庞文博
- 作品数:77 被引量:238H指数:8
- 供职机构: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包头市社会发展科技支撑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囊肿型与非囊肿型胆道闭锁预后的对比研究
- 目的 探讨Ⅲ型胆道闭锁中囊肿型与非囊肿型的预后情况.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 年7 月至2011 年6 月收治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普外科的Ⅲ型胆道闭锁患儿共98例,其中囊肿型组7 例,非囊肿型91 例.按术后总...
- 沈秋龙陈亚军张廷冲彭春辉庞文博王增萌吴东阳肖广阔
- 贲门周围血管离断联合脾切除术治疗小儿门静脉海绵样变性效果回顾被引量:4
- 2014年
- 目的 评估贲门周围血管离断联合脾切除术治疗小儿门静脉海绵样变性致消化道出血及脾功能亢进的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2012年1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普外科收治的30例门静脉海绵样变性患儿的病例资料,并对随访结果进行总结,评价贲门周围血管离断联合脾切除术治疗门静脉海绵样变性患儿消化道出血及脾功能亢进的效果.结果 30例患儿均选择手术治疗,手术过程顺利,无严重术后短期并发症.术后随访6 ~ 60个月.22例有消化道出血的患儿术后消化道出血复发7例,其中4例患儿有服用含有非甾体类药物成分的“感冒药”或“退烧药”,经保守治疗后出血症状消失;8例单纯脾功能亢进患儿术后血细胞计数恢复正常,其中2例患儿出现少量消化道出血,保守治疗后出血症状消失.所有患儿无脾切除凶险性感染的发生.有消化道出血的患儿其脾脏体积明显小于单纯脾功能亢进的患儿.结论 (1)贲门周围血管离断联合脾切除术对小儿门静脉海绵样变性致消化道出血及脾功能亢进具有较为满意的治疗效果;(2)非甾体类抗炎药可增加术后消化道出血复发的风险;(3)脾脏的体积与消化道出血的危险性呈负相关.
- 张丹陈亚军张廷冲彭春辉庞文博王增萌沈秋龙
- 关键词:门静脉海绵样变性脾功能亢进出血脾脏大小
- Kasai术后近期胆管炎的预防和治疗
- 庞文博
- 小儿自发性胆道穿孔25例治疗经验被引量:4
- 2018年
- 目的总结小儿自发性胆道穿孔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2008年1月1日至2014年12月31日收治的25例自发性胆道穿孔患儿的临床资料,总结治疗经验。结果患儿男性7例,女性18例,男女比例1:2.57,平均年龄2.41岁,最大10岁,最小11个月。术前彩超诊断21例,阳性率84.0%,准确率100%。25例患儿中2例保守治疗,好转后出院;23例急诊手术治疗。其中9例患儿采用胆囊造瘘+肝门部置管引流术(胆囊造瘘组);14例患儿采用胆总管置管+肝门部置管引流术(胆总管置管组)。胆囊造瘘组患者平均住院时间25.2d,发生术后并发症3例(33.3%);胆总管置管组患者平均住院时间16.1d,发生术后并发症2例(14.2%)。24例患儿术中或术后明确诊断为“先天性胆总管囊肿”或“胰胆管合流异常”。23例患儿在病情稳定后择期接受胆道重建术,无严重术后并发症。结论(1)儿童自发性胆道穿孔与先天性胆总管囊肿关系密切,胰胆管合流异常是其发病基础;(2)胆道弹力纤维发育不完善及胆道特有的血供特点是自发性胆道穿孔的重要发病因素;(3)应重视彩超检查诊断该病的重要作用;(4)对于病灶没有局限、有明显腹膜刺激征的患儿应积极手术治疗,胆总管置管+肝门部置管引流是其理想术式;(5)所有术中或术后诊断先天性胆总管囊肿或胰胆管合流异常的患儿均应择期行胆总管(囊肿)切除+肝管空肠Roux-Y吻合术。
- 张丹陈亚军王增萌沈秋龙彭春辉庞文博王丽
- 关键词:自发性胆道穿孔先天性胆总管囊肿胰胆管合流异常胆总管引流引流管胆囊造瘘术
- 小儿Currarino综合征的诊治经验
- 2022年
