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宏顺
- 作品数:23 被引量:128H指数:6
- 供职机构:保定市第二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后短期内发生脑梗死的风险分析被引量:10
- 2010年
- 目的分析ABCD2评分结合MRA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后7~30d脑梗死发生的评估价值。方法以2008年12月~2009年10月住院的TIA患者为研究对象,收集其临床资料和磁共振血管成像(MRA)检查结果,按Johnston提出的7分"ABCD2"评分法给予评分,随访TIA后7d和30d内脑梗死的发生率,并分析"AB-CD2"评分、MRA与TIA后短期内发生脑梗死的关系。结果 50例(42.0%)TIA患者于30d内发生脑梗死,其中29例(24.4%)发生于7d内;"ABCD2"评分与TIA后7d和30d脑梗死发生率之间呈直线相关,"ABCD2"评分越高,脑梗死的发生率越高(P〈0.001);TIA后7d和30d颅内动脉狭窄≥50%的患者中脑梗死发生率比〈50%的患者明显增高(P〈0.05)。结论 "ABCD2"评分法对TIA后脑梗死发生有预测价值,"ABCD2"评分结合MRA检查能进一步提高预测的准确性。
- 王志红刘宏顺芮汉臣夏红
- 关键词: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脑梗死磁共振血管成像
- 脑静脉窦血栓形成18例临床分析
- 2009年
- 刘宏顺王志红吴建维郭力
-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近期卒中风险预测被引量:2
- 2011年
-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TIA)短期内发生卒中的风险很高。对TIA的近期卒中风险做出预测,快速筛选高危患者,并采取有效治疗措施,可以减少卒中的发生。文章对目前TIA后近期卒中风险预测的相关研究进行了综述。
- 刘宏顺张春良顾莹辉
- 关键词:卒中
- 丁苯酞注射液防治DWI阳性TIA患者进展为脑梗死的疗效观察被引量:3
- 2014年
- 目的:观察丁苯酞注射液防治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阳性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进展为脑梗死的疗效。方法:在使用复方丹参川芎嗪静脉点滴的基础上,对住院的60例DWI阳性的TIA患者随机分为丁苯酞注射液治疗组和拜阿司匹林对照组各30例。结果:治疗组脑梗死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丁苯酞注射液防治DWI阳性TIA进展为脑梗死有较确切疗效,应用安全。
- 刘宏顺顾莹辉赵凤丽
- 关键词:脑梗塞
- p38丝裂素活化激酶与脑缺血性损伤关系的研究进展
- 2011年
- 丝裂素活化激酶(MAPK)级联信号转导途径是许多信号转导通路的整合点。许多酪氨酸激酶都可以通过刺激信号级联反应激活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通路。p38 MAPK通路是MAPK家族主要成员之一。p38 MAPK在脑缺血后早期被激活,参与炎性反应、自由基损伤、细胞凋亡等病理、生理过程,在脑缺血神经元死亡过程中发挥重要的调控作用。p38 MAPK抑制剂可望成为脑缺血性损伤临床治疗的有效途径。
- 顾莹辉刘宏顺戴海琳冯姗姗冯雪丹
- 关键词:脑缺血性损伤
- 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中的应用价值被引量:3
- 2011年
-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TIA)是由于历时短暂的局灶性脑缺血引起的局限性神经功能障碍,一般不超过24 h即可完全恢复。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iffusion-weighted MRI,DWI)是利用水分子弥散运动的特性进行成像,对急性脑缺血的检测比常规CT、平扫或增强MRI更为敏感,
- 顾莹辉刘宏顺
- 关键词: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
-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后短期内发生脑梗死的风险分析
- 目的分析ABCD评分结合MRA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后7d和30 d脑梗死发生的评估价值。方法以2008-12~2009-10住院的TIA患者为研究对象,收集其临床资料和磁共振血管成像(MRA)检查结果,按John...
