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培娟

作品数:80 被引量:920H指数:19
供职机构: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天文地球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71篇期刊文章
  • 5篇会议论文
  • 2篇专利
  • 2篇科技成果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56篇农业科学
  • 14篇自动化与计算...
  • 12篇天文地球
  • 3篇环境科学与工...
  • 2篇经济管理
  • 1篇社会学

主题

  • 17篇气候
  • 14篇小麦
  • 12篇冬小麦
  • 12篇玉米
  • 10篇遥感
  • 10篇干旱
  • 9篇春玉
  • 9篇春玉米
  • 6篇森林植被
  • 6篇气候变暖
  • 6篇气象
  • 6篇净第一性生产...
  • 6篇变暖
  • 5篇苹果
  • 5篇气候变化
  • 5篇热害
  • 5篇冠层
  • 5篇高温
  • 5篇高温热害
  • 4篇地形

机构

  • 67篇中国气象科学...
  • 28篇北京师范大学
  • 14篇南京信息工程...
  • 5篇中国科学院
  • 5篇中国气象局
  • 5篇加拿大多伦多...
  • 4篇中国农业大学
  • 3篇广西师范大学
  • 3篇中国科学院遥...
  • 2篇福建省气象局
  • 2篇中国科学院研...
  • 2篇中国农业科学...
  • 2篇中国气象局成...
  • 2篇中国气象局沈...
  • 2篇湖南省气象科...
  • 2篇黑龙江省气象
  • 2篇浙江省气候中...
  • 1篇辽宁工程技术...
  • 1篇东华理工大学
  • 1篇辽宁省农业科...

作者

  • 81篇王培娟
  • 22篇霍治国
  • 17篇杨建莹
  • 17篇邬定荣
  • 15篇朱启疆
  • 14篇张佳华
  • 12篇谢东辉
  • 10篇刘素红
  • 8篇马玉平
  • 6篇白月明
  • 6篇梁宏
  • 5篇俄有浩
  • 4篇赵祥
  • 4篇姚凤梅
  • 3篇王修信
  • 3篇王锦地
  • 3篇高素华
  • 3篇赵俊芳
  • 3篇帅艳民
  • 3篇陈镜明

传媒

  • 17篇应用气象学报
  • 6篇农业工程学报
  • 5篇生态学杂志
  • 5篇中国农业气象
  • 3篇计算机工程与...
  • 3篇应用生态学报
  • 3篇遥感信息
  • 3篇自然资源学报
  • 2篇资源科学
  • 2篇麦类作物学报
  • 2篇光谱学与光谱...
  • 2篇中国农学通报
  • 2篇遥感学报
  • 2篇气象与环境学...
  • 1篇生态学报
  • 1篇地理研究
  • 1篇测绘通报
  • 1篇气象
  • 1篇干旱地区农业...
  • 1篇干旱区地理

