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瑞
- 作品数:6 被引量:19H指数:3
-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正常人血清中的天然抗GBM抗体与抗GBM病患者的致病性抗GBM抗体识别相同的靶抗原和抗原决定簇
- 目的抗肾小球基底膜(GBM)抗体的主要靶抗原是α3 (Ⅳ)NC1,主要抗原决定簇为EA,EBandS2。但超过一半的病人血清可同时识别除α3链之外的Ⅳ型胶原的其它α链。
- 杨瑞崔昭ThomasHellmarkMartenSegelmark赵明辉王海燕
- 文献传递
- 抗肾小球基底膜线性抗原决定簇抗体与疾病表型及病情相关
- 贾晓玉崔昭杨瑞胡水怡赵明辉
- 检测血、尿IgG4在特发性膜性肾病中的临床意义被引量:11
- 2010年
- 目的:探讨IgG4/IgG比值作为反映特发性膜性肾病病情活动和治疗预后的生物学指标的可能性。方法:收集40例特发性膜性肾病、16例微小病变和10例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患者肾活检当天的血和尿标本,以32例健康志愿者的血和尿作为对照组。IgG和IgG4的测定均采用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IgG4/IgG由IgG4的浓度除以IgG的浓度得出。结果:特发性膜性肾病患者血和尿IgG4/IgG比值分别显著高于微小病变和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患者(P均<0.05);特发性膜性肾病中,肾病综合征患者血和尿IgG4/IgG均高于非肾病水平蛋白尿患者(P=0.063,P<0.05),缓解后患者血和尿IgG4/IgG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而未缓解患者与治疗前比较,该比值无显著下降,甚至反而升高。24例随访患者中,2年随访期内复发患者的尿IgG4/IgG显著高于未复发者(P<0.05),肾活检时尿IgG4/IgG≥9%的患者有较高的复发趋势(P=0.071)。结论:IgG4/IgG比值可能有望作为反映特发性膜性肾病病情活动和治疗预后的生物学指标之一。
- 李珺曲贞张宜苗于峰黄婧杨瑞赵明辉刘刚
- 关键词:免疫球蛋白G
- 识别不同靶抗原的抗肾小球基底膜抗体与临床表型相关被引量:4
- 2010年
- 目的研究识别不同靶抗原的抗肾小球基底膜(glomerular basement membrane,GBM)抗体与临床表型的关系。方法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以重组人a1、a2、a3、a4和a5(IV)NC1为固相抗原,测定97例抗GBM病患者血清中抗体的靶抗原,并分析其与临床病理表现的关系。69例患者血清进一步应用以正常人肾组织为底物的间接免疫荧光法(indirect immunofluorescence,IIF)检测抗体识别的抗原表位的位置。隐匿性抗原表位的暴露采用6M尿素对组织切片进行预处理,天然暴露抗原表位的检测则以未经处理的组织切片作为底物。结果所有患者血清均识别a3(IV)NC1,56.7%患者同时识别a1(IV)NC1,43.3%患者识别a2(IV)NC1,53.6%患者识别a4(IV)NC1,85.6%患者识别a5(IV)NC1。抗a3(IV)NC1抗体的水平是患者确诊时的血肌酐水平(r=0.308,P=0.003)以及肾脏病理肾小球中新月体的比例(r=0.492,P<0.05)的独立决定因素。识别a5(IV)NC1的患者血清对天然暴露的抗原表位的识别率较高(67.3%比30.0%,P=0.026),且抗a5(IV)NC1抗体的水平与细胞性新月体的比例呈正相关(P=0.013)。合并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tineutrophil cy-toplasmic antibodies,ANCA)阳性的患者,对a1(IV)NC1(7.3%比26.2%,P=0.011)和a4(IV)NC1(7.7%比24.4%,P=0.023)的识别率较低。结论抗GBM抗体的主要靶抗原位于a3(IV)NC1,其抗体的水平是肾脏损害程度的决定因素。天然暴露的抗原表位可能与a5(IV)NC1相关,其抗体在疾病的发病机制中可能发挥重要作用。合并ANCA阳性的患者,其抗体识别的靶抗原较少。
- 崔昭贾晓玉刘畅赵娟杨瑞曲贞郑欣刘章锁赵明辉
- 关键词:自身抗体靶抗原临床表型
- 抗肾小球基底膜病患者血清自身抗体的异质性及其临床病例的相关性分析被引量:4
- 2009年
- 目的:研究抗肾小球基底膜(glomerular basement membrane,GBM)病患者血清自身抗体的异质性及其临床病理的相关性。方法:选取北京大学第一医院肾内科1991年1月至2009年5月收治的有完整临床及肾活检资料的108例抗GBM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收集就诊时的血清或血浆置换液用于孵育正常人肾组织冰冻切片行间接免疫荧光检查。隐匿性抗原表位的暴露采用6 mol/L尿素对组织切片进行预处理,天然抗原表位的检测则以未经处理的组织切片作为底物。抗体滴度的检测由1∶2至1∶512。根据间接免疫荧光的结果决定抗体是否识别不同抗原表位,并进一步分析识别不同抗原表位与临床表现的相关性。结果:108例患者血清或血浆置换液均识别隐匿性抗原表位(尿素处理后肾组织),间接荧光显示抗体沿GBM呈线条样沉积,其中56/108例(A组)也识别天然暴露的抗原表位(非处理肾组织),其余52/108例(B组)则不识别天然暴露的抗原表位。虽然A组血清可识别天然暴露的抗原表位,但是该组血清识别隐匿性表位的平均滴度明显高于B组(P<0.01);A组患者合并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ti-neutrophil cytoplasmic antibodies,ANCA)的比例则明显低于B组(P<0.01)。两组患者就诊时的其他临床指标(包括血肌酐水平)和肾病理指标差异则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所有患者血清抗GBM抗体识别GBM上隐匿的抗原表位,但近一半患者的抗体同时识别天然暴露的抗原表位。识别天然暴露抗原表位者其血清识别隐匿性抗原的滴度更高,血清ANCA阳性的几率显著减少。
- 刘畅曲贞杨瑞赵娟贾晓玉郑欣刘章锁崔昭赵明辉
- 关键词:肾小球基底膜自身抗体抗原抗体抗中性白细胞胞质荧光抗体技术
- 抗肾小球基底膜病的靶抗原研究进展
- 2007年
- 抗肾小球基底膜(glomerular basement membrane, GBM)病是以循环中抗GBM 抗体阳性和(或)抗GBM抗体在肺和(或)肾脏中沉积为特征的一组自身免疫性疾病.该病最早于1919年由Ernest Goodpasture 报道,1958年Stanton 和Tang 报告了9例出现肺出血和肾炎的病例,并将其命名为Goodpasture 综合征.以后,人们又发现部分病人不发生肺出血而仅有肾炎表现,由于其与Goodpasture综合征共同的特点是均出现抗GBM 抗体,因此统称为抗GBM 病[1].抗GBM 病是预后最差的肾脏病之一.……
- 杨瑞赵明辉
- 关键词:抗原决定簇靶抗原基底膜GBM抗原分子肾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