- 目的总结小儿Currarino综合征的发病特点、诊断和手术方法。方法收集2008年1月至2020年6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普外科收治的24例Currarino综合征患儿的相关资料。其中,男7例,女17例;年龄为(19.58±14.37)个月,年龄范围为2~47个月。患儿肛门直肠畸形包括直肠会阴瘘16例、肛门狭窄2例、直肠前庭瘘3例、肛门闭锁1例、直肠尿道球部瘘1例及一穴肛1例。14例患儿因排便困难就诊,45.8%(11/24)的患儿来本科就诊前存在诊治不当的情况。所有患儿均进行腰骶椎X线、骶尾部超声、骶尾部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及下消化道造影检查。手术治疗采用经后矢状入路(经典后矢状入路8例、局限性后矢状入路13例)、肛门入路(1例)、前矢状入路(1例)和经骶后弧形切口切除臀部瘘管及包块(1例)。15例肠造瘘患儿术后3~6个月进行关瘘术。随访评估并记录每例患儿的排便和排尿功能,排便功能评估采用Rintala评分。结果2例患儿存在神经源性膀胱,5例患儿存在生殖系统畸形(双子宫1例,双角子宫1例,双阴道2例,双子宫合并双阴道1例)。下消化道造影检查提示7例患儿存在结肠扩张。术后骶前包块病理检查提示单纯成熟性畸胎瘤13例、骶前成熟畸胎瘤合并脊膜膨出7例、脂肪瘤4例。MRI检查结果提示7例患儿有前向的脊膜膨出(6例合并脊髓栓系综合征),另有9例患儿单纯存在脊髓栓系综合征。患儿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6.7%(4/24),其中2例为骶前肿物复发,2例未行肠造瘘患儿分别出现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和切口感染。患儿随访时间为(42.62±25.96)个月,随访时间范围为12~145个月;Rintala评分为(16.76±2.86)分,范围为12~20分。4例患儿术后便秘,8例患儿污便>1次/周,2例患儿存在尿潴留。结论Currarino综合征患儿的肛门直肠畸形多为低位无肛,以直肠会阴瘘多见。腰骶椎X线片、骶尾部超声及MRI检查可
- 庞文博王凯张丹吴东阳齐翔陈亚军
- 关键词:先天畸形CURRARINO综合征肛门直肠畸形手术治疗
- 先天性肛门直肠畸形术后便秘合并巨结肠的临床特点及处理被引量:9
- 2011年
- 目的总结先天性肛门直肠畸形术后顽固性便秘合并巨结肠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8月至2010年7月收治的顽固性便秘合并巨结肠23例临床资料,男10例,女13例。首次手术年龄3d至6岁,术前诊断均为中低位肛门直肠畸形。23例患儿均以肛门成形术后便秘就诊。下消化道气钡造影显示下端结肠及直肠扩张,无移行段,排钡延迟。本次手术年龄1岁2个月至15岁8个月。均采用Soave巨结肠根治术。结果术前见肛门外观大致正常13例,外观正常合并直肠尿道瘘1例,肛门开口位置前移6例,瘢痕回缩2例,肛门外口狭窄1例。术中进入盆腔后即为扩张肠管,系膜增生增厚,肠壁血管增生粗大。13例单纯经会阴手术,10例经腹会阴手术,其中1例同时回肠末端造瘘。9例巨结肠切除同时,再次行肛门成形术,1例巨结肠切除同时行前矢状人路直肠尿道瘘修补术。病理检查15例切除肠管远近段,可见神经节细胞者,8例肠管远端无神经节细胞者,23例均见肌层增生肥厚,肌纤维变性,肌层排列紊乱。二次术后随诊肛门功能李氏评分5~6分。结论先天性肛门直肠畸形术后顽固性便秘往往并发巨结肠改变,影像显示为肠管局限性扩张、僵硬和动力紊乱。采取手术治疗,切除病变肠管,做必要的肛门解剖缺陷修复,术后效果良好。
- 张廷冲陈常法陈亚军彭春辉庞文博周崇彬张现伟张金哲
- 关键词:肛门畸形直肠畸形巨结肠便秘
- 儿童节段性结肠神经节细胞减少症的临床特点及诊治分析
- 2022年
