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芳
- 作品数:29 被引量:141H指数:8
- 供职机构:中国农业科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广西壮族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轻工技术与工程核科学技术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 辐照蜂蜜和虾中残留氯霉素降解效果的研究被引量:7
- 2010年
- 蜂蜜和虾是中国重要的出口创汇食品。试验以含残留氯霉素(chloramphenicol,CAP)的蜂蜜和虾为材料,用60Coγ射线辐照处理1~10kGy的剂量,研究结果表明,辐照可以有效降低不同介质中残留的氯霉素,但介质不同,降解效果各有差异。蜂蜜的辐照吸收剂量为4.3kGy时,94.75%的残留氯霉素降解;虾的辐照吸收剂量为7.5kGy时,94.31%的残留氯霉素降解。
- 王锋谢芳周洪杰高美须李淑荣哈益明
- 关键词:辐照氯霉素降解率
- 不同种类粗饲料对水牛瘤胃体外发酵参数和菌群结构的影响被引量:5
- 2020年
- 试验旨在研究象草、玉米秸秆、稻草和甘蔗尾叶对水牛瘤胃体外发酵参数和菌群结构的影响。体外培养底物0.5 g,每组4个重复,体外模拟瘤胃发酵培养24 h,测定粗饲料降解特性、瘤胃发酵液的挥发性脂肪酸(VFA)和微生物结构。结果表明:玉米秸秆干物质降解率(DMD)显著高于象草、稻草和甘蔗尾叶(P<0.05)。象草、稻草和甘蔗尾叶3组总挥发性脂肪酸产量显著低于玉米秸秆组(P<0.05),玉米秸秆组乙酸产量显著高于象草和甘蔗尾叶组(P<0.05),玉米秸秆组丙酸产量显著高于象草和稻草组(P<0.05)。稻草组的木聚糖酶活性显著低于其他3组(P<0.05),象草组、玉米秸秆组和稻草组的淀粉酶活性显著高于甘蔗尾叶组(P<0.05)。各组间优势菌群皆为杆菌目(Bacteroidales)和梭菌目(Clostridiales)。由此可见,象草、玉米秸秆、稻草和甘蔗尾叶4组粗饲料具有相似体外发酵特性,其中玉米秸秆组综合降解效果最好。
- 李孟伟郭艳霞韦升菊梁辛彭开屏谢芳杨承剑
- 关键词:粗饲料体外发酵微生物多样性
- 添加乳酸菌对甘蔗梢与象草混合青贮发酵品质及营养价值的影响被引量:11
- 2020年
- 试验旨在研究添加不同乳酸菌对甘蔗梢与象草混合青贮发酵品质及营养价值的影响。以甘蔗梢和象草为原料,按1:1(鲜重)比例混合,分别进行黏膜乳杆菌(LAB1组)、嗜酸乳杆菌(LAB2组)、发酵乳杆菌(LAB3组)、植物乳杆菌添加(LAB4组)及无添加处理(对照组),每组5个重复。将以上500 g处理的样品使用聚乙烯袋真空包装,常温发酵30 d。结果表明:添加LAB1、LAB2、LAB3及LAB4降低混合青贮饲料pH值,其中LAB3组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与对照组相比,LAB1、LAB2、LAB3及LAB4组的乳酸含量均有所提高,其中LAB3组最高,但各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粗蛋白质含量LAB3组>LAB1组>LAB2组>LAB4组>对照组,其中LAB3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LAB1、LAB2、LAB3、LAB4组的中性洗涤纤维和酸性洗涤纤维含量均低于对照组,但各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研究表明,添加4种乳酸菌均可有效降低甘蔗梢与象草混贮饲料pH值,提高混贮发酵品质和营养价值,其中添加LAB3效果较优。
- 谢华德谢芳梁辛彭丽娟彭开屏郭艳霞李丽莉杨承剑
- 关键词:乳酸菌甘蔗梢象草混合青贮发酵品质
- 不同添加剂和混合比对象草和甘蔗梢混合青贮发酵品质的影响被引量:10
- 2022年
- 为了探讨不同添加剂和混合比对象草和甘蔗梢混合青贮发酵品质的影响,试验采用两因素试验设计,将象草和甘蔗梢按鲜重比为100∶0、75∶25、50∶50、25∶75和0∶100混合,并分别进行添加乳酸菌(LAB)和甲酸(FA)及无添加(C,对照)处理,每个处理5个重复,采用小规模发酵法,在室温避光条件下发酵30 d后测定混合青贮的发酵品质和营养成分。结果表明:不同混合比例及不同添加剂处理pH值、乳酸、乙酸、氨态氮(NH_(3)-N)、干物质、粗蛋白和有机物含量表现出显著或极显著的交互作用(P<0.05或P<0.01)。与象草单一青贮相比,混合青贮的pH值、乙酸、丁酸、NH_(3)-N和粗蛋白含量均显著降低(P<0.05),干物质和有机物含量均显著增加(P<0.05),在象草和甘蔗梢混合比例为25∶75时pH值、NH_(3)-N含量较低,乳酸、有机物含量较高;在不同添加剂处理方面,与无添加处理相比,FA处理的pH值、乳酸、乙酸和NH_(3)-N含量均显著降低(P<0.05),粗蛋白和有机物含量均显著提高(P<0.05)。说明象草和甘蔗梢在混合比例为25∶75及添加甲酸时青贮的发酵品质最优。
- 谢华德彭丽娟郭艳霞彭开屏李孟伟唐振华谢芳杨承剑
