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徐祖新

作品数:31 被引量:238H指数:10
供职机构: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科技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天文地球环境科学与工程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26篇期刊文章
  • 5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7篇石油与天然气...
  • 13篇天文地球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11篇页岩
  • 9篇孔二段
  • 9篇凹陷
  • 9篇储层
  • 7篇页岩气
  • 7篇盆地
  • 7篇成藏
  • 6篇油气
  • 6篇孔隙
  • 5篇陡山沱组
  • 5篇致密
  • 5篇孔隙结构
  • 3篇源岩
  • 3篇烃源
  • 3篇烃源岩
  • 3篇渤海湾盆地
  • 3篇储层孔隙
  • 2篇等温吸附
  • 2篇地层
  • 2篇地质

机构

  • 28篇中国石油天然...
  • 11篇中国地质大学...
  • 3篇中国石油大学...
  • 2篇长江大学
  • 2篇湖北省地质局...
  • 1篇东北石油大学
  • 1篇西南石油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
  • 1篇中国石油大学...
  • 1篇中国石油集团...
  • 1篇中国石化

作者

  • 31篇徐祖新
  • 10篇郭少斌
  • 8篇张义杰
  • 7篇姜文亚
  • 6篇刘海涛
  • 5篇王居峰
  • 3篇吴海
  • 2篇赵孟军
  • 2篇孙寅森
  • 2篇陈斐然
  • 2篇王义刚
  • 1篇姜晓华
  • 1篇桂丽黎
  • 1篇孙德强
  • 1篇张辉军
  • 1篇王红军
  • 1篇鲁雪松
  • 1篇王琳
  • 1篇李伟强
  • 1篇张颖

传媒

  • 2篇天然气地球科...
  • 2篇西安石油大学...
  • 2篇油气地球物理
  • 2篇岩性油气藏
  • 2篇东北石油大学...
  • 1篇吉林大学学报...
  • 1篇大庆石油地质...
  • 1篇城市环境与城...
  • 1篇现代地质
  • 1篇中国矿业大学...
  • 1篇地球科学进展
  • 1篇石油勘探与开...
  • 1篇海峡科技与产...
  • 1篇特种油气藏
  • 1篇油气地质与采...
  • 1篇内蒙古石油化...
  • 1篇石油化工应用
  • 1篇复杂油气藏
  • 1篇海洋地质前沿
  • 1篇非常规油气

