5篇多态
  • 5篇易感
  • 5篇易感性
  • 5篇肝细胞
  • 4篇多态性
  • 4篇亚硝胺
  • 4篇疫苗
  • 4篇杂合性
  • 4篇试剂
  • 4篇试剂盒
  • 4篇细胞癌
  • 4篇家系

机构

  • 29篇中山大学
  • 13篇中山医科大学
  • 2篇广州医学院
  • 1篇南华大学
  • 1篇中山大学附属...

作者

  • 42篇冯启胜
  • 25篇曾益新
  • 18篇陈丽珍
  • 13篇贾卫华
  • 11篇黄丽惜
  • 10篇余杏娟
  • 7篇李锦添
  • 7篇王辉云
  • 7篇周昕熙
  • 7篇严瑞琪
  • 6篇张如华
  • 5篇潘清华
  • 5篇李俊丽
  • 4篇冯炳健
  • 4篇李大疆
  • 4篇陈汉奎
  • 4篇叶燕丽
  • 4篇徐金芬
  • 4篇曹素梅
  • 4篇李疆

传媒

  • 14篇癌症
  • 3篇中华预防医学...
  • 2篇中国肿瘤临床
  • 2篇中华医学遗传...
  • 1篇中国科学(C...
  • 1篇中华微生物学...
  • 1篇中华病理学杂...
  • 1篇中华医学杂志
  • 1篇中国药理学通...
  • 1篇肿瘤
  • 1篇中山医科大学...
  • 1篇实验动物科学...
  • 1篇现代医学仪器...
  • 1篇中国全科医学
  • 1篇肝脏病杂志
  • 1篇中山大学学报...
  • 1篇2007年全...
  • 1篇全国肿瘤流行...
  • 1篇第九届全国肿...

