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杨洋

作品数:15 被引量:78H指数:5
供职机构:广东药学院食品科学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广东省卫生厅资助课题更多>>
相关领域:轻工技术与工程医药卫生理学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9篇轻工技术与工...
  • 3篇医药卫生
  • 2篇文化科学
  • 2篇理学

主题

  • 3篇食品
  • 3篇抗氧化
  • 2篇学生膳食
  • 2篇膳食
  • 2篇生物学
  • 2篇食品微生物
  • 2篇食品微生物学
  • 2篇体外
  • 2篇芫荽
  • 2篇抗氧化性
  • 2篇教学
  • 1篇电导率法
  • 1篇学龄
  • 1篇学龄前
  • 1篇学龄前儿童
  • 1篇雪糕
  • 1篇液相
  • 1篇液相色谱
  • 1篇抑菌
  • 1篇抑菌成分

机构

  • 15篇广东药学院
  • 1篇广州市来利洪...
  • 1篇无限极(中国...

作者

  • 15篇杨洋
  • 7篇吴小勇
  • 3篇黄建蓉
  • 2篇郑传进
  • 2篇徐金瑞
  • 2篇王志江
  • 1篇高永清
  • 1篇李银霞
  • 1篇张湛
  • 1篇黄莹偲
  • 1篇苏政权
  • 1篇朱晓华
  • 1篇郭秀娟
  • 1篇邢锐伟
  • 1篇李丽珍
  • 1篇李嘉怡
  • 1篇李丹

传媒

  • 2篇中国食品添加...
  • 2篇现代食品科技
  • 1篇中国调味品
  • 1篇食品工业科技
  • 1篇中国学校卫生
  • 1篇食品科技
  • 1篇中国公共卫生
  • 1篇广东微量元素...
  • 1篇广东化工
  • 1篇肉类工业
  • 1篇科教文汇
  • 1篇亚太传统医药
  • 1篇食品安全导刊

