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永峰 作品数:29 被引量:151 H指数:7 供职机构: 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山西省自然科学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文化科学 更多>>
腰椎经皮内镜双侧椎间孔一次成形的有限元分析 被引量:3 2021年 目的采用有限元分析法分析腰椎经皮内镜双侧椎间孔一次成形对腰椎生物力学的影响。方法选取1例健康成年男性志愿者,通过腰椎CT三维重建检查获取腰椎CT数据,通过Solidworks 15.0软件建立椎间盘及关节软骨模型,建立正常L4,5椎体三维有限元模型(A模型)。模拟双侧椎间孔入路经皮内镜腰椎间盘切除术过程,在A模型的基础上通过软件上圆柱体切割工具模拟环锯作用,切除上关节突部分骨质行椎间孔扩大成形术,建立双侧椎间孔一次成形模型(B模型)。比较两种模型在左旋、右旋、左屈、右屈、前屈、后伸等运动状态下的最大位移变化和椎间盘受力情况。结果与A模型相比,在前屈、后伸、左屈、右屈、左旋、右旋运动状态下,B模型的最大位移和椎间盘受力均增大。侧屈、旋转取左侧和右侧平均值时,B模型最大位移变化为前屈>侧屈>旋转>后伸;椎间盘受力变化为侧屈>前屈>旋转>后伸。结论通过建立有效的腰椎经皮内镜双侧椎间孔一次成形的有限元模型,发现在6种运动过程下,L4,5节段的运动幅度均增大,椎间盘的应力均增加,推测双侧关节突损伤可造成脊柱的活动范围增大,加重脊柱不稳的趋势,增加腰椎椎间盘退变的风险。 董江 赵斌 王永峰 徐朝健 苏军强 原杰关键词:有限元分析 斜外侧椎间融合术融合器沉降对腰椎生物力学影响的有限元分析 被引量:4 2021年 目的:应用三维有限元法分析椎间融合器(cage)沉降对斜外侧椎间融合术(oblique lateral interbody fusion,OLIF)术后腰椎生物力学的影响。方法:根据1例健康成年人腰椎CT扫描数据构建正常腰椎L3~L5节段三维有限元模型,模拟进行L4/5节段OLIF手术,根据cage沉降陷入椎体程度(0、1%~25%、26%~50%、51%~75%、76%~100%)分为5个等级(Grade0、Grade1、Grade2、Grade3、Grade4),共构建10组模型(单纯cage沉降组5组、附加后路双侧椎弓根钉棒固定的钉棒组5组)。固定L5椎体下表面,设定400N的预加载荷于L3椎体上表面,再施加10N·m的力矩来模拟脊柱的前屈、后伸、侧屈、旋转运动。对腰椎在不同生理运动下L4/5节段活动度(range of motion,ROM)、cage应力峰值和内固定钉棒应力峰值进行分析。结果:模型在不同生理运动下L3/4和L4/5椎体的ROM与已发表的尸体研究类似,证明了模型的有效性。对模型施加载荷的6种运动状态中,沉降组Grade3的ROM最大,cage最大应力峰值发生在Grade2前屈运动时,达到了82.7Mpa,相较Grade0增加了241%。在附加椎弓根钉棒后脊柱ROM及cage应力峰值均减小,尤以Grade2变化最为显著,与未附加内固定相比,Grade2平均ROM下降了63%,后伸运动下cage应力峰值减小51%。结论:cage沉降对腰椎生物力学影响较大,其中cage沉降51%~75%时脊柱稳定性最差,cage沉降26%~50%时cage进一步塌陷风险最高,附加内固定钉棒后可增加脊柱稳定性并降低沉降风险。 郝家齐 王永峰 原杰 徐朝健 秦一川 吕杰关键词:有限元 生物力学 三维有限元法分析内固定类型及骨质疏松对斜外侧椎间融合的影响 被引量:4 2021年 背景:目前斜外侧椎间融合是否需要内固定尚有争议,骨质疏松的存在是否会对应用斜外侧椎间融合时内固定类型的选择造成影响也缺乏生物力学研究支持。目的:运用三维有限元法分析开展斜外侧椎间融合时骨质疏松及后路椎弓根钉棒的不同固定类型对腰椎生物力学的影响。方法:获取健康人L3-L5节段CT扫描数据,运用Mimics、Geomagic、Solidworks、ANSYS软件建立L3-L5正常三维有限元模型(M0)和骨质疏松模型(N0),并分别以M0、N0为基础在L4-L5节段建立斜外侧椎间融合正常腰椎单纯融合固定(stand-alone)模型(M1)、单侧椎弓根钉棒固定模型(M2)、双侧椎弓根钉棒固定模型(M3)及骨质疏松腰椎单纯融合固定模型(N1)、单侧椎弓根钉棒固定模型(N2)、双侧椎弓根钉棒固定模型(N3)。在L3上表面施加500 N垂直载荷及7.5 N·m力矩,模拟脊柱前屈、后伸、左右侧弯和左右旋转等生理活动,观察各有限元模型不同工况下L4-L5节段的相对活动度、L5上终板、融合器和钉棒系统的应力分布,并记录Von Mises应力峰值。结果与结论:(1)无论是在正常模型中还是骨质疏松模型中,随着后路内固定的增加,L4-L5活动度、L5上终板应力、融合器应力总体上均呈现下降趋势;(2)M2内固定的应力相比M3最大增大了115.26%;N2内固定的应力相比N3最大增大了78.87%;(3)同种内固定类型下,骨质疏松模型的L4-5活动度、L5上终板应力、融合器应力均较正常模型增大;(4)N2内固定的应力相比M2最大增幅为39.59%,N3内固定的应力相比M3最大增幅为43.30%;(5)提示骨密度正常、无明显序列失衡的腰椎应优先考虑单纯融合固定或单侧椎弓根钉棒固定;若腰椎存在明显序列失衡,则应联合双侧椎弓根钉棒固定;骨质疏松腰椎应联合双侧后路椎弓根钉棒进行固定,有助于降低其融合器沉降、终板塌陷的发生率,提高固定安全性。 