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四虎 作品数:28 被引量:168 H指数:8 供职机构: 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安庆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安徽省高校省级自然科学研究项目 安徽高校省级自然科学研究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分阶段糖尿病达标管理在糖尿病健康教育中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7 2015年 目的探讨分阶段糖尿病达标管理模式(SDTM)在糖尿病健康教育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20例2型糖尿病(T2DM)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观察组采用SDTM进行健康教育与管理,对照组采用一般的糖尿病教育与管理。6个月后,比较2组血糖、血脂、血压(BP)、体质量指数(BMI)等指标的变化。结果健康教育后2组空腹血糖(FBG)、餐后2h血糖(P2h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LDL)、BP、BMI均较教育前显著降低(P<0.05),观察组FBG、P2hBG、HbA1c、TC、TG、LDL降低较对照组更为显著(P<0.05)。观察组FBG、P2hBG、HbA1c、TC、TG、LDL达标率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5)。结论 SDTM能有效促进T2DM患者血糖、血脂的控制,实现两者达标。 朱乐凤 任红霞 汪四虎 吴方来 黄大祥 黄德秀 汪银银 刘晶晶关键词:糖尿病 健康教育 肝功能与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关系 被引量:2 2017年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2DM)并周围神经病变(DPN)患者的肝功能变化。方法分别选择2015年1月—2016年1月在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安庆医院接受治疗的2型糖尿病合并DPN(DPN组)和未合并DPN(非DPN组)患者各100例作为观察组,选择同期来我院健康体检患者20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生化检验法分别检测血清中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和γ谷氨酰转移酶(γ^(-GT))的含量变化。结果 DPN组及非DPN组中肝功能异常(ALT和γ^(-GT)浓度升高)的检出率均较对照组显著升高,与非DPN组相比,高水平的ALT和γ^(-GT)在DPN组中发生率更高,而另一个指标(AST浓度升高)出现异常的例数在3组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非DPN组及DPN组患者血清中ALT和γ^(-GT)较对照组水平升高(P<0.05),DPN组较非DPN组患者血清中ALT和γ^(-GT)也明显升高(P<0.05),且DPN组患者随着病情加重,ALT和γ^(-GT)水平呈升高趋势(P<0.05);DPN发病各危险因素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ALT和γ^(-GT)是2型糖尿病合并DPN患者的危险因素。结论T2DM,DPN与肝功能变化有关,监测并控制ALT和γ^(-GT)水平有利于对DPN进行有效干预并改善其预后。 李清 汪四虎 吴方来 杨秀峰 张宗兰 张静关键词:肝功能 Γ谷氨酰转移酶 丙氨酸转氨酶 改良胰岛素腹部注射定位卡在空巢老年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 被引量:8 2015年 目的 比较改良腹部定位卡与传统腹部定位卡在空巢老年糖尿病患者胰岛素笔注射中使用效果的差异.方法 选取我科出院的100例空巢老年糖尿病胰岛素治疗的患者,将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采用传统定位卡注射组50例,改良定位卡注射组50例,进行12个月的观察,观察2组定位卡的使用率、局部注射皮肤的不良反应及血糖控制情况.结果 12个月后,改良定位卡注射组使用定位卡44例,使用率88%(44/50),明显高于传统定位卡注射组30例,使用率60%(30/5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2个月后改良定位卡注射组出现局部注射部位不良反应为3例,明显低于传统定位卡注射组的31例,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2个月后2组空腹血糖(FBG)、餐后2 h血糖(2 h PBG)及糖化血红蛋白(HbA1c)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改良定位卡注射组治疗后分别下降为(7.0±1.5)、(10.7±2.1)mmol/L及(7.1±1.3)%;传统定位卡注射组治疗后分别下降为(7.8±1.9)、(12.3±2.2)mmol/L及(7.7±1.