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文波

作品数:10 被引量:38H指数:4
供职机构: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0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蛋白
  • 2篇乳头
  • 2篇乳头状
  • 2篇乳头状癌
  • 2篇乳腺
  • 2篇乳腺癌
  • 2篇细胞
  • 2篇腺癌
  • 2篇淋巴
  • 2篇淋巴结
  • 2篇免疫
  • 2篇免疫组化
  • 2篇抗原
  • 2篇急性
  • 2篇甲状腺
  • 2篇甲状腺乳头状...
  • 2篇C-ERBB...
  • 1篇药疗
  • 1篇药疗法
  • 1篇医药疗法

机构

  • 6篇大连医科大学...
  • 4篇大连医科大学
  • 2篇大连市友谊医...

作者

  • 10篇张文波
  • 8篇王乃玉
  • 6篇张丽
  • 6篇王莉芬
  • 6篇冯晓海
  • 4篇吕丽
  • 3篇唐颖
  • 2篇田丰秋
  • 1篇苏本利
  • 1篇裴德恺
  • 1篇高船舟
  • 1篇贺斌
  • 1篇贾玉杰
  • 1篇王齐敏
  • 1篇于香莉
  • 1篇王冬梅
  • 1篇姜妙娜
  • 1篇曲淑贤
  • 1篇王丽丽
  • 1篇宋丽媛

传媒

  • 4篇大连医科大学...
  • 1篇中国微生态学...
  • 1篇生殖与避孕
  • 1篇中国中西医结...
  • 1篇现代肿瘤医学
  • 1篇中华肿瘤防治...
  • 1篇第四届全国肿...

