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6-2007年中山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患者医院感染病原菌分布特点及耐药性分析被引量:16
- 2009年
- 背景与目的:肿瘤患者免疫力低下,容易发生感染,不仅给肿瘤的治疗带来困难,也是肿瘤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本研究主要对发生医院感染的肿瘤住院患者的易感因素、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情况进行分析。方法:回顾性调查中山大学附属肿瘤医院2006-2007年发生医院感染的952例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EXCEL8.0和SPSS10.0对医院感染一般情况、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情况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952例发生医院感染的患者中,分离出了病原菌794例,检出率为83.4%。其中检出革兰阴性杆菌321例,占所有病原菌的40.4%,主要是大肠埃希菌感染;真菌265例,占33.4%,以白色假丝酵母菌感染为主;革兰阳性球菌208例,占26.2%,主要是葡萄球菌属和链球菌属感染。药敏结果提示革兰阴性杆菌主要对亚胺培南、丁胺卡那敏感,而对氨苄西林的耐药率则在90%以上;革兰阳性球菌对万古霉素高度敏感,此次调查中没有发现对万古霉素耐药细菌,而对氨苄西林耐药严重;真菌对两性霉素B、伏立康唑及氟胞嘧啶敏感,而对氟康唑的敏感性稍差。结论:中山大学附属肿瘤医院2006-2007年住院患者医院感染病原菌主要为革兰阴性杆菌,临床用药应根据药敏结果合理使用抗生素,减少真菌感染和细菌耐药,从而有效预防和控制感染。
- 孙月丽赵擎宇
- 关键词:医院感染癌症患者住院患者病原菌耐药性
- 多烯磷脂酰胆碱对脓毒症大鼠肝脏的保护作用被引量:10
- 2011年
- 目的观察多烯磷脂酰胆碱(PPC)对脓毒症大鼠肝脏的保护作用。方法将50只健康雄性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正常对照组(10只)、模型组(15只)、PPC对照组(10只)和PPC保护组(15只)。通过腹腔注射单剂大肠杆菌脂多糖(LPS)6mg/kg建立脓毒症大鼠模型;正常对照组和PPC对照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PPC对照组和PPC保护组在注射LPS前24h和6h分别通过大鼠尾静脉给予等倍稀释的PPC10ml/kg(232.5mg/kg);正常对照组和模型组给予等量的5%葡萄糖溶液。观察注射LPS后24h内各组大鼠的行为改变和死亡率;处死动物后取静脉血检测丙氨酸转氨酶(ALT)和天冬氨酸转氨酶(AST);留取肝脏测定大鼠全肝重/体重比值(L/Wb)和肝湿重/干重比值(W/D),并行组织病理学检查,用免疫组化二步法检测肝组织中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的表达。结果正常对照组和PPC对照组大鼠精神状态正常;模型组大鼠精神萎靡,饮水、活动少PPC保护组精神状态较好,饮水、活动较好。PPC保护组大鼠死亡率明显低于模型组[6.7%(1/15)比46.7%(7/15),P〈0.053。PPC保护组血浆ALT和AST水平、L/Wb比值、W/D比值及肝组织ICAM-1阳性率均低于模型组[ALT(U/L):157.71±32.63比225.63±43.47;AST(U/L):53.21±13.85比85.25±18.91;L/Wb比值:(4.09±0.28)%比(4.50±0.25)%;W/D比值:3.52±0.27比3.84±0.18;ICAM-1阳性率:35.7%(5/14)比87.5%(7/8),P〈0.05或P〈0.013。正常对照组与PPC对照组上述指标未见统计学差异。模型组大鼠肝脏炎症反应强烈,炎性细胞聚集,肝实质细胞水肿渗出明显;正常对照组和PPC对照组肝脏形态正常;而PPC保护组介于两者之间。结论大鼠预防性注射PPC能阻止内毒素引起的进行性炎症紊乱,减轻肝脏水肿和炎症反应�
- 赵擎宇王浩渊张文筱孙月丽郑毅
- 关键词:脓毒症多烯磷脂酰胆碱炎症细胞因子细胞间黏附分子-1肝损害
- BM--1197诱导NHL细胞凋亡及其疗效与Mcl--1蛋白表达相关性研究
- 孙月丽
- 2006-2007年肿瘤医院医院感染及易感因素分析被引量:7
- 2009年
- 目的了解肿瘤患者医院感染的基本情况。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2006年1月-2007年12月医院感染资料进行分析。结果50011例住院患者中发生感染952例,医院感染率为1.90%(例次感染率为2.12%);呼吸系统感染率最高,占43.72%,腹部和消化系统,占19.07%,口腔感染占13.22%;医院感染主要与癌症本身、放化疗及手术等因素有关。结论医院感染主要发生在呼吸系统,肿瘤及其主要治疗手段本身是院感的易发因素,故抗癌治疗的同时应注意加强感染的防控。