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改良定位卡注射组FBG、2 h PBG、HbA1c较传统定位卡注射组降低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改良定位卡注射组HbA1c达标率64%(32/50)较传统定位卡注射组HbA1c达标率42%(21/50)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改良腹部注射定位卡可以提高患者定位卡使用率,优化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注射技术,减少胰岛素注射局部皮肤不良反应的发生,有利于血糖的控制. 任红霞 黄德秀 汪四虎 黄大祥 吴方来关键词:糖尿病 胰岛素 建立糖尿病健康教育中心实现血糖控制达标 被引量:8 2013年 目的观察加强糖尿病教育后患者的血糖达标情况。方法选取85例门诊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1例)和教育组(44例),前者根据病史特点使用降糖方案治疗及调整,教育组在前者的基础上参加规范性健康教育,时间6个月,观察两组FBG,P2hBG,HbA1c,BMI的变化。结果两组FBG、P2hBG、HbA1c、BMI均下降,教育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教育组和治疗组的FBG、P2hBG、HbA1c达标率分别为(54.5%和31.7%)、(36.4%和17.1%)、(43.2%和22%),教育组与对照组比较,教育组率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强糖尿病教育,使患者正确认识糖尿病及相关知识,利于血糖控制达标。 伯伟 汪四虎 任红霞 黄德秀 朱乐凤关键词:糖尿病教育 血糖 糖化血红蛋白 2型糖尿病并发皮肤瘙痒症的临床特征及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20 2019年 目的分析T2DM并发皮肤瘙痒症患者的临床特征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7年7月至2018年12月于我院内分泌科住院的T2DM患者210例,分为T2DM并发皮肤瘙痒症组(Pru,n=64)和单纯T2DM组(T2DM,n=146),比较两组一般资料及生化指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T2DM并发皮肤瘙痒症的危险因素。结果 30. 5%(64/210)的T2DM患者并发皮肤瘙痒症,Pru组糖尿病病程、FPG、2 hPG、HbA1c、胰岛素使用率、合并DR、DKD、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的患病率均高于T2DM组(P<0. 05),1 hC-P低于T2DM组(P<0. 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糖尿病病程、FPG、HbA1c、1 hC-P、合并DR、DKD及DPN是T2DM并发皮肤瘙痒症的危险因素(均P<0. 05)。结论 T2DM患者并发皮肤瘙痒症患病率较高。高年龄、糖尿病长病程、血糖控制差、胰岛β细胞功能衰竭、合并DR、DKD及DPN的T2DM患者有更高的皮肤瘙痒症患病率。 吴方来 汪四虎 黄大祥 杨秀峰 李清 张宗兰关键词:皮肤瘙痒症 2型糖尿病糖化血红蛋白与全天7点血糖水平的关系 被引量:3 2010年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糖化血红蛋白(HbA1c)与全天7点血糖水平的关系。方法 162例2型糖尿病患者检测三餐前、三餐后2 h及睡前共7次血糖值,并计算平均血糖水平(MBG),同时测定HbA1c。按HbA1c水平不同将患者分为两组:血糖控制尚可组(HbA1c≤7.5%,A组)和控制差组(HbA1c>7.5%,B组)。直线回归相关分析总体及各组HbA1c与MBG、全天7点血糖的相关性。结果 162例患者中,MBG与HbA1c显著正相关(r=0.849,P<0.01),MBG=-0.72+1.31×HbA1c;HbA1c与全天7点血糖水平均呈正相关,逐步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HbA1c与空腹、晚餐后、中餐后及早餐后血糖相关。A组的HbA1c与晚餐后、中餐后及中餐前血糖相关,而B组HbA1c与空腹、晚餐后、中餐后及早餐后血糖相关。结论 HbA1c受全天平均血糖水平的影响,血糖控制尚可组晚餐后、中餐后及中餐前的血糖对HbA1c影响明显,而血糖控制差组空腹、晚餐后、中餐后及早餐后的血糖对HbA1c影响明显。 汪四虎 吴方来 黄大祥关键词:2型糖尿病 糖化血红蛋白 血糖 1例老年暴发性1型糖尿病患者的护理 2021年 暴发性1型糖尿病起病急,是1型糖尿病的一个亚型。本病的临床特点为短时间内突然出现血糖的异常升高,患者的胰岛功能急剧衰竭,体内胰岛素水平严重缺乏,并且伴有严重的电解质紊乱和酸碱平衡失调,患者可出现严重的糖尿病酮症酸中毒(diabetic ketoacidosis,DKA)及其他危及生命的并发症。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安庆医院内分泌科收治了老年暴发性1型糖尿病患者1例,通过医护协作、及时救治、并展开以血糖管理为中心的专科护理,效果显著。 