年份

  • 2篇2019
  • 3篇2016
  • 1篇2015
  • 2篇2009
  • 2篇2008
  • 4篇2007
  • 2篇2006
  • 4篇2005
  • 5篇2004
  • 1篇2003
  • 3篇2002
  • 3篇2001
  • 3篇2000
  • 3篇1998
  • 2篇1997
  • 1篇1995
  • 1篇1994
4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检测疾病相关的EB病毒变异位点的试剂盒
本发明涉及选自EB病毒基因组的36个变异位点的一个或一个以上的组合在制备检测疾病相关的EB病毒变异位点的试剂盒中的用途,以及一种用于检测疾病相关的EB病毒变异位点的试剂盒。基于本发明所述的选自EB病毒基因组的36个变异位...
曾益新姚有元徐淼曹素梅贾卫华冯琳陈丽珍冯启胜
文献传递
四氧嘧啶制作大鼠糖尿病模型——剂量探讨与方法改进被引量:71
2001年
叶燕丽王辉云王莲桂黄丽惜冯启胜
关键词:动物模型糖尿病四氧嘧啶
SARS冠状病毒spike基因DNA疫苗的初步研究
2005年
目的 构建SARS病毒spike基因片段真核表达质粒DNA疫苗;检测spike基因片段的免疫原性;筛选SARS病毒疫苗构建的理想靶抗原。方法 采用RT PCR从SARS冠状病毒北京0 1(BJ0 1)株cDNA获取了spike基因cDNA的全长D12、编码N末端氨基酸的cDNA片段D14和编码C末端氨基酸的cDNA片段D2 3;构建重组真核表达质粒pcDNA3 /D12、pcDNA3 D14、pcDNA3 D2 /3;用3种重组质粒和pcDNA3空质粒载体(对照)DNA皮下注射免疫Wistar大鼠;ELISA检测免疫后大鼠血清S蛋白特异性抗体IgG的产生;同位素51 Cr实验检测特异性CTL应答;ELISPOT检测单细胞水平IFN -γ分泌。结果 pcDNA3 /D2 3疫苗免疫组大鼠血清有S蛋白阳性抗体IgG产生、抗体滴度>10 0 0 ;脾淋巴细胞可诱导特异的CTL应答和IFN γ分泌,pcDNA3 /D2 3疫苗组与其它组之间统计分析P <0 .0 5。结论SARS冠状病毒S蛋白的C末端具有较强的免疫原性,是疫苗构建的理想候选靶抗原,本研究结果为SARS病毒的疫苗研究提供了资料。
李疆覃海德刘鹏张经纬冯炳健冯启胜陈丽珍潘志刚黄丽惜张如华余杏娟曾益新
关键词:SARS冠状病毒S蛋白PCDNA3ELISPOT抗体IGGCTL应答疫苗构建
二甲基亚硝胺和部分肝切除术对肝脏DNA合成的影响
1998年
目的:探讨二甲基亚硝胺(N-nitrosodimethylamine,NDMA)和部分肝切除术(partialhepatectomy,PH)对大鼠肝脏DNA合成的影响。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双PAP法检测大鼠肝组织5′-溴脱氧尿嘧啶(5′-bromodeoxyuridine,BrdU)标记细胞。结果:1次或4次NDMA作用后5小时至2周,明显可见BrdU标记的肝细胞和肝窦壁细胞,四次NDMA处理BrdU标记细胞数高于一次处理。PH加一次NDMA处理后5小时至1周内,两类细胞BrdU标记细胞数高于相应单纯NDMA处理。PH加四次NDMA处理后5小时,BrdU标记肝细胞数高于相应单纯NDMA处理。BrdU标记细胞主要分布在门管区周围。结论:NDMA可刺激肝细胞和肝窦壁细胞DNA合成,PH和NDMA对肝细胞和肝窦壁细胞的DNA合成有协同刺激作用。
陈旦洋严瑞琪冯启胜叶燕丽王莲桂
关键词:二甲基亚硝胺部分肝切除术DNA合成肝肿瘤
原发性肝癌全基因组杂合性缺失的研究被引量:10
2000年
目的 研究肝癌全基因组等位基因杂合性缺失 (LOH)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 382对微卫星标志 ,对 6 5例肝癌 2 2条常染色体等位基因LOH进行检测。结果 全组平均杂合子 6 8.1%。LOH >30 %的有 1q、3p、4q、8p、13q、16q和 17p。HBsAg阳性者D4S2 96 4LOH(6 6 % )较HBsAg阴性者(30 % )高 (P <0 .0 5 ) ;D3S36 81和D17S938LOH者术后复发率 (91%、83% )较无LOH者 (5 2 %、6 5 % )高 ,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1和P <0 .0 5 ) ;D17S938LOH者术后 1、2、3年生存率分别为 5 0 %、35 %、2 5 % ,无LOH者则分别为 75 %、6 7%、5 8% ,两者之间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5 )。结论 我国肝癌LOH与国外报道有类似之处 ,但 3p高频率缺失属首次报道。HBV感染导致肝硬化、肝癌可能与D4S2 96 4(4q12 13)位点上抑癌基因的丢失有关。D3S36 81(3p12 )和D17S938(17p13)位点上可能存在与肝癌复发及预后有关的肿瘤抑制基因。
李升平王辉云张昌卿冯启胜余杏娟陈敏山黄丽惜黄平郭荣平林小军张亚奇李锦清李国辉曾益新
关键词:原发性肝癌微卫星标志
基于核心家系的XRCC1基因多态性与鼻咽癌易感性的关联分析
目的:利用以核心家系为基础的关联研究探讨DNA修复基因XRCC1基因多态性与鼻咽癌易感性之间的关系。方法:收集457个广东鼻咽癌核心家系(包含2134个成员) 作为研究对象。每一个家系由父母和至少有一个患鼻咽癌的子女构成...
