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清海
- 作品数:40 被引量:111H指数:5
- 供职机构: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首都医科大学校长研究基金北京市卫生系统高层次卫生技术人才培养项目“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 丙泊酚麻醉下静脉注射多巴胺对脑电监测指标及镇静评分的影响被引量:6
- 2011年
- 目的探讨丙泊酚麻醉下静脉注射多巴胺对脑电监测指标[双频谱指数(BIS)、熵指数]及镇静评分(OAA/S)的影响。方法选择9例ASAⅠ-Ⅱ级全麻下手术患者,给予丙泊酚镇静麻醉,当OAA/S=2时,维持此时血浆/效应室浓度(Cp/Ce)不变,静脉单次注射多巴胺3~5mg,记录注射前1min、注射后第1~5min内BIS、熵指数[反应熵(RE)和状态熵(SE)]、OAA/S评分及平均动脉压(MAP)的变化。结果 OAA/S=2时的Cp/Ce为1.71±0.42;静脉注射多巴胺后,5例BIS显著升高,4例BIS>70,增高值主要集中在第3、4min内;9例熵指数自第2min起呈上升趋势,6例与注射前比较明显增加,并且RE、SE差值增加;BIS及熵指数的增高迟于MAP的增高;5例OAA/S评分≥4。结论丙泊酚镇静麻醉下,OAA/S=2时静脉注射多巴胺可出现BIS、熵指数及镇静评分增加现象,具有唤醒作用;熵指数在反映多巴胺唤醒效应时更敏感。
- 薛纪秀徐国勋刘清海王克杰王天龙李冰杨利利
- 关键词:二异丙酚麻醉多巴胺双频谱指数镇静评分
- 血栓弹力图指导的凝血管理对儿童大脑半球切除术异体成分血输注需求的影响
- 2024年
- 目的分析血栓弹力图指导的凝血管理对儿童大脑半球切除术异体成分血输注需求的影响。方法回顾性收集2011年1月1日至2023年10月31日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38例行大脑半球切除术患儿的临床资料,根据术中是否应用血栓弹力图指导凝血管理分为研究组(n=17)和对照组(n=21)。比较两组患儿基本临床信息及手术情况。主要研究终点为患儿异体成分血输注率,包括血浆输注率、红细胞输注率及血小板输注率。次要研究终点为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期间癫痫发作率、术后血栓栓塞事件发生率及住院时间等。结果研究组男13例,女4例,年龄(5.7±3.3)岁;对照组男16例,女5例,年龄(7.4±3.4)岁。研究组患儿手术时间、麻醉时间及预防性氨甲环酸使用率分别为(424.5±98.5)min、(542.8±106.9)min及94.1%(16/17),均高于对照组的(353.1±85.3)min、(445.3±87.9)min及47.6%(10/21)(均P<0.05)。研究组术中及围手术期异体血浆输注率分别为52.9%(9/17)及64.7%(11/17),均低于对照组的90.5%(19/21)及95.2%(20/21)(均P<0.05)。研究组纤维蛋白原输注率为58.8%(10/17),高于对照组的4.8%(1/21)(P=0.001)。两组患儿术中及围手术期异体红细胞输注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患儿均未输注血小板。两组患儿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期间癫痫发作率以及住院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患儿术后均未发生血栓栓塞事件。结论血栓弹力图指导的凝血管理可降低儿童大脑半球切除术的异体血浆输注需求,未降低异体红细胞输注需求。
- 冯华王淳秀刘清海肖玮王天龙
- 关键词:大脑半球切除术血栓弹力图输血
- 腹腔镜和后腹腔镜手术中二氧化碳气腹对无创脑氧饱和度的影响被引量:4
- 2013年
