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旭华

作品数:42 被引量:190H指数:9
供职机构: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首都医学发展科研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7篇期刊文章
  • 5篇会议论文

领域

  • 40篇医药卫生
  • 2篇生物学

主题

  • 18篇衰竭
  • 17篇肝衰
  • 17篇肝衰竭
  • 16篇急性肝
  • 15篇急性肝衰
  • 15篇急性肝衰竭
  • 14篇肝炎
  • 11篇慢性
  • 9篇乙型
  • 9篇氨基半乳糖
  • 9篇半乳糖
  • 9篇D-氨基半乳...
  • 8篇慢加急性肝衰...
  • 8篇肝细胞
  • 7篇重型
  • 6篇多糖
  • 6篇乙型肝炎
  • 6篇脂多糖
  • 6篇重型肝炎
  • 6篇慢性乙型

机构

  • 42篇首都医科大学...
  • 12篇中日友好医院
  • 2篇哈尔滨医科大...
  • 2篇河南科技大学
  • 2篇西安交通大学...
  • 1篇哈尔滨医科大...
  • 1篇北京市卫生局
  • 1篇北京地坛医院
  • 1篇北京中医药大...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西安交通大学...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解放军第30...
  • 1篇北京市昌平区...
  • 1篇北京市神经外...

作者

  • 42篇刘旭华
  • 33篇段钟平
  • 24篇陈煜
  • 13篇赵军
  • 11篇王泰龄
  • 8篇丁美
  • 7篇张晶
  • 6篇李卓
  • 6篇陈义森
  • 6篇张立洁
  • 6篇郑素军
  • 6篇高冀蓉
  • 6篇刘梅
  • 4篇祖可佳
  • 4篇邹怀宾
  • 3篇许伟红
  • 3篇宋晨朝
  • 3篇赵大伟
  • 3篇吕志武
  • 2篇张帆

传媒

  • 5篇胃肠病学和肝...
  • 5篇中华肝脏病杂...
  • 3篇实用肝脏病杂...
  • 2篇首都医科大学...
  • 2篇传染病网络动...
  • 2篇西安交通大学...
  • 2篇中国血液净化
  • 1篇世界华人消化...
  • 1篇传染病信息
  • 1篇临床荟萃
  • 1篇河北医药
  • 1篇中国综合临床
  • 1篇中华内科杂志
  • 1篇中华放射学杂...
  • 1篇北京医学
  • 1篇科技导报
  • 1篇肝脏
  • 1篇医学影像学杂...
  • 1篇透析与人工器...
  • 1篇中国民康医学