- 目的总结儿童节段性结肠神经节细胞减少症的诊治经验及治疗效果,探讨适宜的手术方式。方法收集2017年1月至2021年10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普外科手术治疗的4例节段性结肠神经节细胞减少症患儿的相关资料。其中,男2例,女2例,无胎便排出延迟,均于学龄期出现便秘、腹痛、腹胀及呕吐症状。1例患儿于当地医院进行部分横结肠切除术,但手术后症状仍未缓解;1例患儿因"肠梗阻"于当地医院进行回肠造瘘。4例患儿中有2例入院时存在营养不良。所有患儿手术前进行肛门直肠测压及下消化道造影,手术治疗的同时进行肠壁多点全层活检。手术方式为结肠次全切除术。取切除的肠管近端、痉挛段及远端组织,通过苏木精-伊红染色及钙视网膜蛋白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进行病理检查。结果术前检查可见所有患儿存在直肠肛门抑制反射。下消化道造影结果显示患儿结肠形态一致,充盈相及排出相均显示降结肠-乙状结肠管腔节段性狭窄,近端横结肠明显扩张,移行段位于脾曲,远端直肠形态正常。患儿的肠道排钡缓慢,24 h后复查X线仍可见钡剂残留于扩张的横结肠中。患儿均顺利完成手术,围手术期无并发症发生,术后一般情况良好并顺利出院。切除的肠道组织经病理学检查,结果显示降结肠-乙状结肠狭窄段肠道肌间及黏膜下神经丛稀疏,神经丛内神经节细胞明显减少或缺如,部分神经节细胞发育不良。随访时间分别为15个月,13个月,7个月及13个月,患儿术后便秘及腹痛症状消失,营养状况改善,体重由25.0 kg、25.5 kg、44.0 kg、20.0 kg分别增长至47.5 kg、31.5 kg、44.0 kg、22.0 kg。结论节段性结肠神经节细胞减少症患儿肠道病变范围的确认应结合下消化道造影检查所示的肠道形态、肠壁多点全层活检及病理检查结果,手术单纯切除病变段肠道即可获得满意的预后。
- 吴东阳王增萌姚兴凤陈亚军黄心洁彭春辉陈巍庞文博王凯
- 关键词:结肠节段性儿童
- 胆道闭锁术后肝脏FibroScan值预测价值研究被引量:7
- 2014年
- 目的探讨胆道闭锁术后肝脏硬度测量值(liver stiffness measurement,LSM)的动态变化规律及LSM与血液学指标之间的关系,为评估胆道闭锁预后及序贯性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5月至2013年3月于我院普外科就诊的85例胆道闭锁患儿LSM和血液学指标。LSM和各项血液学指标均在同-天测得,共计224份统计资料。LSM由瞬时弹性成像仪(FibroScan)测定,血液学检查指标包括血小板(PLT)、白蛋白(ALB)、碱性磷酸酶(ALP)、谷草转氨酶(AST)、谷丙转氨酶(ALT)、r谷氨酰转肽酶(GGT)、总胆红素(TBIL)、总胆汁酸(TBA)。把所收集到的224份统计资料按照接受检查的时间顺序分成12组。结果LSM与ALP、AST、GGT、TBIL、TBA呈正相关(r分别为0.391、0.171、0.243、0.194、0.327,P值均〈0.01),与PLT、ALB呈负相关(r分别为-0.267、-0.249,P值均d0.01)。胆道闭锁术后LSM先上升,至术后3个月达到峰值,后逐渐下降至术后1年6个月,然后维持这-水平上下波动。术后血清ALT变化趋势与LSM基本-致。术后3个月血清TBIL和LSM均出现一个峰值。术后3个月LSM与其他各组LSM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224份统计资料中,LSM的最大值为75.0kPa,共出现5次,有4次出现在术后3个月,这4例患儿中的2例因胆管炎和/或顽固性腹水分别于术后6个月和8个月死亡。结论胆道闭锁术后LSM呈动态变化,LSM与肝细胞的损伤情况及肝纤维化密切相关,血清ALT和TBIL水平可能影响LSM评价肝纤维化的准确性,胆道闭锁术后3个月LSM最高,术后3个月较高的LSM可能预示着较差的预后。
- 舒俊陈亚军张廷冲彭春辉庞文博张丹王增萌沈秋龙
- 关键词:胆道闭锁肝硬化瞬时弹性成像
- 单中心胆道闭锁Kasai术后早期肠道并发症诊治分析被引量:4
- 2019年