朱乐凤 任红霞 汪名凤 汪四虎 黄大祥 吴方来关键词:糖尿病酮症酸中毒 暴发性1型糖尿病 老年 护理 男性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泌乳素与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相关性的研究 被引量:3 2022年 目的 探讨男性 T2DM 患者血清泌乳素(PRL)与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MAFLD)的相关性。 方法 选取 2019 年 1 月至 2020 年 6 月于我院内分泌科住院治疗的男性 T2DM 患者 264 例,根 据 肝 脏 超 声 检 查 分 为 T2DM 合 并 MAFLD 组(MAFLD,n=116)和 单 纯 T2DM 组(T2DM,n=148),并根据血清 PRL 水平由低到高将 MAFLD 组分为<7.82 μg/L(n=59)、7.82~13.06 μg/L(n=36)、>13.06 μg/L(n=21)的 3 个亚组,比较各组一般资料及生化指标,Spearman 相关分析MAFLD 与其他指标的相关性,Logistic 回归分析血清 PRL 与 MAFLD 的关系。 结果 MAFLD 组DBP、BMI、WC、HbA;c、FPG、谷丙转移酶(ALT)、谷草转移酶(AST)、TG、TC、LDL-C 及 HOMA-IR均高于 T2DM 组(P<0.05),而年龄、血清 PRL 水平低于 T2DM 组(P<0.05)。3 个亚组随着 PRL 水平升高合并 MAFLD 患病率依次降低(P<0.05)。Spearman 相关分析显示,MAFLD 与 BMI、WC、DBP、ALT、AST、TC、TG、FC-P、HOMA-IR 呈正相关(r=0.243、0.281、0.173、0.277、0.131、0.137、0.346、0.184、0.252,P<0.05),与年龄、血清 PRL 呈负相关(r=-0.128、-0.213,P<0.05)。Logistic 回归分析结果显示,BMI、WC、ALT、TG、血清 PRL、HOMA-IR 是 T2DM 合并 MAFLD 的影响因素(P<0.05)。 结论 男性 T2DM 患者生理范围内血清 PRL 水平升高是 MAFLD 发生的保护因素。 吴方来 汪四虎 黄大祥 杨秀峰 李清 张宗兰关键词:泌乳素 二甲双胍对糖尿病前期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0 2009年 目的研究二甲双胍对糖尿病前期患者血管内皮功能及部分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35例糖尿病前期患者服用二甲双胍1.5 g.d-1,疗程3个月。观察治疗前后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FMD)与非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NMD)、血清TNF-α和可溶性细胞内粘附分子(sICAM-1)等变化。结果治疗后FMD明显改善(P<0.05),HOMA-IR降低(P<0.05)。空腹血糖、空腹血胰岛素、TNF-α和sICAM-1水平均下降(均P<0.05)。结论短期二甲双胍治疗能改善糖尿病前期患者内皮细胞功能,降低炎症因子水平。 汪四虎 黄大祥 吴方来关键词:二甲双胍 糖尿病前期 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癌胚抗原水平与血糖的关系 被引量:2 2020年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癌胚抗原(CEA)水平与血糖控制的关系。方法选择2017年6月至2019年5月在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安庆医院内分泌科住院的90例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糖尿病组,治疗前、出院时、出院后1、3、6个月分别检测血清CEA、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 h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同期选择90例接受常规健康体检的人群作为对照组。观察血糖和CEA水平在治疗和随访过程中的变化,分析血糖对血清CEA水平的影响。结果糖尿病组患者入院时体质指数、血清CEA、FPG、2 hPG、HbA1c、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糖尿病组患者治疗前、出院时、出院后1、3、6个月的血清FPG、2 hPG、HbA1c、CEA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时、出院后3个时间点的血清CEA水平与FPG、2 hPG和HbA1c均呈正相关(P<0.05)。出院后6个月,4例患者血清CEA水平始终高于正常水平,2例患者确诊为早期大肠癌。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CEA水平高于正常人,随着血糖控制水平变化,CEA水平随之变化。对CEA水平持续升高的患者,需关注是否有肿瘤的发生。 黄大祥 汪四虎 吴方来 杨秀峰 李清 张宗兰 潘艳丽 倪黎关键词:2型糖尿病 癌胚抗原 糖化血红蛋白 血糖 结直肠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