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明瑞
- 作品数:37 被引量:435H指数:13
- 供职机构:兰州大学资源环境学院西部环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生物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农业科学更多>>
- 共和盆地更尕海湖泊现代水体环境与碳酸盐稳定同位素变化
- 建立现代湖泊水体同位素、理化参数与自生碳酸盐同位素变化的关系,有助于合理评价湖泊碳酸盐稳定同位素古气候环境变化的指示意义或潜力。轮藻碳酸盐结壳作为湖泊自生碳酸盐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古气候重建的良好信息载体。然而,有关轮藻现...
- 金彦香强明瑞刘英英李渊李昊李丰山
- 关键词:碳酸盐稳定同位素水体环境
- 环北太平洋地区现代植被中C3/C4植物相对丰度与气候条件关系研究被引量:13
- 2010年
- 按照一个统一的方法,即以?24‰和?14‰作为纯C3和纯C4植被下表土总有机质碳同位素组成(δ13CTOC)的端元值,利用来自环北太平洋地区的中国东部、澳大利亚以及北美大平原地区的表土δ13CTOC数据,估算了这3个区域现代植被中C3和C4植物的相对生物量贡献比例,并和这3个区域相应的主要气候因素(年均温和年降水量)进行了对比,进而探讨了现代植被中C3/C4植物相对丰度与气候条件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温度条件对C4植物生物量贡献具有决定性影响;然而,即使温度条件满足C4植物生长的需要,随着温度的进一步上升,降水量应相应的下降,C4植物方能保持其优势地位.这一结果与对现代C4植物种属地理分布调查获得的结论基本是一致的.从而,这一结果为上述区域过去地质历史时期C3/C4植物相对丰度变化记录的古环境解译提供了重要的参考资料.
- 饶志国朱照宇贾国东陈发虎BARTON Loukas张家武强明瑞
- 关键词:有机质碳同位素气候因素温度降水
- 晚更新世共和盆地风沙沉积及其对地貌演化的指示意义
- 2024年
- 共和盆地位于青藏高原东北缘,为一断陷盆地。早-中更新世以沉降为主,发育了广泛的河湖相沉积;中更新世末期的共和运动使得盆地抬升。盆地内广泛发育的河湖相沉积和风成沉积地层,记录了共和盆地的演化历史。然而,由于沉积地层年代数据相对匮乏,目前针对共和盆地晚更新世风沙活动及环境变化的研究尚未深入。此外,共和盆地由沉降转为抬升并导致黄河下切等地貌演化的关键时限也有待进一步认识。本研究选取共和盆地6个沉积剖面,利用光释光测年以及剖面岩性变化、粒度和元素等古环境代用指标,重建了共和盆地晚更新世风沙活动历史,分析了风沙活动可能的驱动因素。考虑到干旱-半干旱地区河湖环境不但为风沙沉积提供了丰富的物源,而且可能埋藏风沙沉积使其得以保存等事实,依据风成砂沉积时代探讨了晚更新世以来盆地地貌演化过程。结果表明,共和盆地风沙活动主要发生在3个时期,分别为203±12 ka前后、176.2±21.1~143.3±27.8 ka和108±7~86±5 ka。203±12 ka前后,自周围山体的流水携带松散碎屑物由边缘向盆地中心充填,在风力作用下盆地边缘部分地点沉积了风成砂;176.2±21.1~143.3±27.8 ka时期,盆地仍处于充填阶段,盆地内部应以曲流发育为主的河流泛滥平原、浅湖等交错分布,推测河岸与湖泊周边滩地等地貌部位堆积了典型风沙沉积。由此可见,共和运动(或高原面下切)的时限大体应晚于150 ka;108±7~86±5 ka期间,黄河从高原面下切至二塔拉高度(约3000 m a.s.l.),持续至86±5 ka,这一时期大量河湖相物质暴露于地表,为区域风沙沉积提供了丰富的物源,同时形成的层状地貌面也为风沙沉积提供了有利的堆积场所。共和盆地3个时期的风沙活动与盆地水系演化有关,主要受控于风力以及流水作用产生的沙物质供给等的变化,在滨岸或湖泊滩涂等地点堆积风成砂
- 黄冬月强明瑞强明瑞陈杰何镇浩邓雅云
- 关键词:共和盆地风沙沉积地貌演化
- 更尕海现代碎屑物质粒度组成空间分异及其输入过程被引量:13
- 2010年
