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冯立新

作品数:8 被引量:36H指数:3
供职机构:临沂市中医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期刊文章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8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下肢
  • 3篇疗效
  • 3篇静脉
  • 2篇手术
  • 2篇浅静脉
  • 2篇曲张
  • 2篇疗效观察
  • 2篇静脉曲张
  • 1篇大隐静脉
  • 1篇大隐静脉高位...
  • 1篇大隐静脉曲张
  • 1篇电凝
  • 1篇电凝治疗
  • 1篇动脉
  • 1篇血管
  • 1篇血管腔
  • 1篇隐静脉
  • 1篇增殖
  • 1篇粘连性
  • 1篇粘连性肠梗阻

机构

  • 8篇临沂市中医医...
  • 1篇临沂医学专科...

作者

  • 8篇冯立新
  • 2篇田海鹰
  • 2篇季晖
  • 2篇吴超杰
  • 2篇冯培勤
  • 1篇臧宝江
  • 1篇顾宪文
  • 1篇彭衍琛
  • 1篇厉建萍

传媒

  • 2篇山东医学高等...
  • 1篇中医研究
  • 1篇临沂医学专科...
  • 1篇东南大学学报...
  • 1篇中国现代普通...
  • 1篇中国CT和M...

年份

  • 2篇2021
  • 1篇2007
  • 1篇2006
  • 3篇2002
  • 1篇1997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大剂量顺铂股动脉灌注治疗下肢骨与软组织肉瘤20例被引量:1
1997年
徐华冯立新苑树兴
关键词:顺铂股动脉灌注化疗下肢骨肉瘤
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并浅静脉电凝术治疗大隐静脉曲张的临床研究被引量:15
2002年
目的 :对比研究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并浅静脉电凝术治疗大隐静脉曲张的疗效。方法 :研究组 :采用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并浅静脉电凝术 30例 ;对照组 :采用传统手术方法 (高位结扎加迂曲静脉剥脱术 )30例。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开始下床活动时间、住院天数等指标。结果 :研究组与对照组术中出血、下床时间、拆线时间、住院天数、手术时间均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1,P <0 .0 5 )。结论 :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并浅静脉电凝术的临床综合疗效明显优于传统手术方法 (高位结扎加迂曲静脉剥脱术 ) 。
冯立新顾宪文吴超杰田海鹰冯培勤
关键词: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大隐静脉曲张疗效
血管腔电凝治疗下肢浅静脉曲张的临床应用研究
冯立新季晖冯培勤厉建萍臧宝江彭衍琛
传统的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并剥脱是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的基本手术方法。在我国中、小医院中广泛应用。该方法缺点较为明显,如切口过多、大隐静脉主干剥脱不全、术中出血较多、以及术后易发生血肿等。为了减轻手术切口和减少损伤,使下肢静脉的...
关键词:
关键词:下肢浅静脉曲张
粘连性肠梗阻的腹腔镜手术治疗(附20例报告)
2006年
冯立新
关键词:肠梗阻粘连性腹腔镜手术
64排多层螺旋CT联合血清VEG F-C、CEA、SAA水平对直肠癌术前TNM诊断准确度研究被引量:8
2021年