年份

  • 1篇2013
  • 1篇2008
  • 2篇2007
  • 2篇2006
  • 1篇2004
  • 1篇1998
  • 1篇1997
  • 1篇1996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甲状腺乳头状癌的诊断及转移相关的免疫组化研究被引量:6
2007年
目的:评价CK19、p53和p63在鉴别甲状腺良恶性(乳头状癌)病变中的临床应用价值;了解p53、p63、cerbB-2和nm23与甲状腺乳头状癌转移的关系。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57例甲状腺乳头状癌和57例甲状腺良性病变中CK19、p53和p63的表达及甲状腺乳头状癌中cerbB-2和nm23的表达。结果:CK19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的阳性率为91.2%,在良性病变中的阳性率1.76%;p53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的阳性率89.5%,在良性病变中的阳性率17.5%;p63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的阳性率22.8%,在良性病变中的阳性率12.3%。甲状腺乳头状癌中,cerbB-2阳性率为84.2%,nm23阳性率为91.2%,cerbB-2和nm23的表达强度呈正相关。p53、p63、cerbB-2和nm23在转移组和非转移组表达的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K19和p53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表达率极高,是甲状腺乳头状癌病理诊断中非常有价值的辅助诊断指标;p63对鉴别甲状腺良恶性病变无明确意义;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cerbB-2和nm23的表达强度呈正相关;p53,p63,cerbB-2,nm23与甲状腺乳头状癌的转移无明显相关。
田丰秋吕丽冯晓海王乃玉张文波王莉芬
关键词:甲状腺肿瘤免疫组织化学
AgNOR在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癌中的检测意义
1998年
研究利用AgNOR银染技术探讨AgNOR颗粒计数在乳腺原发癌和腋窝淋巴结内转移癌中的检测意义。乳腺癌简化根治术切除标本59例,以腋窝淋巴结内癌组织有否转移分为转移组(31例)和非转移组(28例)。两组的原发癌AgNOR计数的结果分别为253±093和240±087,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转移组中的淋巴结内转移癌AgNOR计数为322±123,显著高于其相应原发癌AgNOR计数(P<001),且二者高度相关,r=085,P<001,其相关性与患者年龄、肿瘤直径大小、癌转移阳性淋巴结数量无关。两组原发癌AgNOR计数的平均变异系数分别为59%和58%,淋巴结内转移癌为47%。这表明原发癌是由不同增殖活性的细胞亚群构成,常由高增殖活性的细胞亚群形成转移灶,而转移发生不取决于肿瘤细胞的增殖活性,与患者年龄、肿瘤大小无关。
贺斌王乃玉张文波张丽
关键词:核仁组成区乳腺癌原发癌淋巴结
乳腺癌PCNA、C-erbB-2及雌、孕激素受体的表达与淋巴结转移的关系
目的: 探讨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C-erbB-2基因蛋白及雌、孕激素受体的表达与腋窝淋巴结转移的关系,为乳腺癌的预后判断及内分泌治疗提供重要的依据.方法: 采用常规免疫组化SP法检测150例乳腺癌PCNA、C-e...
王丽丽王莉芬唐颖张丽王乃玉冯晓海张文波
关键词:乳腺癌增殖细胞核抗原淋巴结转移C-ERBB-2基因蛋白
文献传递
孤立性纤维瘤3例及文献复习
2008年
[目的]探讨孤立性纤维瘤(SFT)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对3例SFT的临床表现、组织形态和免疫表型进行研究和随访,并复习文献。[结果]肿瘤主要由梭形细胞组成,瘤细胞排列疏密不等,可见血管外皮瘤样排列方式。梭形细胞表达Vimentin、CD34和bcl-2,不表达Cytokeratin(Pan)、SMA、CD117及S-100。随访1~5年,无复发和转移。[结论]孤立性纤维瘤是一种少见的、大多数病例临床上呈良性经过、偶有复发和转移的中间型肿瘤,需与间皮瘤、血管外皮瘤、神经纤维瘤等鉴别。
吕丽王莉芬唐颖张丽王乃玉冯晓海张文波
关键词:孤立性纤维瘤组织病理学
急性实验性胰腺炎时胰腺组织学的变化及茵陈蒿汤的影响被引量:14
1997年
本实验以大鼠为实验对象,用去氧胆酸钠诱发急性胰腺炎,观察了急性胰腺炎时胰腺的组织学变化及茵陈蒿汤的影响。结果显示:大鼠于诱发急性胰腺炎早期,胰腺组织出现严重的出血、坏死及大量的炎细胞浸润,胰腺细胞的线粒体肿胀,嵴消失,初级溶酶体增多,内质网排列不整齐,囊泡状扩张,脱颗粒,酶原颗粒少而小。用茵陈蒿汤治疗后其组织学观察胰腺病变很轻,表明茵陈蒿汤对胰腺本身的结构具有保护作用。
姜妙娜贾玉杰张文波张丽高船舟曲淑贤
关键词:急性胰腺炎茵陈蒿汤中医药疗法
高压锅水浴法修复组织抗原时的几点体会被引量:1
2004年
[目的 ]探讨高压锅水浴法修复组织抗原的方法。 [方法 ]烤片过夜 ,脱蜡至水 ,柠檬酸盐缓冲液高压锅加热 1 2~ 2 0min ,冷却 ,PBS冲洗 ,余下按免疫组化步骤选择不同的抗体进行染色。[结果 ]染色定位准确、均匀、清晰。一般不产生非特异性着色。 [结论 ]该方法简单易行 ,结果可靠 。
