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倩楠

作品数:5 被引量:8H指数:2
供职机构:中南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粉末冶金国家重点实验室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金属学及工艺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4篇金属学及工艺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4篇涂层
  • 2篇磨损
  • 2篇磨损行为
  • 2篇摩擦磨损行为
  • 2篇耐腐蚀
  • 2篇耐腐蚀性
  • 2篇合金
  • 2篇合金涂层
  • 2篇非晶
  • 2篇非晶合金
  • 2篇非晶合金涂层
  • 2篇腐蚀性
  • 2篇FE基非晶
  • 2篇FE基非晶合...
  • 2篇FE基非晶合...
  • 1篇电化学
  • 1篇电化学法
  • 1篇电化学阻抗
  • 1篇电化学阻抗谱
  • 1篇动力学

机构

  • 5篇中南大学
  • 1篇西北有色金属...
  • 1篇湖南省冶金材...

作者

  • 5篇刘倩楠
  • 4篇刘咏
  • 2篇吴宏
  • 2篇罗涛
  • 2篇李飞
  • 1篇窦玉海
  • 1篇闵小兵
  • 1篇谭彦妮
  • 1篇宋旎
  • 1篇汤慧萍
  • 1篇罗兰兰
  • 1篇张青
  • 1篇牛森

传媒

  • 3篇粉末冶金材料...
  • 1篇Transa...

年份

  • 1篇2015
  • 2篇2014
  • 2篇2012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热处理对Fe基非晶合金涂层的相组成及摩擦磨损行为的影响被引量:6
2012年
采用爆炸喷涂技术在Q235不锈钢基体上制备Fe基非晶合金涂层,在500~700℃下对涂层进行热处理,研究热处理温度对涂层的相组成和摩擦磨损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热处理温度升高,涂层中非晶相含量明显减少,700℃热处理后,非晶相含量(体积分数)由热处理前的85.54%降至38.94%;热处理后涂层结构变得更致密;喷涂态涂层的平均显微硬度为1 095.6 HV0.05,500℃热处理后硬度变化不大,随热处理温度升高呈缓慢上升的趋势;与喷涂态涂层相比,500和600℃热处理后涂层的平均摩擦因数稍有增加,而700℃热处理后平均摩擦因数减小15%;热处理温度为600℃时涂层的磨损量较热处理前降低20%,耐磨性能最好,而热处理温度为700℃时涂层的质量磨损增大到热处理前的3倍以上,主要是涂层晶化相明显增加,氧化物含量增多,涂层变脆所致;磨损机制为则由喷漆态的粘着磨损向磨粒磨损,再到二者混合机制磨损转变。
刘倩楠刘咏李飞闵小兵
关键词:相组成
K2Ti6O13生物陶瓷涂层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六钛酸钾(K2Ti6O13)陶瓷具有良好的生物活性和生物相容性,已成为新一代高结合强度的表面改性生物涂层材料,研究其不同的制备工艺和相应的性能对其生物医用领域的具有重要的意义。本论文通过电化学方法和水热合成法在钛基体上沉...
刘倩楠
关键词:阳极氧化陶瓷涂层水热处理耐腐蚀性能
文献传递
热喷涂Fe基非晶合金涂层的微观结构与摩擦磨损行为被引量:2
2012年
分别采用超音速火焰喷涂工艺和爆炸喷涂工艺,在Q235不锈钢基体上制备Fe基非晶合金涂层,对比研究这2种非晶合金涂层在室温下的干摩擦磨损特性,并探讨摩擦磨损机理。结果表明,与超音速火焰喷涂工艺制备的Fe基非晶合金涂层相比,采用爆炸喷涂工艺制备的涂层更致密,孔隙率为2.1%,显微硬度更高,平均硬度高达1 095.6 HV,且耐磨性更好;并且涂层摩擦因数增至稳定值的时间较短,具有更稳定的摩擦磨损行为。超音速火焰喷涂涂层的磨损形式主要以疲劳磨损为主,而爆炸喷涂涂层的磨损形式为粘着磨损和磨粒磨损的综合作用,并以粘着磨损为主。
李飞刘咏刘倩楠吴宏牛森闵小兵
关键词:超音速火焰喷涂爆炸喷涂非晶合金涂层
电化学法制备K_2Ti_6O_(13)/TiO_2复合涂层的结构与腐蚀行为
2014年
采用电化学两步反应在纯钛基体表面制备K2Ti6O13/TiO2复合涂层,对其形貌、相组成和电化学耐腐蚀性能进行研究,并与传统化学方法制备的涂层进行比较。结果表明,电化学法制备的涂层为多孔网状结构,由内层阻碍层和外层多孔层的双层膜组成,可抑制Ti基体过钝化时的O2析出;KOH电解液作用时,随电流密度增加,涂层阻抗值减小,多孔层厚度逐渐增加;电流密度大于20 mA/cm2时,涂层发生脱落,但其耐腐蚀性能仍高于化学方法制备的涂层。因此通过电化学方法制备的涂层可改善Ti基体的腐蚀行为,使其具有更优异的耐腐蚀性能。
刘倩楠刘咏吴宏罗涛汤慧萍
关键词:极化曲线电化学阻抗谱耐腐蚀性
片状钛酸镁钾的制备及其去除污水中铜离子的应用(英文)
2015年
采用熔盐法制备片状钛酸镁钾(K_(0.8)Mg_(0.4)Ti_(1.6)O_4,KMTO),并将其应用于去除污水中的Cu(Ⅱ)离子。分别采用XRD、SEM和TEM等技术对样品的晶相组成、形貌和结构进行表征。研究不同pH值和初始铜离子浓度对铜离子吸附行为的影响。结果显示,铜离子的最大饱和吸附量可达到290.67 mg/g,采用KMTO可以去除溶液中几乎99.9%的铜离子。该结果优于其他文献报道的离子去除剂的结果。KMTO对铜离子的吸附动力学研究结果显示,钛酸镁钾对铜离子的吸附符合拟二级反应动力学方程,而其吸附等温数据可以用Freundlich方程很好地进行拟合(R^2=0.991)。研究结果表明,片状钛酸镁钾在处理污水中的重金属离子方面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为片状钛酸镁钾开辟了新的应用领域。
谭彦妮宋旎刘咏罗涛窦玉海张青刘倩楠罗兰兰
关键词:铜离子吸附动力学熔盐法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