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作者详情>蔡晓红

蔡晓红

作品数:5 被引量:41H指数:3
供职机构:浙江大学农业与生物技术学院茶学系更多>>
相关领域:化学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经济管理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期刊文章
  • 2篇学位论文
  • 1篇专利

领域

  • 1篇经济管理
  • 1篇化学工程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2篇甲醛
  • 2篇废弃物
  • 2篇茶制品
  • 1篇碘泡虫
  • 1篇动力学
  • 1篇多糖
  • 1篇星点设计
  • 1篇营养体
  • 1篇人造板
  • 1篇提取物
  • 1篇综合利用
  • 1篇孢子
  • 1篇吸附动力学
  • 1篇响应面
  • 1篇响应面法
  • 1篇响应面法优化
  • 1篇甲醛捕捉剂
  • 1篇废弃物资源
  • 1篇茶产业
  • 1篇茶产业发展

机构

  • 5篇浙江大学

作者

  • 5篇蔡晓红
  • 3篇屠幼英
  • 1篇王奕
  • 1篇李博
  • 1篇应乐
  • 1篇梅鑫
  • 1篇李伟

传媒

  • 1篇茶叶
  • 1篇高校化学工程...

年份

  • 3篇2010
  • 1篇2009
  • 1篇1985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响应面法优化超临界CO_2提取茶籽多糖的工艺研究被引量:28
2010年
茶多糖具有多种重要的生物活性。本研究采用响应面法优化茶籽多糖的超临界CO2提取工艺,运用小星点设计考察萃取时间(30~150min)、压力(15~45MPa)、温度(40~80℃)及夹带剂乙醇浓度(50%~90%)四因素对茶籽多糖得率的影响。响应面分析表明,茶籽多糖得率与四因素关系符合二次模型。时间和夹带剂乙醇浓度的一次项和二次项、压力的二次项以及时间和压力的交互作用对茶籽多糖得率具有显著影响。该二次多项式模型用后退法进行逐步回归得到简化模型,依据简化后的模型在各因素设定范围内获得最佳提取工艺为:时间150min,压力45MPa,温度60℃,夹带剂乙醇浓度为65%。该条件下进行三次重复试验,茶籽多糖的实际平均得率为13.23%,与预测值13.96%无显著差异。
李博屠幼英梅鑫蔡晓红王奕李伟
关键词:超临界CO2茶籽多糖
鲢碘泡虫营养体的研究和孢子形成过程的初步观察
蔡晓红
含有茶、茶提取物或茶制品废弃物的人造板制备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含有茶、茶提取物或茶制品废弃物的人造板制备方法。将茶、茶提取物或茶制品废弃物粉碎过筛,制成纤维状或粉末状料;将一定比例的胶粉、填料、甲醛捕捉剂、改性剂、固化剂和水调制成胶粘剂;将纤维状或粉末状料与人造板生...
屠幼英蔡晓红应乐
文献传递
科学引导茶叶综合利用,推动茶产业发展被引量:5
2010年
茶叶是世界三大饮料之一,具有独特的营养与保健功能,茶叶综合利用是提高茶叶利用率、推动茶产业发展的重要途径。本文结合茶产业概况和茶叶综合利用现状,探讨如何科学引导茶叶综合利用,从而推动茶产业发展的途径,旨在科学兴茶,最后对茶产业的发展作出展望。
蔡晓红屠幼英
关键词:茶叶综合利用茶产业
茶及茶制品废弃物对甲醛的吸附动力学与环保刨花板开发
本论文研究了不同温度、时间条件下茶多酚(TP)、茶黄素(TF)、茶氨酸(TA)和咖啡因(CA)与甲醛溶液的反应体系中各主要成分对甲醛的吸附特性。甲醛吸附动力学研究表明,上述四种成分对甲醛吸附能力效果为茶黄素>茶多酚>茶氨...
蔡晓红
关键词:甲醛吸附动力学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