秦一川 赵斌 原杰 徐朝健 吕杰 吕杰 王永峰关键词:腰椎 骨质疏松 内固定 有限元分析 颈椎椎板成形术结合维生素B12治疗合并脊髓亚急性联合变性的脊髓型颈椎病 被引量:7 2017年 目的探讨颈椎椎板成形术结合维生素B12治疗合并脊髓亚急性联合变性的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2月至2015年8月收治的10例脊髓型颈椎病合并脊髓亚急性联合变性的患者资料,男7例,女3例;年龄32-73岁,平均46岁;8例病程在6个月内,2例超过6个月。10例患者均行颈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钛板内固定术,并肌内注射或口服维生素B12。术后根据影像学资料评估手术前后颈椎稳定性、内固定物位置及脊髓受压情况;采用日本骨科协会(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JOA)脊髓功能评分表对颈脊髓功能进行评分,并计算术后神经功能改善率;应用美国脊髓损伤协会(American Spinal Injury Association,ASIA)分级评价患者手术前后神经功能;对手术前、后的维生素B12水平及体感诱发电位数值变化情况进行对比;采用生活质量评价SF-36量表对各维度术前、术后的评分变化进行对比;对术前、术后JOA评分与维生素B12水平变化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10例患者均获得门诊随访,随访时间6-26个月,平均15个月。术后影像学检查示10例患者无一例发生内固定松动、断裂及相关内固定并发症;MRIT2WI示C3-7脊髓周围脑脊液信号恢复连续;JOA评分由术前平均(9.6±2.04)分改善至术后平均(14.7±2.04)分;术后神经功能改善率为20%-80%,其中优4例、良5例、差1例,优良率为90%(9/10);维生素B12水平由术前(78.30±42.82)pg/ml,提高至术后(176.50±85.77)pg/ml;ASIA评分由术前C级4例、D级6例改善至术后c级2例、D级5例、E级3例;体感诱发电位均有所恢复;手术前、后的维生素B12水平变化与神经功能评分有相关性。结论合并脊髓亚急性联合变性的脊髓型颈椎病可采用外科手术治疗,解除颈脊髓压迫,并为脊髓恢复创造空间,同时肌内注射或口服 赵斌 李鹏鹏 赵轶波 陆向东 王永峰 赵晓峰关键词:颈椎 维生素B12缺乏 脊髓亚急性联合变性 腰椎布鲁杆菌脊柱炎病期影像学变化及TLIF术疗效分析 目的:分析腰椎布鲁杆菌脊柱炎病期影像学变化及TLIF术的疗效。资料与方法:收集2004年2月至2013年6月我院27例手术治疗的腰椎布鲁杆菌脊柱炎患者,术前均行腰椎X线、CT扫描及MrI检查,分析腰椎布氏杆菌脊柱炎病期影... 王永峰 钟镇阳 陆向东 赵轶波 赵斌关键词:腰椎 经皮后路脊柱内镜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研究进展 被引量:3 2022年 经皮后路脊柱内镜是近年来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热点。该术式能保留大部分生理结构,对患者颈部生理曲度影响小,生物力学整体性能最接近正常颈椎。同时,采用该术式可以避免误伤气管、食道、颈动脉等颈前邻近组织,避免术后喉头水肿压迫气管引起急性窒息的风险,因此该术式已被广大外科医生所接受。该文对经皮后路脊柱内镜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王凯 房格 赵振鉴 王永峰关键词:神经根型颈椎病 骨关节炎患者单核细胞/淋巴细胞比值、红细胞压积与疾病活动度的相关性 被引量:4 2019年 目的 探讨骨关节炎患者单核细胞/淋巴细胞比值、红细胞压积与疾病活动度的相关性。方法 2018年6月至2018年8月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收治的膝骨关节炎患者39例,入院常规行血常规、血沉检查,行VAS评分。结果 实验组与对照组VAS评分、ESR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实验组与对照组单核细胞/淋巴细胞比值、红细胞压积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单核细胞/淋巴细胞比值、红细胞压积与ESR、VAS评分均呈正相关性(P<0.05)。结论 MLR与HCT可以作为一种评判OA活动度的指标。 陈先维 陆向东 王永峰 赵轶波 杨旭 王文轩 范彦鑫 张晖 赵斌关键词:骨性关节炎 红细胞压积 延长至C1,2的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上颈椎椎管狭窄症 被引量:21 2016年 目的 探讨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应用范围延伸至寰枢椎手术方法及其效果.