覃修福
- 作品数:31 被引量:180H指数:6
- 供职机构: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p16和p53抑癌基因产物在胰腺癌中表达的研究
- 2000年
- 目的 :探讨抑癌基因p16和p53在胰腺癌中的表达与临床病理的关系及其在胰腺癌发病机制中所起作用。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 50例胰腺癌p16和p53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 :p16蛋白表达阳性率为 4 8% ,组织学Ⅰ级阳性率 (80 % )显著高于Ⅱ级 (50 % )和Ⅲ级 (2 5% ) ;临床Ⅰ期阳性率 (80 % )显著高于Ⅱ期 (38 9% )和Ⅲ +Ⅳ期 (2 9 4 % )。p53蛋白表达阳性率为 54% ,临床Ⅰ期阳性率(2 6 7% )却显著低于Ⅱ期 (6 1 1% )和Ⅲ +Ⅳ期 (70 6 % )。p16发生缺失同时伴有p53基因突变 ,即p16(- )p53(+)共 17例 ,占 34%。结论 :胰腺癌发生中存在p16抑制途径和p53抑制途径改变 ,p16和p53蛋白异常在胰腺癌发生进展中起着重要作用。
- 袁荣文姜汉英薛新波覃修福夏穗生
- 关键词:胰腺癌P16P53免疫组织化学
- 曲马多用于手术后止痛的临床观察
- 1993年
- 曲马多(Tramado)系合成的非吗啡类镇痛药,机理是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与疼痛相关的特异性受体,有吗啡样作用(如镇痛和镇咳),无呼吸抑制作用,无便秘,对心血管及肝肾功能无影响。不引起欣快、幻觉、组织胺释放,对平滑肌和横纹肌无作用,耐受性和依赖性很低。鉴于上述特点,我们将曲马多滴剂用于手术后止痛,对78例手术病例进行观察,旨在确定其镇痛效果。现将观察结果介绍如下。
- 薛新波覃修福
- 关键词:曲马多止痛
- 影响门静脉高压症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因素的多变量逐步判别分析
- 1994年
- 我们通过多变量逐步判别分析发现:曲张静脉严重程度是影响其破裂出血的主要因素;此外,肠系膜上静脉流量、脾静脉内径、血清总胆红素含量、GPT、腹水程度、凝血酶原时间亦是重要因素。对门静脉高压症病人应密切观察上述指标的变化,并应随时将其代入判别函数式验证,对判别曲张静脉破裂出血的可能性及指导正确的治疗具有实用意义。
- 彭志海覃修福章世华薛新波
- 关键词:多变量血液动力学门脉高血压
- 肝内胆管结石外科手术治疗疗效的分析被引量:53
- 2003年
- 目的 分析各种术式治疗肝内胆管结石的疗效。 方法 采用荟萃分析的方法对同济医院普外科 2 84例及国内 1 990年 1月至 2 0 0 1年 3月报道的 2 671例采用不同术式治疗的肝内胆管结石患者的随访资料进行综合定量分析。 结果 非肝切除术对肝内胆管结石的疗效与肝切除术相比 ,二者之间的差异具有非常显著的意义 (χ2 =62 941 ,P <0 0 1 ) ,且肝切除术与疗效优良的相关性明显高于非肝切除术 (ORS=0 30 3 ,95 %可信区间在 0 2 2 2~ 0 41 3)。间置空肠术的疗效与肝切除术的疗效相比关系不定 (RR =1 0 1 ,95 %可信区间为 0 98~ 1 0 4 )。其他术式与肝切除术相比 ,疗效均较差(RR值的 95 %上限小于 1 )。 结论 肝切除术是目前治疗肝内胆管结石的最为理想的术式 ;手术应当多样化 。
- 邹声泉郭伟秦仁义易继林钱家勤覃修福裘法祖
- 关键词:肝内胆管结石外科治疗肝切除术手术方式
- 幽门再造式胃大部切除术临床应用23例报告被引量:1
- 1989年
- 作者设计一再造幽门来完成胃大部切除术的胃十二指肠吻合。幽门再造包括吻合口口径相当于正常幽门口径,胃残端大弯侧吻合口粘膜外翻固定于距口缘1cm的胃壁浆肌层上制成粘膜瓣,胃十二指肠对端一层吻合,吻合口外用取自于胃窦体交界部的带血管蒂的胃浆肌层组织瓣包绕一周。现已完成23例,随访结果表明,该术式能有效地防止倾倒症及减少返流。本术式方法简便,对十二指肠溃疡的成功率可达80%,且有助于减少胃术后近期并发症。
