姬秀焕
- 作品数:14 被引量:69H指数:5
- 供职机构:温州医科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浙江省公益性技术应用研究计划项目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浙江省科技厅国际合作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原发性胃肠道结外自然杀伤/T细胞淋巴瘤鼻型七例临床病理分析
- 2021年
- 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08年1月至2017年12月共收治7例原发于胃肠道的结外自然杀伤/T细胞淋巴瘤(ENKTCL)鼻型患者,男3例、女4例,中位年龄(范围)为55岁(22~84岁),病变位于小肠3例、结肠2例、胃和直肠各1例。内镜下或大体标本表现以多发性溃疡性病变为主(6例)。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腹痛5例、发热4例、便血3例、体重减轻3例,3例并发消化道出血、2例并发肠穿孔。病理组织学方面,5例手术标本和2例活体组织检查标本均可见异型淋巴样细胞弥漫浸润,手术标本可见浸润肠壁或胃壁全层;所有标本均可见固有腺体数目减少或被破坏消失,部分可见血管壁淋巴样细胞浸润。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可见肿瘤细胞CD2、胞质型CD3、CD56、颗粒酶B均为阳性,Ki-67增殖指数中位值(范围)为80%(40%~90%)。EB病毒编码的小RNA原位杂交显示大部分异型淋巴样细胞核呈阳性。6例患者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1~8个月),均死于疾病进展。原发性胃肠道ENKTCL鼻型罕见,恶性度高,但因临床症状缺乏特异性易导致误诊,需结合相关病史和临床表现,依据病理组织学特点和免疫组织化学指标进行综合判断。
- 卢星梅黄卡特孙文文余霞姬秀焕李鹏杨开颜
- 关键词:消化系统肿瘤病理学
- GPC3对早期肝癌的鉴别诊断及经典Wnt通路关系的探讨
- 目的:
比较GPC3、CD34及网状纤维染色在肝各结节增生性病变中的鉴别诊断作用,并探讨GPC3在HCC中作用机制与经典Wnt/β-catenin信号传导通路可能性关系。
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El...
- 姬秀焕
- 关键词:磷脂酰肌醇蛋白聚糖3细胞周期素
- 文献传递
- DEHP对哺乳期雄性子鼠子Leydig细胞形态和功能的影响
- <正>近年来,人类生殖系统肿瘤发病率的升高、青春期发育的紊乱和儿童生殖系统的畸变引起人们的关注,这些现象与环境污染有关系。邻苯二甲酸酯(DEHP)作为一种增塑剂广泛用于软性聚氯乙稀的产品中。DEHP可影响雄性动物的生殖和...
- 陈国荣林中民王蓉蓉姬秀焕吴亮
- 关键词:哺乳期LEYDIG睾酮合成细胞形态
- 文献传递
- 双酚A对大鼠未成熟Leydig细胞类固醇代谢关键酶基因表达的影响被引量:1
- 2013年
- 目的:观察双酚A(bisphenol A,BPA)对大鼠未成熟Leydig细胞睾酮合成及类固醇代谢关键酶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出生后第21天雄性SD大鼠24只,随机均分成4组:对照组、低剂量组(2.4μg/kg)、中剂量组(1 mg/kg)、高剂量组(200 mg/kg)。实验组每天分别给予不同剂量的BPA灌胃,对照组给予等容积的玉米油灌胃。第35天腹主动脉取血处死大鼠,光镜、透射电镜下观察睾丸Leydig细胞的形态及超微结构的改变;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大鼠血清睾酮浓度;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检测类固醇激素合成急性调节蛋白(StAR)、3β-羟甾脱氢酶(3β-HSD)、17β-羟甾脱氢酶(17β-HSD)、细胞色素P450侧链裂解酶(P450scc)、细胞色素P45017α-羟化酶(P450c17)和细胞色素P450芳香酶(P450arom)mRNA的表达。结果:低剂量组大鼠血清睾酮浓度下降(P<0.05),睾丸组织P450scc及3β-HSD mRNA的表达下降(P<0.05);中剂量组大鼠血清睾酮维持正常水平,各关键酶mRNA表达未见明显改变;高剂量组大鼠血清睾酮维持正常水平,睾丸Leydig细胞线粒体肿胀明显、线粒体嵴排列紊乱,睾丸组织StAR及17β-HSD mRNA的表达下降(P<0.05),而3β-HSD mRNA的表达升高(P<0.05)。各组大鼠睾丸Leydig细胞光镜下形态均未见明显异常。结论:BPA可能通过Leydig细胞线粒体损伤及类固醇代谢关键酶的变化影响大鼠未成熟Leydig细胞的睾酮合成。
- 姬秀焕鲍方尹晓娜陈玲苏志涛王蓉蓉董磊陈国荣陈三妹