方法 收集2013年02月至2015年09月16例进行颈椎后路手术治疗的上颈椎椎管狭窄的脊髓型颈椎病患者的病历资料,男11例,女5例;年龄51~76岁,平均62.8岁.16例中合并C1椎管狭窄4例,行C1~7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微型钛板内固定术;合并C2椎管狭窄12例,行C2~7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微型钛板内固定术.根据患者影像学资料(X线片、CT扫描以及MR检查)评估其手术前后颈椎稳定性、内固定位置及脊髓受压情况;术前及术后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 scale,VAS)评估手术前后疼痛情况;应用日本骨科协会(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JOA)脊髓功能评分评估颈脊髓功能,并计算神经功能改善率;应用Frankel分级评价患者手术前后神经功能情况.结果 16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2~33个月,平均11.6个月.影像学检查中,X线片示:16例术后无内周定松动、断裂及相关内固定并发症出现,C1、C2无不稳表现;MR检查T2WI中C1~7范围内的脊髓周围脑脊液信号恢复连续;术前VAS评分平均6.7分,术后1.8分;术前JOA评分平均(8.3±1.6)分,术后(14.6±1.4)分;术前Frankel分级D级,术后为E级;术后随访神经功能改善率优7例,良7例,可2例,术后神经功能改善率为91.6%.结论 对于合并上颈椎椎管狭窄的脊髓型颈椎病的治疗可采用一期C1~7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微型钛板内固定术,可安全解除颈髓神经压迫,重建上颈椎后方结构的稳定,手术效果满意. 赵斌 王永峰 陆向东 赵轶波 赵晓峰 卫鑫源关键词:椎管狭窄 枢椎 3D打印技术在脊柱外科应用的可视化分析 2024年 目的:对国内外3D打印技术在脊柱外科应用的研究进行可视化分析,构建可视化图谱,比较国内外的研究热点,对该领域的研究方向提供参考。方法:中文数据库以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2013~2023年)为数据来源,使用“3D打印”和“脊柱”为主题词检索;英文数据库以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数据库(2013~2023年)为数据库来源,检索主题包括“3D printing”“Spine”,检索式为:“TS=(3D printing)AND TS=(Spine)”。除去重复以及与研究内容关联性较低的文献后,最终得到中文文献256篇,英文文献250篇,导入CiteSpace软件进行分析,对中、英文数据库中文献的年度发表数量、作者、关键词、国家、机构、关键词聚类、关键词突显度进行可视化分析。结果:在2013~2023年,国内与国外每年的发文数量相近。发表中文文献最多的前三位作者是:李超、牛国旗、孙贺;发表英文文献最多的前三位作者是:Clifton William、Damon Aaron、Nottmeier Eric。中文文献关键词可视化图谱中出现215个节点,617条连线,密度为0.0273,出现频次最高的关键词为3D打印(148次,1.09)、脊柱外科(47次,0.26)、脊柱侧凸(30次,0.10)。英文文献关键词可视化图谱中出现282个节点,1359条连线,密度为0.0367,出现频次最高的关键词为3D printing(116次,0.07)、surgery(54次,0.12)、accurate(42次,0.18)。CNKI数据库的发文机构可视化图谱中共出现206个节点,100条连线,密度为0.0047;Web of Science的发文机构可视化图谱中共出现216个节点,147条连线,密度为0.0063;发表文献数量最多的国家是中国,其次是美国和澳大利亚。国内发表中文文献最多的前三个机构是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延安大学附属医院、蚌埠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国外发表文献最多的前三个机构是Mayo Clin、Southern Med Univ、Capital Med Univ。中、英文文献的关键词进行聚类后,分别得到6个有意义的聚类。中、英文文献中突显� 彭博 胡佳豪 刘儒星 冯毅 王永峰 张洮 游玄军 徐朝健关键词:3D打印 脊柱 可视化分析 腰椎经皮内镜手术术后疗效不佳的相关因素分析 被引量:3 2020年 经皮内镜腰椎间盘切除术(PELD)是目前临床上治疗腰椎间盘突出最微创、最有效的手术方式。随着微创手术临床应用增多,PELD术后患者疗效不佳的情况引起越来越多的临床医师关注。导致术后疗效不佳的因素可从术前、术中、术后三个方面分析,术前明确责任节段,选择恰当的手术方式,术中避免损伤神经、防止硬膜囊破裂、出血,术前预防性应用抗生素,术中注意手术操作避免切口污染、早期发现感染,早期治疗,缓解患者的精神心理压力,对于提高疗效、减少术后不良反应、提高患者满意度有积极意义。 董江 王智权 苏军强 王永峰关键词:腰椎间盘突出 微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