目的分析64排多层螺旋CT联合血清VEG F-C、CEA、SAA水平对直肠癌术前TNM诊断准确度。方法回顾分析本院2017年3月至2019年7月收治的90例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所有患者影像学表现进行分析,并对不同TNM分期中血清VEG F-C、CEA、SAA水平进行比较,并对比MSCT检查、血清VEG F-C、CEA、SAA单独检查以及四种联合检查对直肠癌术前TNM诊断准确率。结果不同分期血清VEG F-C、CEA、SAA水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病理结果为基准,MSCT检查、血清VEG F-C、CEA、SAA单独检查对直肠癌患者术前TNM分期I期诊断准确率分别为56.66%、50.00%、60.00%、76.66%,显著低于VEG F-C+CEA+SAA+MSCT联合检查准确率(96.66%)(P<0.05);Ⅱ期~Ⅳ期诊断准确率分别为68.33%、73.33%、70.00%、75.00%、显著低于四种联合检查(98.33%,P<0.05)。结论MSCT联合血清VEG F-C、CEA、SAA水平检测可提高对直肠癌患者术前TNM诊断率,为临床制定手术方案提供可靠依据。
冯立新翟传夫谭玉清
关键词:CEASAA直肠癌
股浅静脉瓣膜包窄术治疗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的临床疗效观察(附35例报告)
2007年
冯立新
关键词:股浅静脉瓣膜包窄术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
LncRNA DLG1-AS1调控miR-203/ZEB2轴诱导甲状腺乳头状癌细胞恶性化生长和转移的机制研究被引量:1
2021年
目的:探讨LncRNA DLG1-AS1对甲状腺乳头状癌(PTC)细胞恶性化生长和转移的影响,并对其可能的分子机制进行研究。方法:体外培养PTC细胞(TPC1、KTC-1、B-CPAP、HTori-3)和正常甲状腺上皮细胞Nthy-ori3-1,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RT-PCR)检测细胞中DLG1-AS1和miR-203表达差异。将B-CPAP细胞分为空白对照组、阴性对照组(转染pcDNA3.1空载体和阴性对照序列)、shDLG1-AS1组(转染pcDNA3.1-shDLG1-AS1)、shDLG1-AS1+miR-203抑制物组(转染pcDNA3.1-shDLG1-AS1和miR-203抑制物)。通过CCK-8法和Transwell小室法检测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活性。蛋白质印迹法检测上皮间质转化(EMT)相关蛋白表达。双荧光素酶报告分析DLG1-AS1、miR-203、ZEB2之间的靶关系。结果:经qRT-PCR法检测,与Nthy-ori3-1细胞相比,TPC1、KTC-1、B-CPAP、HTori-3细胞中DLG1-AS1相对表达量均升高,同时miR-203相对表达量均降低(均P<0.05),选择DLG1-AS1相对表达量最高的B-CPAP细胞进行后续实验。与空白对照组和阴性对照组相比,shDLG1-AS1组细胞增殖、迁移、侵袭活性降低,ZEB2、N-cadherin、vimentin、β-catenin蛋白表达下调,同时E-cadherin表达上调(均P<0.05)。与shDLG1-AS1组相比,shDLG1-AS1+miR-203 inhibitor组细胞增殖、迁移、侵袭活性被逆转,ZEB2、N-cadherin、vimentin、β-catenin蛋白表达上调,同时E-cadherin表达下调(均P<0.05)。经双荧光素酶报告证实,DLG1-AS1可以直接调控miR-203,而ZEB2则是miR-203的下游靶基因。结论:LncRNA DLG1-AS1通过与miR-203竞争结合,消除miR-203对靶基因ZEB2表达的抑制,促进PTC细胞发生EMT,这可能是PTC恶性化生长和转移的重要机制。
冯立新翟传夫谭清玉
关键词:上皮间质转化甲状腺乳头状癌增殖
小承气汤对腹部手术后早期胃肠功能恢复的疗效观察被引量:11
2002年
目的 :观察小承气汤对腹部手术后早期胃肠功能恢复的疗效。方法 :将 2 4 7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 1 2 0例 ,采用一般疗法 ,充分补液及电解质 ,抗菌素控制和预防感染。治疗组 1 2 7例 ,在一般疗法的基础上 ,加用中药小承气汤加减治疗。结果 :治疗组 1 2 7例中术后 48h内 ,肛门排气或排便者 1 1 5例 ,占 90 55 % ;腹胀腹疼消失者 1 1 2例 ,占 88 1 9%。对照组 1 2 0例中术后 48h内 ,肛门排气或排便者 63例 ,占 52 5 % ;腹胀腹疼消失者 59例 ,占 49 1 7%。经统计学处理 ,二者有显著差异 (P <0 .0 1 )。结论 :治疗组术后 48h内肛门排气或排便者及腹胀腹疼消失者明显多于对照组 ,小承气汤对腹部手术后早期胃肠功能恢复有显著的疗效。
季晖冯立新田海鹰吴超杰
关键词:小承气汤腹部手术疗效观察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