年份

  • 1篇2013
  • 1篇2012
  • 3篇2011
  • 13篇2010
  • 1篇2009
  • 9篇2008
  • 8篇2007
  • 2篇2006
  • 3篇2005
  • 1篇2002
4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N-乙酰半胱氨酸治疗猪药物性急性肝衰竭实验研究
目的:应用 NAC 治疗 D-氨基半乳糖诱导建立的急性肝衰竭动物模型,以观察 NAC 治疗急性肝衰竭的效果以及药物作用机制。方法:D-氨基半乳糖建立急性肝衰竭动物模型后,治疗组于静脉导管滴注 D- 氨基半乳糖后6小时,2...
任锋陈煜张培豪赵军刘旭华段钟平
关键词:急性肝功能衰竭N-乙酰半胱氨酸治疗疗效评价动物模型
文献传递
慢性重型肝炎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TLR2、TLR3和TLR9的mRNA表达被引量:5
2010年
目的观察慢性重型肝炎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TLR2、TLR3和TLR9的mRNA表达,为慢性重型肝炎发病机制的研究提供思路。方法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慢性重型肝炎患者PBMC后,提取总RNA,并逆转录为cDNA,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TLR2、TLR3和TLR9表达,并以肝硬化患者作为对照。结果慢性重型肝炎患者PBMC中TLR2和TLR9的mRNA表达较肝硬化患者明显增高,慢性重型肝炎患者TLR2和TLR9表达分别为肝硬化患者的2.73和2.52倍,而慢性重型肝炎患者TLR3的mRNA表达较肝硬化患者减少,慢性重型肝炎患者TLR3表达为肝硬化患者的88%。结论 TLR2、TLR9上调和TLR3下调可能参与了慢性重型肝炎的发病过程;动态观察患者体内TLRs表达可能更有助于揭示TLRs在慢性重型肝炎发病机制中的作用。
陈煜时红波张帆丁美赵军刘旭华段钟平
关键词:慢性重型肝炎外周血单个核细胞TOLL样受体实时荧光定量PCR
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失代偿期多层螺旋CT表现
目的探讨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BC)失代偿期的多层螺旋CT(MSCT)影像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2月至2010年1月临床确诊的24例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MSCT影像资料,同时选取30例乙肝肝硬化失代偿期...
张瑞池刘旭华赵大伟陈煜
关键词: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失代偿期影像学表现
文献传递
D-氨基半乳糖/脂多糖诱导急性肝衰竭大鼠肝细胞凋亡的电镜观察被引量:5
2008年
目的通过透射电镜观察急性肝衰竭大鼠肝脏超微结构,以了解肝细胞凋亡的形态学变化。方法给予雌性Wistar大鼠D-氨基半乳糖/脂多糖联合腹腔注射,计算其死亡率及生存时间,动态观察给药后4、8、12小时肝功能和组织病理学变化,并以TUNEL法检测和电镜观察原位细胞凋亡。结果实验组80%大鼠死于急性肝衰竭,平均生存时间为15.6±1.8小时。给药后4小时电镜观察,发现肝细胞线粒体肿胀、内质网扩张,胞浆包含体形成,部分细胞核呈早期凋亡表现,细胞内凋亡小体形成;8小时时,肝细胞凋亡明显增多并呈不同阶段表现,凋亡肝细胞内线粒体病变程度不一;TUNEL检测给药后8小时肝细胞,凋亡指数达高峰,与电镜观察结果一致。结论肝细胞凋亡为D-氨基半乳糖/脂多糖致急性肝衰竭大鼠肝细胞的主要病理形态学表现,这可能为该类型肝衰竭的主要病理学变化基础。
丁美刘旭华段钟平张晶孙异临王泰龄
关键词:急性肝衰竭D-氨基半乳糖脂多糖超微结构
永生化肝细胞系研究进展
2005年
衰老是体外培养的哺乳动物细胞的一般特性。从动物或人的组织细胞取材培养,体外经过第一次传代后的具有增殖能力的细胞群体称为细胞系。一些细胞系在体外有一定寿命,只能有限期传代,一般不超过50代,称为有限细胞系;另一类体外培养的细胞经过自发的或受外界因素的影响从增殖衰老危机中逃离,从而具有无限增殖能力、可以无限传代的细胞系称为永生化细胞系。
刘旭华段钟平
关键词:哺乳动物细胞永生化细胞系增殖能力体外培养组织细胞细胞群体
91例慢性乙型重型肝炎肝衰竭患者的临床病理分析被引量:18
2010年
目的 观察慢性乙型重型肝炎(CSHB)肝衰竭的临床和病理形态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91例CSHB临床和病理资料,按其发病前基础病情分为慢性HBV携带组(HBC)、慢性乙型肝炎组(CHB)和肝硬化组(LC),分析各组患者出现肝衰竭的类型、临床特点和病理特点.结果 91例CSHB患者中,男性74例,女性17例,平均年龄(40.6±11.2)岁,发生在HBC者9例(9.9%)、CHB者7例(7.7%)、LC者75例(82.4%).平均年龄在HBC组为(25.8±6.6)岁、CHB组为(36.9±9.0)岁、LC组为(42.0±10.5),HBC组平均年龄较CHB组和LC组小,P值分别为0.032和0.001.各组患者肝衰竭类型均以哑急性为主,发生肝衰竭时间为15~150d,平均(42.2±30.6)d,以黄疸深、腹水为突出特点.常见诱因为劳累、重叠感染、病毒变异、应用肝损伤药物及饮酒.各组CSHB患者的凝血酶原时间、活动度和总胆红素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白蛋白、胆碱酯酶在LC组分别为(30.3±5.1)g/L和(2926.8±1471.1)U/L、HBC组分别为(35.6±5.1)g/L和(4363.5±2063.2)U/L、CHB组分别为(37.4±5.0)g/L和(5167.1±1522.1)U/L,LC组白蛋白、胆碱酯酶均明显低于HBC组和CHB组,F值分别为9.450和9.297,P值均<0.01.胆固醇LC组为(1.8±1.0)mmol/L、HBC组为(2.9±1.0)mmol/L,LC组低于HBC组,P=0.03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BV DNA定量HBC组为(6.8±1.7)log10拷贝/ml、LC组为(4.2±2.6)log10拷贝/ml,HBC组高于LC组,P=0.01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BC和CHB基础上的CSHB肝脏病理表现主要为大块或亚大块坏死,病变较均匀,与急性/亚急性重型肝炎的病理特点并无显著区别,CHB基础上的CSHB,出现广泛坏死时极易掩盖原有病变,Masson染色可显示汇管区周围纤维化.肝硬化基础上者病变不均一,大块或亚大块坏死的同时总有部分结节保留,不同部位坏死范围及新旧程度不一.结论 我国CSHB多发生于肝硬化基础上,其病理特征与慢加急/亚急性肝�
