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小宇

作品数:12 被引量:11H指数:2
供职机构:甘肃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甘肃省科技支撑计划甘肃省农业生物技术研究与应用开发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期刊文章
  • 2篇学位论文
  • 2篇科技成果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1篇农业科学
  • 1篇生物学
  • 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多头蚴
  • 3篇羊脑
  • 3篇羊脑多头蚴
  • 3篇卵巢
  • 3篇绵羊
  • 3篇脑多头蚴
  • 3篇超微
  • 3篇超微结构
  • 2篇带绦虫
  • 2篇豆状囊尾蚴
  • 2篇亚单位疫苗
  • 2篇疫苗
  • 2篇绦虫
  • 2篇褪黑素受体
  • 2篇重组亚单位疫...
  • 2篇细胞
  • 2篇囊尾蚴
  • 2篇基因
  • 1篇蛋白
  • 1篇蛋白质

机构

  • 12篇甘肃农业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近...
  • 1篇定西师范高等...
  • 1篇甘肃省重离子...
  • 1篇中国科学院大...

作者

  • 12篇张小宇
  • 5篇尚清炎
  • 5篇韩进欢
  • 5篇孙晓林
  • 5篇张勇
  • 4篇李展
  • 4篇张倩
  • 4篇阚威
  • 4篇范希萍
  • 3篇赵兴绪
  • 2篇苟惠天
  • 2篇胡俊杰
  • 2篇贺钰烜
  • 2篇张晶
  • 1篇樊杰
  • 1篇周长卿
  • 1篇李鸿岩
  • 1篇胡少辉
  • 1篇赵国顺
  • 1篇张连梅