年份

  • 5篇2015
  • 1篇2014
  • 4篇2013
  • 1篇2012
  • 1篇2011
  • 3篇2010
1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富硒灵芝发酵培养工艺及产物抗氧化能力研究被引量:19
2010年
本文以亚硒酸钠为硒源,以灵芝为富硒载体,采用液体发酵方式进行富硒灵芝培养;主要研究了培养基中亚硒酸钠浓度对富硒灵芝的生物量及总硒含量的影响,并通过正交试验对富硒灵芝液体发酵培养工艺进行优化,此外还对富硒灵芝中四类不同性质的蛋白的抗氧化能力进行了初步探讨。结果表明:为获得最佳的富硒效果,发酵液中亚硒酸钠浓度在1000 mg/L左右为宜。接种量为12%,pH 8.0,摇床转速200 r/min为富硒灵芝发酵培养的最适工艺条件。碱溶性蛋白为富硒灵芝中含量最高一类蛋白,含量达到了8.64%;其次是水溶性蛋白,含量为6.64%;接下来是盐溶性蛋白,含量为4.62%;醇溶性蛋白的含量最低,含量仅有0.30%。但比较四类蛋白粗提物的硒含量,发现醇溶性蛋白的硒含量最高,达510.0 mg/g;其次是水溶性蛋白和碱溶性蛋白,硒含量分别为278.55 mg/g和115.51 mg/g;盐溶性蛋白的硒含量最低,为49.68 mg/g。考察四类灵芝蛋白粗提物的抗氧化能力,发现其抗氧化能力与其硒含量呈一定的正相关,醇溶性蛋白具有最高的抗氧化能力,其次是碱溶性蛋白和水溶性蛋白,盐溶性蛋白的抗氧化能力最低,且富硒样的抗氧化能力均高于相应的对照样。
杨洋吴小勇张湛苏政权
关键词:灵芝富硒抗氧化能力
雪糕中合成色素的测定被引量:4
2010年
分别采用碱性硫酸铜和乙酸锌-亚铁氰化钾作为沉淀剂对雪糕样品进行预处理,并按照GB/T5009.35-2003第一法中的聚酰胺吸附法对样液中的色素进行提取,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进行合成色素含量的测定。结果表明,采用沉淀剂对样品进行预处理,可降低雪糕浆料的粘稠度,有利于色素的提取。对于四种常用合成色素柠檬黄、胭脂红、日落黄、亮蓝,以碱性硫酸铜作为沉淀剂,加标回收率为72.04%-82.64%,相对标准偏差为1.48%-3.50%;以乙酸锌-亚铁氰化钾作为沉淀剂,加标回收率为81.62%-95.73%,相对标准偏差为1.46%-3.19%。采用乙酸锌-亚铁氰化钾进行样品预处理的方法准确度和精密度良好,可作为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雪糕中合成色素的样品预处理方法。
黄建蓉杨洋
关键词:雪糕合成色素高效液相色谱预处理沉淀剂
不同蔬菜钙锌铁含量测定及配比被引量:2
2013年
微量元素是机体正常代谢和生长发育必不可少的物质。学龄前儿童处于生长发育旺盛时期,各种生理机能正处于不断完善的过程,且该阶段儿童普遍存在挑食偏食导致蔬菜摄入量偏低现象。
杨洋李丽珍吴小勇李银霞
关键词:微量元素蔬菜学龄前儿童
芫荽抑菌成分提取工艺优化研究被引量:5
2015年
目的:研究芫荽茎、叶中抑菌成分的提取方法及其成分的抑菌效果。方法:通过单因素实验确定提取时间、提取温度和提取溶剂料液比,并作为观察芫荽茎、叶抑菌成分提取的影响因素,建立正交试验确定茎、叶各自的最佳提取条件。结果:芫荽茎部分抑菌成分提取的最佳条件为:提取温度25℃、提取时间120min、提取溶剂料液比12∶1,在该条件下,金黄色葡萄球菌抑菌圈直径为36mm,大肠杆菌的抑菌圈直径为37mm,黑曲霉抑菌圈直径为30mm,酿酒酵母抑菌圈直径为23mm;芫荽叶部分抑菌成分提取的最佳条件为:提取温度25℃、提取时间150min、提取溶剂料液比12∶1,在该条件下,金黄色葡萄球菌抑菌圈直径为32mm,大肠杆菌的抑菌圈直径为32mm,黑曲霉抑菌圈直径为25mm,酿酒酵母抑菌圈直径为20mm。结论:芫荽茎提取液抑菌效果较叶提取液抑菌效果明显。
李煜彬杨洋
关键词:芫荽抑菌成分抑菌作用
浸泡及萌发条件对大豆富硒作用的影响被引量:4
2013年
为开发一种新的富硒食品,本文以亚硒酸钠为硒源,以大豆为富硒载体,通过浸泡和萌发处理,实现大豆对无机硒的吸收和转化,制备富含有机硒的大豆产品。本文研究了浸泡温度、浸泡时间、浸泡液中亚硒酸钠浓度、萌发温度及萌发时间对大豆富硒作用的影响。以单因素实验为基础,然后通过正交实验对大豆富硒的最佳工艺条件进行优化,结果表明,大豆富硒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浸泡时间8h,浸泡温度30℃,萌发时间36h,萌发温度25℃,亚硒酸钠浓度80μg/mL。在此条件下得到富硒大豆产品总硒含量为27.31μg/g,其蛋白质中的硒含量可达31.95μg/g。本研究将为富硒食品研究开发提供基础。