年份

  • 1篇2017
  • 9篇2016
  • 9篇2015
  • 9篇2014
  • 2篇2012
  • 1篇2011
3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基于NMR和X-CT的页岩储层孔隙结构研究被引量:33
2014年
为了定量表征页岩储层孔隙结构,应用NMR和CT扫描技术研究中扬子地区陡山沱组页岩储层孔隙结构特征。研究结果表明:①陡山沱组页岩横向弛豫时间(T2)谱为非对称不连续双峰结构,且T2谱的谱峰小,代表页岩孔隙直径小;②发育微孔隙、微裂缝的页岩密度最小,在CT灰度图像中表现为黑色,CT灰度图像经伪彩色增强,可以更直接地观察页岩内部孔隙发育特征;③页岩的三元组构中,矿物、有机组分和孔隙分别具有不同的CT数分布区间,通常孔隙的CT数都小于300 HU,因此可通过CT数来定量识别孔隙;④根据NMR的T2截止值计算了页岩有效孔隙度,并分析了页岩储层中可动流体百分数。
徐祖新郭少斌
关键词:陡山沱组孔隙结构CT数
中扬子地区震旦系陡山沱组页岩储层孔隙结构特征被引量:10
2015年
通过氩离子抛光-SEM技术,分析了中扬子地区震旦系陡山沱组页岩储层孔隙类型、孔隙形态、孔径和面孔率特征,探讨了这些孔隙的油气地质意义。研究认为,陡山沱组页岩储层发育有机质孔隙、粒间孔隙、粒内孔隙和微裂缝4种孔隙类型。页岩孔隙形态可分为不规则多边形孔、圆形或椭圆形孔、复杂网状孔、串珠状孔、长条形孔、线状孔6种类型,其中复杂网状孔的连通性最好,有利于压差传递,可提高页岩气的解吸效率和储层的渗透率。页岩孔径为10~2 000 nm,主体范围为20~200 nm,平均面孔率为1.4%~6.2%。不同类型的孔隙能够为页岩气的赋存提供不同尺度的储集空间,微裂缝和粒间孔隙对页岩气的运移最为有利。
徐祖新郭少斌
关键词:储层孔隙结构扫描电镜
断陷盆地成烃成储成藏作用时空耦合关系研究——以渤海湾盆地沧东凹陷孔二段为例
<正>沧东凹陷是渤海湾盆地重要的富油凹陷之一,在复式油气聚集带[1]等理论的指导下,已发现枣园、王官屯等7个常规油田。随着勘探程度的不断提高,致密油已成为下一步主要勘探目标[2]。对于沧东凹陷这样的成熟探区,勘探实践中究...
徐祖新张义杰王居峰刘海涛姜文亚
文献传递
膏盐岩对地层温度及烃源岩热演化的影响定量分析——以塔里木库车前陆盆地为例被引量:20
2016年
库车前陆盆地发育两套巨厚的膏盐岩,依据盆地东西向的二维地震剖面和边界条件,运用瞬态热流法进行模拟,定量分析膏盐岩厚度变化对地温及烃源岩热演化的影响。模拟结果表明:①当盐体总厚度一定时,盐体层数的变化不会对地温场造成影响;②地温随膏盐岩厚度的变化为:西部盐上地温增加0.3~0.6℃/100m,盐下地温减小0.6~1.0℃/100m;东部盐上地温增加1.9~2.3℃/100m,盐下地温减小0.2~2.6℃/100m;⑨镜质体反射率R0随膏盐岩厚度的变化为:西部平均滞后约0.02%/100m,东部平均滞后约0.05%/100m。膏盐岩本身的热导率与温度呈负相关关系,东部盐体埋藏较浅,地温相对较低,其总体热导率较高,导致地温和尺。值变化率比西部高。相对于泥岩,膏盐岩使下伏烃源岩热演化滞后,导致库车东部迪那2凝析气田油气充注时间滞后7.5~9.0Ma,使得其排烃充注时期与圈闭形成时期相匹配,有利于该地区的晚期成藏。
吴海赵孟军卓勤功鲁雪松桂丽黎李伟强徐祖新
关键词:膏盐岩地层温度烃源岩热演化程度盆地模拟库车前陆盆地
地震地质综合层位标定方法在地层对比中的应用——以松辽盆地林甸断陷为例
2016年
层位标定在地震地层学解释和油气藏描述工作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标定的结果直接影响着地震反射层的地质年代标定、井旁地震相和沉积相的划定。基于松辽盆地在进行层位标定时难度较大的问题,应用地震地质综合层位标定技术,较好地解决了松辽盆地同一断陷内地层不统一的问题,对岩性地层解释和储层预测起到了辅助作用,实际应用证明该方法简单实用有效,对松辽盆地油气勘探与开发具有重要的意义。
郑雄伟王俊锋谭园徐祖新姜晓华
关键词:合成地震记录地层对比
全球前寒武—寒武系含油气盆地石油地质特征及成藏主控因素被引量:3
2017年
前寒武—寒武系油气作为我国中西部含油气盆地未来油气勘探的重要接替领域,近年来受到广泛关注。本文以阿曼和东西伯利亚盆地为例,阐述全球典型前寒武—寒武系古老含油气盆地石油地质特征及成藏主控因素,为国内前寒武—寒武系油气勘探取得进一步突破提供参考。阿曼和东西伯利亚盆地烃源岩主要发育在盆地初始裂陷作用区,受埋深及地温梯度控制,在志留纪或泥盆纪之前就已大量生油;储集层岩性以砂岩为主,分布面积广,受表生风化淋滤、胶结物溶蚀及构造裂缝改造等后期作用影响,可形成优质区域性储层;优质的区域性盖层是前寒武—寒武系古老油气藏得以保存的关键性因素,盆地膏盐岩累计厚度都超过1 000m。塔里木盆地寒武系盐下深层含油气层系,同国外古老含油气盆地相比,同样具有多套高丰度优质烃源岩生烃、厚层区域性膏盐岩封堵及长距离运移、多层系成藏特征,具有良好的油气勘探潜力。
陈斐然张颖徐祖新谭程周肖肖
关键词:石油地质特征塔里木盆地
核磁共振技术在页岩气储层评价中的应用
应用核磁共振技术研究中扬子地区震旦系陡山沱组页岩气储层特征.研究结果表明:页岩储层T2谱为不连续非对称双峰结构,T2谱右峰面积小,表明页岩储层以微观孔隙为主,这与扫描电镜观察结果一致;页岩可动流体T2截止值(T2cuto...
徐祖新郭少斌
关键词:页岩气储层评价孔隙结构核磁共振技术
文献传递
基于氩离子抛光-SEM和ImageJ软件的页岩储层孔隙结构分析——以中扬子地区陡山沱组为例被引量:16
2014年
为分析页岩储层孔隙结构,分析核磁共振、CT扫描、SEM、压汞法、氮气吸附法等方法,提出基于氩离子抛光SEM技术与ImageJ软件结合的改进的页岩储层孔隙结构分析方法.首先,利用氩离子抛光SEM技术获得中扬子地区陡山沱组页岩孔隙图像,将页岩分为有机质孔隙、粒间孔隙、粒内孔隙和微裂缝等4种孔隙类型;孔隙形态分为不规则多边形孔隙、近圆形孔隙、复杂网状孔隙、脉状或条带状孔隙等4类;然后,利用ImageJ软件定量分析陡山沱组页岩孔隙SEM图像.结果表明:中扬子地区陡山沱组页岩有机质孔最发育,粒间孔次之,粒内孔最不发育;粒间孔和粒内孔的孔隙直径较有机质孔的大;页岩的孔隙率为0.49%~1.21%,总孔隙率为2.86%.该方法实现对页岩储层孔隙结构的定性分析和定量表征,以及对储层的定量评价,研究结论对页岩储层孔隙结构分析具有参考意义.
徐祖新郭少斌
关键词:储层孔隙结构
烃源岩发育特征对致密油分布的控制作用--以沧东凹陷孔二段为例
本文以渤海湾盆地沧东凹陷孔二段为例,研究了烃源岩的基本地质特征,探讨了烃源岩在致密油富集过程中的作用,研究发现,出目前致密油主要分布在TOC相对较高的地区,绝大多数致密油聚集在TOC>2.0%的范围内,平面上主要分布在湖...
徐祖新张义杰王居峰刘海涛姜文亚
关键词:致密油藏烃源岩发育特征
文献传递
用等温吸附方法正确评价泥页岩吸附气含量被引量:1
2012年
关于吸附气含量的获取是页岩气资源评价中面临的主要问题,目前普遍采用等温吸附实验方法获取吸附气含量。科研界一般在研究压力和温度对泥页岩吸附性能影响时,对这两个因素分开进行讨论,没有一个整体研究思路。而泥页岩随着埋深的变化,其储层温度和压力常常一起变化,因此研究温度和压力综合作用对泥页岩吸附特性的影响尤为重要。
郭少斌王义刚孙寅森徐祖新
关键词:资源评价等温吸附泥页岩页岩气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