- 胡元龙覃修福夏穗生
- 关键词:幽门再造胃切除
- 损伤性胆管狭窄的诊断及治疗
- 1998年
- 近8年中经治疗损伤性胆管狭窄再次手术35例,其中14例为胆囊切除胆管损伤、梗阻性黄疸,行高位胆肠内引流术,21例为胆管损伤,已行多次手术,再出现胆管狭窄,本次行高位胆肠内引流术,均获痊愈。提出发现损伤性胆管狭窄的时间不同采取不同的方法处理,大口、高位胆肠吻合术是治疗损伤性胆管狭窄的重要方法。
- 钱家勤覃修福邹声泉丁志强卢兴培夏穗生
- 关键词:胆管狭窄胆肠内引流术
- 全文增补中
- 216例恶性阻塞性黄疸患者手术疗效的因素分析被引量:21
- 2000年
- 目的 探讨影响恶性阻塞性黄疸临床治疗的预后因素。 方法 对 1990年 1月~ 1997年 12月 2 16例恶性阻塞性黄疸手术患者的 17种临床观察指标进行分析。 结果 173例 ( 80 1% )手术后 1个月存活 ,发生并发症 81例 ,发生率 37 5 %。根治术者胆管炎、胆瘘、出血、肾功能衰竭等并发症均高于姑息术者 ,差异均有显著性 (P <0 0 1) ;1月生存率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与ASA分级、黄疸持续的时间等有明显关系 (P <0 0 1) ;1月生存率与手术类型、黄疸原因无明显关系 (P >0 0 5 ) ;并发症的发生率与手术类型有明显关系 (P <0 0 1)。 结论 恶性阻塞性黄疸患者的手术治疗有机会应尽量行根治性手术 。
- 邹声泉秦仁义王剑明杨传永易继林钱家勤刘飞龙覃修福戴植本裘法祖
- 关键词:恶性阻塞性黄疸外科手术预后
- 150例肠外营养疗效的记分评定法
- 1996年
- 本组对150例肠外营养病人采用记分法评定疗效,以化验监测为基础,结合临床症状、病情转归和并发症全面考核评分。若获得80~100分者为Ⅰ级疗效;60~79分为Ⅱ级疗效;<60分为Ⅲ级疗效。
- 刘敦贵周平覃修福夏穗生
- 关键词:肠外营养TPN
- 门静脉高压症血清肝炎病毒标志物分析被引量:1
- 1995年
- 肝炎后肝硬变门静脉高压症肝炎病毒感染状况分析尚未引起外科医生应有的重视。本组资料显示 HBsAg、HBeAg、HBcAbb·IgM、及 HBcAb 与 HBsAg 同时阳性的比率分别高达70.9%、22.1%、37.6%及60.5%,说明2/3以上的肝炎后肝硬变门静脉高压症患者存在着乙型炎病毒(HBV)的现行感染,1/3以上为慢性乙型肝炎急性发作期或处于乙型肝炎急性期。在门静脉高压症阶段仍应重视抗病毒治疗。外科手术组与内科治疗组的 HBV 及丙型肝炎病毒(HCV)血清标志物分析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说明有手术适应证的门静脉高压症患者 HRV-VCV 感染状况仍未得到控制。
- 彭志海戴植本覃修福钱家勤杨传永
- 关键词:门脉高血压肝炎病毒肝硬变标志物
- 门脉高压症侧支开放率及脐静脉开放时离断术前后门脉系统的血流动力学变化被引量:2
- 1995年
- 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DFI)及前列腺素E1(PGE1)间接门脉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可详细了解门脉高压症门脉系统的血流动力学及影像学变化,前者对胃左静脉(LGV)、开放脐静脉(UV)及自发脾肾静脉分流侧支的显示率分别为77.5%、12.5%及85%,后者对LGV、胃短静脉(SGV)及UV的显示率分别为78.3%、39.1%及30.4%,两者结合应用,优缺点可以互补。LGV、SGV是曲张静脉破裂出血的根源,应彻底离断。UV开放时,离断术后门脉主干流量及UV的这肝血流量均增加,行离断术为佳.自发脾肾静脉分流侧支出现率最高,当其丰富时,行离断术或胃左静脉腔静脉分流术为佳。
- 彭志海覃修福章世华薛新波
- 关键词:门脉高血压血流动力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