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吴霓

作品数:28 被引量:61H指数:6
供职机构:暨南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生物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农业科学理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2篇期刊文章
  • 5篇会议论文
  • 1篇专利

领域

  • 11篇生物学
  • 10篇环境科学与工...
  • 6篇农业科学
  • 2篇理学
  • 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0篇毒素
  • 10篇毒性
  • 9篇海域
  • 8篇贝类
  • 7篇溶血毒素
  • 7篇麻痹性贝类毒...
  • 6篇藻类
  • 6篇急性毒性
  • 6篇海洋卡盾藻
  • 5篇液相色谱
  • 5篇色谱
  • 5篇相色谱
  • 5篇高效液相
  • 5篇高效液相色谱
  • 4篇溶血活性
  • 4篇卤虫
  • 4篇产毒
  • 3篇毒性试验
  • 3篇液相
  • 3篇营养盐

机构

  • 28篇暨南大学
  • 8篇华南师范大学
  • 1篇教育部
  • 1篇中国科学院

作者

  • 28篇吴霓
  • 25篇江天久
  • 10篇江涛
  • 6篇杜克梅
  • 5篇桓清柳
  • 3篇徐艳红
  • 2篇温众杰
  • 2篇吕颂辉
  • 2篇邓国群
  • 2篇黄翔
  • 2篇王锐
  • 2篇钟艳
  • 2篇曹洁茹
  • 2篇胡蓉
  • 1篇徐晓娇
  • 1篇王爱辉
  • 1篇徐轶肖
  • 1篇张文
  • 1篇沈萍萍
  • 1篇李支薇

传媒

  • 9篇海洋环境科学
  • 3篇暨南大学学报...
  • 2篇环境科学
  • 2篇水产学报
  • 1篇分析化学
  • 1篇中国环境科学
  • 1篇分析试验室
  • 1篇光谱学与光谱...
  • 1篇生态科学
  • 1篇安全与环境学...