年份

  • 3篇2024
  • 4篇2023
  • 3篇2022
  • 9篇2021
  • 6篇2020
  • 7篇2019
  • 1篇2018
  • 4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15
  • 5篇2014
  • 3篇2013
  • 5篇2012
  • 3篇2011
  • 4篇2010
  • 2篇2009
  • 1篇2008
  • 2篇2007
  • 6篇2006
  • 3篇2005
8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利用LANDSAT/TM热红外通道反演地表温度的三种方法比较被引量:87
2006年
利用北京2004年1月28日、4月1日、4月17日、5月19日和7月6日过境的5景LANDSAT/TM影像和实测探空数据,分别运用大气辐射传输模型、覃志豪(2001)单窗算法和Jimёnez-Mu?oz&Sobrino(2003)单窗算法反演北京城区地表温度。通过对反演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覃志豪(2001)单窗算法与基于探空数据的辐射传输方程法结果具有较好的一致性。提出在没有实时探空数据情况,对只有一个热红外通道的LANDSAT/TM数据源采用覃志豪(2001)单窗算法反演地表温度,精度是可以接受的。
黄妙芬邢旭峰王培娟王昌佐
关键词:单窗算法
叶片非朗伯特性影响冠层辐射分布的辐射度模型模拟与分析被引量:5
2007年
在大量的植被冠层遥感模型中,辐射度模型作为一种计算机模拟模型具有很多优点,它对理解植被—辐射相互作用过程和研究植被冠层辐射机理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传统的辐射度模型假设冠层内叶片为朗伯体。但随着对叶片特性的深入研究发现,叶片的反射特性不能单纯的看成是理想漫反射过程。为了消除传统辐射度模型的朗伯假设,完善辐射度模型,本文利用Phong光照模型模拟叶片表面非朗伯(镜面反射)部分的分布特性,在基于真实结构冠层场景的辐射度模型(RGM)的基础上,增加了叶片镜面反射分量的计算。文中以玉米冠层为例,比较并分析了叶片的镜面反射分量对冠层辐射分布的影响。最后,从辐射度模型原理出发,进一步推导得出了计算冠层镜面反射分量的辐射度公式,从理论上证明了在可见光—近红外区的冠层镜面反射分量与波长无关。本文使用的方法具有简单、易于实现的特点。经过扩展后的辐射度模型既保留了传统辐射度模型的优点,又增加了该模型的功能和模拟范围。
谢东辉王培娟覃文汉朱启疆王锦地吴门新
关键词:PHONG模型玉米
中国农业气象模式(CAMM1.0)构建与应用被引量:7
2019年
为发展适宜中国区域农业种植特点的农业气象模式,基于国外作物生长模拟方法,通过模式机理过程改进或重构以及应用方式革新,建立了中国农业气象模式(Chinese AgroMeteorological Model version 1.0,CAMM1.0)。CAMM1.0利用平均温度和土壤水分改进了作物发育进程模式,利用土壤水分改进了作物叶片光合作用、干物质分配和叶面积扩展过程模式,通过蒸发比法扩展了作物蒸散过程模式;自主建立了基于发育进程的冬小麦株高、基于遥感信息的作物灌溉、遥感数据同化、作物长势与灾害评价等模式。基于互联网技术构造了实时运转平台,主要功能包括作物生长过程实时常规模拟与用户个性化定制模拟。CAMM1.0的部分子模式采用多种方法构造,便于多模式集成。CAMM1.0对作物发育进程、光合过程、株高的模拟效果较好,但对土壤水分变化过程的拟合略差,模拟产量略偏低。CAMM1.0评价淮河流域夏玉米年际干旱减弱而涝渍增加的趋势与实际基本相符。
马玉平霍治国王培娟俄有浩邬定荣房世波谭凯炎张祎孙琳丽杨建莹赵俊芳周梦子赫迪徐嘉昕毛飞姜朝阳
A2和B2情景下冀鲁豫冬小麦气象产量估算被引量:20
2011年
冬小麦是我国的主要粮食作物之一,河北、山东、河南三省是我国的冬小麦主产区。利用1978—2008年冀、鲁、豫三省的历史气象资料和冬小麦产量数据,分别建立了三省冬小麦趋势产量和气象产量模型,趋势产量模型的复相关系数超过0.90,气象产量模型均通过0.05的显著性检验。将区域气候模式PRECIS输出的基准气候条件下的格点资料回代到冬小麦气象产量模型,以验证区域气候模式的可用性。利用区域气候模式输出的A2和B2情景下三省的格点资料和三省冬小麦气象产量模型,估算得到了三省2012—2050年的冬小麦气象产量,结果表明:无论在A2还是B2情景下,河北和河南两省冬小麦气象产量均表现出以减产为主、山东省冬小麦气象产量以增产为主的趋势。
王培娟张佳华谢东辉赵俊芳白月明毛飞
关键词:冬小麦气象产量气候变化
陕西苹果花期机理性预报模型的适用性评价被引量:21
2019年