- 文章分析了更尕海表层沉积、流域地表沉积、湖泊水体沉积以及岩芯沉积等的粒度组成,并比较了不同沉积类型之间有关的沉积动力联系。更尕海表层沉积具有4种类型的粒度分布模式,其粒度组成由两个端元组分(粗、细颗粒组分)或者二者的混合构成。湖泊现代沉积物表现出自西北向东南逐渐变细的趋势。粗颗粒组分主要由风力输入,反映了流域风场状况或风沙活动的强度(如尘暴事件);而细颗粒组分输入过程复杂,其环境意义需要进一步理解。更尕海沉积岩芯样品具有类似于湖泊表层沉积的粒度组成特征,然而其粗颗粒组分的变化可能还受控于湖泊水域面积的分异作用。未来的工作拟将在合理评价湖泊水位变化的基础上。
- 宋磊强明瑞
- 关键词:粒度湖泊沉积风沙活动共和盆地
- 5000a来柴达木盆地东南缘风成沉积记录的冬季风演化被引量:26
- 2010年
- 通过柴达木盆地东南缘下西台剖面风成沉积粒度组成、元素含量等指标的分析,重建了该区5000a来冬季风的演化历史。其可划分为4个阶段:5300~4300aBP和2900~930aBP时期冬季风较弱;4300~2900aBP和930aBP以来冬季风较强。同时,该记录揭示了两次气候突变事件:3960~3720aBP,冬季风急剧减弱;而1700~1400aBP冬季风增强。重建结果与其他记录具有很好的可比性。在千年尺度上,下西台剖面所记录的冬季风演化与格陵兰冰芯的粉尘记录存在一定的联系,意味着源区近地面风场的变化在全球粉尘循环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柴达木盆地可能为东亚粉尘远程输送的主要源区之一。
- 牛光明强明瑞宋磊郎丽丽王立强
- 关键词:粒度组成冬季风柴达木盆地
- 柴达木盆地苏干湖沉积元素特征与大风尘暴事件被引量:2
- 2009年
- 通过分析苏干湖地区降尘(含尘暴样品)、湖泊表层沉积(碎屑沉积)以及湖泊东部地表沉积3组样品的元素组成特征发现:3组样品具有同源性,Al和Ti在粉尘释放—沉积中行为稳定,Fe可能受元素分馏效应的影响,在湖泊沉积中富集程度相对较高。6次典型尘暴特征分析结果表明,尘暴降尘中Al、Fe、Ti通量的变化与尘暴发生期间10 min平均风速及其变差系数(Cv)间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Al、Fe、Ti通量不仅可以作为尘暴中风速变化的替代指标,而且可以指示尘暴事件中风速的变化幅度。苏干湖现代沉积(岩心)中Al、Fe、Ti通量变化与冷湖气象站44年的年均大风日数记录具有较好的一致性。因此,可以利用湖泊现代沉积中风成输入碎屑组分(去除有机质和碳酸盐)的Al、Fe、Ti通量作为大风尘暴事件的替代指标,以重建地质历史时期柴达木盆地粉尘源区尘暴演化序列或者粉尘释放历史。
- 宋磊强明瑞牛光明郎丽丽
- 关键词:柴达木盆地
- 青藏高原北缘苏干湖湖芯记录的全新世气候变化研究
- 苏干湖盆地地处青藏高原和蒙新干旱区的交界地带,对全球变化的响应敏感.湖泊沉积是全球变化良好的信息载体,因此,研究苏干湖盆地记录的全新世气候环境变化对理解中国西北干旱区的形成演化具有重要意义.综合分析古气候替代指标的环境意...
- 强明瑞
- 关键词:全新世时间序列湖泊沉积青藏高原
- 文献传递
- 综合自然地理学
- 陈发虎张平中朱艳勾晓华张家武靳立新强明瑞
- 本项目研究了中东亚干旱区自末次冰期以来,特别是全新世和过去2000年两个重要时段的古气候变化、湖泊、沙漠演化等。研究发现:不但末次冰期,而且全新世也存在千百年尺度的气候快速变化;季风边缘区早全新世气候湿润,湖泊发育,全新...
- 关键词:
- 关键词:全新世环境演化
- 青藏高原东北部过去千年尘暴历史:来自尕海湖沉积物粒度的记录
- 周刚平黄小忠张家武强明瑞张军彭卫
- 柴达木盆地苏干湖表层沉积与尘暴事件——元素示踪的初步结果被引量:4
- 2006年
- 通过分析苏干湖地区10个地表表层沉积物、9个大气降尘(含2个尘暴降尘)、16个湖泊表层沉积物等样品的8种常量-微量元素和11种稀土元素的含量,以及同类沉积不同元素含量和不同沉积同一元素含量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在湖泊沉积体系中Al、Fe、Sc含量的变化与强风-尘暴过程有关,指示了湖泊沉积碎屑颗粒风成输入的可能性.元素Fe、Sc含量在3种不同的沉积物中差异不大,与尘暴事件的强度和频次有关.稀土元素结果显示3类沉积具有同源性.苏干湖沉积可以用来重建研究区尘暴演化历史.
- 强明瑞鲁瑞洁张家武肖舜陈发虎
- 关键词:尘暴事件降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