传媒

  • 3篇中国兽医科学
  • 2篇甘肃农业大学...
  • 1篇中国寄生虫学...
  • 1篇核农学报

年份

  • 1篇2018
  • 1篇2016
  • 2篇2015
  • 4篇2014
  • 1篇2013
  • 3篇2012
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人工感染犬多头多头绦虫组织结构的观察被引量:1
2015年
目的观察人工感染家犬肠道中多头多头绦虫(Multiceps multiceps)的显微和超微结构。方法收集自然感染的羊脑多头蚴,分别经口感染2只6月龄雄性家犬(80~100个/只)。感染后67 d,取家犬肠道中多头多头绦虫成虫,常规方法固定后,分离多头多头绦虫的头节、颈节、成熟节片和未成熟节片,制备石蜡切片和电镜超薄切片,分别进行苏木素-伊红(HE)染色和醋酸双氧铀染色后,用光学显微镜和透射电镜观察。结果光镜下见多头多头绦虫成虫各节片均可分为皮质层和髓质层。电镜下皮质层的基本结构为绒毛、合胞体和基质,髓质层主要为肌肉组织,以排泄系统、生殖系统为主。头节的绒毛层比颈节、成节的薄,绒毛最长的部位主要分布在节片的结合部位。头节部位肌肉组织发达。神经系统和排泄系统见于各节片。成熟节片有雌性、雄性生殖器官各一套。孕卵节片中的雄性生殖器官萎缩,主要以子宫和虫卵为主。结论多头多头绦虫显微结构的特别之处在于皮质部位的绒毛以圆柱状为主,成熟节片间的连接部位的微绒毛比成熟节片其他部位的微绒毛长。
尚清炎范希萍张小宇韩进欢张倩孙晓林
关键词:苏木素-伊红染色超微结构
羊脑多头蚴组织结构观察与Tm18基因的克隆
采集自然感染的羊脑多头蚴,在其头节﹑外周囊壁﹑头节附近颈部区囊壁三个部位取材,分别制成组织切片和超薄切片。 组织切片用HE法染色后进行光镜观察。结果表明:头节外壁和囊壁外壁结构差别较大;组成吸盘的肌肉组织呈放射状分布,条...
张小宇
关键词:羊脑多头蚴超微结构
文献传递
黄牛发情期卵巢PGF2α受体基因的克隆分析及细胞内定位
2014年
为探讨发情期黄牛的卵巢和黄体上是否存在前列腺素PGF2α受体(PGF2αR)以及该受体在卵巢和黄体上的分布状况,利用分子克隆技术克隆了黄牛黄体、卵巢PGF2αR基因的部分序列;运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对该受体在黄牛卵巢、黄体中的分布进行了细胞学定位;并采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该基因及其编码蛋白质的基本理化性质、疏水性、二级结构、三级结构等方面进行了预测和分析。结果显示,黄牛PGF2αR基因在黄体的粒黄体细胞、膜黄体细胞均有表达;在卵巢的表达结果为颗粒细胞、卵泡内膜细胞、基质细胞,且均定位于细胞质中;该基因包含一个633bp的开放阅读框,编码210个氨基酸;其编码的蛋白质属于疏水性蛋白,二级结构主要以无规则卷曲和α螺旋为主。PGF2αR基因编码产物的同源性分析结果表明,黄牛PGF2α受体与绵羊的PGF2α受体具有高度同源性,达到91.80%。上述结果表明,黄牛PGF2αR基因的成功克隆及组织学细胞定位,为进一步研究哺乳动物前列腺素的生理作用提供了一定的基础资料。
李展周长卿贡继尚张小宇阚威赵兴绪张勇
关键词:黄牛生物信息学
白牦牛繁殖季节卵巢中褪黑素受体MT1和MT2的分布及其基因表达研究
褪黑素是一种神经内分泌激素,对哺乳动物的生殖生理有调控作用,而这种作用是由褪黑素受体MT1和MT2介导的。褪黑素可直接作用于卵巢上分布的褪黑素受体,调控卵巢卵泡的发育。白牦牛是生活在高寒缺氧严峻自然条件下的稀有牦牛品种,...
张小宇
关键词:白牦牛褪黑素受体基因表达
文献传递
兔豆状囊尾蚴致病机制及其重组亚单位疫苗的研究
为了解豆状囊尾蚴的致病机制,明确重组蛋白pGEX-TPO18的免疫保护效果。采用SDS-PAGE从豆状带绦虫不同发育阶段的虫体中分离出4~8条主要蛋白区带,分子质量为30.4~14.9 ku。取人工感染豆状带绦虫犬自然排...
孙晓林韩进欢苟惠天张小宇张倩尚清炎范希萍
关键词:豆状囊尾蚴致病机制重组亚单位疫苗
文献传递
不同培养条件对绵羊卵母细胞体外成熟的影响被引量:2
2014年