刘旭华郑素军祖可佳陈煜陈义森王泰龄段钟平
关键词:肝炎乙型慢性肝功能衰竭
肝硬化患者吲哚菁绿清除试验的临床评价被引量:15
2009年
目的探讨肝硬化患者吲哚菁绿(ICG)清除试验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6月至2009年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28例肝硬化患者的临床资料。检测患者肝功能、凝血功能、肾功能、有无腹腔积液、胃镜下食管静脉曲张程度等指标,计算肝功能CTP评分并分级,同时检测患者的ICG滞留率,采用Spearman等级相关性分析及t检验比较ICG滞留率与CTP分级、食管静脉曲张的关系。结果28例肝硬化患者ICG滞留率与CTP分级呈正相关(r=0.576,P〈0.01)。CTP分级A级的患者凝血酶原活动度(PTA)变化范围为70%~98%,均接近正常,且最高值是最低值的1.40倍;ICG滞留率变化范围为12%~54%,均高于正常,且最高值是最低值的4.36倍。胃镜下食管静脉曲张程度与所对应的ICG滞留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1.803,P〉0.05)。结论ICG滞留率可以反映肝脏储备功能,且较PTA等静态指标更敏感,但它不能反映食管静脉曲张程度。
康玮玮周莉刘旭华赵军陈煜
关键词:肝硬化
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和自身免疫性肝炎重叠综合征患者的临床特征分析被引量:6
2006年
目的分析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BC)和自身免疫性肝炎(AIH)重叠综合征(PBC/AIH重叠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表现和肝组织病理学的特点。方法对124例自身免疫性肝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根据国际自身免疫性肝炎小组修订的诊断标准,筛选出19例PBC/AIH重叠综合征患者,分析比较PBC/AIH重叠综合征和单纯PBC、AIH患者的临床表现、肝组织病理学变化。结果124例自身免疫性肝病患者中19例PBC/AIH重叠综合征,单纯PBC55例、AIH49例,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PSC)1例,分别占15.32%、44.35%、39.52%和0.81%。PBC/AIH重叠综合征实验室检查具有AIH的特点,如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免疫球蛋白G的明显升高,同时具有PBC的特点,如转肽酶、碱性磷酸酶、免疫球蛋白M的显著增高;自身抗体检测可见抗核抗体、抗平滑肌抗体、抗线粒体抗体、M2抗体阳性;肝组织病理结果显示,兼有PBC和AIH的特点,如界面炎和碎屑样坏死,汇管区浆细胞浸润,胆管不同程度病变。结论PBC/AIH重叠综合征并非罕见,它的临床表现、肝组织病理学具有PBC和AIH的双重特征,应对此病充分认识,探索有效的治疗方案。
高冀蓉乔玲李侗曾刘旭华王颖孟忻侯维李卓陈义森
关键词:自身免疫性肝病肝硬化
侧脑室注入胃动素对大鼠摄食及学习记忆能力的影响被引量:5
2011年
目的探讨侧脑室注入胃动素(motilin)对大鼠摄食及学习记忆能力的影响。方法采用成年SD大鼠侧脑室胃动素注入的方法,测量大鼠进食量及体重变化,并利用被动避暗回避反射实验检测大鼠的学习记忆能力。结果第2、4、6、8、10、12、14天Motilin组大鼠每日平均摄食量较多,与正常对照组及人工脑脊液(ACSF)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正常对照组与ACSF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正常对照组、ACSF组、Motilin组大鼠在第2天的体重变化分别为(3.9±1.5)g、(-1.8±1.9)g、(-1.6±2.2)g,与正常对照组比较,ACSF组和Motilin组大鼠体重变化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CSF组与Motilin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第4、6、8、10、12、14天Motilin组大鼠每日体重增加为负值,与正常对照组及ACSF组(体重增加为正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正常对照组与ACSF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被动避暗回避反射实验结果显示,侧脑室注射Motilin组进洞潜伏期最短[(86.59±35.85)s],平均错误次数最多[(4.57±2.12)次],与正常对照组及ACSF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正常对照组与ACSF组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侧脑室注射胃动素可使大鼠体重减轻,摄食量增加,学习记忆能力下降。
刘梅郑素军董蕾段钟平陈煜刘旭华曹红梅
关键词:胃动素摄食记忆
永生化肝细胞系研究进展
2005年
原代肝细胞由于体外生存期短培养困难而限制了它的应用,近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的发展使正常细胞永生化成为可能。肝细胞的永生化对于药物毒理、生物人工肝脏支持以及肝脏组织工程的研究都具有非常深远的意义。本文就近年国外学者构建的永生化肝细胞系及相关研究作一阐述,并讨论其应用前景和可能面临的问题。
刘旭华段钟平
关键词:永生化肝细胞细胞系端粒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