- 目的探讨腹腔镜和后腹腔镜手术中二氧化碳气腹对无创脑氧饱和度(cerebral tissue oxygen saturation,SCT O2)的影响。方法纳入知情同意的腹腔镜结肠癌手术(L组)及后腹腔镜肾癌手术(R组)患者,排除脑卒中、颈动脉狭窄以及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应用FORE-SIGHT近红外光仪监测S CT O2,双侧电极对称贴于患者额部,采集两侧数据取平均值。麻醉采用依托咪酯静脉诱导,丙泊酚和瑞芬太尼麻醉维持,机械控制通气初始参数为吸入氧浓度(FiO2)=1.0、潮气量8 ml/kg、呼吸频率15次/min,气腹前调整潮气量维持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于35 mmHg水平。二氧化碳气腹压力设定为14 mmHg。麻醉期间常规监测生命体征并行血气分析。记录入室时(T0)、气腹前(T1)、气腹30 min(T2)的S CT O2、pH、动脉氧分压(PaO2)、动脉二氧化碳分压(PaCO2)、PetCO2、平均动脉压(MAP)、红细胞压积(HCT)。结果L组24例,男9例,女15例,平均年龄(52±14)岁;R组24例,男21例,女3例,平均年龄(64±9)岁。两组患者T2时的PaCO2较T1时均明显升高(P<0.05),且R组明显高于L组(P=0.000);两组T2时的S CT O2较T0、T1均明显增高(P<0.05),但两组间S CT O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组患者T2时PaCO2与PetCO2的差值为13.0 mmHg。结论腹腔镜与后腹腔镜手术中产生的高碳酸血症使脑氧饱和度升高,并且在短时间内升高水平一致。
- 刘清海王天龙黄兵
- 关键词:脑氧饱和度气腹全身麻醉
- 右美托咪定镇静在脑深部电刺激术中的应用进展被引量:6
- 2017年
- 脑深部电刺激术是药物难治性帕金森病患者治疗的有效手段,术中进行脑深部核团的微电极记录以及临床测试期间患者的配合至关重要。局麻虽然广泛采用,但是患者的紧张焦虑,高血压会增加颅内出血的风险,因此麻醉管理要考虑不干扰微电极记录以及患者配合,
- 刘清海王天龙
- 关键词:脑深部电刺激术微电极记录紧张焦虑颅内出血
- 全麻下后腹腔镜手术对血浆血管活性肽的影响被引量:1
- 2007年
- 近年来,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等优点的腹腔镜技术在泌尿外科经后腹腔手术中应用日趋广泛。但是,由于后腹膜是面积广泛的潜在腔隙,充气后吸收二氧化碳引发的一系列病理生理变化比较突出。本研究通过观察气腹后循环、血气参数及血浆血管活性肽的改变,评估后腹腔手术中气腹对循环系统的可能影响。
- 范隆薛纪秀王克杰魏立民程玮涛刘清海
- 关键词:腹腔镜检查降钙素基因相关肽泌尿外科手术
- 模拟驱动程序结合微格教学在住院医师培养中的探索与应用
- 目的:根据教育家George Miller的医学教育层次目标与能力进阶的思想,探索模拟驱动程序结合微格教学在年轻住院医师培养中的可行性。
方法:选择3年以下麻醉住院医师20名,在模拟系统中编制8项急危重症程序,...
- 薛纪秀刘清海王克杰魏立民张瑛
- 关键词:微格教学住院医师临床思维医学教育
- 文献传递
- 宣武医院 构建麻醉学模拟教育模式被引量:1
- 2015年
- 医学模拟教育是继续教育中一种非常重要的教育手段,可以模拟贴近临床的标准化病例,便于教学和评价。麻醉医生工作在高风险的环境中,不仅要面对患者复杂多变的病情,而且要处理手术创伤带来的风险。因此提高危重患者的麻醉管理水平是麻醉医生继续教育的重要内容。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麻醉手术科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和高仿真模拟系统建立了一套完整的麻醉模拟教育培训体系,通过连续6年的不断完善和积极探索积累了麻醉学模拟教育的成功经验。
- 刘清海
- 关键词:麻醉学教育培训体系现代化信息技术麻醉手术教育模式医生工作
- 脑氧饱和度监测在反屈氏位腹腔镜手术中的应用
- 2014年
