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苏伟

作品数:112 被引量:153H指数:6
供职机构:重庆市委党校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北京社会科学基金重庆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政治法律哲学宗教经济管理社会学更多>>

文献类型

  • 96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46篇政治法律
  • 40篇哲学宗教
  • 15篇经济管理
  • 5篇社会学
  • 3篇文化科学
  • 1篇文学
  • 1篇历史地理

主题

  • 44篇主义
  • 37篇社会主义
  • 15篇马克思主义
  • 15篇毛泽东
  • 14篇邓小平
  • 9篇社会
  • 9篇共产党
  • 8篇邓小平理论
  • 8篇中国共产党
  • 8篇周年
  • 8篇国共
  • 8篇方法论
  • 7篇科学发展观
  • 7篇发展观
  • 6篇党内
  • 6篇认识社会主义
  • 6篇生产力
  • 6篇市场经济
  • 6篇民主
  • 6篇和谐社会

机构

  • 96篇重庆市委党校
  • 2篇西南大学
  • 1篇中国政法大学
  • 1篇四川省直机关...

作者

  • 98篇苏伟
  • 2篇周勇
  • 1篇崔如波
  • 1篇王骏
  • 1篇黄远固
  • 1篇杨帆
  • 1篇刘康
  • 1篇苏锋
  • 1篇王小明
  • 1篇汪强

传媒

  • 16篇探索
  • 9篇毛泽东思想研...
  • 6篇重庆行政(公...
  • 5篇理论与改革
  • 5篇马克思主义研...
  • 4篇重庆社会科学
  • 3篇哲学研究
  • 3篇天府新论
  • 3篇重庆社会主义...
  • 3篇重庆邮电学院...
  • 3篇理论探索
  • 3篇西南大学学报...
  • 2篇西南师范大学...
  • 2篇长白学刊
  • 2篇理论探讨
  • 2篇学习论坛
  • 2篇中共天津市委...
  • 2篇当代党员
  • 1篇人民论坛
  • 1篇求索

年份

  • 1篇2018
  • 6篇2017
  • 4篇2016
  • 1篇2015
  • 3篇2014
  • 3篇2013
  • 3篇2012
  • 2篇2011
  • 1篇2010
  • 6篇2009
  • 5篇2008
  • 6篇2007
  • 5篇2006
  • 5篇2005
  • 7篇2004
  • 8篇2003
  • 6篇2002
  • 4篇2001
  • 1篇2000
  • 1篇1999
1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论邓小平“两个大局”思想及其指导意义
2000年
一、“两个大局”思想是贯穿邓小平理论的重要思想我们党历来重视地区经济协调发展问题。1956年,毛泽东在著名的《论十大关系》中,就强调要处理好沿海工业和内地工业的关系,指出:“好好地利用和发展沿海的工业老底子。
苏伟
关键词:邓小平邓小平理论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怎样认识社会主义”思想研究被引量:2
2005年
“怎样认识社会主义”的思想是回答“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问题的重要哲学基础。马克思、恩格斯创立了“怎样认识社会主义”的科学思想,列宁、毛泽东做出了理论新贡献。邓小平则正确处理了科学社会主义的“老祖宗”与“新情况”的关系问题,在把“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理论提高到一个新水平的同时,也将“怎样认识社会主义”的认识论思想推进到了一个新阶段。
苏伟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邓小平理论社会主义认识论
论“党内民主”的实践涵义及其现实意义被引量:12
1995年
论“党内民主”的实践涵义及其现实意义苏伟江泽民总书记说:"党的状况如何,对于国家和民族的命运具有决定性的意义。"①党的状况,无疑包括党内民主的状况。回顾七十余年党的历史,可以清楚地看到党内民主状况对党的事业成败的决定作用:凡党内民主遭压抑之时,党内事...
苏伟
关键词:党内民主党内民主制度党内民主建设民主生活民主集中民主权利
论邓小平科学的社会主义观
1995年
论邓小平科学的社会主义观苏伟新版《邓小平文选》一、二、三卷,全面、完整地融汇着邓小平同志关于"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态度,关于"只有社会主义能够救中国、能够发展中国"的价值判断,关于"什么是社会主义"的科学判断,关于"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实践方针...
苏伟
关键词:社会主义邓小平同志资本主义发展生产力社会主义本质马列主义
论建国60年党对马克思主义“怎样认识社会主义”方法论的继承与创新
"怎样认识社会主义"的方法论,是回答"什么是社会主义"问题的重要认识基础。科学社会主义导师们在回答"什么是社会主义"问题时,提出了"怎样认识社会主义"的方法论原则。在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尤其是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中,我...
苏伟
文献传递
从新的高度认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2003年
进一步深入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为此 ,试图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产生时代背景、实践基础、科学内涵。
苏伟
论经济体制与经济制度的关系被引量:1
1985年
社会主义经济体制与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关系,目前较为广泛地被概括为形式与内容的关系。论者以为,这样可以将二者区分开来,使我们既能大胆地、系统地进行经济体制改革,又可消除全面改革会改变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耽心。这种用心是好的,但这种观点在理论上却是值得商榷的。为了搞好经济体制改革,有必要从理论上弄清经济体制与经济制度的关系。
苏伟
关键词: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经济运动生产力与生产关系
马克思主义的阶级学说新论与和谐社会的阶级合作论被引量:2
2006年
将马克思的阶级学说等同于“阶级斗争”学说的认识是片面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阶级关系问题无法回避,创新阶级观点,才能科学认识我国的社会结构;当代中国私营企业主阶级是一个特殊的阶级,并非传统意义上的资产阶级;阶级利益对抗、冲突,必然产生阶级斗争,阶级利益的非对抗、不冲突,甚至互补,则可以出现阶级合作;人类历史上已经出现过三种类型的阶级合作,中国社会正在出现前所未有的第四种类型的阶级合作;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的巩固和党的领导的正确,是阶级合作成功进行的关键。
苏伟
关键词:历史唯物主义阶级阶层阶级合作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社会主义价值观与市场经济价值观的结合被引量:3
2005年
社会主义价值观与市场经济价值观能否结合决定着改革开放的成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自发的价值观倾向仍然是功利主义,然而其自觉的道德发展能够达到集体主义只有既清醒地看到发展市场经济自身缺陷对社会价值观的消极影响,又清醒地看到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社会价值观的积极影响,才能更主动地代表好中国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在积极发展而不是消极限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础上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争取社会全面进步。
苏伟
关键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价值观集体主义功利主义
从哪里出发去认识社会主义?──邓小平理论对马克思主义一个重要观点的继承与发展
2004年
马克思恩格斯要求“从每一历史时代主要的经济生产方式与交换方式出发”,以分析每一历史时代的“社会结构”为主要线索,去说明历史,去认识资本主义,去认识社会主义。邓小平理论要求从社会主义现实发展阶段的生产方式和交换方式的性质和特点,从社会主义社会经济条件的本质与非本质的区别,从社会主义社会结构的具体内容这些方面,去认识社会主义,从而将认识社会主义的出发点提到了新的高度。
苏伟
关键词:邓小平理论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社会主义社会结构
共10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