年份

  • 1篇2018
  • 1篇2017
  • 2篇2016
  • 1篇2015
  • 3篇2014
  • 7篇2013
  • 7篇2012
  • 5篇2011
  • 1篇2009
2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海洋卡盾藻对卤虫的急性毒性效应被引量:5
2012年
研究了海洋卡盾藻在不同生长阶段和不同密度下对卤虫的急性毒性效应.结果表明,海洋卡盾藻的含藻培养液和除藻过滤液均对卤虫有致死作用,且前者毒性大于后者.对数生长初期的海洋卡盾藻含藻培养液的毒性作用最强,卤虫暴露在3.0×104cells/mL藻液48h后,死亡率达到83%;对数生长后期海洋卡盾藻含藻培养液也具有较强的毒性,48 h卤虫死亡率为73%;衰亡期含藻培养液毒性最弱,48 h卤虫死亡率为33%.海洋卡盾藻含藻培养液和除藻过滤液(对数生长期,10 d)的浓度对数与卤虫的死亡机率单位呈线性关系,含藻培养液对卤虫24 h半致死浓度(LD50)为1.92×104cells/mL,而除藻过滤液对卤虫的24 h LD50为3.34×104cells/mL.卤虫在海洋卡盾藻含藻培养液中的暴露时间(48 h内)与死亡率呈线性相关关系,在藻密度为3.75×104cells/mL时,海洋卡盾藻含藻培养液对卤虫的半致死时间(LT50)为17.3 h.
徐艳红江涛沈萍萍王锐吴霓江天久
关键词:海洋卡盾藻卤虫急性毒性试验死亡率
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法测定西加鱼毒素P-CTX-1被引量:1
2013年
建立了对西加鱼毒素中主要成分P-CTX-1的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检测方法。色谱条件为色谱柱C18(2.1mm×50mm,1.7μm),柱温40℃。以0.1%甲酸-5mmol/L乙酸铵水溶液和乙腈溶液作为流动相,梯度洗脱(0~3.0min50%A→5%A,3.0~4.5min5%A→50%A),流速为0.6mL/min。质谱条件为电喷雾正离子模式,[M+NH4]+作为前体离子进行多级反应监测,以质荷比(m/z)为1058和1076的子离子分别作为P-CTX-1的定性和定量离子,源温度105℃,喷雾温度350℃,提取电压4.0V,锥气流速49mL/min,喷雾气流速750L/h。在此检测条件下西加鱼毒素P-CTX-1的检出限达0.175μg/L,平均加标回收率为66.0±2.0%,相对标准偏差为6.0%。利用该方法检测了6份采自西太平洋珊瑚礁的鱼类样品,在其中5份样品中检测出P-CTX-1。
桓清柳吴霓王爱辉温众杰江天久
关键词: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
抑食金球藻对卤虫和鼠的急性毒性及对兔皮肤和眼的刺激作用被引量:1
2014年
2011年夏季,我国秦皇岛沿岸海域再次暴发了大面积的微微型浮游植物抑食金球藻褐潮。为了弄清该藻的毒性以及评估其对人们生命健康的影响,本实验以卤虫作为受试生物,在室内条件下测试了该褐潮水体对卤虫的急性毒性及卤虫对该藻的摄食作用,并以室内纯种培养的抑食金球藻对小白兔进行急性皮肤刺激和眼刺激实验,对小白鼠进行急性经口毒性实验。结果表明,抑食金球藻褐潮水体对卤虫无急性毒性,卤虫能以抑食金球藻为食,摄食率随着摄食藻密度的升高而上升。抑食金球藻藻液对实验兔的皮肤和眼睛无明显刺激作用,对小白鼠无急性毒性作用。该藻暴发褐潮时,对人们的生命健康安全影响较小。
吴霓徐晓娇江天久江涛吕颂辉
关键词:急性毒性卤虫摄食率
海洋卡盾藻日本株过氧化氢产生的影响因素被引量:1
2011年
对海洋卡盾藻日本株(Chattonella marina Japan,CMJP)在不同盐度、营养盐条件及不同生长期的过氧化氢产生特点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H2O2浓度峰值出现在CMJP对数生长期(4—8d),以第6d达到最大,为0.97×10^-4 nmol/cell.在N:P为8:1和16:1的情况下,CMJP生长较快,藻细胞在对数生长末期之前一直保持较高密度.CMJP产生的H2O2量与藻类生长呈现出一定的相反趋势,在藻细胞适宜生长的N:P下,产生的H2O2浓度较小.在N:P为16:1时单个藻细胞的H2O2量最低(0.40×10^-4 nmol/cell),仅是N:P为32:1时(1.17×10^-4 nmol/cell)1/3,N:P为8:1时,单个藻细胞的H2O2浓度为0.63×10^-4gnmol/cell.CMJP在盐度为20,25psu时生长较好且藻细胞达到较高密度,在盐度为10,15,30psu时藻密度较低,表明低盐和高盐条件均不利于CMJP的生长.盐度对CMJP过氧化氢的产量有一定的影响,在高盐度下单个藻细胞的H2O2产量增加,盐度为30psu时,H2O2浓度最高(1.1×10^-4nmol/cell).
江涛陈文静吴霓江天久
关键词:海洋卡盾藻过氧化氢活性氧
一种检测藻类溶血毒素活性的方法与应用
本发明公开一种检测藻类溶血毒素活性的方法与应用。该方法通过荧光分光光度计测定藻细胞样品的三维荧光,得到藻细胞样品的三维荧光数据;再将藻细胞样品的三维荧光数据转换成TXT文件格式,根据Delaunay三角形方法,消除藻类三...
桓清柳吴霓李支薇杜克梅江天久
文献传递
粤西海域麻痹性贝类毒素成分特征分析被引量:1
2013年