- 关键词:乳酸菌甲酸象草甘蔗梢混合青贮发酵品质
- 辐照对蜂蜜中残留氯霉素和理化指标的影响被引量:5
- 2010年
- 以蜂蜜为实验对象,^(60)Coγ射线辐照9.3kGy剂量,比较辐照前后蜂蜜中残留氯霉素和理化指标的变化。结果表明:蜂蜜中氯霉素浓度从93.07μg/kg降低至0.82μg/kg,降解率达99.12%;羟甲基糠醛含量从23.93mg/kg降低至4.86mg/kg,降低了80%;辐照对蜂蜜水分、灰分、酸度、淀粉酶活性、还原糖和蔗糖含量等理化指标无明显影响。本研究证明辐照技术降低蜂蜜中残留的氯霉素是可行的,为解决当前蜂产品的质量安全问题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
- 王锋谢芳周洪杰李淑荣李庆鹏范蓓哈益明
- 关键词:辐照蜂蜜氯霉素羟甲基糠醛降解
- 添加延胡索酸二钠对水牛瘤胃体外发酵、脂肪酸组成及关键微生物数量的影响
- 2021年
- 试验旨在研究不同浓度延胡索酸二钠对水牛瘤胃体外发酵参数、脂肪酸组成及关键微生物数量的影响。选取3头体重约为(650±50)kg、安装永久性瘤胃瘘管的水牛作为瘤胃液的供体动物,通过体外批次培养,试验设4个组(每组5个重复),每组各添加0.25 mg/mL的α-亚麻酸,延胡索酸二钠分别添加0(对照)、1、2、3 mg/mL。分别在培养3、6、9、12、24 h时,测定产气量和甲烷产量,在培养24 h后测定瘤胃体外发酵参数、脂肪酸含量及瘤胃微生物数量。结果表明:1)添加延胡索酸二钠显著提高丙酸浓度(P<0.05),降低乙酸/丙酸(P<0.05),添加2 mg/mL和3 mg/mL延胡索酸二钠,能显著升高瘤胃培养液的pH值和总挥发性脂肪酸(TVFA)含量(P<0.05)。2)添加1 mg/mL延胡索酸二钠C18:2n6c、c9, t11-CLA和C20:1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添加1 mg/mL和2 mg/mL延胡索酸二钠,C22:2n6含量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添加延胡索酸二钠组,C18:3n6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3)添加2 mg/mL延胡索酸二钠,瘤胃液的真菌、溶纤维丁酸弧菌、非典型丁酸弧菌和蛋白分解丁酸弧菌数量显著升高(P<0.05);添加3 mg/mL延胡索酸二钠,瘤胃液的亨氏丁酸弧菌数量显著升高(P<0.05);添加2mg/mL和3 mg/mL延胡索酸二钠,瘤胃液的原虫和产甲烷菌数量显著升高(P<0.05)。由以上结果可见,体外条件下添加2 mg/mL和3 mg/mL延胡索酸二钠,能提高大多数瘤胃微生物数量,优化脂肪酸组成,提高瘤胃发酵性能,但对甲烷产量没有显著影响。
- 郭艳霞李孟伟唐振华彭丽娟彭开屏梁辛谢芳杨承剑
- 关键词:延胡索酸二钠发酵参数瘤胃微生物
- 高效液相色谱法对玉米中玉米赤霉烯酮的测定被引量:8
- 2009年
- 研究了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玉米中玉米赤霉烯酮的方法。样品借鉴了GB/T 19540-2004中提取玉米赤霉烯酮的方法,通过Oasis HLB净化柱对提取液净化,以agilent extent C18色谱柱为分离柱,乙腈-水(V水∶V乙腈=55∶45)为流动相进行荧光检测(λex=235 nm,λem=460 nm)。玉米赤霉烯酮的质量浓度在12—2 400μg/kg范围内呈良好线性,相关系数为0.9994,对添加高、中、低3个浓度玉米赤霉烯酮的玉米样品进行加标回收试验,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6.736%、93.839%、86.240%,变异系数在1%—10%之间,最低检测限为10μg/kg。此方法对玉米中玉米赤霉烯酮的检测是可行的,且可给谷物中玉米赤霉烯酮检测方法优化提供参考。
- 尹青岗王锋周洪杰张海伟谢芳哈益明
- 关键词:玉米赤霉烯酮高效液相色谱荧光检测器玉米
- 一种降解毒死蜱的方法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降解毒死蜱的方法。该方法是用γ射线对被毒死蜱污染的样品进行辐照降解。所用放射性物质为<Sup>60</Sup>Co,辐照剂量为0-12kGy,但不包括0;优选4-10kGy,更优选6-8kGy,最优选8k...
- 哈益明张庆芳王锋周洪杰李淑荣谢芳
- 文献传递
- 动物源性食品中氯霉素辐射降解产物及机理的研究
- 兽药残留给食品安全带来了严重隐患。食品辐照技术是保障食品安全的一项重要技术。国家“十一五”项目对食品安全予以重点关注,提出广泛采用高新技术,优化产业结构,提高产品档次,保障食品安全,食品辐照技术是其中重要的一项。
...
- 谢芳
- 关键词:食品安全兽药残留辐照降解降解产物动物源性食品
- 文献传递
- 猪肉质量安全研究进展被引量:4
- 2006年
- 本文对猪肉存在的质量安全问题及研究现状进行了综述,在此基础上探讨了今后猪肉质量安全研究的发展趋势,并提出了自己的对策建议。
- 谢芳
- 关键词:猪肉