- 关键词:双酚ALEYDIG细胞关键酶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
- 28例卵巢Sertoli-Leydig细胞瘤临床病理分析被引量:4
- 2019年
- 目的探讨卵巢Sertoli-Leydig细胞瘤(SLCT)的临床病理学特征、诊断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28例SLCT患者的临床资料、病理学特征、免疫组化结果、治疗及预后。结果28例卵巢SLCT患者发病年龄16~82(43.86±17.61)岁,均发生于单侧卵巢。肿瘤最大径1.0~17.0(6.43±3.75)cm。切面囊实混合性,囊内壁光滑,实性区切面呈淡黄,分叶状,似鱼肉状,质嫩,偶见出血及坏死。镜下由不同比例Sertoli细胞和Leydig细胞组成,其中4例伴有异源性分化,异源性成分均为良性胃肠型黏液上皮成分。28例SLCT均不同程度表达Vimentin、α-Inhibin、Calretinin、CD99、AE1/AE3及Melan A,而EMA、Cg A及Syn均呈阴性表达。28例均手术治疗,其中7例中度/低度分化患者术后接受辅助化疗。22例患者获得随访,随访时间21~137个月,中位时间66个月,均无瘤生存至末次随访日期。2例患者失访,1例死于该病,3例死于其他疾病。结论卵巢SLCT是相对少见的卵巢性索-间质肿瘤,掌握其临床和病理学特征,有助于作出正确诊断和治疗。
- 姬秀焕项兰婷姚丽平李敏卢星梅余霞陈国荣
- 关键词:卵巢肿瘤细胞瘤治疗及预后
- 乳腺恶性肿瘤的病理类型和年龄分布比较分析被引量:14
- 2012年
- 目的:探讨乳腺恶性肿瘤的病理类型及年龄分布,不同病理类型的乳腺癌在发病年龄上的差异。方法:统计分析温州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2006年1月至2011年12月乳腺恶性肿瘤1 512例,按WHO乳腺肿瘤组织学分类(2003)进行病理分类。按年龄进行分组,30~69岁以10岁为一个年龄组,<30岁和≥70岁分别为一个年龄组。将病理分类前5位乳腺癌的高发年龄及年龄分布进行比较分析。结果:确诊的乳腺恶性肿瘤病理类型共14种,以浸润性导管癌居首位,占总病例数的71.1%,其次为导管原位癌、浸润性小叶癌、黏液癌及髓样癌。高发病年龄段在40~59岁(占65.0%),以40~49岁(占35.8%)为最高发病年龄段。浸润性导管癌(占36.1%)、浸润性小叶癌(占39.3%)、黏液癌(占35.4%)均以40~49岁为发病高峰期;导管原位癌以40~49岁(占35.3%)和50~59岁(占35.3%)为发病高峰期;髓样癌以50~59岁(占37.0%)为发病高峰期。浸润性小叶癌、黏液癌发病年龄与浸润性导管癌发病年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导管原位癌、髓样癌发病年龄与浸润性导管癌发病年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乳腺恶性肿瘤高发病年龄段在40~59岁,以40~49岁为最高发病年龄段。不同类型的乳腺癌在发病年龄高峰上存在差异。
- 卢星梅鲍方姬秀焕陈玲尹晓娜陈国荣
- 关键词:乳腺恶性肿瘤病理类型年龄分布
- 含空泡征肺小结节的CT征象与病理对照研究被引量:20
- 2019年
- 目的探讨2cm以下含空泡征孤立性肺小结节的CT征象与病理结果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2~2017年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肺小结节共1170例,其中99例含空泡征,空泡检出率8.5%。按病理结果分为4组:良性组25例、浸润前病变组17例、微浸润腺癌组13例、浸润性腺癌组44例。对结节位置、结节均径、平均密度、形态、边界、结节类型、实性成分最大径、空泡个数、空泡最大径,是否有分叶、毛刺、棘突征、胸膜凹陷征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空泡个数、结节类型、结节均径、平均密度、实性部分最大径、胸膜凹陷征、毛刺征在4组肺小结节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0.05),其中结节均径、平均密度、实性部分最大值与浸润程度呈正相关(r=0.265,P=0.023、r=0.430,P<0.001、r=0.550,P<0.001)。ROC曲线分析显示结节均径、实性部分最大径及平均密度鉴别浸润前及微浸润腺癌与浸润性腺癌的曲线下面积、临界值、敏感度、特异度分别是0.681、12.20mm、61%、83%,0.819、4.75mm、75%、77%,0.746、-214.50HU、61%、84%。结论对于含空泡征肺小结节而言,CT征象对于鉴别其良恶性及浸润程度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 庄远迪傅钢泽纪晓微夏沪伟卢山珊姬秀焕杨运俊
- 关键词:肺结节空泡征