为了弄清广东西部沿海麻痹性贝类毒素(paralytic shellfish poisoning,PSP)的主要成分,该文于2005年—2006年间在粤西近岸重点养殖区采集主要经济贝类,运用高效液相色谱技术对其进行了麻痹性贝类毒素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在染毒的贝类样品中共检出PSP的11种成分,主要成分为STX和C1,检出率分别为77.78%和66.67%,且STX的含量较高。其次为GTX4和dcGTX2-3,检出率均为55.56%,其含量普遍较低。总体上,麻痹性贝毒成分在粤西海域的分布具有一定的地域性、季节性和贝类种间差异。地域上,PSP主要分布在北津港、海陵湾和流沙湾;季节上毒素含量在春季末达到高峰;托氏毛蚶(Scapharca troscheli)对PSP的积累能力较强,相比于其它贝类,其体内PSP含量最高,达2.85 nmol/g,毒性达55.99μgSTX/100g。该研究结果可为广东沿海赤潮生物毒素的监测和管理提供理论依据。
冷科明吴霓杜克梅邓国群江天久
关键词:麻痹性贝类毒素贝类高效液相色谱
粤中海域麻痹性贝类毒素成分特征分析被引量:4
2014年
运用液相色谱—柱后衍生荧光检测技术,对2005~2006年在粤中近岸重点养殖区采集的主要经济贝类进行麻痹性贝类毒素(PSP)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在染毒的贝类样品中共检出麻痹性贝类毒素的10种成分,低毒性的C1和dcGTX2的检出率最高,均在90%以上。其次为C2,达80%。高毒力的STX检出率较低,未检出neoSTX和dcSTX毒素。麻痹性贝类毒素的成分及染毒状况在粤中海域的分布具有明显的地域性、季节性和贝类种间差异。地域上,不同海域同一种贝类体中的毒素成分差异较大。在季节上,夏季近江牡蛎(Crassostrea rivularis)体中的毒素含量最高。主要染毒贝类为牡蛎(Crassostrea spp.)、华贵栉孔扇贝(Chlamys nobilis)和翡翠贻贝(Perna viridis),其中,华贵栉孔扇贝在所检测的贝类中毒素含量最高。
冷科明吴霓杜克梅邓国群江天久
关键词:麻痹性贝类毒素贝类高效液相色谱
高效液相色谱分析鱼毒性藻类海洋卡盾藻溶血毒素被引量:2
2012年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技术(HPLC)分离和分析了海洋卡盾藻(香港株)溶血毒素的甲醇粗提物,通过对比不同流动相、检测波长、等度和梯度洗脱方式,初步建立了分析其溶血毒素的HPLC方法。结果表明,采用梯度洗脱的方法,海洋卡盾藻溶血毒素的粗提物在50 min内取得了较好地分离。色谱条件为C8硅胶柱(4.6 mm×150 mm,5μm),流动相为乙腈和水,梯度洗脱(0~10 min,60%→80%乙腈;10~40 min,80%→90%乙腈;40~50 min,90%乙腈);紫外检测器检测波长为205和448 nm;流速为0.8 mL/min;柱温为25℃。用兔血红细胞法对各个主要色谱峰进行溶血活性检测显示,海洋卡盾藻(香港株)的溶血毒素至少含有5种成分。光谱分析显示一种成分的紫外吸收高峰在448 nm,一种未完全分离的混合组分的紫外吸收高峰为440和446 nm,另外3种成分的紫外吸收高峰为205 nm。
吴霓江天久江涛
关键词:高效液相色谱法海洋卡盾藻溶血毒素
海南岛近岸海域贝类中的麻痹性贝类毒素被引量:4
2016年
为了弄清海南岛近岸海域麻痹性贝类毒素(paralytic shellfish poison,PSP)的污染状况,于2010年12月至2011年9月间,在海南岛近岸海域设立了5个采样点,采集了14种贝类共95份样品,用小白鼠生物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法对样品进行PSP的毒性测定和毒素分析。结果显示,海南岛海域贝类软组织中PSP含量普遍较低,最高检出毒力值为3.576 Mu/g,低于我国目前暂定的4 Mu/g警戒值,检出率为11.58%;贝类中PSP的检出率季节性变化显著,以冬季最高,达62.5%,夏末次之,为3.26%,春季和夏初均未检出PSP。另外,贝类中PSP毒素污染状况也具有明显的地理分布差异,产于陵水、文昌海域的贝类中毒素检出率较高。主要染毒贝类为近江牡蛎(Crassostrea rivularis)、细纹卵蛤(Pitar striata)、白织纹螺(Nassarius coronatus)、翡翠贻贝(Perna viridis)和栉江珧(Atrina pectinata)。经高效液相色谱荧光检测法分析染毒的贝样发现,贝类中含有11种PSP成分,分别为GTX4、GTX1、C1、C2、NEO、STX、dc GTX2、dc GTX3、GTX3、GTX2和dc STX,其中,GTX1,GTX4,C1,C2检出率分别为90.9%,100%,81.8%和81.8%,为染毒贝类中的主要毒素成分。
李政菊胡蓉吴霓江天久徐轶肖
关键词:贝类麻痹性贝类毒素高效液相色谱法
N、P、Mn和Fe对链状裸甲藻生长和产毒的影响被引量:7
2012年
为了解营养盐因子对链状裸甲藻(Gymnodinium catenatum(香港株))的生长和产毒的影响,本文采用单因子实验方法,研究在不同N、P、Mn和Fe浓度条件下,链状裸甲藻生长和产毒情况。结果表明,在N浓度低于300.00 mg/L和P浓度低于20.00 mg/L的范围内,链状裸甲藻的对数生长期和最高细胞数随N、P浓度的增加而升高,对数生长期可达64 d以上,最高细胞数达5.01×103/mL,Mn对链状裸甲藻生长的影响不明显,高浓度Fe和低浓度Fe均不利于链状裸甲藻的生长,最适Fe浓度为3.15 mg/L左右。链状裸甲藻产生的的麻痹性贝类毒素主要成分为C毒素(C1-2)、GTX5(B1)、dcGTX2-3和dcSTX,以低毒性的C毒素和GTX5为主。N、P、Mn和Fe浓度对链状裸甲藻所产毒素的成分种类没有影响,但可影响产毒量及各毒素成分的比例;藻细胞最高产毒量为3.3 pg STX Equal/cell,最低为0.9 pg STX Equal/cell,低P和低Mn有利于藻细胞产毒,高毒力的dcSTX在毒素中的比例也较高。
胡蓉徐艳红张文吴霓江涛江天久
关键词:营养盐毒素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