- 目的分析胆道闭锁术后早期肠道并发症的发生情况,探讨诊治策略及预后情况。方法2009年1月至2016年6月我院普外科共收治胆道闭锁患儿行Kasai手术治疗358例。随访资料完整、到达随访终点患儿310例,失访48例,10例出现术后早期肠道并发症。对出现术后并发症的10例患儿相关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并进行随访。结果Kasai术后出现早期肠道并发症患儿男6例,女4例,本中心Kasai术后早期肠道并发症发生率为2.79%(10/358)。术后均表现为呕吐腹胀,症状出现时间为术后(4±1.7)d,时间范围2~7 d。其中3例患儿呕吐黄绿色液体,其余呕吐胃液;此外还有腹引流管引流血性腹水1例,血便1例。立位腹平片均提示肠梗阻,其中6例伴有腹腔游离气。二次手术时间为Kasai术后(6.2±3.6) d,时间范围3~16 d。术中证实为粘连性肠梗阻9例,小肠套叠1例;其中6例气腹患儿均存在空肠Roux-Y端侧吻合口漏,行修补术;另有6例患儿存在肠管坏死,行肠管切除吻合。有2例患儿分别因肠穿孔、Roux-Y端侧吻合口漏行3次手术治疗,分别为肠造瘘术及吻合口漏修补术。住院时间(33.9±28.3) d,范围16~99 d。较我院标准住院时间14 d明显延长。经随访,10例患儿中有5例出现Kasai术后早期胆管炎(术后1个月内),较本中心既往胆管炎发病率9.9%明显升高。10例早期肠道并发症患儿术后3个月有2例黄疸清除,术后6个月有3例黄疸清除,术后1年自肝生存4例。结论胆道闭锁患儿Kasai术后早期肠道并发症表现为腹胀、呕吐,多发生于术后1周内,多为粘连性肠梗阻,容易引起梗阻点近端的空肠端侧吻合口漏,宜尽早手术解除梗阻。Kasai术后早期肠道并发症对远期自肝生存情况有不良影响。
- 王增萌陈亚军庞文博彭春辉张丹沈秋龙吴东阳王丽王凯
- 关键词:胆道闭锁肠梗阻手术后并发症
- 胆道闭锁Kasai术后肝脏纤维化及生化指标变化趋势的横断面研究被引量:7
- 2016年
- 目的研究胆道闭锁患儿Kasai术后肝脏纤维化及生化指标的变化趋势。方法采用横断面研究方法,对2013年1月至2013年12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普外科随访的胆道闭锁Kasai术后患儿进行复查资料收集,术后随访时间6个月以上,资料完整的121例纳入研究。按照Kasai术后胆红素降至正常的时间,以术后3个月、6个月为界分为优、良、差三组,获取患儿术时年龄、术前和术后Fibroscan肝脏硬度测量值及生化结果,绘制趋势图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研究各组患儿Kasai术后肝脏纤维化及生化指标的变化趋势。结果纳入本研究胆道闭锁患儿共121例,男69例(57.0%),女52例(43。0%);其中优组63例(52.1%),良组34例(28.1%),差组24例(19.8%)。三组患儿术时年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三组患儿Fibroscan肝脏硬度测量值在术后1年内波动进展,1年后趋于稳定;单因素方差分析及秩和检验结果显示优良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优良组与差组患儿Fibroscan肝脏硬度测量值在术后1年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优良组患儿总胆红素在术后前3个月下降较快,随后缓慢下降,至术后6个月稳定于正常值,而差组患儿总胆红素术后前2个月下降较快,但随后出现较大波动。三组患儿ALT趋势图均在术后1个月出现波峰,优良组术后1~6个月有所下降,但之后持续波动不能稳定,差组持续波动;三组患儿AST术后6个月内有所下降,但之后波动较大不能稳定。三组患儿GGT术后1个月达到最高峰,至术后6个月下降较快,随后逐渐趋于稳定小幅波动。结论①胆道闭锁患儿Kasai术后1年内肝脏纤维化波动性进展,自肝存活超过1年者肝纤维化情况进展缓慢趋于稳定,优组患儿在2年后更加稳定;②Kasai术后1个月内胆红素下降最快,3~6个月胆红素可降至正常的患儿,其胆红素水平�
- 王增萌陈亚军沈秋龙张廷冲彭春辉庞文博张丹吴东阳冯欣王丽
- 关键词:胆道闭锁肝纤维化生物学标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