- 赵擎宇孙月丽梁玉婵
- 关键词:医院感染易感因素肿瘤
- 西地那非和伐地那非逆转MRP7介导的紫杉醇耐药被引量:1
- 2012年
- 目的对5型磷酸二酯酶抑制剂能否逆转MRP7介导的化疗药物耐药作用进行研究。方法细胞毒性测定用MTT法;细胞内药物积累实验用液闪仪检测放射性标记物;蛋白表达用Western blotting检测。结果 5μmol/L的西地那非、伐地那非和他达拉非使HEK-MRP7细胞对紫杉醇敏感性分别增加9.8、10.7和1.8倍。在药物积累实验中,西地那非、伐地那非和他达拉非能明显地增加HEK-MRP7细胞中的[3H]-紫杉醇的积累,在5μmol/L时,[3H]-紫杉醇的积累水平分别增加了3.0、3.3和1.8倍。西地那非和伐地那非能逆转MRP7耐紫杉醇药物的效果明显优于他达拉非。Western blot结果显示西地那非和伐地那非作用后对MRP7蛋白的表达没有影响。结论西地那非和伐地那非通过抑制耐药蛋白MRP7的外排泵功能来有效增加HEK-MRP7细胞内的抗肿瘤药物紫杉醇的积累。
- 陈俊江孙月丽肖芷洁陈哲生陈思东
- 关键词:西地那非伐地那非多药耐药紫杉醇
- 双歧杆菌在肿瘤基因治疗中的应用
- 2008年
- 双歧杆菌是定植于人类或某些哺乳动物肠道内的生理菌群,厌氧、无致病性,能维持肠道内环境稳定,促进机体生长,提高免疫力,具有重要的作用,受到营养学和食品学的广泛关注。近年来双歧杆菌又因重要的抗肿瘤作用和其趋厌氧性、无致病性引起医学界的重视,成为肿瘤基因治疗载体的重要研究对象。
- 孙月丽赵擎宇
- 关键词:肿瘤二裂菌属基因治疗
- PPAR-γ抑制剂T0070907对人鼻咽癌细胞的生长抑制作用被引量:6
- 2010年
- 【目的】探讨PPAR-γ选择性抑制剂T0070907影响鼻咽癌(NPC)细胞体外生长的作用机制。【方法】通过RT-PCR和Westernblotting检测PPAR-γ受体在5株NPC细胞株(CNE1、CNE2、HONE1、SUNE1和5-8F)中mRNA和蛋白水平的表达;MTT法检测T0070907对NPC细胞生长情况的影响;流式细胞术和Westernblotting检测T0070907对NPC细胞的细胞周期和细胞周期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PPAR-γ在5株NPC细胞中均有表达;T0070907对NPC细胞株有明显生长抑制作用,并呈浓度、时间依赖性;T0070907作用于NPC细胞CNE1和CNE2后,G2/M期细胞比例则逐渐增加,且随着处理浓度的增加而增加,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随着T0070907处理浓度的增加,NPC细胞的细胞周期相关蛋白CyclinA、CyclinB1、Cdc2、Cdk2蛋白的表达逐渐下降,无活性的pCdc2蛋白表达则逐渐增强。【结论】PPAR-γ抑制剂T0070907能够抑制NPC细胞PPAR-γ的蛋白表达,并通过对细胞周期相关蛋白CyclinA、CyclinB1、Cdc2、Cdk2、pCdc2等蛋白的调控导致细胞周期G2/M期阻滞,从而抑制NPC细胞的生长。
- 孙月丽吴明玮曾昭蕾孙健蔡于琛冼励坚赵擎宇
- 关键词:PPAR-Γ鼻咽癌细胞周期G2/M期
- 1、PPAR-γ抑制剂T0070907对鼻咽癌细胞生长的影响;2、2006-2007年中山大学肿瘤医院医院感染调查
- 研究背景及目的:
鼻咽癌(nasopharyngeal carcinoma,NPC)是我国常见的头颈部肿瘤,在南方尤其广东地区高发。其中95%以上鼻咽癌患者为低分纯鳞癌和未分化癌,恶性程度高,生长快,易发生转移...
- 孙月丽
- 关键词:鼻咽癌细胞生长分子靶向药物化疗疗效
- 文献传递
- 核因子-κB在三阴性乳腺癌中的表达及其意义被引量:4
- 2011年
- 目的探讨核因子-κB(NF-κB)在三阴性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法PV-6000二步法检测137例三阴性乳腺癌和132例非三阴性乳腺癌患者癌组织NF-κB的表达,分析其与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之间的关系。结果 137例三阴性乳腺癌组织中的NF-κB阳性表达率为73.7%(101/137),明显高于非三阴性乳腺癌的46.2%(61/1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在137例三阴性乳腺癌中,NF-κB表达与VEGF、p53、组织分级、淋巴结转移、5年无病生存率和5年总生存率有关(P<0.05);而在132例非三阴性乳腺癌中,NF-κB表达仅与VEGF、淋巴结转移、5年无病生存率相关(P<0.05)。结论 NF-κB在三阴性乳腺癌中表达率高,并可作为三阴性乳腺癌的预后指标。
- 罗湘史艳侠李志铭孙月丽姜文奇
- 关键词:乳腺肿瘤核因子-ΚB临床病理特征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