以陕西苹果花期为研究对象,针对4个机理性物候模型--顺序模型(SM)、平行模型(PM)、深度休息模型(DRM)和热时模型(TTM),基于各果区代表站的花期数据及同期气象数据订正模型参数,利用内部检验和交叉验证(留一验证)方法,评价模型在模拟花期上的适用性。结果表明:内部检验时各站点的最适模型不同,总体上,SM和TTM均方根误差略低(3.30 d);交叉验证时模型表现相当,各模型平均的均方根误差为4.52 d,略优于内部检验。使用单站外推和求平均后外推将TTM参数应用至果区内其他站,这两种方法的均方根误差均优于国外同类研究(10.0 d),其中单站外推的均方根误差(5.90 d)又高于求平均后外推(7.21 d)。综合考虑模型的复杂性与模拟精度,推荐使用TTM并分果区模拟陕西苹果花期。
邬定荣霍治国王培娟王景红姜会飞柏秦凤杨建莹
关键词:苹果花期
东北地区春玉米不同发育阶段热量指数时空特征被引量:9
2018年
根据中国东北三省82个气象站1961—2015年逐日平均气温和50个农业气象站1981—2013年春玉米发育期资料,研究了东北地区春玉米不同发育阶段热量指数的时空特征。结果表明:时间上,春玉米不同发育阶段的热量指数均表现为显著增加的趋势,增加速率最快的是三叶-拔节期,达0.20 a-1,最慢的是开花-乳熟期,为0.09 a-1;除出苗-三叶期外,各发育阶段均有半数以上的站点通过了0.1的显著性检验,其中三叶-拔节期和全生育期通过0.1显著性检验的站点高达95%以上。空间上,近55年中国东北春玉米热量指数在全生育期和不同发育阶段均表现出西南地区高、中部和北部地区低的空间分布格局,热量指数的变化速率则表现出北部较快、南部较慢的空间分布特征;随着年代际的推移,春玉米全生育期表现出热量指数较小的区域在逐渐缩小、热量指数较大的区域在逐渐扩大的时空分布特征。
王培娟霍治国陈鹏狮
关键词:春玉米发育阶段热量指数
东北春玉米全生育期气候适宜度评价被引量:2
2022年
适宜的气候要素是保障东北春玉米健康生长和高产稳产的基本条件。依据温、光、水气候要素对春玉米生长的影响,分别构建温度、日照和降水适宜度模型,引入有效降水提高模型精度,再基于有效降水和实际降水将三种气候要素耦合建立综合气候适宜度模型Ⅰ和模型Ⅱ,并利用1994—2013年有效气象、物候数据和2003—2010年像元尺度大田玉米生长状况时序遥感监测信息对海伦和泰来两个典型东北农业台站进行模型测试检验,将最适用模型应用于东北三省玉米典型种植区以估算2008与2009年25个站点不同生育期各气候要素适宜度。检验结果表明,“基于有效降水的模型Ⅰ”所估算的全生育期综合气候适宜度与NDVI、EVI的相关系数(0.58、0.29)均优于“基于实际降水的模型Ⅱ”(0.52、0.18),融合有效降水信息的模型Ⅰ更能有效捕获气候要素对春玉米生长胁迫现象。应用结果显示,模型Ⅰ估算的2008和2009年东北春玉米全生育期综合气候适宜度分别为0.67和0.56,与该地区2008年春玉米实际产量高于2009年表现一致;两年间东北三省春玉米各气候要素适宜度总体表现为温度>日照>有效降水;辽宁与吉林的温度、有效降水适宜度分别在0.84~0.95、0.60~0.80之间,均高于黑龙江的0.77~0.93、0.60~0.65,而日照适宜度在0.60~0.80之间,低于黑龙江的0.80~0.85;三省的温度适宜度波动不大,日照和有效降水适宜度变化明显,变化量集中在-0.40~0.40,与2009年东北地区干旱事件增多吻合。该气候适宜度模型具有协助捕获农气灾害现象的能力,可为农业生产管理提供有效信息。
帅艳民武梦瑾吴昊王培娟彭秀媛谷玲霄田艳君邵聪颖曲歌石莹穆岑
关键词:气候适宜度春玉米有效降水
基于过程模型的长白山地区森林植被净第一性生产力空间尺度转换方法研究
王培娟谢东辉张佳华朱启疆陈镜明
基于分期播种的气候变暖对东北春玉米生长发育与产量的影响研究被引量:5
2014年
为揭示东北春玉米对未来气候变化的响应程度,提出切实可行的适应对策,分析以东北地区北部哈尔滨地区主栽春玉米‘久龙8号’(中晚熟品种)和东北地区南部锦州地区主栽春玉米‘农华101’(晚熟品种)为试验品种,开展分期播种试验;同时以‘久龙8号’为例,进行春玉米适应未来气候的地理分期播种试验。分期播种试验以当地正常播种期为对照,研究播种期分别推迟10天和20天情景下,不同熟性春玉米品种的响应情况;地理分期播种试验以哈尔滨当地正常播种期为对照(CK),同时设计3个未来气候变暖情景(CW1—CW3),通过对3个未来气候变暖情景与对照情景的对比,分析气候变化对东北春玉米生长发育状况和产量构成要素的影响。结果表明,推迟播种日期10天以上,对哈尔滨地区春玉米生长不利,对锦州地区无明显影响;若保持当前春玉米品种不变,东北春玉米发育期在不同气候变暖情景下,均表现出缩短趋势,缩短时间为12-20天不等;百粒重和单产则表现为增产的趋势,增产83~188g/m2,增产幅度为9.85%~22.36%。
王培娟梁宏白月明李祎君张佳华
关键词:气候变化春玉米
共9页<123456789>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