- 目的观察反屈氏位腹腔镜手术期间,患者无创局部脑氧饱和度(cerebraltissueoxygensaturation,ScrO2)变化及特点。方法选择择期行腹腔镜手术的胃肠道肿瘤患者20例,采用无创FORE—SIGHT近红外光仪监测双侧额部ScrO2,清醒状态下记录基础值(T0),分析二氧化碳(CO2)气腹前(T1)以及30°反屈氏位气腹下每隔15min(T2~T9)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end-tidalcarbondioxide,PETCO2)及ScrO2数据,同期采集患者的平均动脉压(meanarterialpressure,MAP)和体温,以及术前、术后的血红蛋白浓度。计算气腹期间ScrO2的变化幅度。随访术后神经系统并发症。结果①患者麻醉前清醒状态下ScrO2基础值:左侧为(72±6)%、右侧为(72±4)%,气腹前:左侧(75±6)%、右侧(74±5)%。气腹75min后ScrO2增高达峰值:左侧为(84±5)%、右侧为(81±4)%,均较基础值显著增加(P〈0.05)。②气腹期间,与气腹前比较ScrO2左侧增幅(8±6)%,右侧增幅(8±6)%,增幅最大值左侧达15.49%,右侧达17.14%。③CO2气腹期间PETCO2的变化:气腹前为(33.8±2.3)mmHg(1mmHg=0.133kPa),气腹15min后达到(38.4±2.8)mmHg,75min后达峰值(40.8±2.2)mmHg,均较气腹前显著增加(P〈0.05)。④各时点MAP、体温、血红蛋白浓度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反屈氏位CO2气腹条件下ScrO2持续增高,与CO2气腹所致的高碳酸血症性脑血管扩张及脑血流增加、吸入氧浓度升高有关,适度高碳酸血症有益于CO2气腹下脑氧供需平衡的维持。
- 刘清海王天龙
- 关键词:脑氧饱和度二氧化碳气腹腹腔镜手术
- 高仿真人模拟危重症事件驱动程序结合微格教学在住院医师培训中的探索与应用被引量:9
- 2009年
- 目的根据教育家GeorgeMiller的医学教育层次目标与能力进阶的思想,探索高仿真模拟人驱动程序结合微格教学在年轻住院医师培养中的可行性。方法选择3年以下麻醉住院医师20名,在模拟系统中编制8项急危重症救治程序,并用微格教学理念对其原则要领进行分解定格量化;经过测试-反馈-自我分析-教师指导-总结-再演练-再测试等培训,并收集培训住院医师对本培训项目的反馈表。结果接受培训的T组其各项测试成绩均明显高于未接受培训的N组(P〈0.05)。结论从培训结果及反馈表中可见,模拟微格教学的结合,可以使年轻住院医师不受时间和患者安危的限制,并且突出了学习的要领及关健点。因此此培训项目对拓宽年轻住院医师的教学方式、对临床思维与技能的提高、缩短适应临床工作能力的时间具有辅助作用。
- 王天龙薛纪秀刘清海王克杰魏立民
- 关键词:微格教学住院医师
- 血管内治疗颅内动脉瘤全麻诱导期中复合不同降压药的血压控制效果
- 2007年
- 目的探讨血管内治疗颅内动脉瘤时,采用不同降压药物控制性降压的效果。方法将45例颅内动脉瘤患者分为3组,每组15例,分别为乌拉地尔+艾司洛尔组(A组)、尼卡地平+艾司洛尔组(B组)、对照组(C组)。均选择气管内插管全身麻醉。麻醉诱导后,A组给予乌拉地尔10 mg、艾司洛尔0.5 mg/kg,B组给予尼卡地平0.5 mg、艾司洛尔0.5 mg/kg,C组仅单纯使用全麻药(咪达唑仑、芬太尼、依托咪酯和维库溴铵诱导),不辅助任何血管活性药物。观察麻醉前血压,气管插管后1、3、10 min及气管插管拔管前、后的血压变化和心率变化。结果3组麻醉前入室时血压(收缩压)分别为A组(116±26)mmHg、B组(120±22)mmHg、C组(124±19)mmHg;气管插管后1 min,3组收缩压均有升高,分别为A组(126±29)mmHg、B组(122±19)mmHg、C组(145±18)mmHg;气管插管后3 min血压开始下降;气管插管后10min,3组收缩压均低于入室时收缩压,分别为A组(105±15)mmHg、B组(96±11)mmHg、C组(116±18)mmHg。气管插管后1 min血压上升幅度为C组>A组>B组(P<0.05);气管插管后10 min血压降低幅度为B组>A组>C组(P<0.05);拔管前和拔管后即刻血压、心率均明显升高,升高幅度为C组>A组>B组(P<0.05)。结论颅内动脉瘤血管内治疗时,需调控血压,尤其在麻醉诱导期及气管插管前后。应用适量降压药可有效降低应激反应。尼卡地平+艾司洛尔比乌拉地尔+艾司洛尔降压效果更确切。
- 葛明非田肇隆刘清海徐娜魏立民王克杰
- 关键词:颅内动脉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