- 姜黄素衍生物B06对2型糖尿病大鼠心肌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探讨被引量:11
- 2014年
- 目的:研究姜黄素衍生物B06对2型糖尿病大鼠心肌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雄性SD大鼠35只,随机均分为正常对照组(NC组)、高脂组(HF组)、高脂治疗组(FT组)、糖尿病组(DM组)和糖尿病治疗组(DT组)(n=7),后四组高脂喂养4周后,DM组及DT组用低剂量链脲佐菌素(STZ)诱导糖尿病,FT组和DT组用0.2 mg/kg·d的姜黄素衍生物B06灌胃。用生化方法测大鼠血糖和血脂浓度,用ELISA法测血胰岛素水平,并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用光镜和电镜观察心肌形态,用Western blot法测心肌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ê(AMPKê)和磷酸化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ê(p-AMPKê)的蛋白表达。结果:HF组及DM组血糖、血脂、血胰岛素、胰岛素抵抗指数升高,经B06治疗后均下降;HF组及DM组AMPKê和p-AMPKê表达下降,经B06治疗后升高;DM组心肌间质胶原纤维增多,心肌细胞内线粒体扩张,经B06治疗后病变减轻。结论:B06可缓解2型糖尿病大鼠心肌病变,AMPKê和p-AMPKê表达升高可能参与其中。
- 林中民焦立卓郑怡王晓雅王玲刘网网徐梦菲姬秀焕陈三妹陈国荣
- 关键词:高脂姜黄素衍生物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心肌
- PAX2和P53在卵巢浆液性肿瘤中的表达及其意义被引量:1
- 2013年
- 目的:探讨PAX2和P53在卵巢浆液性肿瘤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收集35例卵巢浆液性囊腺瘤、33例卵巢交界性浆液性囊腺瘤及50例卵巢浆液性囊腺癌标本,制作组织芯片;选取正常卵巢10例、包涵囊肿10例及输卵管内膜异位腺体或囊肿10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PAX2、P53和Ki-67在其中的表达情况,分析其差异及临床病理意义。结果:①PAX2在正常卵巢表面上皮及包涵囊肿上皮中不表达,而在输卵管内膜异位腺体或囊肿上皮中有表达。②PAX2在卵巢浆液性囊腺瘤、交界性浆液性囊腺瘤及卵巢浆液性囊腺癌中的阳性率分别为86%(30/35)、67%(22/33)和16%(8/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③P53在卵巢浆液性囊腺瘤、交界性浆液性囊腺瘤及卵巢浆液性囊腺癌中的阳性率分别为0%(0/35)、39%(13/33)和80%(40/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④PAX2和P53的表达与卵巢癌患者的临床病理指标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①PAX2可能与卵巢浆液性肿瘤的良恶性分化有关;P53可能参与了卵巢癌的形成。②卵巢浆液性囊腺瘤、交界性浆液性囊腺瘤及低级别浆液性癌可能均来源于输卵管内膜异位腺体或囊肿;高级别浆液性癌的来源可能与之不同。
- 尹晓娜董磊陈玲姬秀焕鲍方陈国荣
- 关键词:PAX2P53卵巢浆液性肿瘤免疫组织化学法
- Survivin和Ki67在胰腺内分泌肿瘤中表达及预后价值的评估被引量:6
- 2015年
- 目的:探讨Survivin及Ki67与胰腺内分泌肿瘤(PETs)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关系。方法:免疫组化检测25例正常胰腺组织和81例PETs组织芯片中Survivin、Ki67的表达情况,并分析其与预后的关系。结果:1PETs中Survivin、Ki67表达显著高于正常胰腺组织(P<0.01);2Survivin及Ki67在PETs中的表达均与病理分级和TNM临床分期有关(P<0.05),与肿瘤大小、发生部位及功能分类无相关性。另外,胞核Survivin阳性表达与淋巴结转移具有相关性(P<0.05);3Ki67高增殖指数与胞核Survivin阳性表达显著相关,与胞浆Survivin相关性无统计学意义。结论:Survivin和Ki67在PETs中均有表达,并且与PETs的临床病理特征关系密切,可作为评判PETs预后的新型指标。其中,胞核Survivin的阳性表达较胞浆阳性表达更具有诊断意义,其与淋巴结转移显著相关,是提示PETs预后不良的重要依据。
- 刘网网郑怡夏作利张士锵鲍方林中民姬秀焕应丽丽赵灵灵徐梦菲蔡国平陈国荣
- 关键词:胰腺内分泌肿瘤SURVIVINKI67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