- 王志红刘宏顺芮汉臣夏红
- 文献传递
-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后发生脑梗死风险的预测研究被引量:22
- 2013年
- 目的探讨ABCD2评分和ABCD2评分结合MRI弥散加权成像(DWI)和颅内动脉MR血管成像(MRA)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后脑梗死的预测价值。方法分别采用ABCD2评分及ABCD2+DWI+MRA评分对182例TIA患者进行评定,观察TIA后2 d、7 d和30 d内的脑梗死发生率。采用ROC曲线评估ABCD2及ABCD2+DWI+MRA评分对TIA后脑梗死风险的预测准确度。结果本组56例(30.8%)患者于30 d内发生脑梗死,其中42例(23.1%)发生于7 d内,19例(10.4%)发生于2 d内,均无脑出血发生。与低危组比较,中危组与高危组各时间点脑梗死发生率显著升高(均P<0.05)。DWI异常患者各时间点脑梗死发生率明显高于正常者(均P<0.05)。30 d时颅内动脉狭窄≥50%的患者脑梗死发生率明显高于颈内动脉狭窄<50%的患者(P<0.05)。伴DWI异常及颅内动脉狭窄≥50%的低危组患者各时间点脑梗死发生率显著高于DWI正常和颅内动脉狭窄<50%的患者(均P<0.05)。ABCD2+DWI+MRA评分预测TIA第2 d、第7d及第30 d的脑梗死率的曲线下面积显著高于ABCD2评分(均P<0.001)。结论 ABCD2评分结合DWI和MRA能进一步提高预测TIA后发生脑梗死的准确性。
- 张春良刘宏顺顾莹辉樊帆
- 关键词:脑梗死ABCD2评分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磁共振血管成像
- 中老年人群冠状动脉斑块特点的对比研究被引量:2
- 2014年
- 目的探讨中老年人群冠状动脉斑块分布特点及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CTA)在筛查冠状动脉斑块中的价值。方法收集102例中年受检者,105例老年受检者,进行冠状动脉CTA检查,分析受检者图像并统计冠状动脉斑块类型、数目及受累节段并进行比较。结果中年组斑块总数393个,钙化斑块166个,混合型斑块174个、软斑块53个,各占斑块总数的比例是42.2%,44.3%,13.5%。老年组斑块总数587个,钙化斑块336个,混合型斑块219个、软斑块32个,所占比例分别是57.2%,37.3%,5.5%。中年组与老年组在三种类型斑块个数所占比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老年组钙化斑块及软斑块最常受累节段与中年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老年人群冠状动脉斑块有明显特点,冠状动脉CTA能准确的筛查冠状动脉斑块。
- 臧海英李涛刘素佳张晗刘宏顺
- 关键词:冠状动脉疾病中年
- 新发孤立脑干梗死患者的病因和影像特点研究被引量:3
- 2020年
- 目的:探讨不同病因的新发孤立脑干梗死(Brainstem infarction,BSI)患者的临床和影像特点。方法:连续选取302例发病7天以内的非心源性新发孤立BSI患者;收集患者的临床相关信息;分析患者的头颅MRI特点,包括BSI的具体部位,BSI是否位于旁正中穿支动脉供血区、梗死的大小和体积、病因亚型等。结果:按照SSS-TOAST分型,150例(49.7%)BSI患者为小血管病变(SAD)病因分型,152例(50.3%)为大动脉病变(LAD)病因分型。BSI以桥脑病变最多,284例(94.0%)位于脑桥,139例(46.0%)为旁中央支动脉受累。旁正中动脉供血组Fazekas评分≥3分者81例,Fazekas评分平均3分,非旁正中动脉供血组Fazekas评分≥3分者73例,Fazekas评分平均2分,差异均有显著意义(P值分别为0.028、0.013)。陈旧性腔隙性梗死的数量,旁正中动脉供血组较多,两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值为0.037)。而关于梗死大小,梗死的最大长径、最大横径、最大高度和体积,非旁正中动脉供血组均大于旁正中动脉供血组,差异具有极显著意义(P值<0.000 1)。结论:不同病因的BSI患者的影像特点存在差异,临床工作中要注意评估而采取不同的治疗措施。
- 赵凤丽刘宏顺
- 关键词:脑干梗塞磁共振成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