通过使用不同的卵母细胞采集方法、不同的培养液、培养时间和细胞因子对绵羊卵母细胞的体外成熟培养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切卵法和抽吸法对卵母细胞成熟的影响前者优于后者,差异极显著(P〈0.01);培养液中添加FSH、LH 及FBS对绵羊卵母细胞的影响显著高于添加发情羊血清的且差异极显著(P〈0.01);绵羊的卵母细胞培养20 h的成熟率极显著低于培养22 h和24 h的成熟率(P〈0.01),培养22 h和24 h的成熟率差异不显著(P〉0.05),培养24 h和培养26 h的成熟率差异极显著(P〈0.01),培养26 h卵母细胞老化对随后的体外受精不利;成熟液(培养液+FBS、LH、FSH、E2)中分别加入骨形态发生蛋白15(bone morphogenetie protein,BMP15)和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8 b(fibroblast growth factor 8b,FGF8b)2种细胞因子,成熟液中添加 BMP15组与添加FGF8b组卵母细胞的成熟率差异极显著(P〈0.01),成熟液中添加 BMP15和对照组卵母细胞成熟率的差异极显著(P〈0.01),加入 FGF8b组与对照组卵母细胞成熟率差异不显著(P〉0.05).利用切卵法在培养液中加入 FSH、LHE2和细胞因子BMP15,培养22~24 h可以大大提高绵羊卵母细胞体外培养的成熟率.
徐燕霞曹会萍马呈瑞阚威李展张小宇胡少辉张连梅常卫华张勇
关键词:绵羊卵母细胞体外成熟BMP15
双峰驼黄体细胞的分离与培养
2015年
为了探索双峰驼黄体细胞的percoll液分离及体外培养方法,观察黄体细胞的生物学特性,采用胶原酶消化法从双峰驼黄体组织中分离并获得妊娠期双峰驼黄体细胞,通过形态学观察确定了大小黄体细胞的生长特性.结果表明:胶原酶消化可获得数量较多,生长状态良好的双峰驼黄体细胞,而小黄体细胞的数量远远多于大黄体细胞,其形态学和生物学特性具有典型类固醇分泌细胞的特征.试验建立的体外双峰驼黄体细胞原代培养的方法,所获细胞生物学特征稳定,纯度较高,适用于体外试验研究.
张小宇胡俊杰张勇马友记张晶阚威李展贺钰烜赵兴绪
关键词:双峰驼原代培养黄体细胞形态学
羊脑多头蚴的超微结构观察被引量:1
2012年
为观察羊脑多头蚴的超微结构,寻找自然感染羊脑多头蚴的病羊,采集多头带绦虫续绦期幼虫,固定于25mL/L戊二醛中,分别取其头节、囊壁、颈部区,超薄切片后进行透射电镜观察。结果表明,羊脑多头蚴的囊壁结构具有微毛,远离头节的囊壁微毛与头节附近颈部区囊壁的微毛分布情况不同;囊壁可明显分为皮层、间质层、实质区;在实质区可观察到皮层细胞、实质细胞、成石灰小体细胞、焰细胞、成肌细胞以及排泄系统结构;头节中可观察到很发达的肌纤维结构,头节内部有类似于囊壁的皮层结构,并可见粗大微毛,细胞种类明显少于囊壁实质区,含颗粒的囊泡结构明显增多。证明羊脑多头蚴囊壁的结构和细胞种类与其他绦虫相似,但有比较发达的排泄系统;头节外表面无皮层结构,仅有呈环状围绕的纤维和囊泡结构。
张小宇韩进欢贺延玉孙晓林
关键词:羊脑多头蚴透射电镜超微结构
重离子辐照对绵羊精子的蛋白质组学影响研究
2013年
本研究为了分析由重离子辐照引起的绵羊精子蛋白质组学变化,用二维凝胶电泳分离精子蛋白,凝胶用考马斯亮蓝染色。PDQuest8.0软件检测分析差异表达蛋白斑点并经高效液相色谱串联离子阱质谱鉴定。结果显示:辐照后的精子凝胶图谱上有4个蛋白质斑点表达上调,1个蛋白质斑点缺失,这5个蛋白质斑点经鉴定后,在国际生物信息学中心数据库搜索到相对应的2种蛋白质:烯醇酶和烯醇酶1,在辐照后的精子中这2种蛋白质表达上调。研究表明:重离子辐照会引起绵羊精子蛋白质组学变化,通过对差异蛋白质的研究探索重离子辐照对绵羊精子生理功能的影响,为重离子辐照绵羊育种提供理论依据。
贺钰烜李鸿岩张红张勇贺建华李润红赵兴绪张晶张小宇阚威李展王朝凤马艳粉
关键词:绵羊蛋白质组重离子辐射
豆状带绦虫不同发育阶段虫体的抗原特性分析被引量:6
2012年
为了解豆状带绦虫成虫、幼虫及虫卵的蛋白组分及其之间的差异,比较分析其免疫反应性,应用SDS-PAGE从豆状带绦虫不同发育阶段的虫体中分离出4~8条主要蛋白区带,分子质量为30.4~114.9ku。取人工感染豆状带绦虫犬自然排出的孕卵节片,虫卵计数后以不同数量虫卵感染家兔,定期采血,用间接ELISA法检测家兔的抗体变化情况。结果显示,家兔自感染后第2周抗体水平开始升高,第7周开始逐渐下降。以第7周感染家兔血清对13种虫体抗原进行的Western-blot分析显示,13种虫体抗原在59.4ku处均能被兔抗豆状囊尾蚴血清识别,羊脑多头蚴与豆状囊尾蚴共有4条相似带,分子质量分别为32.7、59.4、78.7、81.1ku,特异性抗原极相似,表明虫种之间存在着强烈的交叉反应,59.4ku蛋白带很有希望成为预防兔豆状囊尾蚴病的候选抗原。
韩进欢张小宇张倩尚清炎范希萍孙晓林
关键词:豆状囊尾蚴SDS-PAGEWESTERN-BLOT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