潘清华曹云徐金芬陈丽珍冯启胜贾卫华
关键词:鼻咽癌XRCC1基因FBATPCR-RFLP
文献传递
肝癌1号染色体等位基因杂合性缺失及临床意义被引量:2
2000年
目的:研究肝癌1号染色体等位基因杂合性缺失(Lossofheterozygosity,LOH)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PCR及微卫星多态性技术,对65例肝癌1号染色体上28个微卫星标志位点杂合性缺失进行检测。结果:65例肝癌中63例为杂合子,57例至少在1个微卫星标志位点上发生LOH,1号染色体LOH率为91%(57/63),1p76%(48/63),1q88%(5/59);1p36.32-p36.33和1q12~42区域内各微卫星标志LOH均在30%以上。微卫星标志LOH与性别、年龄、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肿瘤大小、包膜、血清AFP浓度、Edmonson分型均无关。D1S468和D1S2797LOH与肝癌根治术后3年内转移和复发有关,有D1S468(1p36.33)LOH者术后转移、复发率较无D1S468LOH者高(分别为82%和38%,P<0.05);有D1S2797(1p32)LOH者术后转移、复发率较无D1S2797LOH者高(分别为75%和37%,P<0.05)。1p、1q及各微卫星标志位点LOH均与肝癌术后生存率无关。结论:肝癌中存在1p36.32-p36.33和1q12~42的高频LOH,其中后者为首次报道;1p36.33和1p32区域内可能存在与肝癌转移、复发有关的肿瘤抑制基因。
李升平张昌卿王辉云冯启胜余杏娟黄平黄丽惜冯凯涛陈敏山郭荣平林小军张亚奇李锦清李国辉曾益新gzsums.edu.cn
关键词:肝肿瘤1号染色体等位基因
甘草甜素抑制肝癌前病变的时间一效应关系的研究被引量:3
1994年
对甘草甜素(GL)抑制二乙基亚硝胺(DEN)诱发大鼠肝癌前病变γ-谷氨酰转肽酶(GGT)阳性灶发生的时间-效应关系进行了研究,并用体视学方法进行计量分析。结果显示,①在诱癌的启动期和促进期持续给予GL的实验组,其GGT阳性灶的面数密度、平均截面积和体密度分别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②仅在启动期给GL的组和仅在促进期给GL的组也都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但前者强于后者。提示GL对DEN致癌的启动期和促进期都有抑制作用。
王辉云严瑞琪李俊丽冯启胜黄小延
关键词:甘草甜素甘草时效关系癌前病变肝癌
广东鼻咽癌高危家族成员发病危险性的流行病学研究被引量:12
2004年
背景与目的鼻咽癌具有家族聚集现象,目前相关的研究多局限于高发家系报告或小样本量的病例对照研究。鼻咽癌高危人群中的高危家族成员发病风险性到底有多高,目前还没有一个量化的指标衡量。本研究在高发区广东进行大样本高发家系收集的基础上,对其家族成员鼻咽癌发病风险性进行定量估算,为遗传流行病学研究及临床遗传咨询提供资料。方法在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共收集广东籍鼻咽癌高发家系113个,使用标化发病比(SIR)进行一级亲属发病危险性的估算。结果鼻咽癌高发家系中一级亲属的SIR值为37.55,其中,兄弟、姐妹、父亲、母亲的SIR值分别为50.72、79.64、7.12和33.58。结论鼻咽癌高危家族成员的发病危险性是一般人群的7.12倍至79.64倍。
贾卫华许宗利冯炳健黄丽惜余杏娟冯启胜张锋曾益新
关键词:鼻咽肿瘤遗传易感性先证者
一个鼻咽癌家系中存在COX7B2基因的低频变异被引量:1
2004年
在中国南方鼻咽癌(nasopharyngealcarcinoma,NPC)高发地区,遗传易感性在鼻咽癌发病中起重要作用,在4p11-4p14区域存在一个鼻咽癌易感位点.采用PCR-直接测序法对位于该区域内的细胞色素C氧化酶亚单位Ⅶb2(COX7B2)基因进行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nucleotidepolymorphism,SNP)筛查,对发现的变异在家系患者、散发病例和正常人群中进行分型分析,探讨COX7B2基因变异是否与鼻咽癌有关.在COX7B2基因中共发现5个新的SNP位点,分别位于上游启动子区(-158101G>T和-157322G>A)、第2内含子区域(-109602A>G)、第3外显子区(78T>A)和3-非翻译区(354T>A).位于第3外显子编码区的78T>A变异导致CAT26CAA(His26Gln)改变,在31号鼻咽癌家系中与患者易感单体连锁,但不存在于其他家系患者和散发病人中.在广东地区和华东地区对照个体中78T>A变异的频率分别为0.45%(2/448)和0.26%(1/384),在白人、黑人样本中没有发现该变异.蛋白质序列比对显示COX7B2亚基26His位点在人、大猩猩、黑猩猩、长臂猿、大鼠和小鼠中十分保守.上述结果提示COX7B2基因26His是一个保守的位点,低频的His26Gln变异可能与31号家系的鼻咽癌高发有关.
梁慧陈汉奎沈亚云冯启胜金玮黄薇曾益新
关键词:鼻咽肿瘤单核苷酸多态性保守性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