张丽王乃玉张文波冯晓海
关键词:免疫组化抗原修复
急性大肠杆菌性腹膜炎时肺的变化及腑安冲剂的影响被引量:1
1996年
用O(111)B4大肠杆菌(9×108个/ml)与10%硫酸钡佐剂给SD大鼠腹腔注射诱发急性腹膜炎为模型。随机分为三组:(1)模型组(2)正常对照组(3)模型+中药治疗组,观察急性实验性腹膜炎时的肺损伤及腑安冲剂的保护作用。结果显示:(1)中药组内毒素、肿瘤坏死因子(TNF)、肺匀浆的脂质过氧化产物均明显低于模型组,接近正常组;(2)中药组的还原型谷胱甘肽(GSH)明显高于模型组(P<0.01)。(3)中药组肺系数,肺灌洗液蛋白及白细胞计数与模型组比均有显著差异(P<0.01)。提示腑安冲剂可能通过降低外周血内毒素、TNF,抑制脂质过氧化物的产生与加强自由基的清除,从而显著减轻急性腹膜炎引起的肺水肿,保护肺功能。
王冬梅李冬冬王玉琨裴德恺王莉芬王乃玉张文波张丽
关键词:急性腹膜炎大肠杆菌肺损伤
CK19,P53,P63,EMA,P170蛋白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的表达及病理意义被引量:4
2007年
[目的]评价CK19,P53,P63,EMA在鉴别甲状腺良恶性(乳头状癌)病变中的临床应用价值;了解甲状腺乳头状癌P170蛋白表达的意义。[方法]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CK19,P53,P63,EMA,及P170蛋白在38例甲状腺乳头状癌和38例甲状腺良性病变中的表达。[结果]CK19、P53、P63、EMA在甲状腺乳头状癌和良性病变中的阳性率分别为92.1%(35/38)和2.6%(1/38)(P<0.005),89.5%(34/38)和18.4%(7/38)(P<0.005),23.7%(9/38)和10.5%(4/38)(P>0.1),34.2%(13/38)和50%(19/38)(P>0.1)。甲状腺乳头状癌中P170表达阳性率为57.9%(22/38)。[结论](1)CK19和P53是甲状腺乳头状癌病理诊断中非常有价值的辅助诊断指标。(2)甲状腺乳头状癌中P170表达的阳性率与CK19的阳性程度密切相关。
田丰秋吕丽冯晓海王乃玉张文波王莉芬
关键词:甲状腺乳头状癌CK19P53P63EMA
月经周期人子宫内膜腺上皮和基质细胞HOXA11表达的差异被引量:4
2006年
目的:探讨HOXA11在月经周期人子宫内膜腺上皮和基质细胞中的表达规律及其生理意义。方法: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38例子宫内膜腺上皮和基质细胞HOXA11蛋白质的表达;用细胞分离筛选法,分离出子宫内膜腺上皮细胞和基质细胞,采用半定量RT-PCR和Dot-blot方法分别观察HOXA11在腺上皮和基质细胞中的表达。结果:腺上皮细胞HOXA11在分泌中晚期表达量较增生期和分泌早期显著降低;基质细胞HOXA11的表达从增生期到分泌期逐渐增加,以分泌中晚期表达量最高。结论:内膜腺上皮和基质细胞HOXA11表达在分泌中晚期变化最显著,而且其表达量呈反相变化,即腺上皮表达量下降,基质细胞表达量增加。提示HOXA11基因与着床期子宫内膜的分化、成熟密切相关;其对内膜腺上皮和基质细胞的调控机制可能不尽相同。
唐颖王莉芬吕丽苏本利冯晓海王乃玉张文波
关键词:DOT-BLOT子宫内膜
胃癌组织中EGFR、C-erbB-2、TopoⅡα及P-gp的表达及意义被引量:8
2013年
目的:探讨胃癌组织中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C-erbB-2)、拓扑异构酶Ⅱα(TopoⅡα)和P-糖蛋白(P-gp)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130例胃癌组织中EGFR、C-erbB-2、TopoⅡα和P-gp的表达情况,并结合临床病理特点进行分析。结果:EGFR、C-erbB-2、TopoⅡα和P-gp在胃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依次为87.7%(114/130)、53.8%(70/130)、50%(65/130)和33.8%(44/130)。EGFR、C-erbB-2、P-gp在高、中分化胃癌中的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低分化胃癌(P<0.05);C-erbB-2在直径<5cm的胃癌(胃体、胃窦部和幽门部,Ⅲ期和Ⅳ期胃癌)中的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直径≥5cm的胃癌(贲门部及I期和Ⅱ期胃癌),(P<0.05);EGFR在贲门和胃体部胃癌的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胃窦及幽门部胃癌(P<0.05);TopoⅡα在有淋巴结转移的胃癌中表达率明显低于无淋巴结转移的胃癌(P<0.05)。胃癌组织中EGFR和TopoⅡα的表达呈正相关(P<0.05)。结论:EGFR、C-erbB-2、TopoⅡα及P-gp参与胃癌的生长、侵袭和转移过程。它们的联合检测可作为判断胃癌预后、筛选高危转移患者的有效指标,同时也对胃癌的靶向药物治疗有指导意义。
王齐敏王莉芬于香莉秦华民张文波宋丽媛
关键词:胃癌表皮生长因子受体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P-糖蛋白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