郑传进吴小勇杨洋曾祥珊
关键词:富硒食品有机硒
广东某高校学生膳食镉摄入状况
2015年
目的通过分析膳食镉摄入量与膳食摄入状况之间的关联性,揭示广东某高校学生膳食镉摄入量与摄入状况之间的关系。方法本文采用双份饭法收集该校某班10名学生(男女各半)连续7 d每天摄入的全部食物作为样品,共70份,经匀浆处理后得到36个实验样品,用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上述样品的镉含量。结果该校学生膳食镉的摄入量男生为74.74μg/d,女生为67.64μg/d;学生膳食摄入状况与膳食镉摄入量之间的关联性依次是:膳食总量(r=0.84)>摄入的鱼量(r=0.74)>摄入的米饭量(r=0.67)>摄入的鸡肉量(r=0.65)>摄入的青菜量(r=0.52)>摄入的鸡蛋量(r=0.50)。结论男女生膳食镉摄入量均超出了相应的允许摄入限量,膳食镉摄入量与膳食摄入总量、摄入食品种类和调查对象的性别有关。
杨洋吴小勇
关键词:镉含量膳食关联性分析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
对木瓜酵素中抗氧化物质活性的研究被引量:12
2015年
目的:本文通过研究木瓜酵素的抗氧化活性,从而为木瓜酵素综合性开发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和技术依据。方法:研究运用邻苯三酚自氧化法、水杨酸法、DPPH分析法分别研究木瓜酵素对超氧阴离子自由基、羟基自由基、DPPH自由基的清除能力,并与同等条件下抗坏血酸抗氧化作用比较。结果:(1)在对超氧阴离子自由基清除率达50%时,木瓜酵素所需浓度为16.85mg/m L。
杨洋李晓儿李煜彬
关键词:DPPH超氧阴离子抗氧化物质抗氧化性标准品
食品微生物学实验考核模式的改革与实践被引量:5
2013年
文章阐述了食品微生物学实验考核模式的改革内容及其在教学实践中的实施效果。该考核模式主要从完善评价体系,采用更灵活的考试方式和细化评分标准等几个方面进行改革。该考核模式的实施培养了学生良好的实验习惯,对实验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更加系统全面,也使食品微生物学实验操作考试省时高效,容易实施,成绩的评定也更加客观公正。
郑传进吴小勇杨洋徐金瑞
关键词:食品微生物学实验教学
益生菌优势菌及其最佳配比的研究
2013年
目的:通过实验筛选出能够调节或强化肠道作用的最佳混合菌的配方。方法:通过体外模拟实验测定保加利亚乳杆菌(Lactobacillus bulgaricus)、嗜热链球菌(Streptococcus thermophilus)、长双歧杆菌(Bifidobacterium longum)、嗜酸乳杆菌(Lactobacillus acidophilus)这4类益生菌经过口→胃→肠道后的数量及其存活率,筛选出耐受性(耐酸、耐胆汁盐、肠道黏着力)较强的优势菌,进而设置不同的配比实验,确定优势菌之间的效应关系。结果:经过整个消化系统后,长双歧杆菌和嗜酸乳杆菌仍能存活于肠道模拟环境并且长双歧杆菌的存活率为0.328%,略小于嗜酸乳杆菌(0.487%)。当长双歧杆菌和嗜酸乳杆菌按2:1的比例配比,存活率相对较高,为0.220%。结论:长双歧杆菌和嗜酸乳杆菌为4种益生菌的优势菌,且按2:1的比例配比,是能够调节或强化肠道作用的最佳混合菌配方。
杨洋卢妙琴李丹郭秀娟邢锐伟布振峰
关键词:体外模拟存活率
芫荽中黄酮类化合物的提取及其体外抗氧化活性研究被引量:13
2015年
目的:确定芫荽中黄酮类化合物的最佳提取条件,比较芫荽不同部位的抗氧化活性。方法:采用正交实验确定芫荽中黄酮类化合物提取的最佳方案,以芦丁为对照品,用紫外分光光度计分别测定其根、茎、叶的黄酮类化合物含量,采用Fenton反应体系产生·OH与邻苯三酚自氧化产生O2-及对DPPH自由基消除作用,研究芫荽根、茎、叶提取液对三者的清除作用。结果:最佳提取条件为:乙醇浓度为70%、温度为90℃、提取时间为2.5h。芫荽根、茎、叶的黄酮类化合物含量分别为:13.00mg/m L、20.00mg/m L、102.00mg/m L。芫荽根、茎、叶提取液对·OH、O2-及DPPH自由基均有清除作用。结论:芫荽的根、茎、叶均具有较强的抗氧化活性,且芫荽根、茎、叶对·OH、O2-及DPPH自由基的消除能力均为:叶>根>茎,即根、茎、叶抗氧化活性的大小为:叶>根>茎。
杨洋朱晓华李煜彬
关键词:芫荽黄酮类化合物抗氧化性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